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方案策划的调查方法是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方案策划的调查方法?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

一、难题的提出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提高,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人才紧缺的现象,这就要求国内的高质量学府向社会输送高材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新鲜的血液,以保障其快速提高。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在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就业的难度也在响应地增加。本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极少数人“毕业即失业”在所难免,这是提高中民族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职业,成为“无业游民”,有的大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职业,好不容易找到职业的又觉得薪水太少,这些都给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严重威胁了社会的和谐提高。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的一种。

然而,由于找不到难题的根本缘故,想要解决也就成了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经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关系到几百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提高改革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社会稳定。及时掌握就业信息,把握市场需求的提高态势,时刻处于备战情形,为自己将来的前途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在毕业时能够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因此研究这一话题具有极其重大而又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的研究和当今社会形势的变化的分析,受人力资本学说和人力规划学说的影响,在上世纪60年代后很多提高中民族都把提高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放在优先提高的地位,促使高等教育跨越式提高。然而,一国大学生的就业率明显低于录取率时,就将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难题,会对学校和政府产生巨大的压力。

目前,我国就面临着这样的压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一篇有关全球高等教育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中国高等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在过去非常短的时刻里翻了一番,高等教育规模跃居全球第一。这是中国首次在高等教育规模上超过美国。然而,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还是很低的。国内许多学者都对大学生就业形势有所研究,但他们研究的角度不尽相同,有广度有深度。赖德胜认为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很大,而在近期内,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结构中,民族机关的需求非常小,现实与理想存在巨大的反差。王海洲认为,中国农业面对国际竞争的困难,跟农业科技人才就业的困难同源。黄发友通过调查反映了大学生对自己的势力缺乏足够的信心,认为自己的竞争力不足。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不同的企业对创造就业的贡献是不同的。企业在就业创造经过中净就业创造率与企业规模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小企业的提高创造了大量的新就业机会。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国内外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我们要切实的寻找大学生就业的新出路,扩大就业,关系改革提高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民族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难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难题。要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切实做好毕业生的想法职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积极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建功立业。

(三)自己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近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提高民族大的综合实力,不断的加大力度培养杰出人才,因此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每年大学扩招的人数都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形成了一种“大学普及”现象。而由于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紧迫难题。

研究的重点难题有三方:

一是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各种难题,

二是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愿望,三是针对所出现的难题做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二、调查研究技巧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针对沈阳工程学院各系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从中抽取了50个样本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局进行归类整理,接着将调查数据用spss进行了数据录入,以保证调查结局的真诚性。

三、调查数据分析在调查中,大学生个人认为专业比较重要的占38%,学校重要的占7%,个人能力占24%,由此可见个人能力还是比较重要的。名牌大学生能力和一般学校学生能力比较,9%的人认为名牌大学生能力比一般学校学生能力强,24%的人认为名牌大学生能力比一般学校学生能力强是不对的,而17%的人认为难说。高学历不等于高就业能力。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职业能力。事实上,智慧是头脑中的经验体系。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特点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体系。二者的提高并不一致,智慧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智慧与能力提高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智慧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在调查中,认为自己工资在800下面内容和800-1500的分别占40%和44%,只有16%的人觉得大学生毕业初期的工资应该比较高。而对于自己来说,52%的人觉得自己的职业初薪应该是800下面内容,42%的觉得应该在800-1500之间,占了很大的比例,而1500-2500和2500以上的只有4%和2%。

随着经济的快速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意识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职业。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特别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因此意识不能及时革新,想法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出的价格都是有限的,因此应理性地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失业一个社会难题,主要与一个民族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民族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 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提高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 200~2 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职业缺口”。

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难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将来的社会是大学生的天下,因此面对自主创业的难题他们也考虑了很多,有70%的大学生都想过要自主创业,而只有30%的人没想过。在自主创业中,他们根据自己的要求不同,选择了不同的需求。

做好就业创业职业离不开民族和社会的支持。

1.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政府应加快经济提高,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2.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路线,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进修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动向。

四、调查与建议怎样?怎样样大家都了解了吧,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提高,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意识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体系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职业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民族、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经过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职业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