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淮河典故?
秦淮河,古名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为长江下游右岸的支流。历史上,秦淮河起着航运、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1、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以此地有“王气”,下令在今南京市区东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带,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到唐代,根据这一传说,改称秦淮。杜牧(唐)《泊秦淮》一诗现世后,秦淮河之名始盛于天下。李白(唐)《留别金陵诸公》诗中,也有“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的诗句,出现了“秦淮”河名。
2、清代,有位名叫潘恩的雅士,在秦淮河停云水榭题了一副怀古的楹联,将秦淮河的前世今生说了个明白。所谓停云水榭,是秦淮河畔的一个亭台。这亭台名字中的“停云”,意为停止不动的云,最初源自于晋代大诗人陶潜的《停云》诗:“霭霭停云,濛濛时雨(译文:云雾密集停云亭,蒙蒙的雨雾)。”
他曾在自序称“停云,思亲友也(停云亭是专门用来思念亲友的)”所以后世多用作思念亲友之意。潘恩的楹联是这般写的:“一曲后庭花,夜泊销魂,究是三生杜牧;东边旧时月,女墙怀古,我如前度刘郎。”
金陵秦淮,从唐朝到大明王朝,一千多年没变过样子。白天是江南水乡,小家碧玉;晚上摇身变成一眼的秦楼楚馆,搔首弄姿。讲到秦淮河就不得不提“秦淮八艳”在秦淮河历史上留下绚丽多彩的一笔。
3、1624年,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连回光返照的机会都没有了,但却有一个绝代佳人降生在秦淮河畔。她就是董小宛。董小宛名叫董白,字小宛,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之一。1639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4、明末将领吴三桂投在闯王李自成的麾下。他控制着长城要塞,抵御清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陈圆圆被献与吴三桂受尽恩宠,两人感情笃深。后来李自成麾下另一将抢夺陈圆圆。吴三桂迷恋与她,因此大怒道:“我手握重兵竟连一女子也保护不了!”将军一怒为红颜,自此吴三桂起兵投清倒戈相向。
5、柳如是名隐,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杨爱。她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清兵入关,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打到南京城了。钱谦益的爱妾柳如是力劝钱以身殉国,钱也同意了,大张旗鼓地对外声明后,率家人故旧载酒常熟尚湖,声言欲效法屈原,投水自尽。
可是从日上三竿一直磨蹭到夕阳西下,钱谦益探手摸了摸湖水,说:“水太凉了,怎么办呢?”不肯投湖。反倒是柳如是奋身跳入水中,不惜一死,被人救起。后来,柳如是多次变卖家财,资助抗清武装。
6、李香君,又名李香,南京人,为秣陵教坊名妓。李香君爱慕侯方域的一表人才,更欣赏他的气节道义。为了抗拒高官田仰的逼娶,她不惜跳楼以死明志,血溅桃花扇,成了一段美谈。
后来,李香君为逃避清军,一路颠沛,病倒了,弥留之际,她挣扎着让好友卞玉京为自己剪下一绺青丝,小心翼翼地用红绫包好,再把它绑在比生命还珍贵的桃花扇上,然后交给卞玉京,请她转交给侯方域并留下遗言说:“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7、顾眉生即顾媚,个性豪爽不羁,有男儿风,时人尝以曰“眉兄”呼之,颇似柳如是之自称为“弟”。著名文人余怀与顾眉情谊甚笃;后顾与刘芳约为夫妇,不久她背约嫁给了早已降清的“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定山作妾,刘因此而以身殉情。
龚得顾媚甚宠爱,受为一品封典。龚时为清廷礼部尚书,在京师四方名士尊如泰斗,凡有客求龚诗书画时,皆由顾媚代笔,顾声名才气愈盛。顾氏曾多镒利用龚的政治地位,对抗清志士慷慨解囊。所以大才子袁枚赞之曰:“礼贤爱士,侠内峻嶒”。
8、寇白门又名寇湄,金陵人。崇祯十五年秋夜,17岁的寇白门嫁给了声名显赫的大明勋臣保国公朱国弼。寇白门进朱家后一直忍垢含屈,走的时候却极有尊严。这尊严不仅仅是用二万两银子换来的,更是凭她重义守信,一诺胜万金的高洁品行博得的。
寇氏归金陵后,人称之女侠,她“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酒酣耳热,或歌或哭,亦自叹美人之迟幕,嗟红豆之飘零”。后又从扬州某孝廉,不得意复还金陵,最后流落乐籍病死。
