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谁?
优质回答:
新文化发韧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文化维新运动。从总体上说,是一个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而不断挣扎的时期,也是一个新文化披荆斩棘而又步履艰难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文化转型的时期,各种文化流派,文化思潮,文化运动竞相活跃在中国的历史舞台。
新文化运动表现出全面革命的性质,它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所起的先驱作用。据此,我们认定它是中国新文化的历史起点。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他们发起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文的新思想文化革新。1915年在陈独秀为主编的《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学科,沉重打击了统治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争呜,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举世瞩目的伟大的新文化。
其他网友观点
新文化运动没有对错,它是当时必然会发生的历史事件,但它却能给我们无尽的启示。
我读大学的时候买了一本胡适的白话文新诗集,看了几篇真的无法看下去,他的白话文诗虽然是现代诗的鼻祖,但实在味同嚼蜡晦涩难懂。但是,以胡适为首的一大帮当时中国最顶级的知识分子,揭开了一场影响和改变中国数千年文化表达的运动——新文化运动。现在我们在百度搜索新文化运动,将会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新文化运动(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孔教、反文言、抵制儒家学派”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这些人,都是在中国最糟糕的时代,去到西方发达国家留学回来的人,自然,他们亲身体验了,西方的工业革命造就出来的现代社会盛景,和西方文化当时对科学、民主、自由的推崇。而回到中国,他们看到的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依旧以农业手工业为社会主要生产力的落后,是满眼都是彷徨愚昧的人群同胞,是私塾里摇头晃脑背着四书五经的孩子们,是说话全是之乎者也大道理的穷酸书生,是依旧被封建礼教捆绑的大部分民众。这种巨大的冲击,我们现在无法感受得到,电影《夺冠》里有一段教练去外国比赛回来告诉女排说,一进宾馆就傻了,冰箱,电视,这些刺激到底有多么大?无异于一个山区从未看过电视没出过山的孩子突然来到了上海陆家嘴,广州珠江新城,那个冲击大不大。当然大,这个冲击大到可以彻底颠覆价值观,奠定一生的志向。
于是,这些人见识了西方世界的美好和强大后,自感中国的落后,他们猛找原因,终于认为原因不在医疗、不在造船技术,不在做生意的头脑,不在军队怕不怕死,就在于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化,决定了国民的素质和行为模式。大概五六千年的中国可考证历史长河,从汉朝算,也都有三千年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很优秀的,但是大多数人把它玩坏了,玩邪乎了,早就脱离了孔子的教诲原意。沦为专制工具。当然我们不能说儒家文化在几千年的流传中都是不好的,它有很多良性的积极的力量在其中。只不过,到了明清后期,基本上,这些东西的优势蛰伏了,弊病显得很刺眼。知识分子当然是最敏感的人。他们第一个受不了。
如果西方的文化没有坚船利炮繁荣社会为背书,估计早被知识分子丢到臭水沟里唾骂藐视。然而西方的文化和他们当时的繁荣发达,却深深的刺激了中国的知识分子。这些东西务实、自由、灵活,充满创造力,正好符合了中国知识分子内心最需要的一面。他们认为中国最缺乏的就是这样的东西。我们不缺厚道忠良,不缺勤劳苦干,不缺挨穷熬苦,不缺有志之士,但我们缺灵动,缺自由创造,缺轻便的社会生活模式,缺实干理智的科学精神。这些需求,其实离当时普通老百姓的需求是很遥远的,老百姓只需要吃口饭不死。这些需求基本上属于一部分受西方影响的知识分子,和民族资本家团体。资本在那个时代极其受限制,这就是终极原因。钱决定了很多历史事件的走向。文化虽然平时看起来很纯粹,但当文化运动成为一场运动,背后的原因就非常复杂了。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这两位都是非常猛的民主斗士,他们的主张非常直接,就是要实现民主自由社会,反对孔教礼教道德宗法,这一要求,不得不说,在当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的社会问题是很严重的,单独去看,没有什么可比性,但在当时的国际环境看,日本明治维新后发展非常厉害,英美等西方国家更不要说,只有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一团糟,袁世凯还在称帝,康有为还在搞孔教,这些形势,不改变,是不可能的。
《青年杂志》于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时,迁到了北京并正式改名为我们熟知的《新青年》。当时的所谓进步的知识分子,都聚集在《新青年》旗帜下,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这种理念,现在看,当然是比较先进值得赞许的,但是很多人也认为,新文化运动,阉割了传统文化,因为他们不打倒孔家店,又怎么搞这个运动呢?我是这样理解,孔子和儒家学说是不可能打倒的,被打倒的,其实只是利用孔子学说搞政治的势力。孔子也不会怪责打倒他的人,大家现在看看孔子和儒家多么受人崇敬,不存在阉割这一说。但是激进的运动,具有伤害力,是个双刃剑,还是有道理的。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提倡、四个反对,是新文化运动的“新”的一面。即: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当时的旗手,包括蔡元培这样的人,他在学术上推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其实就是反对文化垄断,造就自由学术氛围。他做北大校长时搞了很多新文化的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等。通过改革,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影响非常大,这种事如果现在看起来,有褒有贬,但是作为文化运动的一环,教育绝对是重要领地,他们怎能不重视呢?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说:“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猾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因为新文化运动是主张教人把爱情扩充,不主张教人把爱情缩小。”
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写到:“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所以,打倒孔家店,如果是真的被提起过,也只是这些人反对挟孔子搞专制,并非真要阉割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认为,传统文化常常被很多用心不良的人用坏了用邪乎了,包括现在的国学,搞国学不是不好,而是国学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包容,这一点却丢的一干二净,一搞国学就变成了全面否定西方文化,否定科学创新,这也是偏执的一种。新文化运动当时是否有各种偏执我们不得而知,但百年后我们站在他们身后如何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却变得很重要。
