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清朝洋务运动未能实现自救,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优质回答:
清朝洋务运动未能实现自救,失败的原因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首先,洋务运动所采取的办法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本来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就是错误的想法。当时病根本身是专制统治,要除掉病根必须从当时的制度入手,那么改革制度就是换新药,而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只能起辅助作用,也就是一种药汤的作用。人们都知道:有人得了病,大夫给开了一种药,让喝5次,每次抓回来熬了喝,可是病人没有好转,如果不重新换药,病人的病能治得了吗?所以,就像这种道理,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次,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当然,他们主张引进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工业对他们原来自己管理创办的工业也有一种很大的冲击力,所以这种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然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就是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想以中学为主体、西学为辅用的文化交流为基本原则。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这样一来,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仍然不能改变。
第四,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当时人们的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思想观念陈旧。
其他网友观点
洋务运动并不算失败,其进步意义明显,使清朝紧跟国际潮流,向近代化转型,其开矿、架设电报线、建枪炮局、建水师船政局、建水师学堂、办近代工厂、建四大水师、设同文馆等,均属于划时代之举,壮大了清朝国力。
1861年,慈禧在万般无奈下开启洋务运动,没想到效果十分显著,1865年剿灭太平天国,随后剿灭捻军及西北回乱,1875年剿灭阿古柏,逼退沙俄,收复新疆。1885年,战平法兰西。若是没有洋务运动,就不可能有这些成绩。
洋务派通过兴办一系列的近代企业,除了军事领域的效果外,民用领域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在洋务运动期间,伴随着一系列新式企业的设立,使中国不再单一依靠国外的商品和服务,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尽管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并抑制了国外势力的入侵,加速了中国向近代化的过渡。
但是,清朝不允许民办,要么官办,要么官督商办,民营资本不愿进入,且企业效率低,盈利能力有限,始终未能引爆工业革命。从这点来看,洋务运动确实失败。
其他网友观点
清朝详务运动是一批封建士大夫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中,逐渐发展起来,继而形成的中国发展近代军事的一次运动。这场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其失败原因如下:
一、制度落后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清朝后期腐败积重难返,中国封建社会巳到了穷途没路,比如清政府的财政捉襟见肘,居然靠捐官增加财政收入,以此维持正常的统治。这造成官员贪腐之风愈演愈烈,整个社会肌体巳腐烂不堪。
二、洋务派指导思想是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中学为体、西学办用”,是洋务派官僚们发展中国近代军事的指导思想。洋务派幼稚地认为,在不改变现有制度的情况下,清王朝一旦掌握了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即可强盛起来,虽然运动后期也发展了一些近代民用工业,但都以封建经营管理方式运营,经济效率极度低下,告成成本浪费、普遍亏损等结果。
第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制也是运动失败的一大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表面上表示愿意帮助中国发展近代军事,实际上并不真心让中国军队强大。从卖给中国的武器看,多数都是他们淘汰下来的东西。
总之,落后的制度,落后的思想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制,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其他网友观点
题主所说清朝末年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救,指的是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甲午战争最终惨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结束的史实。我们来一起分析下其中原因。
一、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所推进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目的为自强、求富,主要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
洋务运动建立海军,建立工厂、开矿、电话、电报、新式学堂等,促进工业进步,促进资产阶级工业的产生发挥巨大的作用。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35年的洋务运动失败。
二、明治维新的成功
说到洋务运动,不能不说日本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日本政府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工业化强国。
三、洋务运动于明治维新的区别
洋务运动是失败的,明治维新是成功的。两者推进的差异是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差异一:”全盘西化“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差别
日本明治维新时,日本举国上下已形成共识,从中国学习的封建制度已经行不通了,因此需要对对西方社会制度的全面学习,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教育制度、社会生活、科技、工厂等。全盘西化是日本快速发展为工业化强国。
中国的洋务运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肯放弃腐朽落后的封建儒家思想。虽然引进了新的机器和技术,但制度和意识还是封建思想那一套,落后的制度造成先进的机器也无法发挥作用。
例如如甲午海战,尽管有先进的轮船,但清军没有新式军事训练、也没有新式的指挥理念,还用传统的水师治军,自然一败涂地。即便是今天,没有先进的培训和管理,在硬件条件一样的前提下,思想、制度落后的企业(军队、国家)注定还是会失败。
(二)差异二:“自上而下”与”部分大臣“的区别
日本明治维新时,日本推行新政是自上而下的,举国体制,从天皇开始到首相一直到地方,大家认识一致,推进维新体现的是国家意志。
中国的洋务运动局限在部分封疆大吏的推进,还有洋务派和顽固派之争,造成同样的事情推进缓慢,议而不决。
例如修铁路。从1872李鸿章第一次提出修,被满朝大臣反对(修铁路放炮架桥,惊动山神河神,危害大清的社稷),就这样17年后才开始修第一条铁路。
(三)、差异三:日本”维新志士“和中国”腐朽官员“对比
日本明治维新时举国上下,推进维新,涌现”前三杰“,”后三杰“等一批政治人才,日本整体政治是清明的,国势是蒸蒸汽日上的。
反观清朝末年,官员的腐朽贪污状况世所罕见的,比如李鸿章一方面是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另一方面每办理一笔洋务,要贪一大笔钱。举国如此,怎么能把洋务办理好呢,国家怎能富强呢。
四、总结
以上是我的基本看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差异就是中国洋务运动没有成功的原因。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健身驿站的站长,我回答下这个问题。
