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子的扬州八怪是谁 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元曲四大家,扬州八怪,酒中八仙都有谁?有什么故事?

网友提问:

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元曲四大家,扬州八怪,酒中八仙都有谁?有什么故事?

优质回答:

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元曲四大家,扬州八怪,酒中八仙都是古代文人名士的合称,在诗词、杂剧、散文、书画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七子是汉朝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建安七子和“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诗文创作形成俊爽刚健风格,建安风骨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建安七子中孔融是北海国相,因为触怒曹操被杀。其余六人全部投靠了曹操,巧合的是,这六人除了阮瑀早死,剩下的五人全部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疫病。

阮瑀的儿子是阮籍、孙子是阮咸,是竹林七贤中的两位,祖孙三代都是文人名士。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因为经常在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

竹林七贤是当时的贤士,放荡不羁,但在当时曹魏和执掌大权的司马家族对峙下,七人也走向了不同道路,最后分崩离析。

嵇康、阮籍、刘伶是七人中最出名的,也是出仕曹魏不满司马氏的人物。嵇康的文学成就很高,并且擅长音乐,曾奚落钟会,最后因为触怒司马昭被处死,从此广陵成绝响。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创作五言诗的人,后世的陶渊明、李白等诗人都是对他的继承和发展,在嵇康死后,阮籍佯狂避世不再出仕。刘伶最出名的就是嗜酒如命,出去也是坐着鹿车带着壶酒,仆人扛着锹跟着,死了就把他埋了,刘伶醉酒的典故也是有了后世流传至今的刘伶醉。

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四人在西晋建立后,大多出仕,这四人知道的人比较少。山涛是年事最大的一个,也是竹林七贤实际的组织者,嵇康、阮籍、向秀发现结识的。刘禹锡有句诗“怀旧空吟闻笛赋”,其中典故就是写的向秀作品《思旧赋》,是向秀为追思好友嵇康和吕安所作。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与阮籍并称“大小阮”。王戎是年龄最小、功名心最盛的一位,在西晋宦海浮沉。

酒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酒中八仙是唐朝嗜酒好道的八位学者名人,这八人嗜酒如命、乐观放达。杜甫有《饮中八仙歌》,写了这几位名士狂放不羁的一面,在后世瓷器画面也常常绘有饮中八仙。

李白的称号是“诗仙”,贺知章的称号是“诗狂”,张旭是著名的草书书法家,被称为“草圣”。

李适之是李世民曾孙,李承乾的孙子,曾任左丞相;李琎是唐睿宗李旦嫡长孙,唐玄宗李隆基的侄子,被封为汝阳郡王;崔宗之是宰相的儿子,袭爵齐国公;苏晋袭封河内郡公,后任吏部侍郎;焦遂是一介平民,事迹记载也不多,因为嗜酒如命、酒量惊人而出名。

饮中八仙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好喝酒,能喝酒。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元曲四大家是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关汉卿是四大家之首,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被誉为“曲圣”,作品有脍炙人口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等。

白朴的主要作品有《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宫》、《东墙记》等。

马致远的小令很多,最出名就是《天净沙·秋思》,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与《拜月亭》《西厢记》合称元杂剧三大爱情剧。

扬州八怪

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也常被称为“扬州画派”。关于扬州八怪的具体人物说法不一,八字也可看作数词,同时期画风相同的几人也可列入,最被公认的还是上面八人。

扬州八怪大多出身贫寒,经历坎坷,靠卖字画为生。他们的书画作品大胆创新,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近现代名家齐白石、徐悲鸿等画家都有受他们作品影响。

金农怪在才,精通篆刻、鉴定,工于诗文书法画作,擅长画花鸟、山水、人物,最擅长的是墨梅。

郑燮就是郑板桥,怪在传奇。郑板桥诗书画三绝,画作擅长画兰、竹、石;书法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自称“六分半书”;诗文也写得极好,课本上学过他的七言绝句《竹石》。

黄慎怪在悟性,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精,诗文、狂草书法,绘画三绝。

李鱓怪在命,被两次革除科名一次贬官后到扬州卖画为生。李鱓工诗文书画,擅长花卉、竹石、松柏,后又拓展了写意花鸟画的表现领域。

李方膺怪在倔,工于诗文书画,擅长梅、兰、竹、菊、松、鱼、人物、山水等,尤其精于画梅。

汪士慎怪在人,善于绘画书法,金石篆刻,尤其善于画梅。

罗聘怪在使命,擅长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善画《鬼趣图》,画鬼态无不极尽其妙。

高翔怪在淡泊,一生都是布衣之身,他擅长画山水花卉,也精于写真和刻印。

在古代有很多文人合集,这些称谓到现在依然也是很多,四大、四小、十大等等的,再列举一些其他的文人并称。

文章西汉两司马

司马相如、司马迁

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家,汉赋的奠基人,被誉为赋圣、辞宗,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古琴曲《凤求凰》。

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鲁迅先生曾评述“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史界两司马

司马迁、司马光

西汉的司马迁和北宋的司马光,一个创作了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个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在史学界有着重大影响。

