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晋书.王猛传,及译文?
《晋书王猛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成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苻坚闻猛名,召之,一见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徵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在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曰:“臣阐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随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论,言台除正。俄入为悉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坚尝从容谓猛曰:“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急,睚眦之念,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译文:
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县)人,学识广博,好读兵书,谨慎稳重严肃坚毅,气概雄强高远,不为琐事萦怀,若不是志趣相投之人,根本不与交往,因此浮华之士都轻视与嘲笑他。但王猛悠然自得,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苻坚听说了王猛的名望,召见他,一见面就如平素知己,谈论历代兴亡大事,好像不同的符牌却刻有相同的符文一样,所见相同,就如刘备遇到了诸葛亮。当时始平县地方牵强不守法度,任意胡为,抢劫与偷盗纷行,于是就调任王猛为始平县令。王猛到任之初,宣示法令,严刑治理,明察善恶行为,严厉约束地方豪强。因以鞭刑处死一个官史,百姓上诉控告他,有关官员也上奏弹劫,诏令用刑丰将他押送交廷尉立案追究。符坚亲自审问他,说:”当政的根本,是以道德感化作为首选,你到任不久却杀人无数,这是多么的残暴啊!”王猛说:”我听说主管一个安宁的国家当用礼治,而治理一个动乱的国家当用法治。陛下不认为我无能,把政务繁难的县交给我治理,我当为贤明的君主除去凶恶和奸猾之徒。刚杀了一个奸贼,其余的尚有上万,如果陛下认为我不能除尽凶暴之徒,维护法律制度,我岂敢不甘心受刑,为我辜负了陛下而谢罪。但因残暴施政的罪名所受的刑罚,我实在不敢承受。”于是苻坚赦免了他。
王猛镇守冀州,苻坚任凭王猛在六个州之内斟酌事势所宜,可自行处理而不必上奏,选拔任用才能杰出者,用来补充关东地区的郡守和县令的缺员,授职之后,只要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不久,入朝担任宰相,王猛主管政事公平,流徙放逐了不尽职的官员,选拔隐居和不得志的人才,重用贤能的人才,对外加强军备,对内崇尚儒学,鼓励督促百姓从事耕织,进行正直和知耻的教育,没有人有罪却不被刑惩的,没有人有才却不被任用的。苻坚曾经悠然地对王猛说:”你日夜勤劳,毫不怠惰,为日常纷繁的政务担忧、辛劳,有了你,我就如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一样,将可以终年悠闲自得了。”王猛就是如此地被看重。
王猛性情刚毅明察清正严肃,对于善与恶尤其分明。地位低下时,受人一餐饭这样的小小的恩惠,没有不报答的;怒目相视这样的小小的怨恨,没有不报复的。当时的舆论因此相当地轻视他。(摘自《晋书·载记第十四·持坚下》)
微信扫一扫翻译在哪里,怎么使用?