9、卞玉京名赛,后来自号“玉京道人”。崇祯十四年春,吴梅村在南京水西门外的胜楚楼遇见了前来为吴志衍送行的卞赛姐妹,看到卞赛忧郁的气质令吴不由倾倒。天有不测风云,田国舅下江南选妃,圈定了卞玉京。卞玉京知后托人告知吴,表达自己愿托付终身。吴在权势赫赫的国舅前胆怯了,只在卞玉京的寓所吹了几首曲子便凄然离去,有负卞玉京一片衷情。后来,卞玉京在苏州出家当了女道士。
10、马湘兰明代女诗人、女画家。她二十四岁那年,认识了一位落魄才子—长洲秀才王稚登。马湘兰痴心恋系王稚登,希望能成同林鸟,以脱离青楼生活;而王氏因怀才不遇未能高就,不愿伤害这位红颜知已,始终不提迎娶之事。
就这样,马湘兰为王稚登付出了一生的真情,自己却象一朵幽兰,暗自饮泣,暗自吐芳。王稚登七十寿诞时,马湘兰抱病赶到姑苏,为他举办了隆重的祝寿宴会,宴会上,她重亮歌喉,为相恋三十余年的王郎高歌一曲,王稚登听得老泪纵横。在姑苏盘桓了两个月后,马湘兰返回金陵,已是心力交瘁,油残灯将熄。
二、淮河以南为橘淮河以北为枳典故?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典故,出自《晏子春秋》。
记载的是晏子使楚,楚王为了贬低齐人,彰显楚国,故意让人把一道贼押过,说明齐人多偷窃。没想到晏子反击,以橘子生于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区别,指出楚国风气不好,齐人在齐国不盗,来到楚国则盗。楚王自取其辱,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原句:“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春秋·集释》)
译文:桔生于淮河南边就成为桔子,生于淮河北边就变成枳了,它们只是叶很相似,其实味道不相同。
三、淮河医院的历史?
1955年“河南省淮河医院”筹建成立。
1965年,淮河医院整体移交开封地区直管,更名为“开封地区人民医院”,后地市合并,淮河医院移交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河大、医专、师专”三校合并,定名为“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医院设有38个临床专业科室,9个医技科室,70多个专科和专病门诊,18个临床教研室。临床医学为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第八批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有7个二级学科教育厅重点学科,4个河南省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疾病防治基地。
四、淮河的历史变迁?
淮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在文献之中。
《尔雅》:江淮河济为四渎。
《周礼·职方志》:其浸淮泗。
春秋时代的人就知道,橘子生在淮南为橘,生在淮北为织。
北宋时代()黄河洪水,夺淮河的河道入黄海,史称“夺淮入海”。
经过800年,到清朝同治年间,黄河北移,从山东入海,淮河下游注入长江。
五、秦淮河桥的典故?
每座古桥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记录了悠悠岁月,风土乡情,河定桥也不例外。这座位于江宁的桥虽然早已翻新,依然承载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据说河定桥的来历,和古时候一对兄弟在秦淮河边争吵有关。
秦淮河南的秣陵住着两兄弟,老大秦文,老二秦武,弟弟比哥哥要仁厚得多。这一年,村子遇到大旱,大家的禾苗都快枯死了,但因为秦家兄弟田地比较低、边上又有一个池塘,因此秧苗长势很好,他们家也不缺水。大家就和弟弟秦武商量,希望能引水救救大家的秧苗。秦武爽快地答应了,但老大秦文却坚决不答应。
两兄弟因此发生争吵,甚至打了起来。最后,两兄弟决定去江宁府,请官府评理。两个人吵个不停,刚从外秦淮河过了渡口,老大看见水边烂泥地里有一团东西在动,以为是甲鱼。刚要伸手去逮,被老二一声大喝叫住。老二用石头猛地砸向那团东西。老大本以为是老二要和自己抢甲鱼,后才发现原来那东西是一团毒蛇。老大感激弟弟的救命之恩,不去打官司了,也同意给村民们饮水浇灌。
兄弟俩商量说,好事做到底,省下的打官司钱就在这河上建一座桥,方便村民出行。村民们都高兴不已,纷纷过来帮忙修桥,很快一座石拱桥就修好了。因为这个桥是两兄弟和好的见证,人们就把这座桥称为“和事桥”。后人流传久了,就被误称为“河定桥”了。
正史中对这个桥名的来历也有记载。宋代时这里就有一条河,名叫沙河,旁边有一个新亭乡,桥就被叫做“河亭桥”。到了明朝,朱元璋在南京定都时,为了取沿河安定之意,把“河亭桥”改成了“河定桥”。
如今我们看到的河定桥,是在秦淮新河挖掘通水后重建的一座钢筋水泥大桥,大大方便了两岸居民的出行。古桥虽早已不在,桥名一直沿用至今,而当地的人们,也依然记得两兄弟在河边重归于好的故事。
六、秦淮河的历史?
