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导游词 趵突泉公园里趵突泉的“突”字为什么少一点?大明湖石碑上的“明”字为什么多一横呢?

网友提问:

趵突泉公园里趵突泉的“突”字为什么少一点?大明湖石碑上的“明”字为什么多一横呢?

优质回答:

济南有三大名胜: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围绕着这三大名胜的传说不胜枚举。有一个传说是与大明湖、趵突泉有关的:说的是大明湖石刻上“明”字多一横,趵突泉石刻上“突”字少一点,为何如此呢?因为趵突泉的一点被冲到大明湖里去了,也有说是被吕祖殿的吕洞宾拂尘轻轻一甩,飞去大明湖的。故事很神奇,但也只能当故事听,是不能当真的。“明”字多一横“突”字少一点究竟是为什么呢?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也有人试着从书法的角度解释,但解释的并不完全。

“明”字为何写成“眀”呢?有人说“目”代表眼睛看见光明,也有人说是因为清代的文字狱,不得已在“明”字中加一横,其实“眀”字至少在西汉就已经存在了。“明”字最常见的有三种写法:明、眀、朙,我们现在使用的“明”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易经》里说:“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明”字出现的虽早,然而在很早以前的古代,“眀”、“朙”的写法更为常见。唐颜元孙《干禄字书》中只收入“眀”、“朙”两种写法,注曰“上通下正”,即“朙”为正字,“眀”为通字。《说文解字》释为:“朙,照也,从月囧。”也就说“明”字的正式写法其实是“朙”。对于“囧”这个部首,《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囧,窗牖丽廔(lóu),闿明也。”“囧”与“月”组合在一起,便成了“朙”。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即光明之意。“眀”字的产生,则是在“朙”字在篆书向隶书演变过程中出现的。隶变中,小篆“朙”字左边的“囧”讹变简化为“目”,就有了“眀”这种写法。《康熙字典》对“眀”的注释为:“古同明。田艺衡曰:古皆从日月作明。汉乃从目作眀。”

至于“突”字少两个点的问题,准确的说,这个字写的少一点,即少最上面那一点。“突”字有一个异写,下半部是写作“大”的。有人认为“宜”字上面可略并不代表“突”字可略,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部首。那么,“突”字上面的丶可否省略呢?事实上,在帛书中就可以看到“空”字省去上部丶的例子,汉印中也多有出现。很明显,穴宝盖是可以省去丶的,汉印中就明确出现过省略上部丶的“突”字。所以,趵突泉的那个“突”字是异写省去了穴宝盖的丶,这种写法在书法上是说得通的。

相关民间传说

传说一:

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趵突泉修炼。一日,吕洞宾饮酒之后,心中大悦,便在趵突泉边修炼法术。他手中拂尘轻轻一甩,就将“趵突泉”石碑上的“突”字宝盖上那一点,拂到“大明湖”石碑上“明”字中“日”字去了!

传说二:

传说古时候,趵突泉之水喷涌高达数丈,几次立碑都被冲倒了,无法立住。到了明朝,济南知府请山东巡抚胡缵宗书写立碑。因为胡缵宗是甘肃天水人,又是封疆大吏,济南知府想以他之笔,标趵突泉之名,并压住这汹涌不息的趵突泉水。胡缵宗擅书大楷,字写得端庄妍美。“趵突泉”三字写成之后,选上好石材刻好石碑。端午这天,济南知府官吏把刻有“趵突泉”三字的石碑竖立在趵突泉源头。第二天却发现,“突”字宝盖上的一点竟然不见了。老百姓都说这一点被腾空的趵突泉水冲走了,冲到大明湖去了,其中一点留在了大明湖石碑的“明”字上了,于是“明”字中“日”字旁多了一横变成了现在的“目”。

传说三:

传说当初“趵突泉”和“大明湖”立碑时,碑上的字都是普通的汉字,并无异常。“趵突泉”清澈甘甜,气势恢宏,堪称泉中之首,泉中之王。人们对它赞美有加。听惯了人们的赞美,于是“趵突泉”便以天下第一泉自居,一天比一天骄傲。但此时人们又纷纷传说与它遥相呼应的“大明湖”景色比它“趵突泉”更胜一筹,“趵突泉”听闻十分不服。于是它决定派一个人前去打探、证实一下。经过一番商量,一致同意让“突”字宝盖上的那一“点”前去打探。这一“点”奉命来到大明湖,竟然被“大明湖”的美景所吸引,于是留连忘返,再也不愿回去,便留在了“明”字里。