如果不知道怎么用微信扫一扫进行翻译的话,就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1.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加号,选择扫一扫。
2.对准需要翻译的地方,选择下方的翻译。
3.点击拍照,就会自动扫描生成。
4.点击右下角的下载,就可以保存到相册了。
急求西晋书·刘毅传中上书求废除九品中正翻译
- 敞钉搬固植改邦爽鲍鲸原文链接:zhidao.baidu.com/&8230;cIoXX7从第一篇西晋刘毅传中第五条空行开始
- 刘毅,字仲雄,东莱掖县人。是汉城阳景王刘章的后代。从小就有孝敬父母的品行,年轻时磨练高洁的操守,但喜欢评论人物优劣,那些王公贵人望见他的仪容风采也敬畏他。寄居在平阳的时候,太守杜恕请他做功曹,他淘汰了郡里的官吏一百多人,在三魏一带出了名。魏末,依据分部考察的结果推荐他为孝廉,征召他做了司隶都官从事,京城一带官吏都谨守法度。刘毅要弹劾河南府尹,司隶校尉不准,说道:“捕捉野兽的狗,小老鼠也可以爬上它的背。”刘毅说:“如果既能捕兽,又能杀鼠,对狗有什么损害呢?”丢掉任官的符信就离开了。郑袤举荐他做博士,文帝征召他做相国的属官,推辞称病。当事人说他忠于魏氏,然而文帝对他的这种行为很愤怒,将要加重惩罚他,刘毅害怕,只好应命,做了主簿。晋武帝即位,因刘毅忠贞正直,让他掌管谏官。后来又转任司隶校尉,督察管理豪门大户,京城官吏都谨守法度。他管辖范围内的违纪官员听到他任职的消息后弃官而逃的很多,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的诸葛丰、盖宽饶。皇太子朝见,乐队快要进入东掖门了,刘毅认为这是(对皇帝)不敬,把他们阻挡在门外,并且上表弹劾太子师傅以下官员。直到皇帝下诏赦免他们,他们才得以进入皇城。晋武帝曾经到南郊外祭祀,祭祀仪式完成之后,武帝感慨地问刘毅说:“你把我比作汉代的哪个皇帝?”刘毅回答说:“您可以比作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武帝说:“虽然我的德行不如古人,还是克制自己(尽力)为政。我又平定了江南,统一了天下,你把我比作桓帝、灵帝,恐怕太过分了吧?”刘毅回答说:“桓帝灵帝卖官,钱收进国库里;您卖官,钱却收进私人家里。从这一点来看,(您)恐怕还不如(桓帝灵帝)啊。”晋武帝大笑说:“桓帝灵帝的时代,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话。现在有(这样)耿直的臣子,所以我和桓帝灵帝还是不同啊。”散骑常侍邹湛进言说:“现在一般人把陛下比作汉文帝,人们心里还不十分赞同。过去冯唐回答文帝的话,说文帝没有重用颇、牧这样的人,文帝因此很敞钉搬固植改邦爽鲍鲸生气,如今刘毅的话触犯龙颜但陛下却很高兴,这样相比较,陛下圣明的道德却超过文帝了。”皇帝说:“我平定天下而没有举行封禅的大典,你当初什么话都没有说。今天对于这样一点小事,你为什么大加褒奖呢?”邹湛说:“我听说猛兽出没田间野外,带着防身的武器出门,一般人都能做到。小小的毒虫突然出现在怀袖里,勇武的人也会为之惊骇,这是因为出于意外的缘故啊。君臣之间有自然形成的尊卑,人们说话自然会有逆耳之言和顺耳之言。刚才刘毅说的那番话,臣等听了没有人不吓得变了脸色。陛下却说出了非凡的话语,表现了高超的思想,我等感到喜庆,不也是应该的吗!”任职六年,升至尚书左仆射。刘毅整天忙于公事,每天天不亮就等着上朝,言谈议论恳切直率,不屈不挠,被朝廷内外的人所敬仰。(即使)他的妻子儿女有过错,也要马上惩罚。他做事就是这样公正。但由于严峻刚直,没能作到三公辅相。皇帝因为刘毅清贫,赏给他三十万钱,并且每天供给米粮和肉食。后来司徒举荐刘毅做了青州中大正,,尚书却认为刘毅年龄大了,应该告老还乡,不应该拿零碎的事物来扰烦他。于是青州自二品已上光禄勋石鉴等共同奏书。从此刘毅做了州都,考察人才,明辨是非,他所弹劾的,都是从贵族开始。太康六年刘毅去世。
《晋书·苟晞传》,有删改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也。……进为郡公。的翻译
