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据说同治的皇后顶撞慈禧时曾以“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为傲,这有什么讲究吗?
优质回答:
首先,我们还是先弄明白“大清门”为何能让同治的皇后,也就是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这样骄傲。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大清门,始建于明朝朱棣迁都的时候,也就是永乐年间,当时称之为“大明门”。
后来明朝覆灭,被李自成改为“大顺门”,只是门头还来不及换,就因为他的干将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惹得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放清军入关。
清军攻占京城后,将门头这才改为了“大清门”。
那么阿鲁特氏为何以从大清门进宫为傲呢?
这就要说到大清门的使用问题了。
大清门被清朝统治者视为国门,因此平时并不打开,一般的官员和嫔妃都只能走神武门,唯有太上皇、皇太后、皇帝和皇后才能从此门进去。
这就意味着皇帝大婚,唯有皇后享有从大清门进入的尊荣,其他嫔妃只能由神武门进。
在整个清朝,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也只有5位,她们分别是顺治的废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继后都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同治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和光绪皇后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
(同治大婚图)
要知道清朝的皇帝有12位,他们所立的皇后多是早在做亲王时就娶过门的嫡福晋,或者是从嫔妃一步步靠奋斗成为皇后的。
清朝曾立祖制:非大清门入者,不能处置大清门入者。物以稀为贵,奉天地祖宗之命,坐在凤舆中由大清门抬入的这5位皇后,自然地位极高,不可憾动。
众所周知,慈禧是个权力欲极强,为人专横残暴,没有人敢忤逆她,身为媳妇的阿鲁特氏为何敢顶撞呢?
说起来阿鲁特氏系出书香名门,祖上一直在朝中为官,她的父亲崇绮更是是“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人试汉文”的蒙古状元,她自幼受崇绮的指点和熏陶,文化素养极高,又多才多艺,再加上她颇有姿容,平时“气度端凝,不苟言笑”,因此“满洲、蒙古各族,皆知选婚时必正位中宫”。
然而,慈禧并不喜欢阿鲁特氏,她一心想让同治娶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为皇后,而慈安皇太后更认可满腹才学,气质端庄的阿鲁特氏。两位太后意见不一致,在大臣的建议下,由同治自己来决定他选哪位为皇后。
(被封为皇后的阿鲁特氏)
最终,气质高雅的阿鲁特氏被同治立为了皇后,而漂亮活泼的富察氏则被封为慧妃。
同治的决定让慈禧心里极不悦,这也是慈禧日后为何百般不待见阿鲁特氏的起因。
大婚后,阿鲁特氏和同治夫妻恩爱,感情深厚。
慈禧见此很不高兴,不仅在他们身边安插密探,时刻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还经常要求同治少与阿鲁特氏在一起,让他去亲近一向不得宠的慧妃。
同治不愿意和没有感情基础的慧妃在一起,又不敢忤逆慈禧,索性哪也不去,独居乾清宫。
如此一来,还在新婚中的阿鲁特氏便只能独居深宫,形影相吊了。
慈安太后很喜欢阿鲁特氏,怕她寂寞,经常召见她,陪她聊天解闷。这些自然没逃过慈禧的耳报神,慈禧也就愈发觉得阿鲁特氏和慈安同心,对她也就愈发厌憎。
阿鲁特氏对慈禧一向谨小慎微,礼节有度,孝顺有加,但是慈禧却常对她辱骂不休,比如阿鲁特氏见到同治时,脸带笑容,她见了就会骂阿鲁特氏“狐媚以惑主”;再比如同治生病,由于慈禧不许阿鲁特氏接近同治,阿鲁特氏不敢去探病,慈禧便骂“妖婢无夫妇情”。就连同治宿在乾清宫,阿鲁特氏也被指责不会管理后宫,总之,慈禧对阿鲁特氏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百般找茬,任意辱骂。
(专横的慈禧)
后来,慈禧不仅辱骂还动起了手。
有一次,阿鲁特氏趁慈禧不在,悄悄去探望同治,见面后满腹委屈,便向他倾诉自己独居宫中,所受之苦。同治深知慈禧不仁厚,因此对她软语安慰:“卿暂忍耐,终有出头日也。”
结果两人所言被门外偷听的慈禧一字不漏听了个全,她立刻冲进来,扯着阿鲁特氏的头发,一边撕打一边往外拉,扬言要施大杖罚之。
杖责是对宫女太监用的一种手段,现在慈禧要用在贵为皇后的阿鲁特氏身上,再加上慈禧一直当着众人的面对她辱骂不止,难堪至极的阿鲁特氏于是哭着哀求:“请太后少说一点吧,媳妇好歹是大清门抬进来的。”
结果这话深深刺激了慈禧,为什么呢?