秦淮河,古名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以此地有“王气”,下令在今南京市区东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带,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
到唐代,根据这一传说,改称秦淮。李白《留别金陵诸公》诗中,也有“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的诗句,出现了“秦淮”河名。
对此河之来历,《六朝事迹编类》载:“淮水分派屈曲,不类人工,疑非始皇所开”,经地质、考古学者证实,秦淮河属自然河道,非人工所烎。但其中某些地段为人工所开凿,仍不能排斥。
七、淮河大桥的历史?
淮南淮河大桥,南起田家庵区安成镇,北接潘集区平圩镇。该桥于1977年7月开工。1980年10月,铁路桥工程完工,并试车行驶成功。1982年7月,公路桥建成通车。淮南淮河大桥铁路桥全长3428.5米,其上层公路桥全长3195.7米,是一座永久性特大桥。为建设这座桥梁,淮南市专门成立了大桥工程指挥部。“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淮南淮河大桥的建成通车,终结了淮南市境内淮河无桥的历史,极大地改善了市内淮河两 岸之间的交通状况,缩短了淮南煤矿老区与新区的空间距离,对淮南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推动是难以估量的。
在淮南淮河大桥北端潘集区平圩镇,曾设有平圩渡口,是农商兼用的古渡口,昔称平摆渡。1976年11月,为潘集煤矿建设,淮南煤矿基本建设局在平圩渡口设立轮渡站,高峰时置有5艘拖轮和2艘6车趸船及一艘8车双头跳轮渡。1983年淮河大桥建成通车后,该轮渡站撤销,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八、南京段淮河历史由来?
秦淮河,古名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为长江下游右岸的支流。历史上,秦淮河起着航运、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1、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以此地有“王气”,下令在今南京市区东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带,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到唐代,根据这一传说,改称秦淮。杜牧(唐)《泊秦淮》一诗现世后,秦淮河之名始盛于天下。李白(唐)《留别金陵诸公》诗中,也有“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的诗句,出现了“秦淮”河名。
2、清代,有位名叫潘恩的雅士,在秦淮河停云水榭题了一副怀古的楹联,将秦淮河的前世今生说了个明白。所谓停云水榭,是秦淮河畔的一个亭台。这亭台名字中的“停云”,意为停止不动的云,最初源自于晋代大诗人陶潜的《停云》诗:“霭霭停云,濛濛时雨(译文:云雾密集停云亭,蒙蒙的雨雾)。”
他曾在自序称“停云,思亲友也(停云亭是专门用来思念亲友的)”所以后世多用作思念亲友之意。潘恩的楹联是这般写的:“一曲后庭花,夜泊销魂,究是三生杜牧;东边旧时月,女墙怀古,我如前度刘郎。”
金陵秦淮,从唐朝到大明王朝,一千多年没变过样子。白天是江南水乡,小家碧玉;晚上摇身变成一眼的秦楼楚馆,搔首弄姿。讲到秦淮河就不得不提“秦淮八艳”在秦淮河历史上留下绚丽多彩的一笔。
3、1624年,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连回光返照的机会都没有了,但却有一个绝代佳人降生在秦淮河畔。她就是董小宛。董小宛名叫董白,字小宛,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之一。1639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4、明末将领吴三桂投在闯王李自成的麾下。他控制着长城要塞,抵御清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陈圆圆被献与吴三桂受尽恩宠,两人感情笃深。后来李自成麾下另一将抢夺陈圆圆。吴三桂迷恋与她,因此大怒道:“我手握重兵竟连一女子也保护不了!”将军一怒为红颜,自此吴三桂起兵投清倒戈相向。
5、柳如是名隐,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杨爱。她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清兵入关,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打到南京城了。钱谦益的爱妾柳如是力劝钱以身殉国,钱也同意了,大张旗鼓地对外声明后,率家人故旧载酒常熟尚湖,声言欲效法屈原,投水自尽。
