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在长安:永红公社杜曲西村、寺坡村的知青们

知青在长安

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在杜曲西村
每小平
为了真实反映知青在杜曲的工作生活情况,8月3日我和区政协文史员王小虎冒着39度的高温酷暑同到杜曲采访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说明来意后,杜曲街办领导派员协助并搬来原杜曲、樊村26簿档案资料供笔者选用。由于“ 文革”和年代久远,经过认真仔细逐项查找,没有涉及当年知青在杜曲下乡插队、工作生活等方面档案资料;十点半杜曲地区大面积停电,没有空调和风扇,张锋搬来了《年鉴》等,又继续仔细查找,仍无有关知青方面的资料信息……街办查不出知青插队文档,本着三亲的原则,分别到寺坡村、杜东、杜西村采访原村干部、村民搜集情况。原寺坡村主任、78岁白有仓,原村革委会副主任、74岁来忠孝,村民65岁赵三罗分别谈到;杜西村原村支部书记88岁张春华、原杜西村革委会副主任76岁每德科、原杜西村支部副书记、村革委会副主任、民兵连长、治安主任84岁陈万信、现任杜西村主任张民利等干部群众分别讲:接到永红公社(即杜曲公社)通知,杜西大队干部群众热烈欢迎知识青年来我村劳动锻练。初开始分配知青们到各生产队劳动,每个生产队2–3人,吃住在有条件的村民家,同村民一样同吃同住同劳动,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每天记工分参加分粮和年终决算,凭劳动工分的多少换取粮食和经济报酬。村上要求各生产队每人每天保证1市斤口粮,确保知青们生活保障。每天挣的工分还参加夏秋粮的分配和年终决算。后来,为了加强管理,大队集体盖房供知青们居住休息,配有灶房、灶具和橱师,指派名炊事员陈建江等人专为知青门做饭、搞好后勤管理;让知青们吃饭休息学习在一起,按时参加各生产队分配的劳动任务。为知青们参加了合作医疗,患病时可点费到医疗室看病,凭医生证明休息养病。大队为知青们制定了劳动、学习和管理等制度,规定每周二次集中学习,其它时间自由活动,夜晚九时休息不得外出,不准在外边逛、惹事生非、注意人身安全。知青们除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外,还同村中的民兵摸爬滚打、投弹射击、走步做操等训练,以此提高军事技能。大队订阅的省市报纸杂志免费供知青阅读学习,以此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每半个月休息两天,洗衣返城皆可、自由安排休息时间。为了活跃农村文化活动,杜西村组织村上的青年和知青们搞文艺活动,唱歌、快板、三句半、样板戏、秦腔清唱、舞蹈、武术等齐上阵,杜西村青年杨天民的口技,时高时低、时快时缓,模仿各种鸟鸣或其它动物声响,音调逼真、惟妙惟肖。活动气氛热烈参与者众,谁有啥计巧、谁有啥艺门、各自竞相展示表演拿手好戏,以博得村民们的热烈掌声。知青丁三冬除晚会表演外,还利用大队的有线广播,用口琴吹奏革命歌曲,曲调欢快明了、高低起伏紧奏,得到了广大村民们的欢迎。知青们插队落户时,村上敲锣打鼓欢迎知青们的到来。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通知,村上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和行动上给予知青以极大的方便。政治上有方向、思想上有开导、生活上有人管、生产上有人教、行动上有指引。在杜西村插队的知青,虽然当时环境条件差但村上照顾的很周到,娃们基本上表现都好,没有太好的但也没有太差的。72岁村民关桂贤讲,给少陵原上拉架子车装满土肥,返回时村民为了省时间少跑路,一个男知青下坡时速度过快在袁家沟而翻车,车上坐的三四个人都翻到路沟里,灰头土脸相互都笑了,拍掉身上的土又赶路返回。知青刚来时分不清麦青和韭菜、辨不清马骡驴,不熟悉农器家俱,不认识燕麦、杂草和麦苗……村民们不厌其烦耐心教导,知青们逐步熟悉掌握了生产和生活常识。知青们插队后期,按照有关政策可以返城招工或上大学。个别知青提上礼物到村干部家被拒绝,说明政策和规定,只要符合条件村上就盖章放行,不影响娃们的前程。在杜西村先后插队的知青有:刘坚强 卫东安 何忠喜 李小红 王省妮 杨桂芳 毛利安 马明祥 丁三冬 常学军 张宝进 付国庆 于素春 王元贵 唐桂娟 裴建军 付爱玲 李虹 孙西钢等人 (由于年代久远、部分知青及姓名有异者请予以谅解)炎热的天气采访了一整天,热水汗流的笔者和王小虎老师乘公交车返回韦曲时、已是花灯齐放,灯火通明的夜晚。