原来慈禧出身低微,最初只是个贵人,所以她后来做了皇太后,都垂帘听政了,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权势煊天,可是时光不能倒流,唯有一件,就是不能圆了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愿望,因此大清门成了她心里的隐疾。
现在阿鲁特氏这样说,在她看来就是嘲笑她是神武门进来的庶妃。因此她对阿鲁特氏恨之入骨,决心要废掉阿鲁特氏的皇后之位。
然而,当慈禧将任务下达给醇亲王奕譞时。奕譞却以“欲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拒绝了她的要求。这下慈禧愈发着恼,连带着也恨上了奕譞。
既然不能废后,慈禧难道没有别的招吗?
当然有,而且更狠。
不久,体弱多病的同治病逝。
(被慈禧指定的光绪帝)
阿鲁特氏的人生彻底悲剧了,同治的死意味着她唯一的靠山倒了,更糟糕的是同治没有子嗣,她想做皇太后,除非慈禧为同治立嗣,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她深知生路渺茫,在惊惧和悲伤中常常哀哭不止。
慈禧当然不会给同治立嗣,如果给同治立嗣,再扶上皇位,也就意味着她只能做太皇太后,那就永远地失去了权利,这是慈禧绝对不能容忍的,为了能继续把持朝政,她将同治的堂弟载湉承继给咸丰为子,这样就保证了她的皇太后之位。
但这样一来,阿鲁特氏却成了新皇帝的皇嫂,既做不了皇太后,又不能再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
慈禧的种种手段,都没有给阿鲁特氏一点生的希望,当然心狠手辣的慈禧也没想过要她活着。有一次,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琦试探性地想问问该如何安置自己的女儿,结果慈禧冷冰冰地说: “即可随大行皇帝去罢。”意思是要她殉葬。
阿鲁特氏得到父亲的消息后,深知自己没有活路,于是自尽而死,此时离同治去世仅过了75天。
这个一度以自己是由大清门入而引以为傲的皇后,最终完败于从神武门而入的慈禧。也许你还想知道孙殿英简介的知识介绍。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同治的皇后(孝哲毅皇后)是否说过这句话,还是个问题。
目前见到的最可信的记录,是清末的旗人世家崇彝在其《道咸以来朝野杂记》里的记载,里面说的是:
穆宗后阿鲁特氏,尚书崇绮女。被选入宫,不得孝钦太后欢,孝贞从中敷衍之。某年,以事欲废立,诏惇王奕誴欲发表焉。召对之际,惇王对曰:“欲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盖讥两后皆由妃正位者。
所以根据最早的记录来看,说这句话的是惇王奕誴,而不是孝哲毅皇后。惇亲王奕誴这个人,性格很特殊,直肠子,暴脾气,经常“直言犯上”,这也是他能说出“欲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这种话的一个前提。正如别的答主也提到了,如果这句话真的是孝哲毅皇后所说,那孝哲毅皇后真的是听不会说话的……
不过话说回来,嫡后如果真的要被废,要么该废也得废,并没有什么“说法”。举个例子,孝庄文皇后,原本只是“庄妃”而已,显然不是“从大清门入”的。但是后来世祖顺治帝要废后,把元后博尔济吉特氏(静妃)废掉了,人家静妃可是“从大清门入”的,不是照样被废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大清门”?这门可金贵着呢?原来人家叫大明门,毕竟整个紫禁城基本上是在明朝手上重建起来的,当然这前头还有着元大都影子,但最终定型还是在明朝的手上。
所以这门开始人家叫大明门,那这门为嘛金贵呢?
咋说呢?咱的老祖宗特别讲究天下居中,而这大明门就在这皇城的中轴线上,就这线上就三大门,头一个就是这大明门,然后是皇城正门,跟着就是禁城正门,三门合一就在一条中轴线上,您说金贵不?
