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国古代的工笔画非常写实,为什么国画中的人物画像很不协调?
优质回答:
各有各的风格,都一样就没有可比性了。油画是西洋画,国画是中国的。
其他网友观点
古代人物画看起来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因为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审美观。中国人物画的产生远早于其他画科,在周代就有了以劝人向善题材的壁画,如《人物龙凤》,《人物驭龙》。在魏晋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人物画注入了佛像的形态特征,到了唐代吴道子把人物画增加了更生动感人的表现力。随着写意人物画的盛行,人物画从注重形象传神,转向抒发作者情感。
第二是古代人物画的造型多以套路的方式完成,例如对五官的刻画多以线的方式勾出轮廓,不注重立体,透视。由于保守和相对封闭的思想,限制了人物画的技术发展。
令人高兴的是中国人物画在当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好的技法层出不穷,风格多样了。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你的提问。中国画是比较直觉的绘画体系。我们可以说,中国画在写实方面一直没有进入现代科学思维,特别是人物画。
对比一下西方人物画,我们就知区别在哪里了。
主要还是没有解决科学透视和人物解剖关系。
西方早期的绘画,也是从直觉的描摹人物开始的。
大约在十五世纪才有了透视和解剖,这样人物画就能够得到准确的刻画。
而中国绘画虽然有非常写实的画法,但是,在精细的人物画里面,这些精细画法由于缺乏透视和解剖的支持,所以,无论是眼睛、鼻子、嘴还是头部脸的结构轮廓,都无法做到准确具体,所以,中国人物画的人物形象,大多数都很雷同,原因,就在于,不能运用具体的科学绘画理论支持具体的精细部位。
例如,大的方面,一张桌子的画法,从汉代到清代,近小远大的传统一直没有改变。
但是,中国画虽然没有精确的透视,却有宏观的透视,这就是中国的“散点透视”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山水画和花鸟画,所以,近代西方绘画中的透视,对人物画犹如求命稻草一样,恢复了人物画不准确的元气,但是,对山水画和花鸟画影响不是太大。
最后我们说说,中国画有工笔和写意,这这是画画方法问题。并不与写实完全是一回事。
也就是说,工笔画可以是写意的造型,也可以是写实的造型。
写意画也可以是写实的造型,也可以是写意的造型。
今天,我们很多人物写意画仅仅是笔墨写意手法,造型还是写实的。
而工笔画呢?写意写实的都有。
所以,绘画要根据美学需要来画。如果需要写实,我们就写实,如果需要写意,我们就写意。
绝不要认为中国古代人物画不写实,就是一种落后,不值得学习,即使不写实,还有绘画美值得欣赏。
绘画应该打开想象的思维,创作多种多样的美。写实仅仅是绘画的一种方法。过去我们不能画的很准确,因为没有透视解剖。
但是,准确写实也仅仅是绘画的一种需要。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的邀请。
关于古代国画人物不协调的问题,其实是个艺术创作出发点的问题。众所周知,我们的绘画是以线为基础的方式,也就是说,古人在创立绘画方式的时候是基于书法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画法。我们的传统画都是用毛笔来勾画,写字也是用毛笔,而字体的笔划又都是由线条组合而成的。因此可以断定,书与画密不可分。
(而西方的绘画与文字无关,他们用鹅毛管沾墨水书写,却用圆头或扁头的毛刷画油彩画,使用刮刀更改或调色。)
毛笔的优势是既能写也能画,且黑白彩色皆可用。
线条刻画形象与西方的块面画大为不同,块面画要仰仗光线的明暗来实现,而线条不依赖光影,它勾勒的是物体的轮廓结构,不足之处是立体感较弱。
块面结构和光影不可分割,无光即无影。在物体的转折过度上,线的要求会更高,因为它已经简洁到了顶点,只有一根细线的存在,已精简到极致。今天,我们观察中国古画,已经是“现代人”的眼光了,相信从前的人不是这样的,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不看西方的焦点透视绘画,我们就没有那些绘画的透视和比例的苛求。这当然不是件坏事,相反,它可以让我们从新的高度去衡量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促使我们的艺术家精益求精,多出精品。