村旁的石磨盘历经风雨依然屹立在大墙边 图 每鑫寺坡大队知青小组贡献大每 小 平谈到杜曲街道寺坡村知青小组在农村的表现,白有仓、来忠孝等村干部齐声夸赞:寺坡大队知青小组贡献大!寺坡大队共有知青41名,分别在七个生产队落户。在村干部和广大贫下中农的关怀教育下,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运动中,做出了贡献,受到干部群众的称赞。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具体表现在。一:坚持政治学习,抓住世界观的改造问题,联系实际并团结知青在大干社会主义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贡献力量。从1973年以来,在大队党支部的关怀下学习从不间断,进行有计划、有安排、有目的地学习,做到人员、内容、时间三落实;联系实际进行有计划和安排的学习,针对知青中存在的问题,举行专题讲座和讨论,提高知青们思想觉悟,大部分知青坚持写读书笔记、学习风气日益浓厚,先后有18名知青入党入团。有8位知青分别担任了大小队干部职务、工作业绩有目共睹。二:结合政治夜校的学习,积极参加农村各项政治运动,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在批判“四人帮”运动以来,知青们挥戈上阵、口诛笔伐、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知青小组配合大队党支部、团支部、政治夜校,办批判专栏、墙报、诗刊43期,开广播批判会4次,写大批判文章100多篇,有力地促进了大批判的深入开展。三: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发挥突击作用。由于知青小祖抓住了政治学习及大批判运动,思想上的提高带来了物质上的巨变,转变成巨大的力量,广大知青在三夏、三秋大忙中充分发挥突击队的作用,加斑夜战、抢收抢种,确保了庄稼的收割运输和碾打入仓;冬季给田间送肥,修建水库工地上,广大知青发扬大干社会主义的精神,不少知青逢年过节仍参加劳动,出勤率大大提高,为普及大寨县贡献了力量。此外,知青们还积极参加了水库劳动和种试验田、丰产田等科学种田活动。四:搞好知青的吃穿住行、办好集体灶,使知青们成为一个坚强的集体。从1973年开始,在大队干部和社员们的关心下,集体灶长年开办。采取凭票吃饭、节约归已的方式,并成立灶委会,日清月结、民主理财每月召开三次生活会,培养知青共产主义思想,克服小生产观念、广大知青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互相爱护;注意青年人的特点、配合政治夜校、组织各种文体活动……这样一来,知青们不想家了、出勤率提高了,有利于扎根农村、在建设大寨县的劳动中发挥青年突击队的作用,被评为长安县知青先进集体、光荣的出席了县、社表彰大会。在寺坡村先后插队落户的知青姓名:蒙育 杨嫦娥 王克义 洪彩苹 李永长 张亚苹 张碧丽 吴学荣 谢西英 张小厉 刘风军 魏孝惠 郝广仁 李健 段咸阳 相萍 司幸福 樊新华 房建平 张建川 王荣 卞建国 罗法安 陈鸣 季广胜 黎燕峰 王炳君 梁亚明 牛珍珠 赵继怒 陈利玲 蒋新萍 李西京 王涛 刘重 刘瑞伟 张伟 孟明胜 李文荣 王作群 吴雪荣 马谦 张金亭 杨菊香 陈鹤玲 冯世忠 孙继秦 李全荣 姜秀春 于武年 郑越秀等人 (由于提供的资料有限,姓名有别或漏登者请予谅解)
