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柳永注音(望海潮柳永赏析)

望海潮柳永,望海潮柳永注音?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解——

杭州是东南地区的形胜要地,三吴一带的重要都市,自古就以繁华而闻名。

轻烟笼罩的杨柳,精致美观的小桥,随风轻拂的垂帘、翠绿华贵的罗幕,这些旖旎雅致的物事参差错落在十万人家之间。

远望城郊,郁郁葱葱的树木犹如云雾一般环绕着钱塘江的沙堤,澎湃的江涛卷起霜雪一般的白浪,壮阔的钱塘江无边无涯。街市上处处珠光宝气,市民们穿着凌罗绸缎,过着奢华的生活。

杭州西湖是秀美多姿、举世闻名。这里湖中有湖,山外有山,重重叠叠,景色清雅。秋天桂花飘香,夏季荷花开遍,四时风物迷人。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羌笛乐曲和采菱歌声,渔翁和采莲姑娘其乐融融,杭州百姓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

因为是投赠之作,诗人将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归美于郡守:郡守带人出巡,旗帜飘扬非常威风;他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美景,十分风流儒雅。

诗人将来把杭州美景描绘下来。回到京城向同僚夸耀,这位郡守必定会受到赏识荣登相位。这既歌颂了郡守的政绩,又表明了杭州之美的确值得赞美。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望海潮柳永赏析.jpg” />

网友提问:

望海潮柳永,望海潮柳永原文?

谁因为柳永的《望海潮》而意欲进攻南宋?

优质回答:

读罢柳永的《望海潮》,让人情不自禁便对富庶广大、花柳繁华的美好江南生出无限向往之情!正是觊觎词中所现“天堂杭州”风物之嘉美,居心叵测的金主完颜亮顿生进攻中原的豪强之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柳词中的杭城之美,聊一聊这段湮灭史册的陈年往事。

据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载:

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东南形胜”云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南宋诗人谢处厚为之也写了一首广为流传的诗作记录了这段因一首词作引发的公案:“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呜呼,柳词到底描绘了一番怎样华美的江南盛况,引得家国为之遭遇劫难!这不由更勾起万千读者更欲酣畅淋漓地一赏为快。

下面我们从柳永原作中尽情感受富庶华丽的江南之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作创作背景浅析及结构内容赏析

根据南宋罗大经小说《鹤林玉露》记载,这首《望海潮》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有刻意夸张的描写,但愚以为写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用写意手法予以美化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艺术源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词的上阙,词人首先以“囊天地于形内”的大手笔,依次罗列了杭州城繁华富庶、楼宇参差、烟柳绕堤、江潮卷雪的壮阔之美。词的下阕先是直接呈现了西子湖畔的旖旎风光,接着以侧写手笔借对游人泛舟湖上的描画,间接突出夙夜皆美、老少咸宜的湖光山色。毕竟是赠送长官之作,所以末尾两句明显是为博长官称誉而为其歌功颂德,但以全篇结构而言也不失为升华主题的收篇之笔,所以并不突兀。

接下来,我们可以据词作描写,想象一番彼时地处东南的杭州城,作为自古繁华的三吴都会,到底有多么富丽非凡、美不胜收:

晴光滟滟,氤氲的薄雾如绦似纱袅袅在楼间湖上;杨柳堆烟,绚烂的霞光装点得城楼廊桥曼妙如画。清风卷起如帘翠幕,似隐若现十万人家。树木冠盖如云环绕着塘堤江沙,江涛怒卷似雪衬托得江面一望无涯。街市如珍珠美玉排排罗列,门户有绫罗绸缎家家奢华!

重湖叠映,群山万壑显得格外清新秀丽!这里还有夏季荷风十里送爽,秋日桂子满城飘香。白日里可持箫弄笛吹皱一池碧水,夜晚间能泛舟采菱尽赏湖上夜光。钓鱼的老叟笑颜灼灼,采莲的姑娘秀色可飨……

