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如何解读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优质回答:
李白的这首七言絕句《早发白帝城》写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的春天。
当时,诗人由于受到永王璘案的牵连而遭到流放。当他选择经过四川赶赴被贬之地到达白帝城之时,意外收到被朝廷赦免的大好消息,诗人当时开心,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便立即决定从白帝城返回,乘舟顺长江回到江陵去。
途中,诗人把遇赦后的这种十分愉悦的心情,连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全部融入到这首七言绝句中,达到了”惊风雨而泣鬼神的境界“,从而成为诗人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开篇第一句中的”彩云间”三字,运用得较为传神,它既是对于早晨绮丽景色的描写,又是对诗人从晦暗郁闷到敞亮喜悦心情的巨大变化的衬托和影射,从而使人有了眼前仿佛出现一道曙光的感觉,並为后面诗句的动态描写进行了铺垫和蓄势。
第二句中的”千里”和”一日”,是从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出悬殊比较,充分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之痛快和掩饰不住的喜悦心情。
后两句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巳过万重山”,用猿声和山影来衬托行船之快,不但形象而且确凿,恰当。尤其一个”轻”字,比喻小船顺风顺水,犹如乘快马驾长风,使人感觉两岸的青山一痤座扑面而来,又一排排向后退去,真实而形象。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农夫在六十年前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早已学过,通过老师的详细讲解,尽管年深日久,至今仍记忆犹新。不过用于评介写文章,还是初次尝试,谬误之处,难免百出,还望各位网友不吝赐教。
其他网友观点
《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和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天,李白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行至白帝城,他忽然听到了朝廷大赦的消息,惊喜之余他立刻从白帝城启程往江陵而去,这首诗便是在此心情下写出来的,所抒发的也就是那一份狂喜之情。全诗写得轻松明快,感情饱满,意境优美,充分表现了诗人重新获得自由时的兴奋、喜悦的感情。正是在这种情感之中,诗人也顾不得细细描写两岸的山光水色了,只用极具特色的回荡耳畔的猿声和飞速越过的万重山,来描写“舟轻”“水急”,充分抒发了自己的无比欢乐之情。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将山河的壮美与诗人的感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给人以力量和鼓舞。
其他网友观点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大家都非常熟悉。
诗人的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
读完我这篇文章,您对这首诗肯定会有更深的认识。
如果您喜欢写诗,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1、朝辞白帝彩云间
这句话,写明了诗人离开白帝城的时间。
但“朝辞白帝”四个字,已经写清楚诗人是早晨离开的,为什么还要补充写“彩云间”呢?
大家看一看,按照记叙文的写法,“彩云间”是不是有点多余?
这说明,“彩云间”不是用来记事,而是用来表达感情的。
彩云,是不是很漂亮?但不是每天早晨都能看到彩云的。
如果我们早晨起床看到彩云,是不是也想多看一会?一般还会拍个照发朋友圈,对吧?
那么诗人为什么不欣赏完彩云再走呢?
很显然,诗人心中有一个比较:和“看彩云”相比,“下江陵”更让他着急去做。
诗人这里用了正面衬托的手法,用“彩云之美”来衬托“下江陵”是一件更美好的事情。
所以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心中对下江陵的喜悦之情。
2、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句话大家一看就知道,诗人夸张了:一艘木帆船,1天能行驶1千里?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这么夸张呢?
这很容易解释,他其实想表明的是,这一路顺风顺水。
顺水,我们好理解,长江从西往东流,诗人下江陵,自然是顺水的。
奇怪的是,怎么会刚好这么巧,也顺风呢?
好像风提前知道了诗人今天下江陵,特意过来捧场一样。
奇怪吗?
一点都不奇怪!
很简单,一个人心情非常好的时候,有人骂他,他都觉得听得舒服,不会很生气。
同样是这个道理,诗人心情太好了,周围的所有事物都会看起来非常顺利,不好的事情会被他自动忽略掉。
所以这句话,诗人是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
3、两岸猿声啼不住
这首诗的结构是这样的:前两句已经把诗人的起点和终点介绍完了,后两句描述中间的过程。
也就是说,后两句是对“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补充。
第三句是这首诗的亮点,如果没有第三句,这首诗就会黯然失色。
原因有两点。
(1)整首诗只有这一句是侧面描写。
诗人没有继续描写行船的状态,而是侧面描写两岸的猿啼声。
猿声为什么会响个不停?
这侧面描写了行船非常快,两岸的猿啼声不停地传过来。
(2)用反衬的手法,表达诗人的得意之情。
我们知道,猿啼声像人的哭声,人们听到猿啼声一般会感觉到很愁苦,很凄凉。
但是在这首诗中,猿啼声却表达了不一样的感情。
因为猿哭的越厉害,证明船开得越快,诗人也就可以越快到达江陵。
所以诗人听到猿啼声,不仅没有感觉到愁苦,反而感觉到很得意。
诗人心里好像在说:哭吧,哭吧,你们哭得越厉害我越高兴,哈哈。
所以这一句,诗人用侧面描写和反衬的手法,表达了行舟之快以及自己得意的心情。
4、轻舟已过万重山
从白帝城到江陵,真的会经过一万座山?