所以这大明门一般情况下是不开的,除非这国家有啥大典,您比方说祭天啦,祭地啦,孟春祈谷啦哎这就开上一开,在就是皇帝出巡,太后慈驾,最后就是这皇后皇帝大婚,这门才开。
所以一个女人如果和皇帝结婚,这大明门打开了,就意味着这女人一准就是皇后,这就是规矩。
那么这门的名字改了好几次,当年李自成这个不知道有几斤几两的人,拿下紫禁城,就把这门改成了大顺门,因为李自成建立的政权就叫大顺。
其实李自成能拿下紫禁城,就是一帮子大明不做事的官员就想着混吃混喝开了门,把李自成给迎进来的,就想着有着拥立之功,这咋也能混个更加高一点的位置,结果李自成就那他们开涮了,抄家整军费,很尬的!
哎,这事咱就撩这吧,再说下去就是另一个件事了。
那么这大顺门没改多久,连门头的字都没来得急换,那吴三桂拉着陈圆圆的招牌,一晃膀子就把满人给招了进来,吴三桂这汉奸行为,让一个女人被黑锅,这人真不地道。
这不李自成着急忙慌的进了紫禁城,这屁股还没捂热乎就让吴三桂带着满人给赶跑了,自己也不知道死那去了,成了个谜。
之后这大顺门就变成了题主说的“大清门”,后来这不民国了,这就改成了中华门。
所以这门可是有讲究的。
咱接着说同治皇后的事。
您别看清朝掐头去尾一共十二个皇帝,那皇后也老鼻子多了,毕竟一个皇帝他会整很多位皇后的。
但整个清朝打“大清门”抬进去的他就五个,顺治抬进去俩,一个是博尔济吉特氏后来被废了成为清朝第一个废后,另一个是都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再有就是康熙一个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跟着就是同治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最后就是光绪皇后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
所以打这大清门抬进去的也不见得好,起码有三位日子过的不咋地,这事弄的,其实挺尬的。
但您别说这尬不尬的问题,清朝还是对打这里进去的皇后,很是看重的,他们都有一规矩,非大清门入者,不能处置大清门入者。
你看同治皇帝的皇后人家是正儿八经大清门抬进去的,而慈禧这就尴尬了,丫就是通过选秀女,进去的,走的是偏门神武门,进去之后就是一贵人而已,这要是按照规矩来说慈禧的地位就比不上人家阿鲁特氏。
本来慈禧就小心眼子,他说过最著名的一句话,您听着就能知道,啥话?今个谁让俺不痛快,俺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您瞧瞧。
说道这里,估计大家伙会好奇,这阿鲁特氏为嘛没事和这权势滔天的慈禧顶嘴呢?
他是这么回事。
话说同治当皇帝的时候,还是个小不点,这就不能掌权,于是他老爹咸丰,给他准备了八个顾命大臣,然后慈禧和慈安把控宫里头的事,外加批红的权利,算是把同治给圈养起来了。
这不后来,翻脸的功夫,慈禧就把八个顾命大臣给拆的啥也不剩,该剁脑壳的剁脑壳,该流放的流放,该革职的革职。
这不权利就捞到手里头了吗?慈禧算是把控了朝政,毕竟慈安就是个清心寡欲的人,不贪恋那点子权利。
这不慢慢的同治就长大了,这就要有个回归皇权的问题,你慈禧就要把权利交还了。
那么交还的前提是,同治必须娶一个女人当皇后,这就是大婚,大婚完了,交权这才能走上正道。
慈禧就算是拖,他也拖不下去的。
那么就只能在这皇后上做个手脚,结果慈禧看对了富察氏,而慈安看对了阿鲁特氏,双方算是尬住了。
您要是论地位慈禧抗不过人家慈安,但慈安人家也没有那么多心眼,于是这事就交给了同治自己来决定。
咋说呢?人家同治特别的喜欢慈安,有啥心里话都愿意和慈安讲,慈禧虽然是个生母,但老感觉搁着那么一层。
这可以理解,毕竟慈禧这辈子喜欢的就是权力,什么儿子不儿子的,压根就是他走向权力巅峰的垫脚石,如今这块垫脚石要和他抢权力,他能开心了,才叫见鬼了。
你都不知道当年同治死了之后,这慈禧那才叫舒了一口气,回头就搁院子里听戏去了,一看就开心的很,不然皇帝死了,那可是大事,天下间这都要禁止消遣的,可慈禧不。
哎,这说的又远了,好吧,同治一看让他选,他当然选了阿鲁特氏。
好吧,这下尬住了,慈禧感觉到了自己受到了威胁,毕竟儿子都不听他的话,这要是交权了,他这个做母亲的能有个好?
