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有哪些方面的措施 保护文化有哪些方面? 保护文化例子

保护天然:做你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啊.少用塑料的制品.节省纸张的消耗.不用一次性筷子,不乱扔垃圾,少用空调……虽说都是小事,但都是我们保护环境最能做到的技巧。爱护环境,保护花草、树木,小动物。

文化遗产:长期以来,政府主管部门和一些专家学者总是强调对传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要利用和改造,甚至还希望通过普及达到保存文化遗产的目的。如最近有人认为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对昆曲的普及起了很大影响,有利于昆曲的保存。虽然他们用心良苦,却没有走出对保存文化遗产的误区,都没有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利用、改造、普及代替不了保护。

一种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被确定为全球级或民族级的遗产,固然是由于它的重要性,但一般来说,都只是鲁殿灵光,全球上绝无仅有,并且已是日薄西山,如果不采取特别的保护措施,听任它自生自灭,将不久于世间。要是它在全球上有不少同类,还有很强的生活力,就不必专门保护了。因此对这些遗产应该以保护为主,只是在确保其长期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有限度地加以利用。别指望它们能自负盈亏,更不应该当成摇钱树。

多数文化遗产之因此珍贵,并不在于它在今天还有几许用处,或者还有几许优点,而是由于它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它能了解我们的历史和过去的文化。例如有些古建筑,用今天的科学技术水平来看,已经谈不上先进,今天也没有何人愿意住在里面了,如果只从利用角度,就找不到保存的理由。又如湖南江永一带流传的女书,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流传于妇女中的文字。如果一定要讲利用,莫非让今天的妇女回到受歧视地位和被封闭的环境中去?否则何故不能和男人一样使用通行的文字呢?还有一些民间手工技艺,其产品当然不如机器制品那样价廉物美,要是只考虑实用就只能被淘汰,难道就不要保护了?

既然如此,改造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任何改造都是对原物的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对于需要完全保护的文化遗产是万万使不得的。否则,改造成功之日,就是遗产毁灭之时。1949年以来对传统戏曲、地方戏曲的不断改造,结局是使相当大一部分戏目、曲目、演技、道具从此失传。当然,人类要不断改造旧事物,但这不适用于文化遗产。遗产本身是不能改造的,否则就不成其为遗产。但在遗产的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对遗产这种形式和内容是可以改造的。青春版《牡丹亭》无疑是对牡丹亭原本的改造,即使青春版取得了百分之百的成功,也不能因此就丢了原本,或者使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