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诗:《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晚桃》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吗?怎么理解?

网友提问: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晚桃》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吗?怎么理解?

优质回答:

不懂啊?请赐教[祈祷][祈祷][祈祷]

其他网友观点

刘长卿的《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顾名思义,一共有八首。分别吟咏了晚桃、春镜、古剑、旧井、寒釭、白鹭、幽琴、疲马。

这八首都是托物抒情言志的诗。

一、《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晚桃》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 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 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

唐朝虽有科举,但是不走后门就难被录取。王维走了玉真公主的门路,竟然可以把宰相张九龄弟弟顶下去。这种提前把自己作品先给权贵之人的方式,被称为投卷。

礼部,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刘禹锡给这位礼部李侍郎投卷,意图很明显。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需要伯乐推荐的愿望。

二、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

在这首诗中,刘长卿描述了一个开在山谷中的桃花。

题目之所以叫做晚桃,是因为四月份开花,已经比较晚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不是也说过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三、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这两句诗,解释了为何山中桃花开得晚。

因为山中的春天来得晚,而且这里地势低,所以春风关顾的少,所以这里的桃花在四月才开放。

四、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

这种情形非常可惜呀,美丽的桃花开得太晚。优秀的人才光阴虚度,假如自己不开口,谁能为桃花自己宣传呢?

五、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

春天短暂,桃花的盛开期很短暂,才子的青春当然也短暂。

过了这个时节,美丽的桃花凋谢,您就无法欣赏了。孤独的桃花,只能在幽深的森林中,寂寞的花开花落。优秀的才子,空有一身才能,也只能虚度光阴了。

结束语

在这八组诗中,有一首大家似曾相识:

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 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刘长卿有一首五绝《弹琴》,就是这首诗的缩编版: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结尾句写道: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如此直白道出,可见这组诗的目的很明确,诗人借物言志,希望对方引荐。

@老街味道

其他网友观点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晚桃》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感怀诗,诗人希望自己被赏识任用。

刘长卿为人性情刚直,不惧权势,虽两度因诬蔑被贬谪,心中有怨气,但他不后悔,直道而行,终不变节。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年少时读书于嵩山中,在京城成名于士林,刘长卿进士及第时比王维仅晚三年,曾官至监察御史。

刘长卿性格刚直,是一个刚正不阿、尽心尽职之人,坚守正义,不怕得罪上司。

唐高宗上元元年(760),因事而被贬谪为南巴(今广东电白)尉。朝中很多人因欣赏刘长卿的吏干之才,而奔走为他辩冤,最后得到恩许,在苏州重新推问他的罪案,弄清楚后,从轻处罚。从南巴回江浙旅居。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在刘长卿任鄂岳转运使判官的时候,得罪了他的上司鄂岳观察使吴仲孺,吴仲孺是汾阳王郭子仪的二女婿,是极有权势之人。吴仲孺诬告刘长卿贪赃二十万贯,第二次被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由此便可知刘长卿的刚直。

刘长卿应属盛唐诗人,属王、孟一派,五言诗最为著名,称“五言长城”。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晚桃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

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

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

在深山的溪涧里,桃花不是在百花齐放的春天盛开,而是要等到四月,娇艳的桃花才像火一样的怒放。 让人们认识到这是因位它所处的地势低下,由于气候和正常情况产生了偏差,所以,开花就会推迟。

人们的这个认识很重要,值得重视,可是桃树自己不能言语,有谁能把桃花盛开的消息传出去呢。如果错过四月,你还没有前去观赏,那艳丽的桃花就只好孤独地绽放在幽林的面前。

此诗语言清切,细淡幽缓,伤而不怨。诗人担心自己错过入仕的机会,酒香也怕巷子深,希望得到赏识而能如愿,值得细细体味。

【大家好!我是九日文谈。希望喜欢我的原创文字。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共同进步,传承文化。】

其他网友观点

托物言志的志,并非完全是誓志如何,也非单纯的某种意志,而是平生苍茫的为士之心,诗中所寓,必然含肃凝齐气之志。尤以颂诗,律诗为甚。

若仅以单纯志向而言,这首诗虽托物,却并不言志。

若以诗之肃凝齐气慨然兴叹而言,每首诗都言志。

这首诗太息空媚幽林,有幽怨伤感之气,托物倒托物,应当更近于感怀抒情。

其他网友观点

谢邀。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晚桃》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吗?怎么理解?

《晚桃》是刘长卿的八首组诗中的一首。看标题我们就知道,这八首诗都是他写给礼部李侍郎的。而内容,大标题是“杂咏”,那就是看到什么写什么,写的标的都是日常所见的杂物,也就是随感。

礼部李侍郎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听你刘长卿的生活随感呢?