于是瞅着同治和自己的皇后恩恩爱爱的,那是打心眼里的不痛快,就这么的老是敲打同治:“你呀!还小,不要和这女人挨的太近,你不懂,对你不好,好好瞅瞅那富察氏,很不错的!”
你瞧瞧,同治就很不高兴,干脆谁的地都不去,把自己关到了乾清宫做起了清心寡欲的人来了,这不后来就有了同治去把八大胡同的事吗?
这就带着一身病回来了。
接下来的事
本来人家同治其实挺喜欢这阿鲁特氏,这不有一回呀俩人偷偷摸摸的就见了面。
这当中间就说了什么,你先忍忍终会有出头之日。
结果有那听墙根的太监,把这话就传给了慈禧,毕竟慈禧这辈子最得用的人手其实就是太监,给同治弄俩钉子那是在正常不过了。
这不后来慈禧就要找阿鲁特氏的麻烦,这就要仗罚阿鲁特氏。
您要知道古代要是仗罚,那是脱衣服的,而且要太监执行,那个女人能受得了这个,很多宫女受了这刑罚,基本上就自杀了,那更加别说是皇后了。
这不急眼了,就整了一句话,咱至少是大清门抬进来的。
得咧,这家伙把个慈禧气的鼻子不是鼻子,眼珠子不是眼珠子,这不就骂他不是正统吗?
而且这事同时也把同治给气到了,得咧,这一气,痘破了,这家伙可就无力回天了,同治就死了。
这好,慈禧算是重新拿回了权利,那么皇后还活着。
慈禧就有更多的手腕来对付这阿鲁特氏了,总之吧,天天找茬。
日子是没法活下去了。
再有就是慈禧为了稳稳当当的把这权利拿稳了,不就选了一个更小的小不点光绪做皇帝吗?
这阿鲁特氏的皇后就尬住了,毕竟光绪这不是他下一辈的人,是他同一辈的人,皇太后就别想了,这丫就是一皇嫂,咋弄这位分呢?
于是阿鲁特氏的父亲就进了宫就问,他这姑娘咋安置呀?
慈禧扣了扣他那套着护套的长指甲,晃着身子用宫里头那种特有的慢条斯理,轻声细语的话说:“跟着大行皇帝走呗!”
没活路了呗,在下去的话,阿鲁特氏的死会有很多方法,就看体面不体面了,甚至于他们娘家都要吃挂劳的。
慈禧可不是个好人啊!于是阿鲁特氏自杀了,同治也就死了两多月而已。
大清门进来的又咋样?还不是顶不过一个秀女出生的慈禧。
慈禧很高兴,权利又一次的回来了,享受着权利给他带来的虚荣。
之后光绪大了,跟着光绪又死了,接着立一个更小的溥仪,慈禧就想着自己的寿命咋也的比他那偶像乾隆要长吧,抗上一抗,挺好的。
结果光绪没死多久,嘎嘣一下慈禧跟着就挂了,带着一棺材的财宝下了阴森森的地底下,没多少日子,那棺材板就被一个叫孙殿英的给撬开了,据说尸体还保持的相当不错,不过人家要的是财宝,至于尸体,直接就掀翻丢在地下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其他网友回答
大清门,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中华门。在明朝叫大明门,到了清朝就成了大清门。现在我们大概能猜到,这一大门对王朝的意义有多么重大了。
以王朝的名字来命名的门,自然是不简单的。它处于北京的中轴线上,是明清时期的国门,到了民国才改为中华门。
这扇大门,一般情况下是不开启的。就算开启了,那也只有皇帝、皇后、太上皇、皇太后这个级别的人才能走。
那么我们就能明白了,为啥同治皇帝的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为何如此骄傲的原因了,她敢用这件事来顶撞慈禧,慈禧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一、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压根就不多。
大清门一般不开,开了也是为了迎接一些喜事。其中皇帝大婚的时候,大清门的确是开的,不过如果娶的是妃嫔,那么妃嫔的轿子只能从神武门走。
神武门听起来很牛掰,其实就是后门,而只有在迎娶皇后的时候,皇后的轿子,才能从大清门抬进来。
而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是清朝第三位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你说她有没有资格感到骄傲?就冲这一点,也足以把慈禧的风头给压下去。
为啥?因为慈禧压根就没有做过皇后,她刚进宫的时候,只是个兰贵人。后来就算母凭子贵,被封为懿贵妃,那跟皇后还差了两步呢。
因此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自然是可以在这一点上彻头彻尾地瞧不起慈禧太后。不管怎么说,我都是正房太太,而你只是个小老婆而已。
而且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是清朝第三位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这件事的意义又不一样了。发生的次数太少,所以就显得特别珍贵。
其中顺治皇帝的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只是疑似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正儿八经在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之前,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只有康熙皇帝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
因此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自然是有资格感到骄傲的,可能大清朝此前就只有一位皇后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你说她该不该骄傲?
