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读后感 薛宝钗都看过《西厢记》,为何对待爱情没有林黛玉那么浪漫?

网友提问:

薛宝钗都看过《西厢记》,为何对待爱情没有林黛玉那么浪漫?

优质回答:

薛宝钗也看《西厢记》,为什么在爱情上还是没有林黛玉那样浪漫?

1. 林黛玉没有进行浪漫的爱情。

林黛玉有自己对爱情的追求,但是在当时的人看来,也并不是说就是浪漫,其实我们也看不出林黛玉的爱情就是浪漫的。

试想我们愿意做贾宝玉,在谈恋爱的过程中,一味的接受林黛玉的刻薄甚至歪派吗?爱情是双方的,那么浪漫也应该是双方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一方随心所欲,另一方就应该做小俯低这决不是浪漫的爱情。

另外在当时的年代,也不允许他们有浪漫的爱情的。年轻人的爱情应该纳入当时的礼教之中的,特别是像他们这样贵族出身的公子小姐更不例外。

其实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他们都控制在一个礼教范围之内的。至于他人说林黛玉和贾宝玉相爱等等,那只是道听途说或猜疑而已,特别是贾琏的小厮兴儿向他人所说。我们知道在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里,每个人的活动都是有相应的区域的,而且不能够逾越,兴儿不可能眼见黛玉和宝玉的爱情。

林黛玉和贾宝玉是看过《西厢记》,他们的爱情也可能受到《西厢记》的影响,但从他们的爱情上很难找到张生和崔莺莺相爱的痕迹。林黛玉和贾宝玉是日久生情式的爱情,而张生和崔莺莺却是一见钟情式的爱情。

2. 薛宝钗也不可能有浪漫的爱情。

薛宝钗也看过《西厢记》,但不是看过《西厢记》的人,都能够谈一场浪漫的爱情,薛宝钗更不可能,因为她完全恪守着封建婚姻礼教。在后40回中,薛宝钗是嫁给了贾宝玉,但是在出嫁之前,她母亲征求她意见时,她告知母亲,要由母亲做主才可以的。

其实把薛宝钗放在今天,她也未必要谈一场浪漫的爱情,因为她是比较贴近生活,她会对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习俗、规范加以遵循的。

另外,你可以读《西厢记》,但《西厢记》不可能左右你采用什么方式去成长你的爱情。

其他网友回答

人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读相同的书,因为各人的追求,志趣,环境,经历等的区别,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如同人读《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等一样,薛宝钗和林黛玉同样都是看过《西厢记》。但二者的反应却并不相同。

林黛玉虽是寄居在贾府有诸多不便,但贾府也没有人约束她,教导她,而唯一会指点引导她一二的只有紫鹃,紫鹃却又不懂这些这些文字中的秘密。因而,林黛玉的思想是自由而放纵的。当林黛玉读过《西厢记》后,对《西厢记》《牡丹亭》此类的话本杂书非常喜爱,听到此类的曲词会心旷神怡,甚至联想到自身。以至于在贾母举行宴会,大家在行酒令时她不自觉地把《西厢》中的句子吟了出来。

这也就是林黛玉吧,她虽生于封建社会,因母亲早亡,贾母对她也疏于管理,两个舅母王夫人邢夫人对黛玉也是漠不关心,使林黛玉在封建礼教非常严苛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天真,浪漫而率直的性子。

而薛宝钗则完全不同,她父亲早死,而兄长纨绔,不知体恤母亲,使她过早地承担了家族的重担,为了母兄,为了家族,她不得不直面社会,收敛个性,成为一个循矩蹈矩的姑娘。

而且,薛宝钗的家教也非常严,薛宝钗自叙她七八岁时也读《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等书,怕也是浪漫的,可是后来被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并且大人们教育她女子无才便是德,认为女孩儿加不认字的倒好,怕读杂书移了性情。

就这样,薛宝钗在大人的教育引导下,不但自己成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而且还如当初大人劝诫她一样,劝诫黛玉不读此类杂书。

其他网友回答

艺术有熏陶、影响人的功能,但并不必然或根本影响接受者的气质、性格。宝钗与黛玉已趋于性格形成阶段,艺术作品或可影响其心情、情感却不足以左右其气质。宝钗就不是浪漫型少女,《西厢记》如何能移其性格?