- 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苟晞)初为司隶部从事,获得了司隶校尉石鉴的器重。后东海王司马越任侍中,召其为通事令史,累迁阳平太守。公元301年,齐王司马冏辅政,领大司马,苟晞被委任为军事,拜尚书右丞,后转为左丞。此时他的职责相当于御史,专门监察众官吏的廉洁与否,以至于底层官员对其十分忌惮。公元303年,司马冏被长沙王司马乂击败,作为齐王一党的苟晞受到牵连,官职被免;但他很快“弃暗投明”,被司马乂起用为从事中郎。没过多久,司马乂也倒台了,成都王司马颖掌控大权,并逼迫晋惠帝封其为皇太弟。公元304年,东海王司马越檄召四方,挟晋惠帝征讨司马颖,苟晞又被老东家授为北军中候。双方的交战没有持续多久,司马越很快落败,但司马颖也没有保住邺城,他被王浚、司马腾等联手击溃,只能带着晋惠帝返回洛阳。彼时洛阳城被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控制,苟晞见势不妙,机警地投向范阳王司马虓。同属司马越一党的司马虓很是厚待苟晞,封其为兖州刺史。公元305年,由于司马颖被废除皇太弟身份,其旧将公师籓在河北之地起兵,牧民首领汲桑与石勒率领数百骑响应,叛军一路攻陷郡县,逼近邺城。司马虓闻讯,立刻派遣苟晞和广平太守丁绍领军救援。公元306年,公师籓欲从白马县渡过黄河,苟晞趁机突袭,将其斩于乱军之中。自此,苟晞一战成名,河北群盗为之震颤。同年,司马虓病逝;不久后,晋惠帝也中毒身亡,皇太弟司马炽继位,史称“晋怀帝”。公元307年,汲桑聚众劫掠郡县,攻下邺城,自称大将军,声言为司马颖报仇。时任太傅的司马越大惧,使苟晞和将军王赞征讨。汲桑闻苟晞前来,大惊失色,以石勒为前驱迎战。石勒与苟晞相持于平原、阳平间,数月之内,大小三十余战,互有胜负。这时,司马越率军屯于官渡,为苟晞声援。汲桑畏惧,愈加不敢出战,在城外设栅以自守。苟晞见僵持不下,遂顿军休士,遣单骑到汲桑营外陈述祸福。叛军军心大乱,连夜弃栅遁走,逃回城中。苟晞趁势追击,连陷九垒,夺回邺城。接着,苟晞讨吕朗、刘根等贼,屡花氦羔教薏寄割犀公篓破强敌,威名震于河北,时人将其比作韩信、白起。司马越还都后,封苟晞为抚军将军、假节、都督青、兖诸军事、东平郡侯。此时的苟道将,足以作“设使天下无有我,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感叹。从一介寒门子弟,到一方封疆大吏,苟晞用他的华丽转身告别过去,而从《晋书》上的一些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苟晞还没有丧失掉往日警醒。“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苟晞的姨母前来投靠,他奉养甚厚,而这位穷亲戚为儿子求官,苟晞不欲答应,说道:“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意思是:他若犯法,我不会姑息。姨母不以为然,还是恳求苟晞,苟晞遂任命其为督护。后来他果然违法,苟晞依律判其斩刑。姨母叩头哀嚎,苟晞不听。当表弟被处斩之后,苟晞身穿素服,痛哭道:“杀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也!”尽管苟晞在兖州的政绩还算不错,但他担忧朝廷的动乱会祸及自身。于是乎,苟晞四处结交朝中权贵,每得珍宝时鲜,即送往京师。兖州离洛阳有五百里,他就寻来千里牛运送,朝发夕至,耗费颇大。时司马越主政朝廷,他和苟晞的关系素来亲善,甚至结为异性兄弟。不过其幕僚潘滔劝谏道:“兖州冲要,魏武以之创业。苟晞有大志,非纯臣也,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于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籓卫本朝,此所谓为之于未乱者也。”司马越被其说动,遂自领兖州牧,改迁苟晞为青州刺史;接着厚加安抚,加封苟晞为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封东平郡公。此事过后,苟晞和司马越嫌隙渐起,昔日的主从变得疏离。苟晞察觉司马越不再信任&8230;&8230;余下全文
跪求大神帮忙翻译中国历史文选晋书王导传(自于时军旅不息到帝甚纳之)!!!
- 给高分 回答详细点 附课后问题:根据上文,分析教育重要作用 2 指出王导要求兴学的原因.