这位李侍郎有可能成为刘长卿的贵人,因为在当时科举考试是礼部主试。我们知道隋唐之前,两汉魏晋南北朝,一直是门阀政治,到了初唐和武周时期,科举制度才逐渐打开天下文人的上升渠道。

即便是高考制度、公务员考试制度极其严密的今天,徇私舞弊、走关系、拼爹的事件还是层出不穷,更不要提还在门阀政治余威笼罩下的科举新生阶段。

在当时除了出身限定不能参加科举之外,就算是身家清白,拥有科举的资格,如果没有有影响力的人推荐,同样无法出人头地。

所以当时干谒、投卷之风是公开的,盛行的。你一个文人,要让达官贵人举荐你,必然要展示自己的文采魅力,要让人觉得你确实可以为朝廷所用,才会真正举荐你。要知道如果举荐的是庸才,出了问题举荐人也要附连带责任的。

所以不论怎么广开生路,科举依旧是名流贵族、高级士人阶级发展自己实力,发展裙带力量,收取门生,党同伐异的工具。

天下是皇帝的,政权是高级士人的。所以最高级别的考试录取,也只是叫做“进士”——你不过进到了“士”的阶层,拥有了管理国家的资格,但还要经过吏部考试,选拔,才能出任官职。

所以唐代文人在考试之前、之后,到处周游干谒是大多数文人的进身路径,不管是出身名门的王维,还是商贾之家没有资格科举的李白,都是遍谒名士,满江撒网。

王维因为走了玉真公主的门路,在那一届科举中顶替了张九龄弟弟的状元名额——这就是很明显的关系和学问的权衡——当然王维的才华确实是高的,也才让旁的人不能嚼舌根。

而李白因为出身低微,同时举止轻浮,虽然游遍天下,拜遍名士,虽然大家都认可他的诗才,但估计都觉得他不善官场——眼光都是准的。所以并没有谁真正推荐他,最后还是靠了道士吴筠和玉真公主,才被玄宗召见,当了个文艺兵。

要不然他哪来机会写“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干谒和投卷在当时是不亚于科举,甚至比科举来得更快的出头方式。

刘长卿是天宝年间进士及第,自然是科举出身,不过考前、考后的投卷行为是少不了的,这是要为自己的官场拓展关系,还是在考前和李侍郎打招呼呢,在诗里面看不大出来。

因为没有出头,和进士及第后没有被吏部选拔的心情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不过如果只就礼部的职能考虑,这八首诗应该是在科举之前投卷给李侍郎,让考官对自己先留下个好印象,不至于应考时人家毫无印象,看了卷子就扔了。

如果是考前投卷的话,而且正是这次科考进士及第的话,那证明这几首诗效果显著。

所以这当然是托物言志的诗,整组诗都是,都是为了表达自己随时准备着为国家、朝廷做贡献,只是缺乏一个机会的积极状态和不能出头的苦闷心态。

这八首诗分别是写《晚桃》、《疲马》、《幽琴》、《春镜》、《古剑》、《旧井》、《白鹭》、《寒釭》,从题目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物件都附带了个人感情色彩,而这所有作品都是一个目的,体现出这些物件的不当时,内容不同,所要抒发的感情是一样的。

托不同的物,言一样的志。

我们具体来看《晚桃》: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

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

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农历四月已经是暮春,也因此这个时候的桃花才能称得上“晚桃”——即晚春的桃花。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的诗也说明了这种山中气候要迟于人间,桃花盛开得晚的景色。然,同“燃”。

四月的深山涧中,桃花才刚刚盛放。

“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宁知”,岂知。

还不就是因为地势太低下,才使春风吹偏了,照顾不到?

这里的意思就很明显了,我虽然也是要拼命燃烧、点缀春色的桃花,但是因为地位低下,藏于深涧之中,得不到春风的照拂,所以开放得晚。

“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我这种心情,错过了春天正当时,也是很遗憾的啊,可惜桃李无言,谁来为我诉说请命呢?

文人就是这样,明明写诗把自己的心思说得一清二楚,还要说没有人来为我说话,那就只好自己写了,还一写就八首,统统送给了掌握贡举大权的礼部副官李侍郎。

所以“好酒不怕巷子深”都是骗人的,年轻的时候不争取,机会从来不会从天而至。

“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最后两句,为自己留些面子。如果实在得不到您的赏识,我的痴心不改,依旧为皇帝、为朝廷忠心不二,依然会绽放自己的耀眼光芒。

其实这首诗真不复杂,远比孟浩然的“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要直白、简单得多。

就是请李侍郎你欣赏我,让我有机会为皇帝和朝廷效力。

一口气写了八首,确实还是很给考官留印象的。

刘长卿这首诗的托物言志虽然目标明确,在清高文人看起来有些过于用力,但是对山涧桃花季节差的描写还是符合生活逻辑的,而且也有一定的艺术性。

我们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也是可以适当引用的。

对方只要稍微有点诗词文化,肯定对你的诉求是门清的。

这就是一首借山里桃花开得晚这个事求对方关照自己的作品。

其他网友观点

茂子曰 为您解惑!