我没有数过,相信李白也没有数过。
但是,直觉告诉我不可能,诗人肯定又夸张了。
那么诗人为什么还要再夸张一次?
有两个原因。
(1)为了把上一个夸张说得更完整。
前面说了“千里江陵一日还”,但是大家都不相信啊,对不对?
诗人也知道大家不会相信。
那就再夸张一次:你们看,我很轻松地就过了万重山。
所以日行千里,也不是什么难事。
(2)诗人心情痛快,高兴地不讲道理了。
管它是不是有万重山,你们读者也不要反驳,我是诗人我说了算,我就是认为自己很轻松就过了万重山。
大家看,这已经是不讲道理了。
为什么不讲道理?
心里太痛快了,讲道理已经不足以表达这种感情。
所以这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心里的痛快之情。
5、整首诗脉络梳理
首先,诗人用“彩云间”来正面衬托自己下江陵的喜悦之情;
其次,诗人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
然后,诗人用侧面描写和反衬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得意之情;
结尾,诗人再次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心里的痛快之情。
大家可以看到,这首诗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诗人的写作手法炉火纯青,只用四句话就表达出了浓烈的感情,并且感情一步步递进,让读者读起来酣畅淋漓。
读到这里,您有没有一些收获呢?
欢迎您留言哦。
这就是我对这首诗的解读,谢谢大家!
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感情脉络,让您了解古诗中的感情表达方法。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每天我都会为您解读至少一首古诗。
其他网友观点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很多人都认为这首诗通过描述轻舟疾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遇赦后的欢快喜悦心情。但是我个人却不这么认为,下面谈点个人看法。
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因永王璘兵败,李白受到牵连,以致被罪流放夜郎(贵州桐梓),取道四川赴贬地,经过白帝城(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时,忽闻得到赦免的消息,旋即乘船东下江陵(湖北荆州市),写下了这首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晨告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一日之间就能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
“彩云间”,言白帝城地势极高,如在云间。为下文写下游行船,船行速度之快作铺垫。“朝辞白帝彩云间”,写的是早晨曙光初灿的景色,透出遇赦的喜悦心情。
一个“辞”和一个“还”字,用得极为传神,告别白帝城,盼着尽快回到江陵,表达了诗人获得自由后的惊喜心情。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两句是本诗的抒情重心。“猿声”,很多古代诗文都把猿啼之声作为凄哀意象加以描绘。《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杜甫那首著名的七律《登高》更是这样写道:“风起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猿啸哀”,就是写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
李白有经邦治国的宏图大志,他入幕永王璘麾下就怀有这样的抱负。李白虽然中途遇赦,但前程未卜,写“猿声”正是表现了他的忧愁。
“轻舟已过万重山”,虽然写出了轻舟疾驶之状,但并非衬托诗人的欢快心情,反而表现出他缭乱的心绪。
凄哀的猿鸣不绝于耳,脚下行舟疾驶如飞,万重高山飞速越过,此情此景使作者无法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前程和未来,岂不令人堪忧!
通过以上分析,这首诗抒发的不仅是诗人遇赦后的喜悦之情,更多的是对前程未卜的忧虑和担心。
其他网友观点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名诗,全诗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描写出了白帝城的地理位置是在群山环抱的“彩云间”在长江的上游,诗人回望白帝城,形容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而诗人是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了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以距离之远与时间之短作对比。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行“千里”朝发夕至而透露出了李白遇赦的喜悦心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如同回家一样的喜悦。
两岸猿声啼不住;“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顺流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岸的山峰,猿啼声声不止,行舟飞快,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身后之影,这就是李白在出三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感到飞速而过的兴奋。
“轻舟”已过“万重山”;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一个“轻”字。直说船快,没有了意境,“轻”字反映的是快字。过了激流滩险,如今顺流而下,行舟更加轻松,“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宽扩的江面,这时反映历尽了艰险后进入坦途的快感。
最后两句,既描写景色又更是感慨心情,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表面是景,实际是当时李白的一种心境,由感而发。
全诗给人万重山峦,一日千里、朝发夕至,空灵飞动的气势之感,而真正反映出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迸发出的一种激动心情。
据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昔日从九江登游轮逆流而上,过湖北荆州市古称江陵经湖北宜昌过三峡大坝至重庆奉节古称白帝城。
从白帝城到江陵顺江而下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重岩叠障,隐天蔽日,不见曦月。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如今长江中上游三峡、宜昌矗立二座水利大坝,从此,高山起平湖,天堑变通途。
滚滚长江东逝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其他网友观点
今天刚刚又看了郦道元的《三峡》,我就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请大家先看看《三峡》,再来思考一下《早发白帝城》: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再看《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第一想法,李白肯定读过《三峡》这篇文章,而且很有可能受其感发,这首诗写于李白被发往夜郎途中被赦免的时候,可想李白的心情多么愉悦。
特别最后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反映了李白重获自由和急欲东归的心情。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你如何解读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