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儿时的记忆,你能回忆多少?
优质回答:
说起儿时?的记忆?,简直有太多太多。家乡的那条小河,那弯澄碧的河水,头顶之上蔚蓝的天空,还有悠然飘浮的云朵,都给了?我一生永难磨灭的记忆。
还记得?跟几个小玩伴去果园“偷”梨子的情景?。果园在我们村靠?西北?的?位置?,以梨子居多。每到果子成熟季节,我?都会跟?几个小伙伴相约,在飘着细雨的清晨或午后,穿了用纤维袋自制的雨披去梨园走上一遭。这里所说的“走”,当然也有一定的功利性,只需要我们能够审时度势。如果赶上的是那位十分严厉的看园人,我们便只是路过,我们的目标是穿过这个果园,去河边“溜”一圈?;若能有幸赶上脾性好一些的,我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极佳机会,边从梨树下经过,边以最快速度顺手撸下两三个大个的梨子,再?火速?离开?。?找个相对安全的地儿?,一边分享这“偷”来的战利品,一边叙述刚才的历险经过,那神情,真是兴奋又豪迈。
对于“儿时的记忆,你能回忆多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有许多许多,恐怕几天都说不完。像一起丢沙包,跳房子,踢键子,编驴槽,捉蛐蛐,雨后去河边捡“毛毛”,跟母亲一起去后村看电影……太多的记忆涌现在脑海,让人不由得发笑。可笑过之后,又觉鼻头发酸,那么多刺激有趣又美好的事情,却终成一份沉甸甸的怀念了。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观点
儿时的记忆最多的就是穷与挨饿,出生时听我妈说我一天的口粮只有2两2钱半,没错,一天2.25两。读书时才有25斤定粮,大米(粳米)人均限购8斤,其余的都是籼米与山芋(地瓜),炒菜没油花的,平时没荤菜,买肉要凭肉票与钱,而两者都是稀缺物资,常常是就着自家腌的咸菜下籼米饭,根本不耐饥,大米都支援“亚非拉”了,及至中越自卫反击战时,越猴用中国的麻袋装大米当沙袋做掩体!家里还有俩插兄插姐,每月俩邮包,家里的油票粮票换“全国粮票”寄给俩“上山下乡者”,我都吃不上25斤定量粮食!怎么办?唯有挨饿!真搞不懂居然还有人留恋怀念那个年代!我从未见过哪个插兄插姐感恩家人省下自己的口粮来寄邮包与“全国粮票”的!幸好后来拔乱反正,总设计师坚持改革开放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其他网友观点
小时候的回忆太多,以前小时候感觉很多好玩的,小伙伴很多,那时候不像现在对小孩管得那样严格。没我钱买玩具,只有自己想着有什么好玩的。
弹珠子,陀螺,铁环等,大多都是男孩子要的,女孩子跳绳,跳房子,玩皮筋等,我在这里回忆我小时候玩得最多的就是跳房子,虽然我是男孩子,我记忆中我最喜欢跳房子。
在我们小时候的小伙伴很多,和我同年的就有两个堂妹,还有有小姨家的两个女儿,我的侄子等。那时候我们放学回来吃饭就去跳房子,都是在放学的路上都说好了,一喊就去玩了,画的画房子,找石片。都忙得不亦乐乎,没有谁在呆哪里不动,享受别人的成果。每次我们都是跳了很晚,那时候阴天也很少,早上月亮很好,很亮。就是一个灯,跳的都还很晚回去,都很高兴,都玩的不知道累,不知疲倦。每次玩完了,过几天又去玩,很好玩,不知道到玩腻了。每次都还加班打夜工玩。[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其他网友观点
星辰交替,四季更迭,时光荏苒,在岁月的长河中发生的事情很多,有的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有的就是过眼云烟。唯独儿时的记忆,总是忘不了。那时给人的印象是没有压力,特别快乐,好吃的少,穷得很。
但那时很快乐,小时候,姊妹多,父母也没给买过什么玩具。那些玩具,要不是爷爷做的辗辗转,爸爸做的铁圈。其他的都是取自大自然,象过家家,丢沙包,抓石子,墐泥放爆,剪刀石头布,跳方格,定拐拐,叠纸飞机,藏纸团团等。不管玩啥,都挺开心,老师布置的作业少,父母也不催孩子写作业,疯玩后,回家一会儿就写完作业了。听着收音机里的评书传,小嗽叭讲故事进入梦乡。
其他网友观点