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汉赋四大家是西汉和东汉四位汉赋家,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

扬雄是西汉时京城的文化巨擘,被后来的学者誉为“汉代的孔子”。

班固是东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曾修撰《汉书》,他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

张衡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发明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被誉为“科圣”。张衡 还是著名的文学家,有《二京赋》、《归田赋》等名作。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三曹是汉魏时期曹操和儿子曹丕、曹植的合称,他们的作品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

曹操的作品有《观沧海》《龟虽寿》等;曹丕的《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曹植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有名作《洛神赋》、《白马篇》等。

二陆

陆机、陆云

二陆是西晋时期文学家,陆机、陆云是兄弟,是东吴名将陆逊的孙子、陆抗的儿子。陆机还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南朝三谢

谢灵运、谢惠连、谢朓

南朝三谢是南朝时期的陈郡谢氏族人的三位名士。

南朝刘宋时期名士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是山水诗派鼻祖,被誉为当世最出色的诗人。

谢惠连是谢灵运的族弟,南朝刘宋文学家。

谢朓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和谢灵运合称“二谢”,是南齐诗人,擅长山水诗创作。李白有句诗“中间小谢又清发”,就是说的小谢谢朓。

竟陵八友

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竟陵八友是南齐永明年间的一个文人集团,由竟陵王萧子良召集。

萧衍后来成为南朝梁开国皇帝。

沈约是南朝梁开国功臣,是南朝文坛领袖。

元嘉三大家

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元嘉三大家是南朝刘宋文坛的三大才子,元嘉是刘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的四位文学家,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初唐四杰的名作很多都在课本上出现。

王勃的《滕王阁序》千古留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到极致,还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是广为流传。

杨炯的《从军行》有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的“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广为流传。

骆宾王的《咏鹅》儿童都会背,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

文章四友

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文章四友是初唐四位诗人的合称,他们都是身居高位,苏味道、李峤更是曾跻身相位。虽然他们的诗作和宫廷诗人的作品没有太大差别,但在诗律和诗艺的研练方面有很大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最有诗才,使五言律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他还是“诗圣”杜甫的祖父。而苏味道则是苏轼先祖。

仙宗十友

司马承祯、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

仙宗十友是五代以来的古代文人,对活动于初盛唐时期的十位文人追慕而提出的一个称美性质的范畴。

竹溪六逸

李白、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

竹溪六逸是唐朝开元年间隐居于竹溪的六位名士。

开元年间,李白移家山东,结交山东名士,隐居徂徕山,寄情于山水林泉,纵酒放歌。

吴中四士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吴中四士是初、盛唐之交时,吴中地区的四位名士。

张若虚的诗只留存两首,但是一首《春江花月夜》就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贺知章的诗存世有19首,其中的《咏柳》、《回乡偶书》也是脍炙人口。

张旭是著名书法家,擅长草书,被誉为“草圣”。

包融是诗人,诗作留存有八首。

四大边塞诗人

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

四大边塞诗人是盛唐时期的四位诗人,他们的诗作主要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

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唐朝时进入黄金时代,代表人物还是这四位,留下了很多诗作名篇。

大历十才子

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耿湋、夏侯审

大历十才子是唐朝的十位诗人,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他们秉承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寄情于山水,歌颂升平。

这十人的生卒年都不详,留下的诗作也不是很多。

古代四大才女

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卓文君

四大才女是古代才华横溢,因绝世才华惊艳千古的女子。

蔡文姬是汉末三国时期才女,有古琴名曲《胡笳十八拍》。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上官婉儿是唐代诗人,有“巾帼宰相”之名。

卓文君是西汉才女,她的《白头吟》中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至今依然很流传。

蜀中四大才女

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峨

蜀中四大才女是四川历史上的四位才貌双绝的女子。

薛涛是唐朝人,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国后蜀孟昶的妃子,黄峨是明代时期人。

唐代四大女诗人

李冶、薛涛、刘采春、鱼玄机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苏

苏轼、苏辙、苏洵

三苏是北宋散文家苏洵和儿子苏轼、苏辙的合称,号称一门父子三词客。苏轼文、诗、词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词作极美,很多还富有哲理。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四学士是苏轼门下最受欣赏和重视的四人,他们都曾受到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文学造诣也很高。

这四人的诗词也都很是唯美,有很多传世名句,像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苏门六学士

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苏门六学士是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与李廌,也被称为”苏门六君子”。

苏门后四学士

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荣

苏门后四学士也是苏轼文学的传人,元祐文坛的中坚,不过他们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比较少。

宋词四大家

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宋词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宋朝词人大家也是辈出。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他们词作名篇精品众多,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文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济南二安

李清照、辛弃疾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字幼安,是伟大的豪放派词人,两人都是济南人。

永嘉四灵

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永嘉四灵是南宋末年四位浙江永嘉籍诗人。

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因为他们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所以有这个称号。

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

宋四家是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他们代表着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