图:刘长卿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系列以及作者刘长卿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有八首,除了我今天要重点刨析的《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晚桃》之外,还有疲马、幽琴、春镜、古剑、旧井、白鹭、寒釭。从其他七首也不乏有刘长卿渴望遇到人生伯乐的情感表达,多次在尾诗中出现“君”等字眼。

晚桃: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

疲马:玄黄一疲马,筋力尽胡尘。骧首北风夕,徘徊鸣向人。谁怜弃置久,欲与驽骀亲。犹恋长城外,青青寒草春。

幽琴: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春镜:宝镜凌曙开,含虚净如水。独悬秦台上,万象清光里。岂虑高鉴偏,但防流尘委。不知娉婷色,回照今何似。

古剑:龙泉闲古匣,苔藓沦此地。何意久藏锋,翻令世人弃。铁衣今正涩,宝刃犹可试。傥遇拂拭恩,应知剸犀利。

旧井:旧井依旧城,寒水深洞彻。下看百馀尺,一镜光不灭。素绠久未垂,清凉尚含洁。岂能无汲引,长讶君恩绝。

白鹭:亭亭常独立,川上时延颈。秋水寒白毛,夕阳吊孤影。幽姿闲自媚,逸翮思一骋。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

寒釭:向夕灯稍进,空堂弥寂寞。光寒对愁人,时复一花落。但恐明见累,何愁暗难托。恋君秋夜永,无使兰膏薄。

简单论述一下刘长卿《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系列的共同点:一句话就是希望自己有一天遇到伯乐,能够有用武之地,为国家为民做出贡献。

比如在《疲马》,古人向来喜欢用“瘦马”“病马”引发对国家危亡悲惨境地的思考与担忧,在这种意义上能耐体会到刘长卿对此寄托了深沉的悲叹。

《古剑》中,作者把自己比作古剑,虽然锋芒毕露,威力不减当年,但却被遗弃。这里和晚桃抒发的情感是一致的,虽然无奈但也乐观向上,仍然渴望自己能够被重用发挥才能。如此的情感表达在《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系列中出现了多次。

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去细品《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八首,对理解古人寒窗苦读报效朝廷的精神有很大的益处。

图:刘长卿的五言诗

耿直诗人——刘长卿

刘长卿,唐朝时期诗人。出生于平常家庭,没有天赋异禀,一直勤勤恳恳,天宝年间,考进进士。由于正逢安史之乱,没能被揭榜公示。

文风两大特点:一是幽寒孤寂之境,而是荒村水乡场景描述。还擅长五言。例如我们小学学过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就是是刘长卿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还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性格耿直,也因如此自己仕途受到影响,两度被贬。本身还带有点小自负,在《新唐诗·秦系传》记载:权德舆曰:“刘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他却说:“李嘉祐、郎士元焉得与予齐称也?”。这一回复被记载在《云溪友议》上。可见刘长卿在人不仅耿直,倨傲,情商也有欠缺,这样的性情在官场上不受待见也不难理解了。

图: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意图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晚桃》不仅有托物言志,还有作者如桃花般高贵的品格。

赞扬春天:《晚桃》上半部分: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提到春天自然联想到桃花,桃花一向是春天里不可或缺的色彩。二月风光起,三春桃花开。这是唐朝高谨的《晦日宴高氏淋亭》;我们熟悉的宋朝苏轼先生“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

还有不少不惜吝啬正面直接赞扬桃花娇艳欲滴的生命气息。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以及人面桃花相应红。无不乏对桃花的赞扬,对于春光的美丽淋漓尽致。

而刘长卿的桃花生长在深涧中,更是体现了其旺盛生命力,顽强拼搏精神。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对比下来,可见刘长卿对桃花的描写丝毫不逊。

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后半句确实是作者因为桃花的顽强而看到了仕途不顺的自己,但也和桃花坚韧品格一样会积极向上的,不轻易气馁。渴望自己的才华有一天能够有用武之处。

结合刘长卿的人生遭遇,以及《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系列表达,总结下来我认为《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晚桃》不只是单纯在表达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情感;还有他纯粹对美好春天的高度赞扬,喜爱这人间四月天。这二者是可以兼并存在的,这并不冲突。

@茂子曰 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一点是,绝大部分的人只看到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惆怅,却没有看到他对如桃花的品格,绝不言弃的精神和他描写的桃花的精湛表达。刘长卿无论境地如何,遭遇如何,还一直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是我们所要敬佩的。

茂子曰 有理有据乃长久之道也!希望能得到您的关注支持。大家还知道哪些诗人写过关于桃花的诗句,快点留言分享吧。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jpg” />

与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