如此美妙的景象实在冠绝中原、驰誉神州!相传正是此词的精彩描绘助长了金主完颜亮进攻中原的狼子野心。

同样据《鹤林玉露》描述,当时远在金地的完颜亮,也是个精通作词赏词的多才君主。他本有问鼎中原之心,又从柳词中充分领略到南宋都城的富丽繁华,尤其对词中所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典型杭城风光颇为垂涎,遂起了攻打南宋、侵吞杭州的野心。为此他还专门暗派间谍深入南宋都城杭州(当时名临安),使画工把杭州湖光山色之美、城池楼宇之盛画下来带回金地。待他亲览钱塘盛状后,便愈发助长了要渡江南下扬鞭杭越的非分之想。为此他豪情万丈地赋诗一首以立志:

万里车书盍混同,

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

立马吴山第一峰。

然而当他亲率军师大举南下一路打到长江边上时,因军队内部发生了叛乱,他不仅未得提兵西湖、立马吴山,反而在帐中被乱兵所刺而亡,这才让美丽的杭城就此躲过一劫。

结笔

小说毕竟掺加有不少演义成分,其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因时代久远早已难以追溯,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年美丽的杭城风光却是随柳永的这首传世名作一起,永远旖旎在万千读者一遍又一遍的精品细酌里,得以永世遗香。

(本问答参阅资料:《鹤林玉露》,《金主海陵王完颜亮的词情》)

#我是风西夜昨,一个力求务实的纯文学爱好者,喜爱阅读喜爱写作,所发作品皆为自主原创,愿与头条同好共结笔友!#

其他网友观点

柳永是北宋影响力最大的词人之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就是对他影响力最生动的描绘。所作《望海潮》一词,更是流播异域。关于柳永《望海潮》一词引发金完颜亮对宋侵略战争的说法,最早见于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其卷一云:”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这种说法也见于《大金国志》,”(正隆六年,即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七月)时国主与梁大使及妃嫔数人在宫游观,闻人唱曲子,其词乃柳耆卿作《望海潮》也,只咏钱唐之景,帝喜,随声而入。其唱者李贵儿出迎,主问曰:’适唱何词?’贵儿曰:’《望海潮》。’梁大(司)[使]曰:’此神仙词也。’既而后亦到,遂饮酒。时汴守孔彦舟进木樨一株,主喜,梁大使曰:’此花乃江南植,以为薪。’于是主问:’朝中谁曾往江南?’梁大使曰:’有兵部尚书胡邻曾到。’遂召之,首问钱唐之景。邻曰:’江南扬州琼花,润州金山,平江姑苏,钱塘西湖,尤为天下美观,其他更有多多美景,但臣迹不得到,只此数景,天下已罕,况于他乎?’主闻之大喜,遂决意南征。”此后这种说法便流传开来,后世史书及笔记多承袭此说,对此并无疑义,看来《望海潮》与完颜亮发动宋金战争或许有某种关系,并非小说家言。

但是我们不能说《望海潮》直接导致了完颜亮发动宋金战争,完颜亮想发动宋金战争,进而统一南北是早有打算的。他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建设开封,仅这项工程便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第二,在全国范围内征兵;第三,建造战船和兵器;第四,搜集天下马匹,预收全国五年赋税。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完颜亮正式发动南侵战争,兵分三路南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望海潮》契合了他南侵的欲望,于是”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但是,我们不能说柳永《望海潮》一词导致了金对宋的侵略战争,它只是导火线;我们也不能说没有这首词就没有宋金战争。

参考文献:

彭国忠《柳永<望海潮>的异域接受与本土反响》

游彪《宋史》

其他网友观点

问题:谁因为柳永的《望海潮》而意欲进攻南宋?

前言

这位传说因为读过柳永《望海潮》而兴兵南下的金国皇帝叫做完颜亮, 完颜亮弑君篡位,杀人无数。但是汉文化功底深厚,能诗善文。

可惜这位举兵南下的狂妄之人结局很悲惨。

一、柳永与完颜亮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与(1122年 ―1161年 )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柳永是北宋初期的诗人,而完颜亮则是南宋时期的人物。

柳永去世了73三年,才发生靖康之变时(公元1126~1127年),那一年完颜亮才4岁。而柳永的这首词早就风靡大江南北了。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

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柳永带自己《观海潮》去拜见杭州地方长官孙何 (961-1004),事没有办成,但这首词被广为传唱。100多年后,这首《望海潮》被完颜亮看到,于是起了南下之意。

二、和南宋打仗结局最惨的金国皇帝

《鹤林玉露》中还说道:

