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汉字故事20字 关于谐音,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网友提问:

关于谐音,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优质回答:

我是爱读诗词、爱看对联的录院小书童,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谐音是利用同音或近音来表达情感的语言方式。因汉字的独特魅力,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谐音可以含蓄、风趣、幽默的表达出自己内容和想法,历来也被文人墨客所使用。

谐音在诗歌中的应用不少,比如大家熟知的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里“晴“谐音“情”,借天气现象表达了女子含蓄不露的感情。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丝”代“思”,委婉的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

再如温庭筠的《南歌子》:“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乍读之下是不是不明所以,甚至觉得是个病句。其中也没有用到典故,但就是不懂意思。如把“烛”谐“嘱”,“围棋”谐“违期”,这句诗是不是好理解多了。

在对联方面,用到谐音的更是数不胜数。“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霜。”这是苏小妹和秦观在洞房花烛夜的对句,看起来像天气预报,更深层次按谐音理解,“不雨”谐“不语”,“成霜”谐“成双”,是不是更添趣闻,也更应景。

还有清初著名的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此联“成仇”谐“承畴”,拿史可法与洪承畴作对比,即歌颂了前者英勇殉国的伟大,又讽刺了后者投靠满清的无耻。

另外像“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也是利用谐音,把历史人物鲁肃、樊哙、狄青、萧何与生活事物联系起来,读来韵味无穷。

可以看出,在古代,智慧的文字工作者就已经能巧妙地运用谐音的辞格。谐音使句子的表意含蓄委婉,深意又能让人回味无穷,这种语言艺术形式是他国文字所不具有的。如此有趣的谐音故事,大家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多读古诗文,试着找找哪些用到了谐音。

其他网友回答

1.宋朝有个大臣叫樊若冰,赵匡胤一听“弱兵”,立刻联想到自己军队常打败仗,龙颜不悦,樊若冰立即改名“知古”。

2.清朝同治年间,有一个状元名叫王国均,皇亲国戚、满朝文武一听“亡国君”,都惊出一身冷汗,这还了得啊。于是王国均不但丢了状元,还从一甲被贬到三甲。

其他网友回答

1. “河上”谐音”和尚”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玩文字游戏。

其他网友回答

问题:关于谐音,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前言

谐音双关,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用谐音的名篇也传世不少,例如南朝民歌《西洲曲》,例如温庭筠的《南歌子词》,例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等。

今天说说苏轼的一首有趣的诗。

一、楸枰著尽更无期

苏东坡文集中,有《席上代人赠别三首》:

凄音怨乱不成歌,纵使重来奈老何。泪眼无穷似梅雨,一番匀了一番多。  

天上麒麟岂混尘,笼中翡翠不由身。那知昨夜香闺里,更有偷啼暗别人。  

莲子劈开须见臆,楸枰著尽更无期。破衫却有重逢处,一饭何曾忘却时。  

其中第三首有些故事:

莲子劈开须见臆,楸枰著尽更无期。破衫却有重逢处,一饭何曾忘却时。 

这首诗有不同的版本,这是最没有意趣的一版,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看看宋人的一个版本就知道了。

二、楸枰着尽更无棋。

这首词在宋人洪迈的《容斋三笔·卷第一》中,却是这样的:

莲子擘开须见薏,楸枰着尽更无棋。破衫却有重缝处,一饭何曾忘却匙。

薏,指莲心,莲子即怜子,薏即忆,莲子剖开是莲心,因为怜惜爱人,所以我的心中都是对你的思念(相忆)。

无棋,即无期,今天的版本直接写作无期,没有原有的味道。

破衫却有重缝处,重缝即重逢。今本直接写作破衫却有重逢处,与理不通。

一饭何曾忘却匙,匙即时也。

苏轼这首诗,句句是谐音梗,读起来妙趣横生。假如看到今天的版本,则索然无味。

三、杨慎词《风入松》莲子擘开须见意,香丝到底相牵。

苏轼的这句诗,被明朝才子杨慎借用,写入了自己的一首《风入松》中:

刺桐花里咽新蝉。方响落寒泉。远山凝黛修蛾敛,谁妆点、淡粉浓胭。嫩水靴文蹙浪,娇云卯色烘天。碧池荷叶又田田,藕在阿谁边。莲子擘开须见意,香丝到底相牵。留取团团宝月,西楼共醉婵娟。

莲子擘开须见意,香丝到底相牵。莲子即怜子,香丝即相思,相思难断之意。

结束语

双关谐音,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但是像苏轼这首句句谐音的诗,却并不多见。

晚唐的温庭筠有一首《南歌子詞》云: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这首诗也用了谐音,您能看出几处来呢?

@老街味道

其他网友回答

168(一路发)加油站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关于谐音,有哪些有趣的故事?.jpg”/>

与有趣的汉字故事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