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亚硝酸盐对人身体有哪些危害?
优质回答:
感谢邀请。“亚硝酸盐”应该是一种不会让大家很陌生的物质,它是生活中的一类常见物质(自然界当中比较普通的“含氮化合物”)。当然,不少小伙伴对“亚硝酸盐”存在误区,亚硝酸盐在少量存在的情况下并不可怕,只有达到一定剂量之后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亚硝酸盐对身体有哪些危害?我们在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通过文字传递最科学的“落地知识”,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好身体。
摄入大量亚硝酸盐之后,对身体有何危害?
亚硝酸盐是一种“强氧化剂”,机体摄入亚硝酸盐后,它会和血液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将氧合血红蛋白变成了高铁血红蛋白导致其失去固有的携氧能力,身体各组织接下来就会出现“缺氧问题”,比如身体就会由于缺氧出现青紫状况类的中毒反应(新闻中的儿童正是如此)。
如果单次大量摄入亚硝酸盐,还容易出现各种“急性中毒反应”,例如腹泻、恶心、头晕、全身无力、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等情况,潜伏期一般为1—3个小时。
因为亚硝酸盐发生的中毒事件,多是这几种情况:
1、误把亚硝酸盐(工业盐)当成食盐食用导致的中毒事件。
2、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过量添加的情况,例如肉类食品中的“亚硝酸盐超标”问题。
3、亚硝酸盐的“超范围使用问题”。
4、饮用含有较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蒸锅水、苦井水所导致的中毒事件。
5、由于个人的饮食习惯,大量食用腌制肉类食品(腊肉、咸鱼等)、腌制蔬菜以及变质蔬菜所造成的“亚硝酸盐(硝酸盐)大量积累”问题。
由于“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风险较高,一般摄入0.3—0.5克亚硝酸盐就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所以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该吃(碰)的东西坚决远离。当然,处于正常生活的我们并不需要恐慌,新闻事件的某些“点”存在夸张问题,只要您能保证在生活中不贪图小便宜、理性选择食品、安全进餐、合理烹调、正确储存,其实问题不大。
从生活点滴控制亚硝酸盐的摄入,应该这样做:
严格控制“加工肉食品”的摄入量;
均衡膳食,少吃“生的凉拌菜”;
专业、严格对待“剩饭菜”;
腌菜,别着急(腌菜最少要达到20天);
购买食盐要到正规的“售卖场所”,避免买到工业盐;
喝安全的水、烧开的水。
言于此,“亚硝酸盐”,虽有毒,但并不是特别可怕;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做好生活中的安全细节问题,从剩饭菜下手,合理保存;远离工业盐,保护生命安全。
注:王思露原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观点
亚硝酸盐是一类含亚硝酸根的无机化合物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是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外观及滋味与食盐相似。亚硝酸盐可以作为食品发色剂和防腐剂使用,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0-2014),亚硝酸盐可用于肉制品加工中,主要起发色和防腐的作用。
食物中亚硝酸盐食用过量,可能会造成急性中毒。当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内后,会导致人体内正常携氧能力的低铁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丧失运输氧气的功能,造成人体组织缺氧,并且会使周围血管发生扩张,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人体口舌、指尖青紫、呼吸困难和恶心呕吐,甚至可能导致死亡[1]。
但是,我们并不能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食用多少才算过量呢?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亚硝酸钾或钠 的人体每日允许摄食量为≤ 0.2 毫克/千克体重。通常情况下,人体一次性摄入0.3 克以上的亚硝酸盐就可能导致急性中毒,如果超过3克还可能造成死亡。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只允许加入到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类、西式火腿类和肉灌肠类、发酵肉制品类和肉罐头类等八类肉制品中,并且加入到肉制品中的量必须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要求。国家规定,在腌腊肉制品类中最大使用量0.15 克/千克,残留量≤ 30 毫克/千克,如果小于这个最高剂量,一般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人体本身有完善的代谢系统,通过食物摄入到体内的亚硝酸盐如果不多的话,是可以在肝脏被代谢,并被人体排出的。
总的来说,亚硝酸盐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我们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含有亚硝酸盐的食品,并没有必要太过担忧。
参考文献
[1]赵苗苗.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的利弊[J].食品安全导刊,2017(21):71.