二、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和慈禧的关系本来就不好。
同治皇帝虽然是慈禧太后的亲生儿子,但是按照祖训,慈安太后才是同治皇帝的嫡母,地位比慈禧要尊贵得多,而且同治也更加任何这位嫡母。
在选择皇后的时候,慈安表示支持阿鲁特氏,而慈禧专门唱反调,顺便看看同治皇后的反应,因此他选择了富察氏。
这可是一个难题,嫡母和生母给了不同的答案,你同治看着选吧。结果同治皇帝就选了阿鲁特氏做为自己的皇后,你说气人不?
那么慈安太后为啥选择阿鲁特氏呢?因为从亲属关系上来说,阿鲁特氏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别看称呼这么别扭,只要沾亲带故,那么进了宫待遇就是不一样。
阿鲁特氏是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而端华是当年的顾命八大臣之一。结果慈禧和恭亲王发动了辛酉政变,夺取了政权,也赐死了端华。
按道理来说,阿鲁特氏就不应该被选为皇后。但是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是旗人里唯一的状元,而端华的嫡福晋钮钴禄氏,是慈安太后的亲姑姑。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里面,那慈安太后自然是要支持阿鲁特氏了。
慈禧跟郑亲王端华那是死对头,因此她不可能支持阿鲁特氏,所以她选择了富察氏。结果同治皇帝给出的选择,却自己的生母慈禧气不打一处来。
小老婆到底还是小老婆,不光咸丰活着的时候,没有话语权。就算是做了太后,人家慈安太后还是压着她。
有慈安太后撑腰,这位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自然是有恃无恐。所以估摸着她对慈禧,也不会有啥好脸色。
三、阿鲁特氏在同治死后74天也跟着去世了。
阿鲁特氏进宫两年左右,同治皇帝在同治十三年,就因为得了天花去世了。可是大丧之期不满百日,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也跟着去世了,两人前后脚相差了74天。
这就比较奇怪了,因此关于她的死,历史上给了两种答案。一种是说她被慈禧太后给逼死了,还有一种是说她是自尽的。
不管是哪种说法,反正可以断定慈禧并不喜欢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也可能是借着打击阿鲁特氏的功夫,挑战一下慈安太后的权威。
至于阿鲁特氏有没有当着慈禧的面说过:“我可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那我们就不是很清楚了,毕竟史书里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那么这件事是怎么传出来的呢?其实也是野史里的记载,虽然跟阿鲁特氏有关,但是这句话却不是阿鲁特氏说的。
当时惇亲王奕誴是个耿直的家伙,他跟慈禧的关系很不好。有一回慈禧在抱怨,自己咋得了这么个不听话的儿媳妇儿,打算废了这个皇后时,惇亲王奕誴不小心听了。
这位惇亲王奕誴直言不讳地告诉慈禧:想要废掉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那必须也得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才行!