我们的古画与西方的古画,还有一个根本的不同之处就是,我们多是“默写”的“记忆画”,而西方的绘画是建立在写生基础上的。国人多有所不知,西方绘画者很早以前就使用了“取景盒”取景绘画,一种微孔放大的工具盒,一面是毛玻璃成像,一面是针孔取像,就是今天的照相机的前身,暗盒成像。这也许就是西方人重视光影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的传统绘画,更注重心灵的感受,绘画者在落笔之前,已先打好腹稿,不用直接面对实物,比如:画一只飞鸟,今天,你可以用相机抓取瞬间,定格画面,仔细观察,对物描画。古代的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不知道要观察多久才能真正的记住那些飞翔的姿态和翎毛的排列细节,之后再揣摩用什么方法去描画。
但凡画过国画的人都知道,国画是不会像西方绘画那样起草图的,它讲究一气呵成,落笔成章,国画是不存在修改空间的画种,画坏了只有撕掉重来。也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画种,决定了我们的古画不能像西方人那样出外写生,油画可以上架去画,国画不行,尽管现代人也把宣纸挂在墙上去画,但终究还是要回到桌案上,渲染、落款,这是受工具材料条件所限的无奈。
西方人的严谨和实证科学性,让他们的绘画更趋“真实感”,解刨和透视,实现了精准和写实,经得起你用科学的手段去度量。而我们的绘画没有这种约束,更具诗意和浪漫色彩,意境的美,足以让我们忽略那些“美中不足”。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相信我们的国画也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由于科学认知的局限,从前和今天常常无法画等号,古人遥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浪漫的传说着月亮上的嫦娥与玉兔的故事,今天我们终于知道,月亮的确是个“广寒宫”,冷冷清清的寂寞到无以言表,就连光亮,还是借了太阳的光芒,可这一点也不影响地球人对她的神往,月亮的阴晴圆缺丝毫无损她的形象,她冷得那么美,每个月的十五,我们都能在晴朗的夜空看到灿若银盘的明月。
当我们欣赏这些古画的时候,尽管我们用今天的眼光来读取它们,觉得不够协调,比例失衡,不够严谨,但它所传达出的那份美意诗境,超越了一切。相比较西方绘制严谨比例适度的油画,国画的创意随性的艺术特色更为浓郁,更注重心灵的感受。
建立一种绘画方式的观察方法并不容易。
今天的国人在学习西画的技法时,都要去画素描,画几何石膏体和块面像,学习和建立“面”的概念,观察物体的块面转折和光影效果。
同样,画国画,要先过线描这一关,写好书法,临摹古画,学习毛笔线条的表现方法。与从前的学习不同,今天的学生都要经过透视和比例的基础训练,运用一种科学的方式方法规范行为准则。即保留传统,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西方有西方的大师,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大师,绘画方式不同,但对艺术的追求上异曲同工,发现美和创造美。当我们把中西方的绘画放在一起时,就会脉络清晰的见识不同,没有谁更优的感觉,有的只是,不同的美。从这些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并非是我们的古人作画不严谨,不科学,而是出发点不同,我们更注重情趣和意境。
其他网友观点
古代的工笔人物画不协调,这是我们当代这些人看古代的眼光不一样,因为我们有了现代化工具来衡量——照相机;所以老停留在似与不似之间,老说古代画人物画不行。古代画家画人物画,估计画家们也是采用散点透视来观察人物,然后回家靠素材和印象来创作。国画工笔画不是像油画一样当场写生当场创作,因为油画画错了可以刮掉重画;而国画不行,必须打好腹稿、草稿、推敲然后定稿。
所以说古代工笔人物画是一个很特殊的艺术种类,不能拿现代照相机的标准来看那个农耕年华里的艺术品;固然现在是工业加信息时代,但很多看古代艺术的眼光不能下结论太早!
这是我的观点,一个爱好绘画的退伍军人!向大家敬礼!
其他网友观点
中国画起源最早的是人物画。
晋顾恺之,唐闫立本,吴道子,都是画人物的高手。
基于线描为基础的人物画,表现方法也很丰富。并非说古人不善画人物,比例不准确,不协调,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如果仅以写实性为标准,那么,中国山水,翎毛类,梅兰菊竹都不准确,也不协调。所以类似简单化的说法是荒谬的。
国画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古人可以画裸树,却绝不可以画裸体,原意无须赘言。受世俗局限,古人画人物,则另辟蹊径,以尚意,重神,以线条的多样表现方法,与之对应的,画人的审美标准,则体现为宁拙勿巧,宁丑勿媚。
随时代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我们可以借鉴素描,可以去画裸体,但不能因此否定传统人物画的神和意,以及线描的艺术魅力。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中国古代的工笔画非常写实,为什么国画中的人物画像很不协调?.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