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满分作文,是对万千考生的不公

有句话叫“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如果一个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非要跟你说成“曦轮辉耀碧落,红葩于吾哂唏”,请问此时的你会是什么感受?
近日,浙江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就让很多人体会了一把这种感受。
因为这篇满分作文通篇的文字,就是这样的:
有必要注释一下:
嚆矢:hāo shǐ,响箭。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犹言先声。
滥觞:làn shāng,本谓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
振翮 :zhèn hé,挥动翅膀,常用来形容人志向远大、努力奋发向上。
而这篇作文中,基本每段都会出现几个这类生僻词:
渊薮,yuān sǒu,聚集;深广;深渊;根源;鱼和兽类聚居的处所。比喻某种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
弔詭,diào guǐ,奇異、怪異。
窳劣,yǔ lie,意思是恶劣、粗劣……
生僻词出现过多,有错吗?我找了一下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发现是这样的:
所以按照这个标准来看,高考作文中出现过多的生僻词,并没有错。
因为多用这类词,这是并不被禁止的,而且在写作技巧上如果能用得好这类词的话,这在特征上也算是有文采、有创意、有丰富度的表现,这反而是一个加分项。
但是,在这个评分标准中我们还能看到,如果一篇高考作文想要成为一等作文的话,是还需要考虑到作文的“结构严谨”性和“语言流畅”性这两种“表达”上的特性的。
但是这篇满分作文,它结构严谨了吗?语言流畅了吗?
仔细读下来,你会发现这篇满分作文中很多段落都没有连续的逻辑性,更像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然后还硬扯上一些生僻词,强插到前后不能充分体现逻辑的句子中,这就会让人读上去障碍重重(这点评分专家组也是在点评中承认的,后面会说)。
所以这篇作文,也许它的“内容”部分和“特征”部分能拿高分,但是它在“结构严谨”和“语言流畅”的“表达”部分上,这肯定是要丢分的:
但是这篇作文,最终的评分结果是怎样的呢?
它最终的结果,是被评为满分作文,而且还被评分组的领导(某省写作协会副会长、某名牌大学副教授)拿出来大肆吹捧:
那么问题来了。
这位领导在点评中,他自己也说了,这篇文章确实“晦涩”。那么“晦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搜一下我们能发现,“晦涩”的意思,就是“隐晦,不流畅,不易懂”的意思。
那我就纳闷了,既然你自己都说这篇文章晦涩了,那就代表此文不流畅、不易懂;既然文章不流畅不易懂,那你为什么还给它满分呢?如此评分,这真的符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了吗?
按照这位评分组领导自己说的,这篇文章确有晦涩,那就代表这篇文章在表达上,至少肯定是要扣一点分的(少则一两分,多则四五分),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导致他不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扣分呢?
所以可以说,这篇高考满分作文,这位评分组领导其实已经是在用自己的评语,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脸。
还有,这位评分组领导还在评语的最后一段说了一句话,更是让人哭笑不得。这句话是这样的——“这篇文章其中的晦涩,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这就更让人不了解了。
你都把这篇文章评为满分作文了,凭什么不能让其他同学模仿这篇文章进行写作呢?
你够胆给这篇作文满分,而且还够胆把这篇放到媒体上,还自己亲自点评大肆吹捧此文,这不就是在告诉其他学生,这篇文章就是范文吗?既然是范文,凭什么不让其他学生拿来当范本模仿?
事实上,如果按评分标准评的话,评分组若非要给这篇打高分,我也不会说什么,毕竟每个阅卷老师都有自己的情感倾向,而只要情感倾向遵守评分规则,那我认为完全可以在情感上给这个文章打个高分。
例如评分组如果实在喜欢这篇文章,那打个50分,甚至55分,在情感上我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篇在表达上、逻辑上有明显瑕疵的文章,如果非要打满分,那我就完全无法认同了——因为单在评分标准上,这就明显说不过去——毕竟评分组也承认了,这篇文章是“晦涩”的。
所以既然晦涩,那就必须得扣表达分,而既然要扣表达分,就代表不可能给它满分。而不可能给满分你却给满分了,那就代表在情感上你多给了它一些分,而这,就代表了——
其实这个评分组,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喜好,便强行打压了成千乃至数万考生本该拥有的上升通道。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要知道,在高考这场全国最权威、最严肃的考试中,一个考生若多得到了本该不属于他自己的1分的话,那这就意味着他就有可能会排挤掉数千乃至数万的考生。
例如在四川2019年的考试中,考530分的人,就有1062人;而考531分的人,则有1048人,这就意味着只要在这个分数段你多拿一分,你就能挤掉1000多人。
而且要知道,上面的数据仅仅是在四川,并不是全国。
所以文章开头的这位拿满分作文的考生,如果他的作文本该应拿到50分,但是因为某些评卷组的人执意给他60分满分的话,那这就意味着这个评卷组因为自己的个人爱好,而拦住了成千上万考生本该拥有的属于自己的上升通道。
这是很可怕的。因为如果阅卷组的评卷不严谨,这其实也是在变相扼杀其他考生的上升空间,这其实就是对其他考生乃至寒门子弟的一种极大的不公平。
事实上,上面的那篇文章,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其实还存在名人名言引用不恰当、错用生僻词、废话过多等问题,这些问题,都足以印证这篇文章不该拿满分:
其实很多厉害的作者,写出来的文字都能让人一口气读完也不觉得累,同时还能让人完全领悟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韩寒17岁时写的作文《杯中窥人》,就是一篇配得上满分的作文。
而文章开头的那篇满分作文,则是在一些完全无必要之处纯粹地卖弄生僻文字,故意制造阅读障碍,以展示其所谓的国学功底,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迂腐的表现,就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沉迷于“茴”字的七种写法一样,这种行为并不值得我们拿到媒体上大肆宣扬。
《生活在树上》这篇文章在高考上,就技巧而言它可能值50分,但是在写作市场上,我认为它的价值为0。
因为单从我的公众号写作经验来看,我认为这种文章在公众号发出后阅读不会超过3位数,而且也极少会有人给这种文章进行点赞打赏。因为这种文章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意义。
所以希望评分组能再次给这个满分作文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毕竟如果你们只是因为你们的个人喜好而给它打满分的话,那你们不仅是在利用手上的权力亵渎高考的严肃性,也是在排挤掉成千上万考生本该拥有的位置。
身为高考作文评分专家组,如果在公平性和严肃性上不能服众的话,那这也是一种严重的失职。
· END ·
我是老莫 欢迎关注
喜欢此文 欢迎转发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老莫公众号
老莫微信:lliigg22
备注公司与职业更易通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