作者:廖钰樱 赵力超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问题正好命中我的硕士课题。
我研究生期间做了很多工作来检测食品中的亚硝酸盐,主要包括:咸菜、火腿肠这些食品。
我们经常在新闻里听到:腌菜、腌肉、剩菜,这些食物不能多吃,因为它们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实际上,由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这类长期存放的食物,相比于新鲜食物,确实有相对较高的亚硝酸盐含量;过量亚硝酸盐,也确实能引起不良反应。但其实,这些不良反应,并没有一些媒体所说的那么容易发生。
我们要了解,亚硝酸盐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人体各处细胞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氧气来维持。而被吸入肺部的氧气,是由血红蛋白,通过血液循环来运输到身体各处的。在我们身体里,复杂的血液循环系统,就像是四通八达的公路;而随着血液循环流动的血红蛋白分子,就像路上的公交车。
当一辆行驶在公路上的公交车,碰上了需要去身体各个部门里上班的氧,血红蛋白就可以把氧拽上车,继续前进。等到它们行驶到了那些需要氧的部门,氧就会下车去上班。这样,在我们身体的这个小社会里,各个部门就能各司其职,正常运行了。
而这个时候,如果人体摄入了过量亚硝酸盐,我们刚才说的这个运输氧的过程,就无法正常进行了——亚硝酸盐在人体中,可以把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导致它运输不了氧气,相当于把原来的公交车车门给封住了。车外面的氧上不去,车里面的氧下不来,最终导致组织缺氧,使人出现头晕、昏迷甚至休克的不良反应。
(PS:“车外面的氧上不去,车里面的氧下不来”,具体是指高铁血红蛋白中,三价铁与羟基结合而不能再载氧,而二价铁结合的氧又不容易脱离。)
以上,就是亚硝酸盐对人体的作用原理了。
说到这,你可能会觉得,亚硝酸盐这么厉害,为了保险,以后还是不要吃腌肉腌菜了。但这时候,我们就得讲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
有研究证明,成人摄入200毫克亚硝酸盐,可能引起我们刚刚说的缺氧症状。而我们常见的一公斤熟肉制品中,亚硝酸钠只有不到30毫克,一公斤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不到20毫克,而一公斤剩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到10毫克。
按照这个标准,你得一口气吃下100多包榨菜,或者100多根火腿肠,才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所以,你只要不把工业用的亚硝酸盐当食用盐吃,不被无良商家坑,而吃了过量防腐剂,常规地吃点剩菜、腌肉而摄入的亚硝酸盐,会被你的身体正常代谢掉,是不会导致中毒的。
但我们必须要说的是,人体内的亚硝酸盐,在特定的酸碱度、温度、微生物条件下,一旦与特定的物质发生反应,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亚硝胺。而它,是被证实具有致癌性的。
而我们刚才已经讲过,我们吃的很多食物中,本来就天然含有亚硝酸盐,我们不可能完全杜绝亚硝酸盐的摄入,并把亚硝胺出现的可能性降到零。但科学家发现,我们可以通过摄入维生素C,来有效抑制亚硝胺的合成。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
1. 生活中,其实到处都有亚硝酸盐;
2. 只要适量,亚硝酸盐也并不可怕;
3. 还有,及时补充维生素C,有益身体健康。
欢迎关注我们:美味研究员
饮食科普,我们一直在路上
其他网友观点
腌制食品,剩菜剩饭
其他网友观点
人类膳食中硝酸盐的主要来源为蔬菜,蔬菜是一种易于富集硝酸盐的植物性食物,如菠菜、茴香、萝卜、雪里蕻、小白菜等都是硝酸盐较多的蔬菜。
一般新鲜蔬菜中很少含有亚硝酸盐,但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由于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可使其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新鲜蔬菜或做熟后的蔬菜,如菠菜、圆白菜等在常温下存放2~3天,其亚硝酸盐含量会成倍增加,所以要尽量食用新鲜的蔬菜。
蔬菜在腌制初期会出现亚硝酸盐高峰,而后期亚硝酸盐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污染的细菌中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所致,未腌透的咸菜会产生亚硝酸盐。用青菜、雪里蕻等新鲜蔬菜腌制的咸菜,腌1天后即可产生硝酸盐,雪里蕻腌20天左右是产生硝酸盐的高峰期,硝酸盐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可还原成为有毒的亚硝酸盐。
对于肠胃机能紊乱、贫血、蛔虫症等消化功能欠佳者,大量硝酸盐进入肠道,其肠道内的细菌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将血液中携带氧气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不能携带氧气的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使人体缺氧,出现胸闷、气促、乏力、精神不振,中毒的主要特点是“肠源性青紫症”,即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紫绀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轻症一般不需要治疗,较重者应先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后再口服1%亚甲蓝溶液解毒治疗,并需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和葡萄糖。
其他网友观点
现在提到亚硝酸盐,大家可能想到的就是亚硝酸盐致癌。吃了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亚硝酸盐会和胃酸反应,在胃中形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什么呢。亚硝胺是国际公认的强致癌物,这才是长期食用亚硝酸盐致癌的原因。
什么食物中有亚硝酸盐呢?
我们最常听到的富含亚硝酸盐的食物就是咸菜、腌制肉、剩菜剩饭了,其实很多食物都含有亚硝酸盐,只是含量多少的问题。比如蔬菜、肉,甚至是饮用水中都含有亚硝酸盐,只不过含量比较少。当这些新鲜的食物放久了,和细菌接触之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就会大幅提高。
吃了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就会致癌吗?
当然不是,还是量的问题,少量吃亚硝酸盐是没有关系的,只有当你长期吃腌制肉、吃咸菜、吃剩饭的时候,患癌的风险才会显著提高。所以,想要避免亚硝酸盐带来的危害的话,最好吃新鲜的食物哦!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亚硝酸盐对人身体有哪些危害?.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