这一句话差点没把慈禧给气厥过去,自己是小老婆的身份,真不用你奕誴来提醒。不过也因为这个故事,所以后人都误以为阿鲁特氏会这么顶撞婆婆。
总结:虽然关系不好,未必就会到生死不容的地步。
我个人认为,阿鲁特氏虽然和慈禧关系不好,但是绝对不会说出自己从大清门抬进来这种话。阿鲁特氏的父亲好歹也是状元公,家里是饱读诗书的人家,这点教养还是有的。
你可以不怎么喜欢婆婆,但是一定要尊重婆婆,这是阿鲁特氏必备的一种素养。因此我认为阿鲁特氏不会这么直白地去讽刺慈禧。这么伤慈禧的心,你还怎么在同治皇帝身边混呢?
同样的道理,慈禧也不会因为不喜欢阿鲁特氏就非要弄死她,事情没有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毕竟阿鲁特氏也没有跟她争权夺利的意思,慈禧也不是个杀人狂魔,咱不能啥屎盆子都往慈禧身上扣。
参考资料:《清史稿》
其他网友回答
慈禧是我们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这里“赫赫有名”为什么要给她加上引号呢?因为她的名气不是永垂不朽,而是遗臭万年,大清朝的命脉就是断送在她的手中,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厉害的女人,只是她的厉害并没有用在正道,而是一向执着于对权力的贪婪。
我们知道慈禧进宫时,身份并不高,排在了倒数第三的贵人等级,在清朝后妃分为八个等级,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不过这慈禧入宫之后呢,由长得美丽可人,还又颇有心机,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的宠爱,第二年就晋其为懿嫔。
在1856年,她的肚子又很争气,为咸丰帝诞下了长子爱新觉罗.载淳,也就是同治帝。自古以来就是母凭子贵,有了儿子的他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连着两年就给她晋升到了贵妃的位置。她的后宫之行可以说是凭着宠爱一路开挂,离最高峰也只差那么一两级了。
1861年,很遗憾的是咸丰帝英年早逝,终年31岁。那么他和慈禧生下的儿子是长子,继承皇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爱新觉罗.载淳在父亲去世的这一年,顺利地坐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慈禧虽是妾室的身份,但她又一次占了儿子的光,儿子高升她也被封为“圣母皇太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慈禧为西太后,慈安为东太后。
在这里说到慈安她是咸丰帝名副其实的皇后,是后宫的领军人物。在地位上也是要秒杀慈禧的,她入宫之初即为贵嫔,同年五月进位皇贵妃,在十月就被册封为皇后。一年之内,直接从嫔位跃至后位,没有经历嫔妃的册封礼,而是直接进行的封后大典。
所以在地位上慈安太后是要甩慈禧几条街的,两人虽并尊太后,但一个是嫡一个是庶,按照古礼慈禧的儿子登基为帝,慈安太后比慈禧是更为尊贵的。我们知道慈禧历来包藏野心,她怎能甘心受慈安太后的压制呢?
两人虽然表面看起来平和,背地里却是暗流涌动!就比如在同治大婚立后的这件事情上,两人手中都握有自己的王牌,因为皇后不只关乎后宫,还关乎前朝和政治,这么重要的位置当然是想方设法也要用自己的人。
在立后这件事情上,两位太后持了不同的意见,慈安太后支持的是自己的姑表外甥女阿鲁特氏,慈禧支持的则是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但最终是阿鲁特氏胜选,成功的坐上了皇后的宝座,在这一场较量中慈安太后占了上风。
慈安太后替她选的儿媳妇,你说慈禧她会喜欢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自从阿鲁特氏做了后宫之主,慈禧这个婆婆就一直与之对着干。矛盾是经常有的,导致婆媳关系也十分紧张,一个是强势的婆婆,一个则是不甘受委屈的儿媳,两人之间的战火也是火药味浓浓。
并且有一次阿鲁特氏和慈禧吵架时,嚷嚷着自己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在慈禧面前以此为骄傲,这话一出是把慈禧气得咬牙切齿,在这里阿鲁特氏其实很聪明,她是尽捡慈禧心中的痛处戳,不能从大清门进入皇宫是慈禧心中一生都无法抹去的痛。
那么令清朝后妃如此在意的大清门,对后宫嫔妃到底重不重要?