苏轼不仅诗词出众,也擅长书画,他的书法博取历代名家后自成一家,擅长写行书、楷书。

黄庭坚出自苏轼门下,后与苏轼齐名,书法上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并且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米芾在书法上用功最深,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书体,成就以行书最大,他的《蜀素帖》人称“天下第八行书”,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

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在当时为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不过他的作品传世较少。

二王

王羲之、王献之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是伟大的书法家,在书法史上艺术地位和声望极高。

王羲之擅长隶、草、楷、行书,他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书法影响了后代的书法大家,楷书四大家、宋四家这些书法大家都极为推崇王羲之,所以他享有“书圣”美誉。

王献之精通楷、行、草、隶各体,尤其擅长行、草书,东晋到唐代,他的影响超过了父亲王羲之。一直到唐代李世民褒扬王羲之而贬抑王献之,才使王羲之的影响更大,因为王献之杰出的书法造诣,被称为“小圣”。

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楷书四大家是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分别是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朝的赵孟頫。

欧阳询的字体被称为“欧体”,世称“唐人楷书第一”,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是书法史上继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柳公权的字体自成一家,号称柳体,和颜真卿的颜体相比有“颜筋柳骨”之称。

赵孟頫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还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尤其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他的“赵体”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在朝鲜、日本也非常风行。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是南宋时期的四位诗人,他们的诗作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陆游的诗存世有9300多首,杨万里的诗存世有4200余首,是古代留存诗作极多的诗人,范成大也有很多名篇上过课本。尤袤就比较陌生了,他的大量诗稿在一次火灾中全被焚毁,现在留存极少,尤袤喜欢藏书,他根据藏书编的《遂初堂书目》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版本目录。

明初吴中四杰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吴中四杰是元末明初诗人时期吴中的四位诗人,他们全以文名著称于世,其中又以高启的成就最高,被称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

吴中四才子就是江南四大才子,是明朝中叶时期吴中地区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名士。

这四人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不仅会写诗,而且擅长书法、绘画,并且以画或书法闻名于世,在现在博物馆仍藏有他们的真迹。

徐祯卿被人称为“吴中诗冠”,以诗歌名满士林,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

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前七子是明朝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

后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后七子是明朝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

清词三大家

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崧

清朝康熙时期是清代词坛最盛期,这三人是当时词坛奇才。

纳兰性德的词作犹为精美,代表着清代婉约词的最高水平。

清初三大家

侯方域、魏禧、汪琬

清初三大家是清初的三位散文家,其中以侯方域的影响最大。

公安三袁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公安三袁是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们兄弟三人是湖北荆州公安县人,他们的文学流派被称为“公安派”。

岭南三家

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

岭南三家是清初岭南地区的三位诗人,他们在当时岭南地区最享盛名。

乾嘉三大家(江右三大家)

袁枚、蒋士铨、赵翼

乾嘉三大家是清代中叶的三位文学家,以袁枚为主。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与纪晓岚齐名,是“性灵诗派”的倡导人。

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江左三大家是明末清初诗人,三人都曾在明朝出仕,明朝灭亡后又出仕于清朝,其中钱谦益更是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

桐城三祖

方苞、刘大櫆、姚鼐

桐城三祖是清代时期的散文家,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早期的三位重要作家,他们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

其他网友观点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男子天团,一共有七个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好酒,推崇老庄、清谈、玄学。竹林七贤对后世知识分子影响很大。在此之前知识分子大多选择依附,“竹林七贤”的方式提供知识分子另一条路,那就是将庄子之路发扬光大。简单一句话,玩不起我就不玩了。

这七个人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阮籍和阮咸是叔侄关系,阮籍的父亲叫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当年曹操请他出山,他逃入深山,曹操就命人烧山,最后才出的山。阮瑀是蔡邕的学生,蔡文姬是蔡邕的女儿,曹操曾经花重金将蔡文姬赎回来。

嵇康是整个天团的C位,他人长得很帅也很有才华,又精通音律。娶曹操之子、沛王曹林的孙女长乐亭主为妻,他的立场是支持曹魏。最终在钟会的谗言之下,司马昭的刻意推动之下,嵇康被处死,《广陵散》也成绝响了。

山涛最后位列三公,嵇康因为与山涛的政治立场不同,公开与他绝交。嵇康知道自己要被处死,最后将儿子托给山涛照顾。山涛也不负重托。这才是君子之交。

刘伶是一个酒鬼,他看到朝廷要征召他做官,就刻意脱光衣服跑到村口见朝廷的使者,其用意不言自明。

王戎最大的特点是小气,经常与夫人手执象牙筹计算财产,卖李子时将李树核弄破,怕别人拿到好种子,至于问他借钱那门也没有。他最后官至司徒。

向秀相对来说没有突出的特点,他最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他本来不想做官,但看到嵇康等人不愿意配合司马昭而被杀,转而出山做官。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这个说法主要源于曹丕的点评,曹丕在他的著作《典论》中曾经对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个人进行点评,后世将这七人称为建安七子。

阮瑀在介绍竹林七贤时介绍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孔融让梨大家都很清楚,他最后因为反对曹操被杀了。

