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实之辩什么意思(名与实指什么)

名实之辩的本质是什么?

所谓“名实之辩”主要是指我国先秦时期发生的一场关于袭达思想、论证真知的思维规律的论争。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旧有之名已不能容纳新的现实,于是产生了名实之辩。

孔子主张“正名”,用周礼固有之名去纠正已经变化了的内容。

墨子则强调不是名决定实,而是实决定名。

后墨继承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名是事物的概念。

名的作用在于指谓、描绘内容,名实的关系是“以名举实”,并从逻辑学的角度对名实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极大地促进了名实论和形式逻辑理论的发展。

后来荀子也提出“制名以指实”(《荀子·正名》),认为名是用来指谓实的、约定俗成的概念,它决定于实,一旦形成也不能轻易改变。

名与实爽什么意思?

名与实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表面上的声誉和真实的情况不一致。爽是指感觉愉快、舒适。因此,“名与实爽”可以理解为表面上的声誉和真实情况一致,让人感觉愉快、舒适。

举个例子,如果某个公司宣传自己是环保型企业,而实际上却没有采取任何环保措施,那么它的名与实就不一致,让人感到失望和不爽。

相反,如果一个企业真正采取了环保措施,并且宣传和实际情况一致,那么它的名与实就爽,让人感到愉快和舒适。

什么是名实之辩

先秦的“名实之辩”指的就是当时对于语言(名)和世界(实)的关系之争。

在这场争论中颇有论述的有:儒家、道家、墨家和名家。

儒家的观点:他们认为,所谓的语言符号系统就是“名分”,所谓的“世界”就是上下有别、贵贱有差得社会秩序。所谓“正名”,就是通过语言来调节现实,规范社会,使之纳入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等级秩序中。

道家的观点是:“世界”既不是现实的社会秩序,也不是可以经验到的客观实际,而是超越经验的“道”和“无限”。

墨家的观点:坚持经验主义,强调“闻之见之”、“取实与名”。

名家的观点:其实名家是一个另类,它不探究名、实关系,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语言本身上,从而玩弄起了语言的概念,利用语言本身做起了游戏,不再关注语言所寓含的内容,而是看重语言本身逻辑技巧。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诡辩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