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故事,小学教育故事随笔?
作为一位有着高度教育自觉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六年的时间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是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简称北医附小)校长田国英一直思考的问题。她认为对教育目的的思考与践行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与宗旨,科学的办学思想是学校管理的灵魂和学校发展的指南。
田国英,北医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曾荣获“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科研优秀校长”、“北京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先进个人”、“海淀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海淀区优秀党员”等十多项荣誉称号。她主编了《民族剪纸》《经典润心》等校本教材,出版专著《以心与心 让生命灵动绽放》,先后在《人民教育》等刊物发表《优秀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与实施》《以“康+”文化焕新北医附小》《让孩子摸到知识 摸到美德 摸到欢乐》等多篇文章,其《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等多篇论文在全国、北京市获一、二等奖。
北医附小始建于1949年。由起初几间破旧庙宇改造的五道庙小学,到先后与三所小学合并,1999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历任校长的倾心付出,为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代又一代北医附小人的不懈努力,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2011年,学校被评为“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校”。
2012年,学校加入海淀区“课程整合、自主排课”实验校。三年的时间,海淀区教委领导联手专家团队,结合学校发展、学生成长需求,指导学校改革课程设置、推进教学方式变革,帮助学校初步建构课程体系,把环境育人、学科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有机结合,形成特色文化,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2016年,学校加入“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历时两年,在专家团队精准指导下,全校教师凝心聚力,在学校发展、课堂变革、特色建设、师生培养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实践,明确了特色定位,打造了新优质学校品牌。
2018年,学校被评为“海淀区首批新优质学校”“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学校”。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视察完学校的工作后,曾评价北医附小:“这是一所好学校!”这正是北医附小多年来的执着追求与期盼。有家长这样说:“童年是一个虚怀若谷的书包,小时装进什么,长大就能摸到什么。在这所好学校,我们的孩子摸到了知识,摸到了美德,摸到了欢乐……”
王守仁在《传习录》中写道:“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北医附小将“五育”基本素养与“育心”融合,深化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首先,建立民主和谐的班级文化,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其次,全员心理“养品德”,全员体育“健体魄”,全员美育“育审美”,全员劳动“修品行”。第三,学校构建“家校社”共育格局,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全方位育人。
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北医附小通过课题项目引领、教师角色转变,聚焦课堂变革,实现师生共成长。“十三五”期间,学校成功申报“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学习方式变革”等22个国家、市区课题,共有教师155人次参与研究实践,关注学生的发展与需求,促进教师研究能力提升。学校追求以人为本的课堂价值取向,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致力打造“朴实、灵动、开放”的课堂文化。
为满足学生多元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学校重构了面向全体、多元开放的“康+”课程体系,以“健康、品德、人文、科学、艺术”五大素养为核心,依据,包含“体育与健康、公民与社会、阅读与人文、科技与创新、艺术与审美”五大领域,由国家基础课程、精品拓展课程、自主选择课程组成,让课程更具特色,让课堂变革真实发生,让管理更有温度,让学校文化更具魅力。
田国英曾经先后在海淀区小学教育工作大会、海淀区课题交流会、特色工作汇报会上做专题发言,介绍学校的办学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北医附小近三年来获全国、市区奖达2300余人次。学校获得“全国DI第一名”“全国小梅花京剧金奖”、“全国模拟飞行青少年航校”“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校”“金帆书画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校”“三大球排球重点学校”等数十项荣誉。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北医附小在原“心育”教育理念基础上,自下而上广泛听取意见,最终凝炼为“康+”教育文化和育人体系,即身心健康+自主而全面发展,确立了“护生命之花,育灵动之心”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健康‘美’一面”的愿景和“培养身心健康的灵动少年”的育人目标,逐渐形成“严谨灵动,勤思笃行”的校风、“尊重个体,启智明德”的教风、“诚信乐善,博学多思”的学风。北医附小以健康为基点,以成长为方向,以生命为依托,以美丽为期愿,关怀面面俱到,满含真诚祝福,尽显悉心呵护,让每一朵生命之花绚烂绽放。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小学教育故事案例关爱学生.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