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能力评价 研究生如何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网友提问:

研究生如何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优质回答:

我总结了一下之前网友的答案,大家基本上从三个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一,提升科研能力的工具。导师本应该是教你如何科研的主要人选。如果导师提供的指导很少,网友们指出,你可以求助师兄、师姐或科研做得好的同学、朋友。另外,网络上也能够查到很多信息。

二,提升科研能力的自身条件。有网友指出,科研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坚持、主动、勤奋等素质。

三,提升科研能力的具体做法。大家纷纷指出:要夯实基础知识、要学会确定研究主题、要知道如何查文献读论文、要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要学习如何撰写论文等等。

以上这三个方面的回答,我觉得题主真正关心的应该是第三方面。你有了工具、具备了条件,得知道劲儿往哪儿使,对吧?

网友们对如何提高科研能力给出了不少具体做法,遵从这些建议确实能够提升科研能力。然而,作为科研零基础的题主,在收到这些建议的时候,有没有仍然觉得迷茫呢:需要夯实哪些方面的基础知识呢?什么是研究主题?如何确定研究主题?读论文就逐字逐句读呗,为什么还要学如何读论文呢?……

作为一个有科研经验的人,我能够理解大家所提的建议对提升科研能力的意义。然而对于没有科研经验的人,我的经验告诉我,直接给出要怎么做的具体建议,帮助并不大,因为对方并不理解这些建议背后的深意。

从我的指导经验来看,先给学生说明白什么是科研,才能解释清楚做科研需要哪些能力,然后学生才能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有效提升科研能力。我认为,没有科研经验,并不代表不具备科研能力,很可能只是不知道什么是科研、做科研需要哪些能力罢了。

一、什么是科研?

科研是科学研究的简称,它是一种寻找答案的方法。

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中,人人都有需要寻找答案的时候。你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寻找答案。科学研究这种方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答案是真的。

科学研究方法的实施主要分为五步进行,见下图。在《研究生三年做什么?搞研究!什么是科学研究?》文章里,我以“新冠病毒哪里来”这个问题为例,对各个步骤的含义进行了解释。

二、什么是科研能力?

我认为,在“科研能力”这个词中,“科研”是修饰“能力”的,科研能力就是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寻找答案的能力。

根据科研方法的实施步骤,我把每个阶段所需要运用的能力概括了出来:创造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我认为科研能力就是这些能力的总和。

想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就需要从这六种能力入手。我在文章《如何写好研究生学位论文?了解专家的评价内容!之三:科研能力》中介绍了为什么在科学研究中涉及这六种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它们(一篇文章容量有限,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打算以后开专栏详说)。

最后补充

科研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能力不是事实类知识,不是脑子记住了就能拥有了。能力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对于研究生们来说,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在通过论文答辩之后,回过头来看这三年的时光时,才猛然发现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了。

本文作者学亦思,深入解读研究生阶段的师生关系、科学研究、论文写作。

其他网友观点

硕士期间发了一篇A会两篇B会若干EI检索论文的北邮渣硕来聊一下。

个人的科研能力主要是靠自己去提升。我以理工科类的某个科研问题来举例,其他专业的实施大体一致,主要说操作层面的东西。

定好题目,然后先去找中文的相关的博客和资料,切记找中文的!!(硕士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直接看英文论文学习曲线太陡。)先大概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心里有个谱,关键和重点的专业词汇知道意思了,大体的最基本思想了解了,才能进行下一步,否则一直在第一步查阅最基础的博客和资料。

在第一步里面肯定有一些问题,找实验室的学长学姐和导师,或者其他实验室的人,或者自己的相关授课老师交流。同一个问题多问几个人,你问不一样的人,可能答案的核心是一样的,但是会略有区别,多问几个人,充分了解每个人的理解。在这一阶段要对整个问题的基础层面有个概览,做到心中有数。

做基础实验。找网上的基础代码或者实验步骤,自己去复现最基础的内容,得到与预期类似的结果,提高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同时做好实验的记录和心得笔记。有机会与学长学姐交流基本操作的经验。这一步的结果跟预期相差很大证明有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各类基础实验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

大量查阅当前最前沿的论文,大部分应该都是英文论文,因为你有了前面三步的基础,所以这个步骤门槛低很多(门槛包括语言门槛和知识门槛),学习曲线没有那么陡峭。这部分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的最核心部分,即:1)这个问题难在哪些地方;2)别人针对这些难点怎么处理的,处理方法能否分类整理,以方便后面纵向深入探索;3)别人方法有什么缺陷,也就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了。这部分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笔记,也要经常跟学长学姐,导师,授课教师,阅读的论文作者,部分高水平博客博主进行交流。这部分真的认真完成之后,可能你的水平已经超过很多学长学姐了。

复现别人的方法。不要看完论文觉得自己有个很牛的想法就要马上实施,摸石头过河很难的!这一步就要去复现他们的论文,从他们的方法中发现到底哪些因素起作用,很多参数和设置都写明了,真的无法复现就联系作者。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让你能够达到当前基本最优实验水平。同时在复现过程中反复思索你的思路是否真的可行,因为比我们聪明的,更早深入这个领域的人有很多,大概率他们已经实验过你所谓的很牛的方法,只是没效果而已。