当年寺坡村知青下乡插队的住处(每鑫 供图)广阔天地炼红心 誓做革命接班人每 小 平在寺坡村采访知青下乡插队,白有仓、来忠孝、薛永森、白寅汉、赵三罗等干部群众给王小虎和笔者推荐先进知青杨嫦娥。1973年4月,杨嫦娥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并说服家人思想后来到寺坡村插队落户。下乡后她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从政治上思想上认真找差距、严格要求自己;下乡不久就向大队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随时注意用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标准衡量自己,认真改造世界观。1974年3月31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听毛主席的话,上山下乡干革命;知青上山下乡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充满艰辛和挫折。当时下乡父亲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多种疾病;下乡前又不小心摔了一跤,脚趾骨折,卧病在床。她妈在东郊上班、哥哥在外当兵,弟弟还小正在上学。刚毕业时有照顾招工和招生的名额,但我想还有更困难者,故主动放弃了报考的机会。然而,当我向家里说明我的志向时,妈妈觉得她是一个女娃,哥哥希望留在家照顾爸爸,弟弟也说:姐你留下我不多嫌你。……知青上山下乡是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是为了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是反修防修的重大战略布署。我是团员又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在革命需要我到农村去的时候,我怎能把家庭困难摆在革命利益之上、吃败仗,当逃兵呢?我反复给家里人做思想工作,后来学校老师也来劝说,终于做通了父母亲的思想工作,支持我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扎根农村志不移。初到寺坡村干部社员们欢迎我们,把房屋窑洞打扫得干干净净。当我走进半原上的窑洞后、立刻感到黑乎乎的、很不习惯。夜晚有一个女社员和我同住作伴,但我仍然害怕、连续数晚睡不好觉。每天紧张劳动一天腰酸腿疼,回来还要自己做饭,吃过晚饭就十一、二点了,明天又要劳动。有次正在做晚饭,身后突然跑来一只狼一样的大狗,用贪婪的贼眼死死的盯住我不走,简直要把我吓死了。这时才感到:要在农村扎下根,并不是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啊!三夏割麦烈日当头,割的我汗流夹背,贫下中农鼓励我、反复教我割麦的技窍,由于没掌握好要领、没几天我的两个手掌就被锋利的镰刀划破了。我手缠纱布继续割、轻伤不下火线仍在坚持、直到割完麦子。社员们夸我说:“这娃干活美的很!”不久的一天,父母从城里来看我,进了黑乎乎的窑洞、望着用纱布缠住的双手、非常心疼难过起来……我送走父母亲后、望着远去的身影、我也难过地痛哭起来。樊川有稻田,队长派我去轧皮渣肥给稻田施。当我走到存放皮渣的库房门口,一股动物皮渣的恶臭扑鼻而来,喷的我当时就想呕吐,再也没有勇气走进库房。而其他社员进进出出,紧张而有序地干活,我坚持着跟社员一起干。过后我想:贫下中农最瑷劳动、最珍惜粮食,不怕脏和累。团支部书记找我谈心说:你不要认为农业劳动平平淡淡,其实就是对你最好的考验。那时我最爱看邢燕子、侯隽的文章。我常想:她们可以在平凡的劳动中做出不平丸的贡献,我要以她们为榜样,广阔天地炼红心,扎根农村志不移。我要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党叫干啥就干啥,党的需要就是我的最高志愿;党叫我在农村扎根一辈子,我就安下心、扎下根,风吹浪打不动摇。我逐步分清了麦苗和韭菜、稻子和稗子,左右肩担东西、垃架子车,学会使用各种农具器械……冬季给少陵原上粪,多在黎明前装粪拉车。由于天黑坡陡、架子车下原溜坡时我没掌握好方向,车子翻了我被压在车下,众人赶紧救我并安抚我;虽然我胸部疼痛、呼吸困难、腿脚不灵活但我仍咬紧牙关、继续垃粪积肥。