她俩的诗作风格也截然不同,一个浑厚、一个清秀这皆由其迥异的性格所致。37回大家共咏白海棠,虽题材相同,但李纨的评价却是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的含蓄浑厚。诗性即性格,这也正是她们气质的差异。而这差异的形成既有各自先天的生理心理结构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黛玉幼时家庭优越,父母学养深厚又对其爱珍宝,将黛玉熏陶、培养为一身诗意千寻瀑的贵族少女,这样的少女无疑更具浪漫色彩。

而宝钗的务实型性格也与其家境相关。第4回讲到,“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正是这样的家境养成了宝钗持重,务实,“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同样是《西厢记》《牡丹亭》,但两人反应完全不同。黛玉听了、读了便如痴如醉,流泪心动,而宝钗却认为,“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所以,虽是同一爱情作品,但对接受者的影响力、影响方向却完全不同。宝钗虽然喜欢掉书袋,但她更擅于经营世俗事务,不比黛玉是来自离恨天的仙女,自是一身诗意与浪漫。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西厢记》中的崔莺莺。

薛宝钗眼中的崔莺莺是这样的:

张生和莺莺的爱情发生在一座佛寺里,并且是崔莺莺一家扶父灵归葬的时候,在这种环境和心情下,发生一段美妙的爱情故事,不是崔莺莺和张生要冲破封建礼教,而是作者要打破常规,完成一个叛逆者的完美化身。

这种叛逆,宝钗是万万不会支持的。

把爱情放在六根清静、修心养性的场所进行,是对谁的讽刺呢?在父亲的棺材还在这里搁着的时候,莺莺却对爱情进行了猛烈的追求,生出了一段风流韵事。

此时的崔莺莺真的那么可爱可敬吗?

虽然她的这种行为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嘲弄,.难道不是说明莺莺对自己的春潮涌动不能克制吗?

薛宝钗是一个才德兼备的绝世佳人,她艳冠群芳,端雅贤德,言行举止无不合乎道德礼教。崔莺莺的作为是宝钗很排斥的。我猜测她一定不喜欢莺莺。

林黛玉眼中的崔莺莺是这样的:

莺莺追求的只是爱情,她对张生的爱纯洁透明,没有一丝杂质。林黛玉很羡慕崔莺莺追求爱情那种勇敢,但她也决不会成为崔莺莺。张生对莺莺也是一见钟情,这从张生见到莺莺说的第一句话‘我死也’就能看的出来。

林黛玉喜欢书中华丽的词藻,张生与莺莺的相互倾诉,说出了黛玉想说而不敢说的话,看了《西厢记》,黛玉才知道自己的相思没有错,这是每个少女都有的情怀。

薛宝钗一直用冷香丸压制自己的情感,不敢表露自己任何思春的迹象。而林黛玉的情感,是有所外露的,那句‘每日价情思睡昏昏’,还不是被宝玉听去了。

《西厢记》词藻华丽,唱词置入了大量的唐诗宋词的意象,这也是黛玉喜欢的原因。《西厢记》读来满口生香、意趣盎然,这是它的可读之处。一般人都会爱上这部爱情剧,但宝钗这种特传统的女人是不敢爱上《西厢记》的。

潇湘妃子冰雪聪明,她知人情凉薄,加之素日体弱多病,怎敢与莺莺相比,怎敢与封建礼教抗衡。

别说林黛玉追求浪漫的爱情,其实,她也是个很传统女人,只是多读了些书,只是喜欢上了《西厢记》。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她们都是封建社会中的优秀女子,只是对《西厢记》有不同的理解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香菱要学诗,向薛宝钗请教,宝钗直接批评她这个丫头“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随后又推给黛玉教授。

香菱向林黛玉请教,黛玉认真地跟她说明了诗的要义“在意趣而绝不在辞藻”。

向湘云请教,湘云”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

黛玉和湘云都是骨子里没有太多门户之见、阶级意识的人,但薛宝钗的这种意识根深蒂固。在她心里,香菱到底是个买来的丫鬟、是哥哥的贱妾,是不配学诗的,更是懒得教。

在整部《红楼梦》中,薛宝钗跟人相处,很会“看人下菜碟”。她给每个人分配的耐心值,也绝不相同。

宝钗的不可爱,在于她似乎完美得让你挑不出毛病。你看着她,心里觉得别扭,却也要怀疑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之心”。可是,从她看似和蔼的外表下,你分明能清晰地感知到她的侵略性和势利心。

而黛玉的刻薄,不过就是自我防御罢了。

综上,宝钗是不可能浪漫的,她看到月亮,只会想到月光可以当灯笼,而黛玉看到月亮,会想到宝玉,想到天涯共此时。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薛宝钗都看过《西厢记》,为何对待爱情没有林黛玉那么浪漫?.jpg” />

与西厢记读后感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