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含义(也无风雨也无晴小说)

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含义?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大师之一,也是心灵最丰富、耐压能力最强的人,是于中国的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家思想中自由穿梭的人。在他的身上,有有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猛精进的精神。

他的身上,有老子的“清静无为”、庄子的逍遥和齐物的精神,能看淡一切,包括人生的失败挫折和仕途的风霜雨雪。在苏东坡前路迷茫,特别是在被贬谪到黄州的时候,苏东坡开始进入佛教,深受佛教的放下执着的解脱精神的影响。

在三家文化的加持下,苏东坡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博学多才的人,成为最豁达最幽默的人,成为在荒凉的生活中,活出了温暖的亮色的人。所以,有人说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还有女孩子说,嫁人要嫁苏东坡。

因为,苏东坡基本上做到了看得开、拿得起和放得下。

苏东坡能在儒道佛中自由穿梭,而他在黄州,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中淡然处之的一首词,更是成为他深受儒道佛思想影响的明证。所以,定风波这首词不仅仅是禅意十足,更是有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苏东坡被贬到黄州时候写的。事实上,没有黄州,苏东坡还是苏轼,还是那个一心一意的儒家的青年学者,一个梦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有些不谙世事年少轻狂的政治素人。但是在被贬黄州的四年中,在艰难的环境中,苏东坡反而实现了精彩的蝶变,他已经从一个儒家学说的弟子,变成道家和佛家思想的信奉者和实践者。

苏东坡知道,勇猛精进未必就能实现积极进取的结果,人间之事,顺遂人意的少,事与愿违的多。有些事情,你越是追逐,它越是要理你而去。唯有用庄子的无心无情,用佛家的放下执着放下机心,反倒可能获得解脱。所以道家说无情才能大逍遥,佛家说放下才是大境界。

苏东坡的这首词完美地阐释了,什么才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完美地阐释了中国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和佛家,如何在深层次上春风化雨地润泽中国人的心灵。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用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词的上半片明显是儒家的境界。儒家的境界就是不能怕困难,要在困难面前挺直自我。就像孔子那样,虽然像个丧家狗,但依然弦歌不绝;就像孟子虽然无人喝彩无人理睬,但依然虽千万人吾往矣。苏东坡也是如此。在突如其来的大雨中,别人都在躲雨,而苏东坡却在风雨中获得了一些被虐的乐趣。

是啊,谁的生活不是被虐的呢?但那有什么呢?苏东坡在雨中竟然歌唱起来。他说自己竹杖芒鞋轻胜马,比那些骑着高头大马的人在雨中更为轻便。很显然,苏东坡在自我安慰,自己无官一身轻,比那些蝇营狗苟的朝堂君子,好玩的多。这体现了孟子所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也是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体现。

词的下半段,开始抒情和议论。而在这一段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在苏东坡身上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子。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人是需要回头去看自己来时的路的。当我们学会反思,我们会发现,所谓的晴,所谓的雨,所谓的荣,所谓的枯,所谓的荣华富贵,所谓的贫贱忧戚,其实有什么区别呢?这就是庄子的齐物的思想。我们只要看淡了这些,我们就不会焦虑不会彷徨。

这首词中还有佛家思想的影子。佛家认为,一切都是幻象,都是人心拘泥于物造成的。因此,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在雨中,苏东坡进入了佛家所说的“无差别境界”

。因为,在佛教看来,“万法惟心所现”,世界的一切物象皆是心所幻化而出的。如果心静,世界自然清静。如果我们内心进入到了无差别的境界,世界万物哪有什么分别呢?因此佛教劝人“无执”,一切都不要执着,不要被外物所系缚。这与道家庄子的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间之事,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不要太在乎。所谓,你不必太在意,你不必为难自己。

人生的焦虑,无非是你内心的焦虑而已。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也无风雨也无晴小说.jpg” />

与也无风雨也无晴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