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胡小兵)

房 子
胡小兵
房子问题是国人的一件大事,事关国人的面子,人格,尊严,地位,威信。北方人对房子问题看的特别的重要,那可是一家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事关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在关中农村,男孩子长大后说对象,当婚事谈的差不多的时候,女方家长就要到男方家来看房。看房在农村的是一件大事。其实不仅仅看的是男方家的房子,更要看男方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家中的家境,人员的构成,父母的为人处事,经济的穷与富。因为事关女儿未来的幸福,所以,看房的时候,女方的父母的眼光会特别的毒辣,特别的挑剔,而更为精明的女方家里人会趁着到男方看房的机会,顺便了解男方家村子里的风土人情,村子的经济发展情况,道路交通,趁机打听男方家里人的威信和男娃的真实情况。
那时候,大家都很穷,娶一门亲特别的不容易,所以,对于看房这件事关婚姻成败的大事,男女双方都特别的重视。得到消息的男方一家人会早早的做好准备工作,整理房间,收拾屋子,粉刷墙壁,整修院落,添置新家具,为家人添置新衣鞋帽,理发,刮胡子,洗澡,上集买菜割肉买酒,杀鸡。因为事关儿子婚姻的成败,所以男方一家人是高度重视。那时,有一院像样的好房子,便是一家人的门面,自然男方家的地气也就足了,说话的口气也就硬了。那时候,多少穷人家的孩子,就因为家里穷,没有一院像样的房子,所以在婚姻上往往受难,再优秀的小伙子在贫穷面前也不得不认怂,降低自己的择偶条件,或者实在不行了干脆去给人家当上门女婿,给女方家顶了香火。所以,那时北方人家,关中道上的农村人把房子问题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就有了,北方农村人家的房子一家比一家阔气,一家比一家高大,但平日的生活却是极其的简单。至今我记忆犹新的是,高大的安间房,厦子房,在外人眼里是不得了,而主人家却是拌汤就浆水菜,这是我小时候,关中农村人家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因为成分的问题,那时候在村里的政治地位极底,什么人都可以在我们家人面前说话,谁都可以欺负我们家,爷爷在土改中,因为受到成分的牵连,被批斗至精神失常,一代有名的兽医,就这样被废了,到我父亲兄弟三人长大成人后,境遇才稍微得到了一些改观。那时我很小,我们家和我三爷家同住一屋,那是一处三间庄子的老房子,三爷一家住东边,我们一大家住西屋,中间是厅堂,两家公用,那时我们家人多,院子大,所以家人就在后院搭了茅草屋。
后来,我们家在老屋的西边约三百多米的地方要了一院庄子,盖新房,那时盖房子无疑是一个家族的大事,我们本家的族人都来帮忙。那时感觉到庵间房特别的高大雄伟,后来,街道逐渐抬高,我们家的房子便慢慢的变得低矮起来了,门道相对于不断增高的街道,慢慢的成了低洼之地,这一点再次重蹈了我们家老屋的覆辙。
随着家里人口的不断增多,父亲再次向村里申请了新庄子,我家是第一家,盖的是楼房,然而由于家里实在太穷了,砌起了主体,却无钱买楼板,迫于无奈,住到了我六爷家的新房里,那时六爷一家在西安城里生活,所以村里的房就一直空着,好心的六爷看到了我们家的困难,便让我父亲先住到他们家的新房里,这样就解决了父亲的燃眉之急,父亲心里自然是特别的感激六爷。
由于长时间的不上楼板,屋里的雨水排不出来,风吹雨淋的,时间一长,西边的大墙开始向内倾斜了。父亲看再也不能拖了,于是便买了别人家的旧楼板,终于算上了板,处理了楼面,楼房终于算有了模样。那时,父亲是瓦工,常年在外打工,冬天封冻了,基建活搞不成了,闲不住的父亲又操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上南山割荆条,编担笼卖。
从六爷家搬回我们家的楼房的时候,父亲还是一切随简,能凑活的就凑活,能将就的将就,古人讲,木匠住的是木棍撑成的房,瓦匠住的凑合的房。
父亲给别人盖精美的家居,盖华丽的楼房,而自己家里却是凑活将就,那时,我们家的地面还是土的,夏天地面有虱子,一不小心就跳到人的腿上了。床是夹板床,厨房是在房檐下将就的。后来,在族人的帮助下我们家好不容易盖了厨房。
后来我当兵走了,经济稍微宽裕了,父亲盖了一层楼房,等我回家探亲的时候,看到一前一后两个新旧楼房,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时,我远在部队上,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父亲盖起了这么一层在当时来说已经是引以为豪楼房,确实不容易,我知道父亲为此付出了许多。
离开不部队后,家里的老楼房早已经破旧不堪了,四处漏水,在我的强烈干涉下,父亲终于拆掉了我们家那老楼房,当我正帮父亲盖新楼房的时候,却接到了深圳一家媒体的录取通知,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父亲却大气地说,工作要紧,你走你的,盖房子有我呢!听了父亲的话,我的心里才安定下来,于是收拾行囊,奔赴深圳。
当我从深圳回家过春节的时候,新楼房早已盖起来了,站在新房下,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当我还沉浸在新房的喜悦当中,并计划着要把后院和老厨房好好的收拾一下的时候,大拆迁开始了,于是,在热泪中我们一家人离开了父亲好不容易盖起来的新房。
如今,住进了颇具现代化的新社区,父亲说这以后再也不用盖房了,再也不用为房子的事而操心费神了。住进了高档社区的乡亲们,已经适应了城里人的生活,早上起来锻炼身体,打太极拳,练太极剑,跳广场舞,晚上到社区外面宽敞明亮的柏油大马路上跳各种各样的舞蹈。如今住进了社区的乡亲们,再也不用为儿女们的婚事发愁了,那么好的楼房你还有啥挑剔的,小伙子一个比一个灵性,姑娘们一个比一个美丽,你还有啥弹闲的,娃们的婚事再也不用发愁了,父母们也就显的更加的年轻了,事情顺了,精神也好了,于是,社区里到处都洋溢着快乐幸福的笑声。
后记,父亲一生大部分的精力和收入都用来盖房,盖房同时也耗费了父亲的青春年华,美好人生 如今,父亲早远离了他那套盖房吃饭养家的家伙什,安享晚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胡小兵,长安区人,1974年6月生,从军12载,痴情文学,用心写作,耕耘不辍,作品多次在军内外获大奖,发表作品3000余篇。军旅作家、长安作家协会会员、长安国学会会员、兴隆社区文学社社长。
赐稿邮箱:29374343@qq.com
责任编辑:成 鹏 小编个人微信:chengpeng430
欢迎关注文学基地——“京兆文学”
温馨提示京兆文学
非常感谢您关注@京兆文学!如果您有好的诗词、散文、小说等原创作品,请直接添加微信到:chengpeng430,或者发邮件到29374343@qq.com进行投稿,您可以附上您的个人简历、照片及个人要求(是否署上真实姓名等特别要求)
投稿须知 1、未在公众号、网站发表的原创散文、随笔、文学评论,附100字以内作者简介及照片, 投稿必须是不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的文学作品,文责自负。
2、注明投稿(京兆文学),注明作者微信名,微信号,便于联系。投稿五天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3、赞赏金额60%作为作者的稿费,20天内以微信红包形式派发,赞赏总金额低于20元(含20元)的作为平台维护费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