如果经过上一步你还觉得你的思路确实可行,那这里就可以大展拳脚去实现了。说不定就能做出满意的结果,这部分只介绍两点:1)做好时间规划。到底要耗费多久的时间去做实验;2)做好实验笔记。实验结果好固然开心,不好也不是坏事,也是从失败的地方记录再改进。同时每次实验尽可能写清楚实验日期,条件和结果等等必要信息。

以上就是一种可实施且被我实践过的科研能力提高方法。通过这个方法我也从一个科研小白到成功发表了几篇论文(当然发表论文也离不开导师的指导,本文只强调个人学习方法)并且现在也在北京大学继续读博,所以我觉得以上方法还是有较强的可行性的。没有详细介绍其中的每个步骤怎么实施。比如查阅博客的时候到底怎么查然后归类总结,阅读最新论文的时候如何找到他们的缺点,如何发现新的idea等问题。这些我会在以后合适的问答中回答或写相关文章介绍~

如果大家觉得有用就点赞评论收藏三连吧~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我,一个专注教育和科技领域分享的博士~

其他网友观点

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两种学习方式

我们的大脑相当于是一个知识储备器,而知识的储备跟二次电池的储能原理很像。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喜欢把“学习新知识”称之为“充电”。其实“充电”就是一个“知识输入”的过程,对于科研来说,可以是课程学习,阅读文献、书籍,听从导师、师兄师姐的指导、听讲座、会议等。而与“充电”对应的“放电”则是一个“知识输出”的过程,例如整理实验数据、在组会上作报告、参加科研竞赛、指导本科生做实验、撰写论文、专利等。

“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即“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根据学习留存度金字塔原理,主动学习的学习留存度要远远高于被动学习。因此在科研工作中,我们要在较好地完成被动学习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加主动学习的时间和内容,这样就能学到更多、掌握得更牢靠。当然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并不是独立的、割裂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有益的良性学习循环

几点科研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要有充足的科研时间,没有足够的时间付出是很难获得发表论文、专利等学术成果所需要的数据和材料的,具体的指标就是每周待在实验室的时间在60个小时左右。

第二个建议是学会时间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重要-紧急四象限法则就是很好的时间管理工具,推荐大家使用。

第三个建议是多开展实验,这并不是说什么实验都去做,而是多做跟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成体系的工作,多线推进,即便有个别实验进展不顺利,但是“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样就能保证后期持续有成果产出。

第四个建议是多掌握科研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够熟练使用实验仪器和数据处理、绘图等软件对于获取可靠的实验数据和顺利发表论文是非常关键。

最后一个建议就是要做好科研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实验记录本是必须要有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科研记录本、讲座会议记录本、阅读笔记本、备忘录等,为自己的科研知识体系打好基础。有些不方便手写记录的信息,可以保存在线上笔记本,例印象笔记、OneNote、有道云笔记等。

最后,借用《周易》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其他网友观点

首先,对于在读研究生来说,不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这对于自己能否尽快做出科研成果并顺利毕业,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科研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创新,而创新的基础涉及到三方面因素,其一是科研场景,其二是科研基础,其三是科研能力,而且这三方面因素之间也有比较紧密的联系,科研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科研场景和科研基础。

要想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要从构建自己的科研基础开始,这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对于在读研究生来说,要明确一个自己的主攻方向,然后围绕这个主攻方向选择学习资料,要完成大量文献的阅读和复现,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另外,在构建自己科研基础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多与导师交流,多听取导师的意见,而且要尽量选择导师熟悉的方向和领域。

科研场景对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较为直接的作用,对于在读研究生来说,要尽量争取进导师的核心组,这样会有更好的科研场景,同时也会有更多的科研资源。科研场景与学校的学科实力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所以读研要尽量选择学科实力比较强的学校,而如果学校的学科实力不强,则要尽量争取进入本学校的优势课题组。

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通过想法(diea)和行为(科研方法)来进行培养,所以要从想法和行为这两个方面来加强。通常来说,想法决定了行为,而行为决定了结果,这个过程看似是先有想法,后有行为,最后产生结果,但是我们往往是先有结果预期,然后再考虑想法(idea)和行为。

最后,如果有科研相关的问题,可以向我发起咨询。

其他网友观点

2018年考研录取工作大部分已经陆陆续续的结束了,如果说已经是准录取状态,那么还是挺恭喜的你。那么接下来就能轻松一段时间,静静等候录取通知书的送达。不会距9月份入学还有一段时间的,如果能好好利用这一段时间还是能够学到不少东西的。

我个人建议你可以先联系一下导师,因为你已经是录取状态了,现在找导师是比较方便的。所以你可以根据导师的联系方式先联系自己喜欢的导师,然后再根据导师的的研究方向,才能确定你研究生阶段需要学习的方向。当然你还可以向导师咨询咨询,你需要学哪些方向的知识,就当是提前学习研一的知识了!

想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可能不太容易,现阶段要重视基础为主,先学习最基础的知识,才有利于将来的发展。这几个月里先尝试学一些东西,打好基础就行了!

其他网友观点

关于怎么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每个人的方法真的不一样,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首先在学习中应该掌握主动权,课堂上主动提问题,来活跃自己的思维空间,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在课堂我们我们不仅有求同思维、顺向思维,而更为重要的要有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标新立异。抓住每次的实践计划,在实验课上,认真实践,不懂的地方要抓紧时间请教老师。仅代表个人观点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研究生如何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jpg”/>

与科研能力评价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