除了孔融之外,其他六个人都是支持曹操集团的,而且关系比较好。

粲与北海徐干字伟长,广陵陈琳字孔璋,陈留阮瑀字元瑜,汝南应玚字德琏,东平刘帧宇公干并见友善——《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

陈琳就是那个将曹操及其先人骂得狗血淋头的人,当时他在袁绍那边。袁绍败后他在曹操这边干活,是曹操手下有名的笔杆子。

王粲最大的特点是记性好,人长的有些猥琐,成就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赞誉为“七子之冠冕”。

217年一场大瘟疫使得应玚、徐干、陈琳、刘桢同年去世。加上孔融被杀,阮瑀、王粲的先行去世,一句话217年是“建安七子”团灭年。

“建安七子”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还是文学层面,与“竹林七贤”相比在思想层面还是弱了很多。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关汉卿是四大家之首,他出生在当时金国的区域,他在元代属于“医户”。元灭南宋之后,他也南下,然后创作出了很多作品。最被人熟知的作品应该是《窦娥冤》。

白朴的父亲白华是金国的进士,金国被灭之后投降南宋,后来又投靠元。白华与元好问关系不错。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白朴受到怎么样的影响,反正也可以推测出来。白朴后来拒绝做官,游历天下,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白朴的心境从《天净沙·秋》中也可以看出一二。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马致远被人熟知的还是那一首《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有没有感觉这两位写的有些相近?

他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担任过江浙行省务官,晚年可能隐居在杭州。这个和前二位还是有些差别。他的代表作《汉宫秋》。

郑光祖做过杭州路吏,代表作《倩女离魂》,与《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并称为四大爱情剧。看清楚是《倩女离魂》,不是现在已经成为知名IP的《倩女幽魂》。现在翻拍的《倩女幽魂》是来自清代的蒲松龄的作品《聂小倩》

总体来说这四位都与南方有缘,创作灵感大致来源于南方。因为知常容对元曲不太熟悉,只能简单罗列一下。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的八不一定就表示八个人,可能就是一个约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活跃在扬州,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他们的风格不被当时的画坛看好,但被后世推崇。

具体有哪些人,也没有一定论。

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也有说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

为什么在扬州出现八怪,在其他地方不能出现。因为当时扬州有钱,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有钱就可以办很多事情。有钱支持相对来说思想就活跃一些,因为每一个有钱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至于里面的人就不介绍了,一是人数太多,我怕您没耐心看,二是人员有争议,所以就一笔带过。

酒中八仙

不得不说提问者排的这个顺序是很到位的,“酒中八仙”对后世的社会意义是最低的,“竹林七贤”重于思想启迪,建安七子,元曲四大家,扬州八怪,侧于文化影响。

“酒中八仙”在当时有共同爱好——爱喝酒而结成的团体,当然更重要这就是一个政治团体。

里面有: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这个团体中的人物的确是很显赫的。

李白不用介绍了,贺知章的一首《回家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估计不会背的人不多。

李适之担任过唐朝左丞相,李琎是唐睿宗李旦嫡长孙,让皇帝李宪长子。

崔家在唐朝就是名门大族,崔宗之是宰相崔日用之子,曾任侍御史。

苏晋袭封河内郡公。焦遂是唯一一个平民,估计也应该是一个富人而且也很有才华之人,不然和唐朝这帮高官很难混在一起,当然关于焦遂的记载太少了。

张旭不用介绍了,练书法的人都知道。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政治团体呢?

这里面有两个重要人物,贺知章与李适之,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人都应该知道他们是支持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李亨。李亨和李林甫是相斗,贺知章、李适之都是站在李亨背后的。

李白是因为受到贺知章的推荐才扬名被朝廷所识,所以李白当时的立场应该与贺知章是一样的,后来贺知章过世之后,李白的立场自然有变化。

这个团体是属于一个“达官团体”,对后世影响不大。反而这8个人中的一些单个人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整个团体的影响力。酒中八仙的灵魂人物应该是贺知章。

其他网友观点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一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等七人。

建安七子指的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扬州八怪指的是郑燮(板桥),汪士慎,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酒中八仙指的是贺知章,李琎(汝阳王),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

其他网友观点

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有必要了解古代名家流派。题目所指的,就是古代文人名士的合称,按时间先后顺序为:竹林七贤一建安七子—酒中八仙—元曲四大家—扬州八怪。

一: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90年)的7位不同流俗的文人名士,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 、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关于“竹林七贤”一词来历,学界素有争议,也未有定论。一种说法:七贤常在山阳县(嵇康老家)竹林之下,赋诗、唱歌、纵酒等肆意酣畅,后世以地名合称。

另一说法:西晋末,附内典及外书的格义之风盛行,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七贤上而成“竹林七贤”,这里竹林非地名,也非真有竹林。

