项羽的评价100字(如何评价项羽?)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项羽?

优质回答:

谢邀。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悲情英雄,他武艺超群,膂力过人,勇猛善战,对秦的战争中,他率兵背水结阵,破釜沉舟,一战击败秦军主力,逼的秦军大将章邯、司马欣、董翳率残余秦兵投降。

但项羽为人过于宽厚,不但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且还封刘邦为汉王。

就连秦国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也分别封为雍王、塞王、翟王,被号称为“三奏王。”自己的心腹爱将英布更是封为九江王。

但人一但被封王,有了地盘有了军队便也有了野心。

很快,汉王刘邦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反出了汉中。

在刘邦项羽决战当中,就连项羽的心腹爱将,九江王英布在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之后,选择了联刘攻项,挥兵杀向了自己旧日的主人,而刘邦得了天下之后,立即除掉了英布。

毛主席在渡江战役之后,写了一首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虎据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这霸王指的就是项羽。

其他网友回答

项羽作战,几乎百战百胜,是一个顶尖的战术高手。但是,他不懂战略,后勤做不好,越战越弱。

其他网友回答

项羽性格刚勇而率真,残暴但又有妇人之仁,年轻气盛则又重名轻物,好勇无谋且至死未悟。

一、力拔山兮气盖世

项羽个人勇力和领兵作战的能力极强。力能扛鼎常成为他勇力的代名词,至于领兵作战,他冲杀常常身先士卒,其气势所指无所不克。仅以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例:其一是巨鹿之战,率五万骑兵与秦军四十万交战,项羽亲自冲锋陷阵,他感招力极强,让楚军个个勇猛无比,以一当十。经九战九胜大败秦军,灭敌二十万,俘获秦主将王离,杀副将苏角于战场,并迫使秦副将涉间自杀,巨鹿之围随之解除。其二是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骑兵破刘邦六十五万联军,于彭城斩杀敌军十余万,然后一路追歼于睢水,连歼灭带溺水灭敌十余万。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著名典范战例。

项羽败亡时作垓下歌,其中第一句应不为虚:“力拔山兮气盖世”!

二、成名较早少历练

项羽本楚国贵族出身,在推翻暴秦的浪潮中脱颖而出,跟随叔父项梁起兵讨秦,在与章邯交战中项梁战死,项羽统领了这支队伍,当时年仅二十四岁。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年仅三十一岁。短短七年大小七十余战而无败绩,垓下一战全军覆没,这使他无法承受这种打击,即使能过江东也感到没有脸面,他把名声看得比命重,即体现出一种贵族精神,也体现了他缺少历练心智不成熟。如果是刘邦可累败累战,败了只要能逃命,无所谓脸皮。有时贵族精神和流氓做派在战场上起到的作用往往相反。

在鸿门宴坐失杀刘邦的良机,不善用人,不能纳范增之言等等,都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占领咸阳杀子婴火烧皇宫更显得无厘头。所以说年轻缺少历练是他的硬伤。

三、是个尊重对手,忠于爱情的真汉子

彭城之战他俘获了刘邦的父亲和老婆吕雉,但他并未伤害他们反而给与应有的待遇。虽然曾以烹杀他们要胁,那只是威胁一下,不成功也就算了,他不会真那样做。他可杀降杀俘,但老弱妇人却不屑于动手。

他对虞姬一片真爱,不管是胜利还是败亡,对爱情始终于一,体现出他的铁血柔情。

总之项羽的优点缺点都十分显眼,明镜如水,可惜他与谁都能做对手,唯独不能与刘邦作对手,因为刘邦太流氓了。

其他网友回答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给予项羽高度评价。飞鸿认为项羽无愧于英雄的称号,也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大丈夫。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我惊讶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武功;钦佩他破釜沉舟的勇气,惋惜他“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柔情。伤感他垓下自刎的悲壮。

项羽是个勇士,是个无往不胜的战神。但遗憾的是他在政治上却相对幼稚,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但政治上的失败,却无法遮掩项羽在军事上的才华。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岁自刎乌江。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可虞姬的离去,却让他选择了死。同时他也以慷慨赴死报江东父兄,从容舍身慰男儿之身,如此气节,怎不令人感怀伤悲,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

英雄已去,万古长存,像项羽这样有情有义的英雄,当之无愧的受后人景仰。

其他网友回答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一生创造了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等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不仅在我国古代站在史,甚至在世界战争史都是极其难得的。

“力拔山兮气盖世!”可以说是古人对项羽最直观、最简单的评价,但丝语认为这不足以概括项羽雄奇而悲壮的一生。

战场上,他骁勇善战,豪气盖世,叱咤风云。他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40万主力,取得巨鹿之战的巨大胜利,扭转了整个战局;楚汉之争中,项羽破田荣、救彭城、救荥阳、夺成皋,气势如虹,多获胜利。可以说他有百战百胜之才,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