后病情加重、行走艰难,拍片显示腿关节和四根肋骨摔伤须卧床休息。有人问我为啥病痛难忍还坚持劳动?我说是毛泽东思想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毛泽东思想象阳光雨露浦育我成长。下乡后我就向大队党支部呈递了入党申请;在党的十大胜利召开时我又向党组织写了入党申请书,汇报了我的思想和行动,请党继续考验。1974年3月31日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天我终生难忘!此后我严格要求自己,勤学多干、努力奉献、认真改造世界观;担任知青团小祖长,在学习劳动中关心团员青年、做好思想工作,开展批评自我批评,带动并帮助后进者共同进步。由于业绩突出,我先后被大队、公社评为先进、并出席长安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进个人等奖励。
知恩图报好知青 四十年后再相逢今昔巨变换新颜 座谈叙旧话当年(每 鑫 摄)拉大粪车的好知青——–冯世忠每 小 平在寺坡村采访获悉县先进知青冯世忠信息,经过电话联系商定见面事宜。周日诚邀冯世忠来家面谈交流,获得知青们下乡插队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客观公正反映了当时劳动生产及村队干部社员关心照顾的生活情景。……1973年4月,冯世忠、孙继秦、侯明亮一同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高中毕业后从西安插队来到寺坡大队第一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时任寺坡村党支部副书记白有仓、队长白民正、副队长刘同信、妇女队长冯淑芳等村队干部和社员群众对我们知青很关怀,象对自家娃似的让我们非常感动。开始住在白有仓、白希善等家的窑洞、新房等;吃的是派饭、各户轮流管饭,群众吃啥我们吃啥。我现在62岁,至今难忘的一幕情景:当时住在白有仓家,家人为孝敬老母亲做的臊子面,家人舍不得吃、吃的粗茶淡饭,而给我端了一碗臊子面,此情此景至今难以忘怀,令人感动不己。吃派饭近一年,后到寺坡大队知青集体灶吃饭、直到招工进了城。此外,返城工作20年后父亲故去,我试探回到插队的地方说明情况,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白有仓、队长杨甲乙说:你过去当知青在咱村插了队落了户,出了力、流了汗,有了事跟村民一样的待遇。后我将我父的骨灰埋葬于此,让我全家人感激不尽!刚开始下乡是社员们手把手的教给我们做各种农活、识别各种庄稼蔬菜,握锨拿撅、担土运肥、拉车运输……经过村队干部社员的指导教育,我学会了平整土地,翻地犁地、碾场扬场、扬种耙地、涝过稻子、上过皮渣、加包谷行、半夜浇地、拉过大粪、担过粪、背过粪、初步掌握了常见农业生产劳动和工具的使用……寺坡一队[董家寨]位于村东北,少陵原高坡陡,当时机械车辆不足,给原上全凭人肩膀担粪或用长条口袋装粪背上原,实在累的不行、上气不接下气的我就将粪袋一侧放到原坎上、缓口气再掮,每趟距离大约在二三里路程,[因为下乡知青只配备镢和锨,水担和担笼没有故用长条口袋装粪] ,冬季我和社员们一样,往少陵原上的田地运粪,每天往返数十趟。我为人正直善良,干部叫干啥就干啥,那里需要就到那里去。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正确对待苦与乐、拜社员为师、不懂就问。我除侬业劳动生产外,还先后干过记工员、管理电磨子[加工小麦、玉米、水稻、谷子等粮食] 、用架子车从单位公厕拉过大粪……管理电磨子很辛苦、整天忙个不停,妇女老人往家拿粮,我给促到肩上送到手上,热心助人;初到电磨子不懂加工事项,给一户碾谷子由于未干,把小米给碾碎了,好在农民兄弟理解宽让,没有追究过失,让我内疚不安。我虚心学习请教、不懂就问并时常琢磨其中的窍门,加工的粮食比以前好了许多。电磨子没有固定时间,白天黑夜长玛嘎子累人的很、噪音也大、面粉把人的头脸身上落成了白人,一回到屋困的连饭都不想吃、光想睡觉。拉大粪既脏又累人,各生产队都抢着拉单位公厕的粪上地或积肥。