对于思想而言,七贤为玄学代表,有的崇尚老庄,有的则附加儒学,有的主张自然名教合一。总体上七贤不拘礼法,主张清静无为等。

七贤中,山涛年纪最长,严格来说,山涛是七贤组织者与核心,他发现了嵇康、阮籍,后介绍向秀与嵇康、阮籍相识,因此山涛像HR。

关于七贤排行,《世说新语》首推阮籍,其次嵇康,再是山涛。但到底谁是七贤之首?大多推嵇康,历代典籍推阮籍,两者影响力都大。

总之,嵇康刚直,阮籍谨慎,山涛君子,刘伶放纵,向秀无奈,王戎随流,阮咸乖张,七人形色分明,但就是这样一群不同流俗的文人,装点了那个时代文人璀璨的天空。

二: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指东汉末年建安年间(196-220年)的7位文学家。这7人分别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7位文学家,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具体在诗、赋、散文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可以说,建安七子与“三曹”代表了汉末三国时期文学成就。尤其七子璀璨文学在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两汉,表现出了积极进步的因素。

曹操极度爱才,曹丕承继乃父风范,高度盛赞且礼贤七子,常与他们“行则连舆,止则接席”。可见“建安七子”在当时影响力甚大。

建安七子中,唯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其他6人历经汉末离乱之苦,投奔爱才的曹操后,地位都发生了变化,获得了稳定、富足的生活。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中,可以说个个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前5位大家颇为熟悉,后2位陌生些。

三:酒中八仙

酒中八仙,是指唐朝嗜酒的8位学者名人,分别为: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唐诗佳篇多为酒酿而成,无论青春与自由、热烈与奔放、孤独与寂寞、怅惘与失意,以酒入心,饮之思之,酣畅淋漓,浇铸成了多彩壮丽的美篇。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我们每提起大唐美篇,迎面而来氤氲酒香。杜甫总结唐代诗中八仙,醉态可掬、浪漫可爱,让人忍俊不禁。原来:唐代酒酿美篇,“饮中八仙”就是最接地气的“酒中神仙”!

四: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是指元代4位杂剧作家,分别为: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4人代表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

因篇幅偏长,个人故事暂不详表。不可否认,元曲四大家开创了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据说当时有名有姓的杂剧家就有80多位,可见元曲规模宏大、盛况空前!

五: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指清朝扬州一带地区风格相近的一批书画家,年代在清朝康熙中期—乾隆末年。公认这8位: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扬州八怪大多生活困顿,狂放孤高,以书画表情达意、抒发志向,其书画风格迥异、不落俗套、大胆创新,为后世画家所承。

其他网友观点

题目所指的是古代赫赫有名的文人名士组合,按时间先后顺序为: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酒中八仙—元曲四大家—扬州八怪。那他们分别都有谁?各自又有怎样的故事?一起看看。

一: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指东汉末年建安年间(196-220年)的7位文学家。这7人分别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7位文学家,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具体在诗、赋、散文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可以说,建安七子与“三曹”代表了汉末三国时期文学成就。尤其七子璀璨文学在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两汉,表现出了积极进步的因素。

曹操极度爱才,曹丕承继乃父风范,高度盛赞且礼贤七子,常与他们“行则连舆,止则接席”。可见“建安七子”在当时影响力甚大。

建安七子中,唯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其他6人历经汉末离乱之苦,投奔爱才的曹操后,地位都发生了变化,获得了稳定、富足的生活。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中,可以说个个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前5位大家颇为熟悉,后2位陌生些。

1:孔融。孔子20世孙,家学渊源,成语“孔融让梨”主人公。孔融做过少府、太中大夫等职,喜宴宾客,评论时政,言辞激烈,因触怒曹操被杀,祸出口出,甚为惋惜!曹丕在其死后,仍以重金向天下广征孔融文章。

孔融少有异才,很小就表现出过人见解。孔融10岁时随父亲去京师洛阳拜见河南尹李膺,李膺不愿见陌生人,吩咐门人:“非名人及素有交往者,不得领进家中”。孔融说:“我家与李君世代通好”,守门人遂领他进入。

李膺见到孔融,发现是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孩,就问:“你凭啥说我们两家是世交?”孔融说:“我家先君孔子与您的先人老子亦师亦友,所以我与您是累世通家的交情”,座中客人纷纷赞叹,这话出自10岁孩子口,不易。

客人中太中大夫陈炜听后,不以为然说:“人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可能就很普通平凡”,孔融听后马上回应:“听您这样说,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众人听后,更是笑不可抑。成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便由此出典。

这是孔融小时候一件有趣的故事,从中表现出了孔融的博学、智慧与机敏,他发散的思维,横贯古今,类比娴熟,推理严谨,让人叹服!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也自视甚高,其实我们都应保持谦逊、低调的空杯心态,“三人行,必有我师”“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你自认很优秀,但在整个大环境下也只是沧海一粟。

因孔融而出典的成语还有“望门投止”、“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等,可见古代文学家在文学、哲学、人性洞见等方面,都非常通透。

2、陈琳。与孔融年纪相当,任大将军何进主薄,后避祸投靠袁绍,起草《讨曹檄》:痛骂曹操祖父三代、曹操种种大逆不道等。据说曹操常犯头风病,发作时难以忍受,而一读到陈琳一纸痛骂后,大怒之下竟不治而愈。

这就是著名典故“孔璋书檄”,陈琳字孔璋。

后袁绍兵败,陈琳被曹操俘获,曹操说:你为袁绍写文章历数我的罪状,但这只能针对我个人,怎么会怪到我祖上呢?陈琳向曹操谢罪,曹操爱其才,不仅没有怪罪他,还封他为司空军师祭酒,后来又升任丞相门下督。

这里感受一个典故“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陈琳,擅写章表书檄,风格雄放,文气贯注,笔力遒劲,如此威力让曹操顿觉警醒当然,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曹操的爱才之心,点赞!