但是,他又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鸿门宴上不顾范增的数次提醒,执意放走刘邦,自酿大错及楚汉之争的巨大隐患,最后兵败垓下,自刎乌江而死,留下“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无奈与遗憾。

因此说,项羽既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雄才大略,又有极其鲜明的个性及人格缺陷,这是导致其雄奇而悲壮的一生的根本原因。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如何评价项羽?.jpg”/>

项羽的评价,项羽的评价100字?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咏项羽的千古名作,这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题乌江亭》,相信很多人现在还能背诵,诗曰: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这首诗,在写作时间上有多种说法,比较流行的一种,是说作于公元841年,当时杜牧正赶往池州为官,途径乌江亭时,写下了这首诗。

诗一起笔,便跳出项羽这个主人公,从议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常识开始,“胜败兵家事不期”,胜败之事,往往不能预料,所以能够“包羞忍耻”的,亦不失为好男儿,然而我们都知道,项羽乃是在乌江之畔,自刎而死的,所以此处杜牧不仅有惋惜之情,还有责备之意,似乎是说,堂堂西楚霸王,怎么能死得这样窝囊呢?而且,项羽当时明明可以选择生路,乌江亭长的小船,就在眼前,可是项羽却因无颜面对江东子弟,因而羞愤自杀。

诗的后两句,是杜牧非常著名的议论,“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认为,江东之地,人才众多,倘若项羽能够振作起来,听从乌江亭长的建议,渡江而逃,等到江东,振臂一呼,未尝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这是杜牧所惋惜之处,也是杜牧对项羽之死不认可的地方。

杜牧的咏史诗,一向很有特点,这一首也不例外,诗人给历史赋予了一种假设,因而能够引起人们的无限想象,因为项羽勇猛无比,用兵几乎战无不胜,是世人眼中的英雄形象,这样的英雄,倘若卷土重来,是否真有希望翻身呢?这是杜牧留给后人的疑问,也是此诗的亮点之处。

虽然我们说,历史不能被假设,但是杜牧的这一假设,却引起后人广泛的讨论,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大家就“倘若项羽不死,是否能东山再起”的话题,发起了无数讨论和争辩。

有很多著名的诗人,也写过类似的诗篇,其中我非常认同的一首,乃是宋代著名改革家、诗人、文学家王安石的《乌江亭》,或者称为《叠题乌江亭》,我们先来看一下原诗: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这首诗,几乎就是隔空对杜牧的回应,而且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似乎王安石在对杜牧说:你错了,大错特错。因为即便项羽回到江东,江东子弟是否愿意再次跟随项羽,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说杜牧的分析,偏向感性,那么王安石的分析,就更像是理性的议论。这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回应杜牧的一首作品,可以说独具慧眼。

诗人开头便写出了一个最大的事实:“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其实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兵疲”。要知道,这是当时大环境下的实情,经历了秦王朝的横征暴敛,经历了反秦起义斗争的战火,经历了楚汉纷争的风云,当时无论是百姓,还是军人,全都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大家最渴望的,不是战争,而是和平与稳定,而是休养生息。所以,这样的一种社会状态,造就了人们并不愿意再打仗,更何况,四面楚歌之后,项羽兵败如山倒,刘邦获得了全面胜利,项羽大势已去,天时、地利、人和,项羽一样不占,尤其是人和的因素,更加无有,面对这样的现状,项羽一旦全面溃败,想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就变得非常低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态势,所以王安石在后两句中,不无嘲讽地写道:“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妙在王安石不直写,而是像杜牧一样,以问句来引起人们的思考,但是经过前两句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项羽此时的境况,没有胜算,而且,即便他愿意渡江,江东子弟才俊们,为他卖命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社会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人民的意愿,才是决定胜负的根本

如果对比这两首诗,我觉得王安石更具理性的分析,写得十分辛辣冷峻,短短几句,将当时社会环境分析得十分到位,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并且指出了人民的向背,才是决定胜利的关键,堪称一针见血。

当然,话又说回来,杜牧和王安石所吟咏的角度是不同的,出发点和立场也是不同的,所以形成了相反的结论,杜牧着眼于不屈不挠的精神,王安石则以政治家的眼光,指出了当时社会问题的关键,两人各有特色,这也是这两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原因,当然,或许因为杜诗曾被选入过课本的缘故,杜牧的诗,知名度相对高些。但读了本文,希望你对王安石的这首诗,也能印象深刻了。当然,这也提醒我们,多角度、全方位,辩证地看问题,才能将一件事,分析地更为透彻。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后人对项羽的评价.jpg”/>

与项羽的评价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