我曾经在头条以儿时记忆为专题,发过几篇文章。但是儿时记忆实在太多,非几篇短文可以写完,一直想继续写下去。今天受到邀请,正合我意。决定写一下儿时的游戏和玩具。
我的家乡解放时,我才5岁。由于新中国刚建立,老百姓不仅很穷,加上当时中国基本没有玩具工业,我们的玩具全靠自已做。
我的家乡号称竹乡,满山遍野长着各种品种的竹子。我现在记得的竹子名称有楠竹,慈竹(钓鱼慈),斑竹,硬头黄,西风竹,花竹,黑竹,罗汉竹等。于是,我们制作的玩具便大多以竹子为原料。
男孩子制作最多的是竹弓箭和竹枪。竹枪有两种,一种是一根竹管上刻三个孔,把一片竹条弯成弓形,作弹射器。竹管前面放进竹签(竹签顶端常捆上铁钉)。手按动弹射器,弓形竹片用自已的弹力把竹签从竹管里弹出去,击中目标就算赢。另一种竹枪是一节无竹节的空竹管和一枝固定在另一小段竹子上的竹棍组成。将草纸(一种由稻草、麦草为原料制成的粗纸)用水浸湿后团成小团,塞在竹管两头。将竹棍从其中一头连同纸团塞进,利用管内压缩空气的力量,将另一头的纸团弹出去。还有就是竹蜻蜓,地蜂子,这两样东西现在还有孩子玩,我就不详细介绍了。
女孩子也用竹子做“电话”。两节竹筒,每节的一面糊上纸,纸上穿上10米左右长的线,把两节竹筒连起来,一人拿竹筒说话,一人听。都说能听到,可是距离不远,谁也不知是否真能听到。
竹子做的比较高级的玩具叫“哈号儿”,就是竹喇叭,需要多节不同大小的竹筒接在一起,加上一个竹哨,就能吹出粗壮的“嘟嘟嘟”的声音。
我也尝试过用竹子做竹笛。用烧红的火钳烙去竹筒内的竹节,再用烧红的铁丝烙出音孔。虽然可以吹出声音,但音准成问题。
除了自制竹玩具,我们男孩玩得最多的是打弹子,打“搭儿(儿字读平声)”。开始时,玻璃珠珠儿是稀罕物,我们常常在河滩上寻找小而圆的鹅卵石,磨圆一些后作打击别人弹子的武器。赌博物是街上捡的桂圆籽。我同我的同伴是打弹子高手,所以我家一个小木箱里常常会装着半箱子发霉的桂圆籽,那都是赢来的。
“搭儿”就是砣螺。那是自已用刀慢慢砍出来的。材料通常是青冈。如果找到一截油茶木,就高兴得不得了。打搭儿的绳子多数是构树皮。找不到构树皮时只好用黄角树皮。街上有人滚铁环,我买不起,自己用粗铁丝敲了个铁环,可是接头的地方过不了关,玩了两次就丢开了。
后来,街上不时有外地艺人来卖玩具,有拨浪鼓,小皮鼓。最让我们这些孩子喜欢的是用小木棍和绳子做的猴子翻筋斗。但是我家穷,买不起,只能追着货郎看。
小时候,我们的游戏很多。女孩子还没有跳皮筋,因为那时根本买不到皮筋,所以主要是“买房子”和抓石子。我家门外街道有几块大小相近的长条石,用木炭画出格子,我姐姐同邻居的姐姐们就在上面玩。有时我也会跟着她们玩。
男孩子们大多玩“官兵捉强盗”,老鹰捉小鸡,打“蛇抱蛋”,斗鸡等。斗鸡时要用一只手将一条脚抱起,然后两人用膝盖互撞,谁放下抱起的脚谁输。打“蛇抱蛋”是在地上画个圆圈,里面放三个石子作蛇蛋,一人伏在石子上当蛇保护蛇蛋,周围的人去抢蛇蛋。如果保护蛇蛋的人用脚碰上了抢蛋的人,那这人就得接替护蛋。
男孩女孩一起玩的游戏有藏猫猫,嫁(接)“新姑娘”。新姑娘就是新娘子。两个女孩用手架成井字形作轿子,新姑娘骑在“轿子”上,后面还有几个女孩跟着。男孩那边也是一样。两边的人碰在一起互相挤着,撞着,如果新娘或新郎落地就算输。我也当过新郎。新娘是我的一个表妹。小学没读完就病死了。
我们最喜欢的还是镇子旁边的那条小河。夏天天太热,只要没有洪水,我们都会泡在水里打水战,直到手脚泡得发白。学校老师怕学生出事,不准大家下河。下午上学时都要对学生进行检查。他们用手指甲轻轻抓学习手上或脚上的皮肤,只要发现皮肤有明显白印,就知道学生下河洗澡了。
小学四年级时,学校买了两台康乐球。下课钟声一响,同学们便一个冲刺跑出教室去抢球棒。打康乐球我同样是高手。另一个高手同我配合,总是坐庄难下,很让一些同学不服气。
1958年,我跨进了中学的校门。从此,我永远告别了儿时的玩具和游戏。留给我的,是那些年贫穷但是充满快乐的回忆。
其他网友观点
我记得好多四岁以前的,都是片段,以前的房门有一个跨的,我当时跨在中间看我父母,当时和爷爷奶奶住,我们家是我三岁搬出去的,还有拿菜篮买菜,我坐菜篮里面,都是片段。没有连贯的记忆画面,读幼儿园的记忆画面就特别多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儿时的记忆,你能回忆多少?.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