3:王粲[càn],字仲宣,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他记忆力超群,擅算术,擅写文。王粲少时西迁,深受当时著名学者蔡邕的赏识。后来他投奔刘表十年,有志难伸,心内郁闷,最后归顺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

魏国建国,王粲官拜侍中,由于博学多才,传统制度废驰后,就让他主持制定各项新制。一次王粲与人同行,读道边碑,有人问:“你能背诵吗?”,王粲当即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还有一次观人下棋,棋局乱,王粲凭记忆恢复。

最有趣的一件事:王粲去世后,魏文帝曹丕率朝臣、文士等为他送葬,为表达对王粲的不舍眷恋之情与祭奠,曹丕对大家说:“仲宣平时最爱听驴 叫,让我们学一次驴 叫,为他送行吧!”于是驴 叫之声此起彼伏。

这,就是著名的典故“驴鸣送葬”。

想想那个驴 叫场景,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看出曹丕对文人的爱戴。的确“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优秀,人生何愁不灿烂?

4:徐干。少年勤学,潜心典籍,他洁身自好,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曹操封他司空军师祭酒掾属,转五官将文学,后因病辞职。

5:阮瑀。作章表书很出色,音乐修养高,年轻时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当时军国书檄等多为阮瑀、陈琳所拟,后阮瑀官拜丞相仓曹掾属。儿子阮籍、孙子阮咸位列“竹林七贤”,阮家世代名人。

有一次,曹操外出途中,命阮瑀立马撰文。成文后,曹操发现阮瑀在颠沛途中撰写之文,竟改无可改。这就是传说中的“举笔而成”吧。

6:应玚。擅作赋、写诗歌,曹操任命为臣相掾属,后转平原侯庶子,在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任将军府文学,就是校典籍,写文章等。

7:刘桢。博文有才,擅诗词,五言诗创作风格遒劲、语言质朴,名扬于世,与曹丕友好。

小结:建安七子的才华,代表了汉末三国时代文学的主流,他们的很多诗作流传至今、熠熠闪光,为中华文化平添了一抹亮眼的清流。

但都说“慧极必伤,情深不寿”,7人中孔融被处死外,其他6人依附于曹操。但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中剩下的5人均死于这次传染病,让人唏嘘。

提到建安七子,我认为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写得很生动、形象。李白在酒酣之后脑洞大开,想到东汉宏伟的文章、风骨刚健的建安诗,令他十分仰慕。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藏有宝典秘录。“蓬莱文章”借指东汉文章,“建安骨”形容的正是东汉末建安年间“曹氏三父子”与“建安七子”诗文风格刚健、俊爽的建安风骨。

二: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90年)的7位不同流俗的文人名士,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 、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关于“竹林七贤”一词来历,学界素有争议,也未有定论。一种说法:七贤常在山阳县(嵇康老家)竹林之下,赋诗、唱歌、纵酒等肆意酣畅,后世以地名合称。

另一说法:西晋末,附内典及外书的格义之风盛行,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七贤上而成“竹林七贤”,这里竹林非地名,也非真有竹林。

对于思想而言,七贤为玄学代表,有的崇尚老庄,有的则附加儒学,有的主张自然名教合一。总体上七贤不拘礼法,主张清静无为等。

七贤中,山涛年纪最长,严格来说,山涛是七贤组织者与核心,他发现了嵇康、阮籍,后介绍向秀与嵇康、阮籍相识,因此山涛像HR。

关于七贤排行,《世说新语》首推阮籍,其次嵇康,再是山涛。但到底谁是七贤之首?大多推嵇康,历代典籍推阮籍,两者影响力都大。

1:嵇康。世人皆知,嵇康是当世的美男子,儿子嵇绍气度非凡、神采俊逸,“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王戎却说:“你没见过他父亲啊”,可见嵇康风姿之绝世。

刘义庆形容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萧萧肃肃,爽朗清举……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但自古以来,才高者往往孤高自傲、目无下尘,嵇康性情率直,不似阮籍那般谨言慎行,这就埋下了祸端,有点像苏东坡。嵇康不领情山涛推荐做官,与其绝交,还得罪了钟会。

钟会来拜访他,他一直不理人家,独个儿在树下锻炼。钟会郁闷要走时,嵇康猛地给人来了一句:“何所闻而业,何所见而去?”这让人如何下台?其实文人也要懂基本的人情世故,要有情商,方能立足于世。

钟会由此记恨,在处理嵇康朋友吕巽、吕安案时,抓了吕氏兄弟。嵇康愤而为朋友作证,因触怒司马昭而被害,为此道士孙登一语道破:

“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临刑前,嵇康抱琴弹广陵散,完罢道:“袁孝尼曾请求学此散,我坚持不肯教,广陵散于今绝矣”。一声长叹,令千百年来世人感慨,司马昭杀嵇康如曹操杀孔融,追悔啊。

2:阮籍。承继父亲“建安七子”之一阮瑀才俊,学识渊博,好饮酒,行为乖张。有趣的是:他本不愿当官,但听说步兵校校尉衙门藏有好酒,才向司马昭要此官,世称阮步兵。

阮籍邻居中,有一为风姿绰约少妇,在酒垆旁卖酒,阮籍和王戎常去买酒喝。一次阮籍喝醉了,就睡在了少妇身旁,那妇人的丈夫起初怀疑阮籍,但见他始终无其他意图后才释然。

阮籍虽叫嚣:“礼法是为我们这类人制定的吗?”但始终恪守礼法,仍是一个谦谦君子。

阮籍至孝,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行为。在为母服丧期间,他在晋文王宴席上大快朵颐、喝酒吃肉,当时任司隶校尉的何曾就对文王说:

“您以孝治天下,但阮籍却在重丧期公然大吃大喝,应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化”。

阮籍居丧吃喝、饮淡不辍,神色自若。文王司马昭不仅不怪罪他,还为他开脱,说他是因为母亲去世,自暴自弃才饮酒吃肉,就象我们心情不好也会化悲痛为食欲一样。司马昭早在两千年前就懂人性啊,也说明阮籍深得司马昭之心。

阮籍儿子阮浑长大,气度风骨与阮籍很像,还效仿他,阮籍不愿意了,阮咸已被他带歪,儿子怎能这样?他认为孩子不应学他放诞做派。

3:山涛。字巨源,七贤中年岁最大,有长者之风。王戎赞他:“山巨源如璞玉浑金”,还有人说“见山巨源,如登山临门,悠然深远”,可见其影响力很大。

山涛之妻很贤德,山涛对她说结交了嵇康和阮籍两个酒鬼一样的朋友,妻子不放心,要求亲自观看,看后竭力支持他们的友谊。若无山妻,想必就没了竹林七贤。

山涛很能喝酒,八斗不醉,同时更是治世能臣,还劝嵇康做官。最让世人称道的是养育嵇康遗孤嵇绍,并举荐他为官,嵇绍因其父原因不肯为官,山涛好言相劝。所以,世人都说,山涛是最适合做朋友的人。

4:向秀。当初嵇康戏弄钟会时,向秀就在一旁为嵇康拉风箱,与嵇康一同被害的吕安也是向秀好友,两朋友遇难后,向秀思念不已,但与之不同的是出来做官了。值得一提:“竹林七贤”自嵇康、阮籍二人死后,盛景不再。

5:刘伶。长相丑陋,嗜酒放纵,有时喝醉了还会在屋里脱衣裸形,被人取笑时还理直气壮:

“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怎么跑到我裤子里来了?”

《晋书》有一典故,说刘伶乘车会带一壶酒,还让人带铁锹跟着,说是等他死后便于埋葬他。为此辛弃疾有诗云:“醉后何妨死便埋”,也难怪有千古流传的佳酿“刘伶醉”。

6:王戎。黠慧,“辨李”故事主角。王戎7岁与众孩玩耍,路边李树结满李子,孩子们争相采摘,唯王戎不为所动。别人问他,他说:“李子树长在路边却长了很多果子,一定是苦李子”,众人摘下一尝,果真如此!

王戎抠门为人所不喜,侄子结婚,他送人家一件单衣,完后还要回来。女儿借他点钱,回来看他脸色不好,就把钱还回来,王戎才高兴。但阮籍欣赏他,说他“清逸可赏”,甚有趣。

7:阮咸。擅弹,山涛赞他“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阮咸与姑妈婢女有情,姑妈本答应给他,但觉不妥又带走。阮咸不顾服丧,骑马就追,最终追回姑娘,后生儿子阮孚。

阮咸有两件著名的趣事,一是“阮咸晒裈”,阮家原是大家族,到阮咸这一代就比较穷了。七月七晒衣服时, 人家北边晒绫罗绸缎,阮咸这边晒粗布大褂子,故意跟人分庭抗礼。

另一是“与猪共饮”。阮家人都是能喝的主,阮咸常与族人共饮,不用小杯用大瓮,喝得有时连猪也闻着酒味来了,而阮咸也不在意,直接与猪共饮。想想那个场景也甚是滑稽。

小结:嵇康刚直,阮籍谨慎,山涛君子,刘伶放纵,向秀无奈,王戎随流,阮咸乖张,七人形色分明,但就是这样一群不同流俗的文人,装点了那个时代文人璀璨的天空。

三:酒中八仙

酒中八仙,是指唐朝嗜酒的8位学者名人,分别为: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来看看杜甫很有意思的《饮中八仙歌》。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1:贺知章。知章酒后骑马,摇摇晃晃如在乘船。结果失足落入井,最后竟在井底睡着了。