近时谢处厚诗云:“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余谓此词虽牵动长江之愁,然卒为金主送死之媒,未足恨也。”

罗大经说谢处厚的这首绝句不错,虽然说柳永《望海潮》牵动长江之愁,搞得国家危急 ,但是引得完颜亮前来送死,也不算遗憾呀。

完颜亮提兵南下途中还写了一首诗:《南征至维扬望江左》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万里车书尽混同,这是把自己当作平六国的秦始皇了;江南岂有别疆封,这说明自己是北方的大人物,哪能容得了南方还有一个政权呢,“提兵百万”肯定是个能文能武的人。西湖、吴山这是指的杭州。

靖康以后,金国一直把懦弱的宋朝当做盘中鱼肉,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从诗中可以看出,完颜亮有势在必得之意,只是没想到这一回却碰上了硬骨头。

采石矶一战,完颜亮身死兵败,成就了南宋一场大胜。

三、虞允文与采石矶之战

虞允文是一个文人,战争发生之前他是代表朝廷来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犒师的。因军无主帅情势危急,便主动站出来指挥了采石矶之战。

宋军在采石矶宋军水陆配合,大败金军,歼敌4000余人,首战告捷。随后又在京口挡住了金兵渡江,造成了金兵内讧。

完颜亮的皇位就被后方的从弟完颜雍篡夺,结果不但没能“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反而兵变中在自己的帐中被杀。

四、完颜亮,一个残酷的诗人皇帝

金朝皇帝都崇尚汉文化,其中成就最高的恰是这位文武全才的完颜亮,他做藩王时,曾经给人题写扇面,赫然写到:

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

除了”提兵百万西湖上“的狂妄,完颜亮也能做婉约小词,《昭君怨 雪》:

昨日樵村渔浦,今日琼川银渚。山色卷帘看,老峰峦。 锦帐美人贪睡,不觉天孙剪水。惊问是杨花,是芦花。

另有一首《念奴娇咏雪》 传到江南,也被读书人人称:北地之坚强,绝胜江南之柔弱。

南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占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与谈兵略。须拚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结束语

完颜亮是一个有故事的皇帝,他是第1个把北京作为首都的皇帝 ,还是一个少见的被南宋打败的金国皇帝,也是一个篡位登基后又被人篡位的皇帝,是一个荒淫无道的皇帝,也是一个改革进取的皇帝。

《金史》评价:

“海陵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欲为君则弑其君,欲伐国则弑其母,欲夺人之妻则使之杀其夫。三纲绝矣,何暇他论。至于屠灭宗族,剪刈忠良,妇姑姊妹尽入嫔御……

如果不南下侵宋,后院也不会起火,如果没看到柳永《望海潮》,可能也不会南下,如果不喜汉文化,可能也不会欣赏什么《望海潮》。

一个无道的皇帝,却是一个可惜的诗人、

@老街味道

其他网友观点

什么事情都怪柳永是不对的!不过柳永真的可以做好多城市的代言人!

柳永是宋朝最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他开创的婉约派、慢词的先河,他的俗中见雅雅中见俗的风格,深受当时各地的流行歌手的喜爱,可以说,柳永是宋朝流行音乐教父,类似于现在的罗大佑、李宗盛在乐坛的地位。在北宋,只要是柳永写的词,一旦交给哪个歌女去演唱,那这个歌女必定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想不红都难。

所以,柳永在宋词的发展史上是一个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虽然他的官职不高,虽然他的声名不好(在主流价值观上来看),但是他对宋词的流行和普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柳永不仅扩大了宋词的传播范围,以至于出现了有井水处皆歌柳词的盛况。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柳永开启了描写城市生活、描写羁旅生活的新时代。柳永一生在江湖漂泊,在红粉堆里生活,去过好多城市,他热情地描写这些城市的自然和人文分光,为这些城市的对外形象宣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柳永是宋代好多城市形象的代言人,这一点,柳永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不要以为柳永只会呆在青楼,只写卿卿我我的闺阁之乐,出些《混在青楼的日子》那样剧情狗血的畅销书,事实上,柳永是个伟大的旅行家。漂泊江湖几十年,除了很少回老家武夷山,其足迹遍布北宋各地。每到一地,必去考察当地的风土名胜,光顾当地的风月场所,对当地的文化娱乐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指导。杭州、扬州、苏州等大城市,就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墨宝。如他传颂至今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是至今为止杭州最好的广告文宣之一,足以把苏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比下去。看这首词的风格,不像婉约派,倒像是豪放派了。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的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词的上阕主要写杭州城市的繁华。特别是“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与苏东坡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阕写西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让人有马上去西湖一游的冲动,金主完颜亮也是这样想的。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化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我估计这个故事,是在南宋的哪个皇帝授意之下编出来的,主要是推卸打不过金国人的责任。故事虽不可信,但也说明了柳永词的杀伤力。

