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儿童学好舞蹈呢 怎么让小孩子学会

一、怎样让儿童学好舞蹈

1、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的特点

从生理的角度上来看,儿童骨骼较软,容易变形,弹力小,收缩力差,容易疲劳,而他们的大脑发育很快,容易兴奋,而且弹跳力较好。因此,我在儿童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就会考虑到儿童身体提高的天然规律,动作力求舒展,短促有力,节奏欢快,从而表现出了他们活泼可爱的性格。6岁下面内容的孩子,在做压胯练习、压腰的练习时,其软度非常好,但感觉孩子在做动作时有气无力,松松散散的。2、精心选材,以曲动人;

在音乐的选择上,儿童舞蹈教学要抓紧儿童特点选一些节奏鲜明、动感很强而且歌词琅琅上口的音乐来配合练习,选些具有鲜明特点、易于被孩子们接受的音乐,也是她们经常听到的儿歌、流行歌曲、动画影视歌曲等。在播放音乐同时让她们去模仿或自在的发挥想要表现的人物或事物形象,培养她们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性,初期达到敢于表现自己,敢于随着音乐起舞。3、恰当引导、开放身体潜能;

肢体是舞蹈的主体,离开肢体就脱离舞蹈的真正含义,少儿舞蹈训练中教师作为舞蹈艺术教育的中介者,其主导影响中不可忽视少儿的主观能动性,恰当的指导学生利用肢体动作去表达情感。不要刻意强调规范动作,而是先交流,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这音乐听起来是高兴呢,还是难过?是有劲的呢,还是听着就想休息?这时孩子会你一言我一语地来回答你提出的难题,描述他对音乐的感受。这样让孩子们听觉上把音乐的位置感找着,接着让孩子们自己去根据音乐做一些形体动作。比如在做地面压腿时,我让孩子们坐在地上,根据他们听的音乐感觉去做。 4、孩子为主,教师为辅; 教师不要过分强调动作的规范,比如脚直,上身立等,接着从他们做的经过中发现难题、指出难题、改正难题,现在的孩子在父母前非常大方,敢说、敢做,而一进人课堂就变成一个温柔乖乖的小羊羔,有的甚至胆小得连话都不敢说,也不敢做动作。不敢的缘故不外乎怕说错、做错而被老师批评,因此在上课时我让孩子敢说话,而且鼓励孩子们敢做动作;不怕做错,错了没关系,只要敢做,老师就喜欢。即使发现错误也不直接去批评某一个同学,而是由老师示范,把孩子们的错误由老师表现出来,再请同学们找出老师所犯的错误。通过这一经过,使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动作、了解动作,使孩子们既动了脑子,也掌握了技能。5、用心启迪,以情感人;

儿童好奇、好动、好模仿,易幻想,内心情感易外露,因此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我认为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操作经验中,采用拟人化的动物动作,具有童话或科学幻想的舞蹈形式,用短小、形象、生动活泼、故事性强的舞蹈特点,培养儿童对舞蹈的兴趣,使他们感到亲切易学、易接受,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进修习性。在教学中我还发现,教一段新舞蹈时,老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让孩子们记住它的路线、动律、节拍等,哪位孩子记得多、表现得好就表扬哪位孩子。这样客观上就提高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长期这样的训练就使孩子们慢慢养成了高度注意的好习性。 6、慎重选材,以趣引人; 所谓儿童舞蹈就必须从内容上反映儿童的生活和他们的情趣,而不能是成人舞蹈的再版。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表现儿童的喜、怒、哀、乐,并加以提炼,成为反映儿童生活的舞蹈。同时还应掌握各种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风格特点,根据儿童的想法、情感、生理特点以及程度加以变化、提高成为儿童自己的舞蹈。

二、4岁学舞蹈及怎样培养孩子的舞蹈能力

1、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经常让孩子通过电视观看少儿文艺节目、歌舞表演等,让孩子用感官直接感受舞蹈的美,引起孩子对舞蹈的注意和兴趣。成人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手舞足蹈”时,要积极地加以引导。

2、音乐是舞蹈之魂,音乐和舞蹈是一种相互表现、促进的统一体。成人要经常性地、有觉悟地让孩子欣赏音乐,感受、体会音乐节奏,并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用舞蹈的动作语汇反映音乐的各种形象。如孩子听到高音区音乐,能模仿蝴蝶飞,小鸟飞;听到低音区的音乐,能模仿大象走、熊走。

3、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引导孩子进修创编简单的舞蹈。选择可使孩子表演的歌曲,启发孩子结合音乐歌词编出相应的舞蹈动作。

4、对孩子进行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当孩子正在进修舞蹈时,成人应为孩子提供表演的机会,并根据舞蹈的音乐形象、节奏和舞蹈动作的语汇,启发孩子在领悟舞蹈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通过舞蹈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

扩展资料

舞蹈初学者一般多是十岁左右的少年。由于年龄的特征,他们的模仿能力领悟能力强,他们善于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却不易领悟教师对动作所作的学说讲解和分析。因此,对于初学的少年儿童应该更多地采用直观教学。

除了这些之后,初学者做动作时往往自我知觉比较迟钝,不善于按照要求自觉地对动作进行自我纠正。因此,要耐心细致地一个人一个人地、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纠正学生动作上的差误。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舞蹈

三、家长怎样直接从生活选材中来培养孩子的舞蹈兴趣?

针对0-3岁的幼儿自身的年龄特点,通过幼儿本身的娃娃形象表现他们天真浪漫、活泼可爱或者表现他们娱乐时的情形。这一时期幼儿还不能做细致的小肌肉动作,因此舞蹈就随他们的心情而定,高兴时手舞足蹈,生气时烦躁不安。幼儿在4-5岁时,可根据他们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编排成舞蹈让他来表演,以幼儿本身的生活片断为素材构成教育性强的题材,如团结友爱、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5-6岁的幼儿模仿力是相当强的,会把自己看到的形象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如表现司机,他们会用半握拳的姿势来表演,嘴里还会发出“嘀嘀、嘀嘀”的声音。7岁的幼儿他们在身体和想法各方面的提高都达到了某种更高的层次,他可以用比较形象的表情、姿态和动作,甚至会用道具来表现某一具体的事物。这时,家长与老师可以从现实生活的天然界里捕捉理想情感特征的舞蹈,通过拟人化形象,表现想法情感,达到借物言意、借景抒情的目的。在幼儿舞蹈中加强这类孩子熟悉、关注着的形象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领悟力和想像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