2:李琎。汝阳王李琎饮酒3斗见皇帝,路遇装酒曲的车,垂涎三尺,恨不能搬到酒泉去。

3:李适。左相李适豪放,花巨资买酒喝,如饮百川水,自称如此豪饮是为脱政事以让贤。

4:崔宗之。俊逸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时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犹如玉树临风。

5:苏晋。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却把清规戒律忘得一干二净。

6:李白。八仙中最豪放,李白饮酒一斗,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酒肆喝酒,常醉眠于酒家。玄宗召他作诗,他说自己是酒中神仙。

7:张旭。饮酒3杯即挥毫作书,人称草圣。他不拘小节,当王公贵族面摘帽露顶,奋笔疾书,犹如神助,就像云烟泻在纸上。

8:焦遂。5杯酒下肚,精神振奋,他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小结:唐诗佳篇多为酒酿而成,无论青春与自由、热烈与奔放、孤独与寂寞、怅惘与失意,以酒入心,饮之思之,酣畅淋漓,浇铸成了多彩壮丽的美篇。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说: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我们每提起大唐美篇,迎面而来氤氲酒香。杜甫总结唐代诗中八仙,醉态可掬、浪漫可爱,让人忍俊不禁。原来:唐代酒酿美篇,“饮中八仙”就是最接地气的“酒中神仙”!

四: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是指元代4位杂剧作家,分别为: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4人代表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

1:关汉卿。最大成就是杂剧,一生写60多种,现存18种,最著名的是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出身于一个医生家庭,金代山西南部戏曲很盛,故从小受戏剧熏陶,金灭前已成为一个较成熟戏剧作家。

2:白朴。童年遭遇兵荒马乱,元好问将他收留。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时,元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在疫6日后不治而愈。白朴承继元好问格调,诗词跌宕沉详、天然古朴。

3:马致远。晚号“东篱”,效仿陶渊明之志。前期作品多为田园题材,风格豪放、清逸,《汉宫秋》是元曲杰作,《天净沙.秋思》是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千古名篇,风格朴实自然,精致而富有表现力。

4:郑光祖。生平事迹史载不多,早年习儒,后补授杭州路为吏而南居。他为人刚直,不喜与官场打交道。杭州之美、伶人歌女触发其创作灵感,他才情超群,走上杂剧创作。

小结:因篇幅偏长,个人故事暂不详表。不可否认,元曲四大家开创了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据说当时有名有姓的杂剧家就有80多位,可见元曲规模宏大、盛况空前!

五: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指清朝扬州一带地区风格相近的一批书画家,年代在清朝康熙中期—乾隆末年。公认这8位: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1:金农。怪在才,50岁后始作画,终身穷困,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长墨菊,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又称金农体。

2:郑燮。怪在传奇,即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画兰竹50年,成就突出。板桥画竹“胸中无竹”,强调“莫知其然而然”。

3:黄慎。怪在悟性,擅长人物写意,也作花鸟山水,笔姿率性,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4:李鱓[shàn] 。怪在命,中过举人,以绘画作过内廷供奉,任过山东滕县知县,与板桥关系甚密。

5:李方膺。怪在倔,出身官宦之家,任过县令、知州等,后被诬告罢官,扬州卖画为生。

6:汪士慎。怪在人,工花卉,擅画梅,54岁左眼病盲,却仍画梅。67岁双目俱瞽,仍能狂写草书,此即“盲于目,不盲于心”。

7:罗聘。怪在使命,金农弟子,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鬼趣等,无所不工,他笔调不群,别具一格。

8:高翔。怪在淡薄,擅山水花卉,晚年右手残疾,以左手作画;高翔还精于写真与刻印。

小结:扬州八怪大多生活困顿,狂放孤高,以书画表情达意、抒发志向,其书画风格迥异、不落俗套、大胆创新,为后世画家所承。

写在最后

当然,古代名家流派还有很多,文学流派如: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边塞诗人:高适、王昌龄、岑参、陈子昂等;

张王乐府:张籍、王建;

南唐二主:李璟、李煜;

郊寒岛瘦:孟郊、贾岛;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等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在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中,既相互独立、见解独到,又相互渗透、卓尔不群。但同样星光璀璨,都不同程度地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夜空!

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邀请。余才疏学浅,友友所提先贤大家,我只浅浅读过点点,个别仅知名字而已。

建安七子 汉末建安时期作家 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玚 刘桢

竹林七贤 魏晋时期作家 嵇康 阮藉 山涛 向秀 子咸 王戎 刘

元曲四大门 关汉卿 郑光祖 马致远 白朴

扬州八怪 清乾隆扬州书画派八人 汪士慎 黄慎 金农 高翔 李鳝 李燮 李方膺 罗

酒中八仙 唐嗜酒八名人 李白 贺知章 李适之 李琎 崔宗之 苏晋 张旭 焦

不知对否?请指正。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元曲四大家,扬州八怪,酒中八仙都有谁?有什么故事?.jpg”/>

与扬州八怪是谁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