首先我们来读一组数据,清朝一共有12位皇帝,29位皇后,在这29位皇后之中,只有4位皇后是从大清门抬进紫禁城的,剩下的25位皇后均没有获得这个资格。这四位皇后是: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帝的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同治帝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光绪帝的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
从这组数据来看,能从大清门进入紫禁城的皇后是有一些引以为傲的资本的,放在当时来看,对于世人而言,那是无上的荣耀。不只有荣耀,只要从这扇门进,还能给自己的皇后之位搞到一张护身符,那就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不可废后。
所以对于入宫的皇后能从大清门进那就至关重要了,阿鲁特氏会以此来炫耀并挖苦慈禧,正是因为这是一种高贵的身份象征,而她是没有的,她虽已登上人生巅峰做了圣母皇太后,但不能从大清门进入紫禁城是她这一生最大的遗憾,也是她心中最在意并为之痛苦的事情。
站在最高位置,她看似拥有着很多,而有一些东西在曾经她就已经失去了。当阿鲁特氏在慈禧面前摆出一副自己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态度时,这是戳进了婆婆的心窝子啊!
大清门究竟有何讲究?
阿鲁特氏敢用自己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这句话来讽刺婆婆,可见“大清门”的份量是有多重了。在古代的人有尊卑之分,门也是有尊卑之分的,什么人从什么门进,这都是有讲究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大清门”究竟有何讲究?
在古代的房子朝向讲究坐北朝南,这个朝向直到现代也是在沿用的。有了南北也就分出了前后,在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分为内城、外城、皇城和紫禁城,这四座城由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串联而成。
因此北京城也就有了前后之分,像正阳门、天安门、地安门就是名副其实的后门,在人们的观念里,后门从来就是不好的形容词,只有做那些畏畏缩缩和蝇营狗苟的事情时才会被称作走后门。这些门当然不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去走的。所以久而久之,从哪个门走,已经不是简单的过路问题,而是上升到了身份等级的区别。
讲了后门,我们再来讲前门,前门也就是人们观念中的正门,正门意味着堂堂正正。而“大清门”就是人们心中那扇堂堂正正的大门。它位于皇城天安门的南面,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朝时被称为“大明门”,满清入关后改为“大清门”,在民国元年又改为“中华门”,现在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所以这扇大门更是在明清时期被称作是“皇城第一门”无论处在哪个朝代,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象征着那高贵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皇权。在这种文化内涵的覆盖下,也决定了“大清门”的地位和身份,与别的门自然有着不同。
按照清朝规制,一般人是不能随意进出“大清门”的,只有太上皇、皇太后、皇帝和皇后才可以从此门进入,并且对于皇后而言,一生只有结婚时允许进入一次。所以清朝的皇后与其他进入后宫的妃子在迎娶进门时也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1.妃嫔入宫:进门由神武门而入,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后门。
2.皇后入宫:进门由大清门而入,经天安门、午门直达皇帝居住的乾清宫。
这“大清门”是不是意味着身份要高人一等呢?它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讲究,那就是因为划在人们心里的等级观念造成的。而在当年的慈禧进宫时,她的身份显然是没有达到这个层次,所以她只能从神武门进入紫禁城,因为她入宫时只是个贵人,并不是皇后。
当然这“大清门”的讲究,最终反应出来的是深深埋藏在人们心中的等级观念,人分三六九等,自然也就有了对应的三六九等之门,慈禧在名利双收之后,自然不愿意再回想起自己这段不堪的历史,没能以至尊至贵的皇后身份入宫,对于好胜心极强的她言,是一种打击更是一种侮辱。
阿鲁特氏的话也是一语中的,直揭伤疤。她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这一点确实也是值得骄傲,但她锋芒太过外露了,她并没有意识到婆婆是一个狠人,更是一个毒妇,慈禧对她的出言不逊迟早是会进行报复的。
就在同治帝去世的第75天,阿鲁特氏在储秀宫结束了自己年仅22岁的生命。22岁多么美好的年华啊,无病无灾突然去世,这是不是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呢?慈禧自然会给她安排一个死法,去堵住众人的嘴,那就是自尽而亡。这大清门的讲究可真是害死人,但若追究真凶,终究是封建社会下尊卑等级的区分给阿鲁特氏的生命划上了如此短暂的句号!不过无论怎么去说,慈禧都不是什么好鸟,你认为呢?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据说同治的皇后顶撞慈禧时曾以“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为傲,这有什么讲究吗?.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