每天黎明为了抢到大粪,天不明我就独自拉上大粪车到县造纸厂、杜曲公社兽医站、杜曲学校等单位用铁桶装粪,每天拉数大车粪。有一次,冬天拉大粪装的太满、路途车轱辘被砖头垫住,我驾辕使劲过大,粪尿从粪桶入口处泼洒了我一身,我又冻又臭、悔气到家了。天寒地冻、孤独一人,痛苦了半晌,我无奈的又拉起粪车向积肥坑处倒掉粪后,将空粪车放到一旁,在谲河用水擦洗了头脸,将衣服上的粪污用水洗掉,返回后又开始拉大粪。插队的那几年对我人生的影响很大,从开始干不动活到最后在杜曲粮站扛麻包,200斤重的粮包从院内掮到库房高斜板的粮堆上,艰苦的环境磨练了我的意志,提高了我的思想觉悟,遇到困难和挫折回想下乡插队就没有克服不了的事情。下乡锻练了我吃苦耐劳精神、也锻练了体质。由于我服从干部分配,不怕脏和累,踏实肯干、队上评工分,我每天9,2分、较其它知青都高;在1973年秋田管理和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1974年我被评为出席长安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代会先进个人,并在寺坡村加入了共青团。叙述了半天,关于其它知青冯世忠说:在寺坡村插队的知青当中数杨嫦娥表现最佳,性格开放、乐于助人,虚心接受贫下中农教育、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改造世界观,帮助后进知青、关心患病知青,割麦时双手割破、包缠了纱布继续割麦;冬天给原上拉粪,天黑坡陡、她拉车时车子翻了被压在车下,众人扶起掸掉身上的土又干起活来……她担任村知青团小组组长,县先进个人、1974年3月入了党,成为下乡插队入党的知青。此外,还有王克义、吴学荣等先进知青。王克义担任知青副组长、从原上给原下麦场一天拉麦20趟,麦场上集麦秸集子一杈挑二捆、连续作战……吴学荣任村政治夜校教员、四队贫监组成员,劳动休息给社员念报纸、读学习材料,经管知青灶开支、知青患病送饭到床前……1975年夏秋连阴雨下了一个月,潏河水暴涨,为了保护河堤不被洪水冲垮,我和孙继秦等知青和白军祥、白军利、郭甲乙等村青年跳入齐腰深的水中,用沙袋封堵河堤、连续干了八九天,累的人困马乏,结束后连睡两天、解了乏气。正所谓:秋风秋雨河水寒,群英奋战谲河滩;无论白昼拚命干,护堤保田凯歌还。返城招工到西安造纸厂后,吃苦耐劳、敬业奉献,从基层干起到厂财务科长,遵守财经纪律,工作突出成绩多、加入了党组织、任科室党支部书记,实现了我人生崇高的政治追求。……我从2003年开始义务献血到2015年,每半年献一次血、也有一月或半月献血的事,近年先后荣获全国、陕西省、西安市由全国卫生部、中华慈善总会、解放军后勤部颁发的金奖、银奖、铜奖等奖杯、证书等摆满了书架……图片来源于网络,谢之!
作者简介:每小平 ( 笔名每牧每文长安区作协理事民俗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长安区政协委员区政协特聘文史员民盟长安区工委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人文地理方言习俗文化研究者)
赐稿邮箱:29374343@qq.com
责任编辑:成 鹏 小编个人微信:chengpeng430
欢迎关注文学基地——“京兆文学”
温馨提示京兆文学
非常感谢您关注@京兆文学!如果您有好的诗词、散文、小说等原创作品,请直接添加微信到:chengpeng430,或者发邮件到29374343@qq.com进行投稿,您可以附上您的个人简历、照片及个人要求(是否署上真实姓名等特别要求)
投稿须知 1、未在公众号、网站发表的原创散文、随笔、文学评论,附100字以内作者简介及照片,投稿必须是不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的文学作品,文责自负。
2、注明投稿(京兆文学),注明作者微信名,微信号,便于联系。投稿五天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3、赞赏金额60%作为作者的稿费,20天内以微信红包形式派发,赞赏总金额低于20元(含20元)的作为平台维护费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