洋务运动可以说是近代的中国精英探求国家重新强大的一种尝试,但可惜最终失败了,但这种失败也有其积极意义,就是让很多中国精英明白了拯救中国不能只是停留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购买西方先进武器这个层面。
首先,洋务运动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当时精英们反思的结果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1842年《海国图志》问世,作者魏源在该书《原叙》中指出著书目的:“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而“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这个主张表现出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向处于巨大变故中的中国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虽然,魏源提出的向西方学习与引进先进技术的主张,后来被证明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但他的这种理念对于实行孤立主义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满清,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推动。而在实践意义上,它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运动的铺垫。
其次,洋务运动引发的积极因素
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的建立,而结束的标志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清朝海军实力的完全丧失,也标志着35年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尽管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对于中国近代史还是留下了很多积极的意义。
1、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这开启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
2、洋务运动,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洋务运动是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更系统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向西方派遣 200 多位留学生,为洋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西学知识的新式人才,这一点对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准备了最初始的文化条件。
最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与带来的启示
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一种积极地尝试,使当时奉行闭关锁国近百年的中国迈出了进步与革新的第一步。
但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这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精英打击很大。这促使了精英们进一步反思救国的途径与策略。
如果把当时的中国比作一个大脑生病导致瘫痪的人,洋务运动就像在为这个大脑生病的人换上了先进的机械骨骼。可是,因为这个人大脑已经病入膏肓,所以拥有了先进的机械骨骼也依然无法灵活操控,最后还是倒在了对手日本面前。所以,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救国的方向出现了错误。
也正是因为洋务运动的失败,让很多近代中国精英意识到了,近代中国的问题不是科技落后这么简单,而是从体制与思想上的全方位落后。
历史永远都是一步步演进发展的,因为洋务运动的失败,才促使后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政治体制这样的根本性问题上思考解决方案。
尽管最后戊戌变法也同样失败了,但如果没有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近代中国精英们就无法下定决心发起辛亥革命。
所以,洋务运动从表面的结果来看失败了,但如果把时间周期拉长来看待洋务运动的意义,我们反而在必然的失败中看到了进一步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积极因素。毕竟,一个自我封闭与孤立近百年的近代中国,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提升军力,引进西方技术就能解决的。
总之,历史会给每个人与事件公正的评判,尽管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其推动中国近代史发展的积极意义是不可否认的,失败的尝试也是一种尝试,总比一直保守与固步自封要好。
我是健身驿站的站长,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感谢您的阅读!
其他网友观点
晚清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求自救,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重臣为此开展洋务运动。
同时期进行的类似改革,可以参照日本明治维新,洋务运动发起时间还要早一些。
为何洋务运动失败而明治维新成功了?
洋务运动更重于形,明治维新形神兼备
晚清洋务派一方面羡慕西方科技带来的强大,但思想深处仍然瞧不起洋人,认为他们只是强在那些奇技淫巧的坚船大炮上,而不愿意承认其制度上的先进性。因此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学这些洋玩意儿只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骨子里还是要把祖宗们留下的东西放在第一位的。
这造成了什么后果?西方的先进性在于工业,与之相匹配的只有资本主义制度。而满清洋务派既想保留封建王朝,又想发展工业,孰不知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原有封建制度就会成为阻碍,这两者存在着天然矛盾。
反观日本,采取了适合的君主立宪政体,虽然天皇地位仍尊宠无比,但在体制上已是相当接近西方的内阁制度,与发展资本主义相辅相成。
洋务派与保守派的内耗
在清廷内部存在两股力量,一是以李鸿章、张之洞为首的改良派,希望模仿西方振兴实业,虽然效果有限但终究对国家有利。另一派是慈禧、翁同龢为首的保守派,他们顽固守旧,认为遵循祖制才是天经地义,即便是有限的变化也不愿接受。对于洋务派的“折腾”,不仅不支持还百般阻挠。
据说慈禧觉得洋人的汽车不错,便设法搞到一台,但她看到司机竟然和自己平起平坐,认为是大不敬,便命令其跪着开。司机:“奴才做不到。”一怒之下杀掉司机了事。
日本是什么情况?因为购买舰船资金紧张,明治天皇不仅缩减皇室开支,为以身作则竟然每日一餐:“国防之事,苟患一日,或将遗百年之悔。”
如此令日本百姓感动涕零,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大笔捐款,甲午海战前,日本海军力量已超过清国,成为亚洲第一。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
不知是财力困难,还是怕老百姓读书太多会添乱子,清朝通过选拔尖子生留学海外的方式,打造自己的人才库。这样做确实能培养出一些精英,然而占绝大多数的民众们,依然如故浑浑噩噩,继续当着麻木顺从的良民。
这种教育方式是舍本逐末之举,只有当广大民众觉醒,才会凝聚焕发出巨大的能量,但这恰恰是清政权所担忧的。数千年来,统治者以愚民弱民为目标,来巩固自身统治。
这又是日本的成功之处,他们实行了全民教育,全国共建立起五万多所小学,这极大提高了日本国民素质。更重要的是,日本将一些有利于国家的元素,都通过教育灌输到学生们的头脑中,让他们忠君爱国,不惧生死为国效命。
由此日本不仅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体制架构,从物质上超越清朝,而且对国民精神层面也成功进行改造。
结果就是甲午战争中,日本战胜清朝,同时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和明治维新的成功。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清朝洋务运动未能实现自救,失败的原因是什么?.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