- 出自《晋书》卷六十五,列传三十五《王导传》: 于时军旅不息,学校未修,导上书曰: &x3000;&x3000;“夫风化之本在于正人伦,人伦之正存乎设庠序。庠序设,五教明,德礼洽通,彝伦攸叙,而有耻且格,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顺,而君臣之义固矣。《易》所谓“正家而天下定”者也。故圣王蒙以养正,少而教之,使化沾肌骨,习以成性,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行成德立,然后裁之以位。虽王之世子,犹与国子齿,使知道而后贵。其取才用士,咸先本之于学。故《周礼》,卿大夫献贤能之书于王,王拜而受之,所以尊道而贵士也。人知士之贵由道存,则退而修其身以及家,正其家以及乡,学于乡以登朝,反本复始,各求诸己,敦朴之业著,浮伪之竞息,教使然也。故以之事君则忠,用之莅下则仁。孟轲所谓“未有仁而遗其亲,义而后其君者也”。 &x3000;&x3000;自顷皇纲失统,颂声不兴,于今将二纪矣。《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而况如此之久乎!先进忘揖让之容,后生惟金鼓是闻,干戈日寻,俎豆不设,先王之道弥远,华伪之俗遂滋,非所以端本靖末之谓也。殿下以命世之资,属阳九之运,礼乐征伐,翼成中兴。诚宜经纶稽古,建明学业,以训后生,渐之教义,使文武之道坠而复兴,俎豆之仪幽而更彰。方今戎虏扇炽,国耻未雪,忠臣义夫所以扼腕拊心。苟礼仪胶固,淳风渐著,则化之所感者深而德之所被者大。使帝典阙而复补,皇纲弛而更张,兽心革面,饕餮检情,揖让而服四夷,缓带而天下从。得乎其道,岂难也哉!故有虞舞干戚而化三苗,鲁僖作泮宫而服淮夷。桓文之霸,皆先教而后战。今若聿遵前典,兴复道教,择朝之子弟并入于学,选明博修礼之士而为之师,化成俗定,莫尚于斯。” 帝甚纳之。翻译: 当时战争不断,各地学校废弃而未能得到兴建,王导上书说:&x3000;&x3000;“教化万民的根本在于正人伦,正人伦的关键措施在于兴办学校。学校兴办起来了,人们才得以明晓五教之礼,道德礼法弘扬通达,伦理明而有序,人人知羞知耻守规守矩,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长幼之间关系顺畅严谨,那么君臣之间的大义就稳固了。《易》中所言‘治好家也就能平定天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圣明的君王要从小培养正德,要接受正统的教育,使优秀的品德像雨露滋润禾苗一样在心中潜移默化,慢慢养成习惯形成性格,不自觉地纳入善行,远离丑恶,等有了完善的德行后,再登位掌管天下。虽然是王侯之子也应和国人之子一样,先掌握了大道然后才算得上高贵。朝廷任人选士,都要看他们是否有道德学问的根底。古时的《周礼》说,卿大夫献给国王的贤能之书,国王拜谢而受之,这就是尊崇大道而器重贤士的事例。人们都知道贤士之高贵是由于他们掌握了道,就会退而修养自身的德行并治其家,家事已正再到乡里,在乡中学业已成再进入朝廷。返本复始,每人都从自己做起,纯朴敦厚的风气越来越普遍,浮华虚伪的恶习渐渐消失,这都是教育的结果。人们如果这样,对上侍君就会竭力忠诚,对下管民就会宽厚仁慈。孟轲说:‘没有仁者会遗弃自己的亲人,义者会不尽忠于自己君王的。’就是这个道理。&x3000;&x3000;“自从我朝纲常失于统理,颂德之专消歇,到如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古书上这样说:‘三年不为礼,礼必然会被破坏,三年不为乐,乐必然会残缺不齐。’何况今天礼坏乐崩已有这么久了。年长的人已忘掉了揖让的礼节与气度,年轻的只听到过征战杀伐之声。天天都可以看到干戈横舞的战争,以礼兴教、尊祖祭神的俎豆之设却见不到了。先王的大道离我们越来越远,而浮华虚伪的风气却日益盛行。这种局面,可不是人们所说的使国家正本清源的好现象啊。殿下以才高一世之资。偏有多灾多难的阳九之运,礼乐征伐兼而用之,才有希望实现中兴大业。现确实应该以古人之法来治&8230;&8230;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