其实,这个故事还有一定的合理性。第一,江南的杭州确实美丽。这杏花春雨江南的景色,确实可以引起觊觎江南大好河山很久的完颜亮的兴趣。可以说,没有柳永的这首词,完颜亮也会进攻南宋,这首词不过是勾起了、加速了完颜亮的侵略欲望而已。

第二,完颜亮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虽然是少数民族,但是他聪明好学天资聪颖,从小仰慕汉族文化。完颜亮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大文学家,被人赞颂为,:”一吟一咏,冠绝当时”。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豪放派的有作为的文学青年。既然文艺,那就肯定对充满文艺气息的文学青年的圣地杭州感兴趣。

这首词的最后一段主要是礼节性拍马。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意思是说,祝您早日升官发财。柳永是个多情种子,他的词不会专美杭州。他还歌咏过苏州、扬州、成都、洛阳等,为宋代都市繁荣留下了形象的画面。他对宋代城市文化的描写,对后世的影响,不比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小。

其他网友观点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传说柳永这首《望海潮》一词谱曲后广泛传唱,传到金主完颜亮耳中,他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顿生羡慕之情,于是挥鞭南指、兴兵南侵。

攻打南宋,准备侵占南宋国都临安(杭州)。海陵王完颜亮,曾是金朝 皇帝,后被废。他是大名鼎鼎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自幼聪慧勇武,仪表英俊伟岸,崇尚汉文化,交往汉人名士。他为人残暴、荒淫无度,但胸有大志,篡位夺权登大宝后,大力革新,整饬积弊,鼓励农耕,推广汉化,正隆六年(1161年),亲领大军攻打南宋,在长江采石矶,为南宋军队所败,移驻瓜州,后因其弟篡位,金人内讧,完颜亮在前线军中被叛将所杀,帝号被废。

从金主完颜亮的经历来看,可以认为他是一个颇有韬略的国主,不可能仅仅是因为一首词便穷兵黩武、发动战争,冲冠一怒为荷花?确实有点牵强,但是说完颜亮对“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感兴趣,向往江南的富庶繁华,倒是更能说服人。其实金人南侵是历史的必然,因为金人毕竟是游牧民族,在恶劣气候和地域环境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再靠逐水草而居,很难保持整个族群的生存和繁衍发展,所以他们向往“杏花春雨江南”的温润富庶,金戈铁马惯了的金人估计也特别羡慕汉族农耕文明的稳定和安逸。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我很喜欢南宋谢驿的这首诗,从表面看,好像是说完颜亮是艳羡“荷花十里桂三秋”的美景才投鞭渡江的,实际上暗含讥讽,不过想说花草无心、卉木无情,怎能引起万里刀兵祸呢?我觉得,说一首诗词能引来“胡马窥江”、外族侵略,就好比说貂蝉、西施、杨玉环等美人是红颜祸水,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难道柳永的词是“一唱倾人城,再唱倾人国”?一个文弱书生还能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

完颜亮不是一个糙人莽汉,还颇有文学造诣,是一位小有成就的文学青年,时人多赞其诗词雄浑恢弘,颇有帝王气象,这样一个汉文学的爱好者喜欢柳词也很正常。他曾针对这次南征写过一首诗: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针对完颜亮这首诗,本人不揣浅陋,写了一首诗做为本文结尾:

梦萦西湖十里花,立马吴山足可夸。

瓜州犹怀窥江志①,中都已是弟当家②。

①瓜州:完颜亮被宋军击败后,移驻瓜州但仍不撤军。

②中都:当时金的国都。

与望海潮柳永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