其他网友回答

请大家仔细观察,“突”字不是少一点,而是少两点,“明”字中间多一横!据说是“突”字里的“两点水”流到“明”字中间变成“一道横”,“明”变成了“眀”。

趵突泉的“突”字为何少了两点?少了两点之后的字根本不是一个字,所以任何输入法都打不出来,不信您试试看。

关于突字少两点,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古时趵突泉水势猛烈,很多书法家书写立碑都被冲走,后来任山东巡抚的书法家胡缵宗不信这个邪,他亲自书写“趵突泉”后刻成石碑,立在趵突泉泉眼,但很快“突”字上的一“点”被激荡的泉水冲走,最后冲到大明湖,变成“眀”字的一横。

这个说法完美解释了“突字少一点”和“明字多一点”这两个问题,但很明显这是一个牵强附会的传说,而且忽略了“突字少了两点”这个事实。

第二种说法是,突字是用来形容泉水涌出,但“突”字的偏旁“宝盖”上有一个点,好像一个东西压在泉眼上,会让泉涌受到阻滞,拿掉顶上的东西,泉水就可以畅快涌流了。

这个说法听起来更靠谱一些。因为“突”字中的两个点都没有了,很明显这既不是作者不小心漏掉,也不是书法的常见写法(一般是去掉一个点),而是作者刻意为之,表达济南百姓希望泉水顺畅涌流,长流不息的愿望。

“大眀湖”中的“眀”字为何多一点?这不是错别字,而是古人书法作品中明字的常见写法,常用的拼音输入法都可以打出来,不信您试试看。

在古代,一个汉字常有不同写法,要么增笔要么减笔,都是正确的写法,特别是在书法作品中“眀”字比“明”字更常见,而这两个字完全是同一个意思,可以相互替代。古人之所以在书法中这么写,主要是出于美观的需要。

书法是一种艺术,艺术美是视觉美,而不是逻辑美,不分对错的,比如书圣王献之的《洛神赋》、北宋蔡襄的《山堂诗帖》等中都有这个“眀”字(见上图)。

除了“眀孝陵”,很多书法家题名的碑刻和匾额写的都是“眀”,比如位于四川成都的武侯祠匾额上就有“眀良千古”四个字,位于南京的明孝陵石碑由现代书法家武中奇题写,也是“眀”而非“明”。

欢迎大家测试能否用拼音输入法打出“眀”字,口说无凭,留言为证!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其他网友回答

我也很想知道是为什么,就象泰山上有块石头上刻有“二虫”一样,弄了很么才知道,原来是说风月无边,形容泰山的美!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明明就是古时文人玩的文字游戏,如“氣”字中少一点谓“少生一点气”,泰山上的“虫二”是“风月无边”之解一样。人们对园林风景进行夸赞,褒扬的一种表现手法而已。让看到此风景的游人展开无限的尽情的遐想,得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并能留下深刻的记忆。不是吗?有更多的文人墨客为了这两个字已经多次回游了趵突泉大明湖。不是吗?趵突泉,大明湖已有几百年或者上千年的历史,到现在还是有人提出了质疑之问题,也可能有好奇之心人为了这两个错字特意到济南考查。

我认为写这两个错字的文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为宣扬济南的名胜古迹功不可沒。

其他网友回答

唉,自我理解下吧。先说说突字的那点,在宣染趵“突”泉时,再好的书法在字面上显示“突”又算什么?能把“突”的意义显示在水中泉眼上那才是重点!所以文人特地在字面上少了些点,然后让泉眼突出的泉水来代表那突出的点!也就是突字不见的那些点【在泉水的突出中】!

难道不是吗?大家在观看趵突泉时,不都看到那汹涌澎湃突上来的泉水了吗?那就是字面上赋予水中泉眼喷涌突出“点”的含义了嘛!!!

再说说大明湖,明是啥?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亮!可天阴天黑它不明~亮!不亮怎大“明”?

既然那个日字无法时时刻刻给湖予明,那不如多加一横让它变成目!这样就可表明任何人在任何时候看到大眀湖时都会“目”光一亮~惊叹道:好漂亮啊!这样就体现了大眀湖在文人和众人们眼中心中的形象和份量!也让湖如其“眀”了!(当然,这眀非此明,否则清不容。)

所以说,古人智慧啊!在以上两项中,文人就如我所思所书了!(哈,自我陶醉阿狗下。)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趵突泉公园里趵突泉的“突”字为什么少一点?大明湖石碑上的“明”字为什么多一横呢?.jpg” />

与趵突泉导游词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