可是从日上三竿一直磨蹭到夕阳西下,钱谦益探手摸了摸湖水,说:“水太凉了,怎么办呢?”不肯投湖。反倒是柳如是奋身跳入水中,不惜一死,被人救起。后来,柳如是多次变卖家财,资助抗清武装。
6、李香君,又名李香,南京人,为秣陵教坊名妓。李香君爱慕侯方域的一表人才,更欣赏他的气节道义。为了抗拒高官田仰的逼娶,她不惜跳楼以死明志,血溅桃花扇,成了一段美谈。
后来,李香君为逃避清军,一路颠沛,病倒了,弥留之际,她挣扎着让好友卞玉京为自己剪下一绺青丝,小心翼翼地用红绫包好,再把它绑在比生命还珍贵的桃花扇上,然后交给卞玉京,请她转交给侯方域并留下遗言说:“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7、顾眉生即顾媚,个性豪爽不羁,有男儿风,时人尝以曰“眉兄”呼之,颇似柳如是之自称为“弟”。著名文人余怀与顾眉情谊甚笃;后顾与刘芳约为夫妇,不久她背约嫁给了早已降清的“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定山作妾,刘因此而以身殉情。
龚得顾媚甚宠爱,受为一品封典。龚时为清廷礼部尚书,在京师四方名士尊如泰斗,凡有客求龚诗书画时,皆由顾媚代笔,顾声名才气愈盛。顾氏曾多镒利用龚的政治地位,对抗清志士慷慨解囊。所以大才子袁枚赞之曰:“礼贤爱士,侠内峻嶒”。
8、寇白门又名寇湄,金陵人。崇祯十五年秋夜,17岁的寇白门嫁给了声名显赫的大明勋臣保国公朱国弼。寇白门进朱家后一直忍垢含屈,走的时候却极有尊严。这尊严不仅仅是用二万两银子换来的,更是凭她重义守信,一诺胜万金的高洁品行博得的。
寇氏归金陵后,人称之女侠,她“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酒酣耳热,或歌或哭,亦自叹美人之迟幕,嗟红豆之飘零”。后又从扬州某孝廉,不得意复还金陵,最后流落乐籍病死。
9、卞玉京名赛,后来自号“玉京道人”。崇祯十四年春,吴梅村在南京水西门外的胜楚楼遇见了前来为吴志衍送行的卞赛姐妹,看到卞赛忧郁的气质令吴不由倾倒。天有不测风云,田国舅下江南选妃,圈定了卞玉京。卞玉京知后托人告知吴,表达自己愿托付终身。吴在权势赫赫的国舅前胆怯了,只在卞玉京的寓所吹了几首曲子便凄然离去,有负卞玉京一片衷情。后来,卞玉京在苏州出家当了女道士。
10、马湘兰明代女诗人、女画家。她二十四岁那年,认识了一位落魄才子—长洲秀才王稚登。马湘兰痴心恋系王稚登,希望能成同林鸟,以脱离青楼生活;而王氏因怀才不遇未能高就,不愿伤害这位红颜知已,始终不提迎娶之事。
就这样,马湘兰为王稚登付出了一生的真情,自己却象一朵幽兰,暗自饮泣,暗自吐芳。王稚登七十寿诞时,马湘兰抱病赶到姑苏,为他举办了隆重的祝寿宴会,宴会上,她重亮歌喉,为相恋三十余年的王郎高歌一曲,王稚登听得老泪纵横。在姑苏盘桓了两个月后,马湘兰返回金陵,已是心力交瘁,油残灯将熄。
九、灵隐寺历史典故?
你好,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传说当时有一位僧人名叫惠休,他在灵隐山上修行时,发现山中有很多灵气,便在此处建寺。据传说,当时有一位神龟来到灵隐寺,带来了一块圆形石头,称为“灵隐石”,并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肉身舍利所化。惠休便将这块石头安放在寺中供奉,成为灵隐寺的宝物之一。
灵隐寺在唐代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南方佛教的重要中心之一。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在灵隐寺中修行,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灵隐寺还曾多次遭到战争和火灾的破坏,但每次都经过修缮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现代,灵隐寺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十、泉州历史典故?
胭脂巷,北接涂门街,南至中山南路,为旧时进城必经之路。数百年光阴流淌,走过几个朝代的变革,小巷巷名从元朝的“燕支里”到清代的“胭脂巷”,背后是各种广为流传的典故。
元朝时,大批蒙古人居住在附近,为纪念其祖先发迹地燕支山,蒙古人将此地称为“燕支里”。彼时,同安苏颂第十世孙苏唐舍为避难迁居燕支里,苏氏祖闾有井名为“胭脂”,传说井曾经出过粉红色的井水,又说井水可制作质地上乘的胭脂,不少人做起胭脂水粉生意,“胭脂巷”由此得名。
走进小巷,气势恢宏的祖闾苏民居群,四座连排大厝,从巷东到巷南,四宅相连,竟快将胭脂巷整条街占满了。北宋著名政治家、科技巨星苏颂的后裔,瓜瓞延绵21世,苏氏后人不因其族常嗅胭脂粉气为荣,而以书香世袭为耀,走出一个个文人雅士。
行至胭脂巷尾,拐个弯,沿着南岳后街徐行几步,门楣上印刻着“和裕税典”字样的典当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周边典当行扎堆的历史;南岳后街中,曾经横跨两条街巷的黄氏古厝古朴而亲切,明代礼部尚书黄凤翔的后人呵护着祖宗的基业,开始第五次翻修;巷尾,寄托民众信仰的南岳宫藏身民居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