1917年起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一期间很多人都写了非常多优秀的作品,比如鲁迅的第一本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一种表达方式的革命,新文化运动,最后的成果,并非在民主上得到实际的太大成果,反而是改革颠覆了几千年来的表达模式,这个表达模式,如果和文言文比较,很繁琐,很啰嗦,显得不雅致,甚至粗俗,但是它却符合那个时代的变革,符合西方工业革命模式以及后面的电气革命的社会应用。以至于如今我们的盛世,也是符合的。现代白话文体系,掀开了文化垄断的屋顶,给普通民众注入了接受文化洗礼的基本装置。不受句式经典桎梏的行文方式,也解放了思维和创造力。这就是为何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人璀璨的状态会出现。我们看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也是一种文字和文化的美,文言文也很美,我们其实可以都拥有这样的美。这两种美互不矛盾可以共融。
我们再看看另一位现代诗人海子的名作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现代诗也是可以写的非常美的,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没有什么对错和是非可言,在历史场景里,没有事情是单独发生的,他的发生必然有很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原因。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我们是否可以宽容的看待历史和文化,宽容的开放性的看待这些事情和这些人,而不是随便给他们定性戴帽子。
其他网友观点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和文学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反映了新型革命阶级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
1. 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
辛亥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清朝皇帝,但当时仍处于黑暗的军阀统治下。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不但恢复帝制,还大力推行封建的尊孔复古逆流。西方及日本帝国主义仍然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比如戊戌六君子被处斩时,竟有民众叫好并唾弃他们。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1916年杂志迁往北京并改名为《新青年》。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
运动口号: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即“Democracy”(民主),“赛先生”为“Science”(科学)。
四个提倡和四个反对: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鲁迅先生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青年》逐渐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
3.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
(5)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爱国求强的人才。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4.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1)陈独秀: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全面否定儒家学说。他号召人们拿起民主的武器与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从而揭开了这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序幕。
2)李大钊: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指出俄国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中国人民向俄国学习,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
3)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六首新诗,批判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发表大量杂文,猛烈抨击君权、夫权、父权及鬼神等等,将封建制度和思想批驳得体无完肤。陆续写出了《孔乙己》,《故乡》和《药》等小说,从各个角度向封建传统发起进攻。
4)胡适: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运动初期重要的领袖和代表人物。他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和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两千多年的文言文。后来他成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
结语:
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但是,因为这场运动对西方文化全面肯定,对中国固有文化全面否定,也导致了中华古典文化的没落。
其他网友观点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反对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文化运动,具体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主要写作方式,以新式学校取代私塾,传授科学和技术以及民主自由思想,思想主要引路人是陈独秀、李大钊,实践者有刘半农、鲁迅、胡适等,支持者有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人才,为五四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起了引领作用。
其他网友观点
忽从高原缺氧之状态,乍抵平原富氧之伊始,亦是人们俗称的醉氧之时刻,难免有个周体不适症状 —— 这便是新文化运动的起因,这也便是任何“运动”本身所无以避免的矫枉过正、急功近利、欲速不达。
时至今日,应该实事求是了!应该痛定思痛了!应该迷途知返了!
“打倒孔家店”,究竟赢得了什么?泼洒污浊同时,也阉割了中华精粹。自戕文明同时,也酿就了民族浩劫。
倡白话又何必废文言?学西方何苦东施效颦?明显挂一漏万、以偏概全,断我泱泱中华数千载浩浩文脉。
日本明治维新,分明可以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镜子。学西方,不必否定两千年来取经隋唐的中原文化。置身奈良街头,能不痛心疾首?
新文化运动,剥离了兼容并包,还有几多意义?
其他网友观点
五四运动,旗手是陈独秀。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谁?.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