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的感情是什么?

网友提问: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的感情是什么?

优质回答:

当然是朋友间的友情。

但写法极为高妙。

现代人理解古代诗作的感情非常困难,关键看怎么翻译。好的翻译能让读者体会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不好的翻译则只是对诗作文字的现代化解释。

其实,从本质上说,诗,是不能翻译的,所有的翻译都会造成对诗作本意的改变,但为了便于理解,只好出此下策。

对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我的翻译如下。

在三月份,一个春光明媚、繁花如烟的日子里,我的老朋友辞别了西边的黄鹤楼向扬州而去。我目送他乘坐的船渐渐消失在天尽头,最后连远去的船帆都看不见了,只看到奔腾不息的大江向天边流去。

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呢?

一,以乐写悲。时间是好时间,春光灿烂的三月,风景是好风景,繁花如烟的景色。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中,正是好友共聚,把酒言欢的大好机会,可是作者却写出了送别,这样更加凸显出送别老朋友时的怜惜不舍之情。

二,以大写小。诗作的后两句,意象对比极其强烈。自然景观着重写其大,有空间的大,即广阔无垠的天空,时间的大,即永恒奔流的长江。而对人物则着重写其小,有乘坐孤舟远去的朋友,还有送友远去的作者自己。在广阔的天空和大江背景图画中,两个朋友即将天各一方。自然背景写的越大,人物形象写的越小,越能体现出人在时空中的渺小和无奈,分别是无奈的,此去一别,天各一方,天地茫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也许此地一别就是永别,再难相聚了。所以朋友乘坐的船已经远的看不见了,作者还在眺望,不愿离开。这种以大写小的方法,把送别时对朋友的关心和不舍充分体现了出来。

三,以短暂写永恒。诗作中,在广阔无垠的天空和日夜奔流的长江这些永恒的自然界面前,朋友的相聚显得那么的短暂。但是,看诗作的最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并不仅仅是风景描写,这更是一种比兴,还有更深一步的意思在里面。那就是尽管老朋友乘坐的船慢慢消失在了天边,我们即将再难相见,但我们之间的友情并不会就此断绝,就像这眼前的长江之水一样,永远不会停息。这很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味在里面。因此,相聚虽然短暂,朋友即将分别,但友情却如同这长江水般永恒。

总结一句话,该诗写的是送别时的友情,但李白写作笔法的高妙,情感内涵的丰富,却很难真正被理解。

其他网友回答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孟夫子就是孟浩然,老孟是襄阳人,年少时就层归隐于家乡的鹿门山,曾有诗句,余亦乘舟归鹿门。孟浩然清旷飘逸,他与大诗人王维是好朋友,比李白大11岁,应说是李白的前辈诗人了。

文人之间有相轻的,也有惺惺相惜,因声求气的,实在是唐代诗人还是很友好相处的,不像现在的文人之间,常常是小圈子文化,不是圈子里,都尿不在一只壶里。

李白与孟浩然相识,那时候李白定居在湖北安陆,娶妻,大概还是上门女婿。李白以安陆为中心漫游,结识了孟浩然。李白是情感外露的人,他对已经诗名很盛的孟浩然自然非常推崇。

这不,孟浩然许是在家乡待的时间有些长了,想到扬州去,扬州是金粉繁华之处。李白赋诗一首为孟浩然送别。“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在长江南武昌江边的山上,李白与孟浩然话别后,孟浩潇潇洒洒登船东下,只见江流浩荡,孤帆远去,李白在黄鹤楼上久久眺望老朋友的远行,看着看着,白帆渐渐汇入天际的江流尽头,不禁怅然若失。脍炙人口,极为流利畅达的七绝诞生了。故人去了,如黄鹤一去不复返了。他要到烟花三月的名城扬州去,而我呢,还是没有机会远游啊!

李白自然是性情中人,不是那种扭扭捏捏世故城府的官油条,他触景生情,心里空空荡荡,孟浩然走了,把我的心也带走了。但毕竟是开元天宝盛世,诗人们也得时代之风情,自有豪情旷达在心中啊,对李白来说,他写出人类美好情感的一个出口,珍视友情且寄情于景。那流到天际的江水,如同我的情意绵长而不绝。

盛唐时代,远行天下 ,是诗人的必修课程,李白也快要出发了。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的感情是什么?.jpg”/>

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