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招考机构 嘉定区考研是什么,上海嘉定考研培训班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嘉定区考研是什么,以及上海嘉定考研培训班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什么叫啃老族

1、又称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在台湾的译音,NEET的全称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于英国,之后渐渐的使用在其他国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在英国,尼特族指的是16~34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的是15~34岁年轻族群。

2、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毕业人数逐渐增加,因为高学历的心态,使他们不愿意从事较低的薪资工作,感觉心理上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代部分被称为草莓族的青年吃不了苦,太辛劳的工作不愿去从事,要求工作轻松钱又多,就呈现空等状态,没工作也没读书。

3、可分为四类“追求梦想型、丧失自信型、自闭型和家庭溺爱型”。

4、追求梦想型:对于自己的现实工作有理想,非要达理想才能满足自己所需,会有一直转换工作的情形。

5、丧失自信型:因一次的工作经验失败,对往后就业会有挫折感,信心遭受打击,不敢再面对就业。

6、自闭型:从小与社会接触环境自然隔阂造成。

7、家庭溺爱型:从小受到家人的期待,认真读书只为了满足家人的期待,拥有高学历却不懂自己将来打算,遂成米虫的心态。 [编辑本段]概况“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编辑本段]生活状态曾有一谜语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这帮“啃老族”的生活状态,说的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而谜底就是“啃老族”。 [编辑本段]统计数据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编辑本段]类别据中国媒体调查,目前“啃老族”主要有以下六类人:

8、一是大学毕业生,因就业挑剔而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约占20﹪;

9、二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他们觉得在家里很舒服。占10﹪左右;

10、三是“创业幻想型”青年,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却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而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占20﹪;

11、四是频繁跳槽,最后找不到工作,靠父母养活着。占10﹪;

12、五是下岗的年轻人,他们习惯于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紧张繁忙的工作相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就离职,约占10﹪;

13、六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呆在家中,占30﹪。 [编辑本段]原因及事例原因:现在的啃老族的诞生多半是因为儿时父母过于溺爱的行为而导致的。大多数啃老族们因为从小依赖父母习惯了,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会上独立自理的能力,而且也养成了懒惰和只接受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习惯,因而长大了还只会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14、啃老族生活现状调查:啃一口书本啃一口父母。

15、3年前,他从复旦大学某文科类专业本科毕业。

16、如今,当年的同窗好友,或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或在事业上小有成就。而他,考了4次研,都以惨败告终,无奈的“啃”了3年老。

17、刘文彪(化名),27岁,熟悉的朋友都叫他“彪哥”。

18、在大学时,刘文彪是校团委调研部副部长,曾以精彩的竞选演说当选学院团学联主席;在全国大专辩论赛上,他是复旦大学辩论队主力队员。在学校里,他是风云人物,“彪哥”的名号也随之流传开来。

19、大三第二学期,他决定不找工作,专心考研。“我想在中国政坛上干一番大事业。考研是第一步,因为在我看来,学历意味着话语权,本科生说话的分量显然比不上博士。”

20、刘文彪直到大学毕业都没通过英语四级考试,难度更高的考研英语成了他面前最难的一道坎。第一次考研,他准备了8个月,其间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大学最后一学期开学时,他看到了考研成绩:全部不及格,英语只有36分。“彪哥”随后开始漫长的考研“苦行僧”生涯。

21、毕业后近3年的时间内,刘文彪没有找过工作。

22、第一年,由于长期坐着看书,他的体重从87公斤猛增到99公斤,英语考分则从36分增加到40分。另外,总算有一门专业课及格了。

23、第二年,他虽每天坚持锻炼2小时,体重始终维持在100公斤以上,同样停滞不前的还有考研成绩。

24、今年初,他第4次走进考场,总分却是4次考研中最低的一次。

25、3年内,他每天晚上11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其他时间要么在看书,要么在去看书的路上。一次次努力换来的,却是一次次挥之不去的失败和一丝丝日渐增多的白发。

26、伴随失败的还有孤独。“整天就盼着手机响,但这3年来它就没响过几次。”曾经的好友都在忙着各自的学业和事业,他没有可以倾诉的伙伴。他渐渐忘了“彪哥”这个名号,因为已经太久没人这么叫过他了。

27、考研前,刘文彪的父母远在北京。他们得到消息后立刻决定:来上海,全力支持儿子考研。

28、一家3口在杨浦区开鲁新村租了一间约20平方米的小屋,月租650元。7年前退休的母亲负责在家照顾儿子饮食起居。父亲辞去北京某大企业副总经理的职务后,在嘉定区某私营企业担任人事主管,月薪明显减少;因路途遥远,每月只能回家一次。

29、小屋是毛坯房,唯一的电器是电视机。全家的衣服都得靠年过半百的母亲手洗。“高温天最难熬,房间如火炉一般,别说复习功课,就是光坐着也受不了。”

30、“害父母陪我受苦了。”刘文彪的声音突然低沉起来,“本来应该是我给他们生活费,但每次伸手的却总是我,根本不敢抬头看他们。请不要采访我父母,已经欠他们够多了,不想再令他们担心。”

31、刘文彪明白,父母始终是他的坚强后盾。“他们经常笑着安慰我说,应该趁年轻多读书。这叫智力投资,任何一种投资都存在风险,暂时的卧薪尝胆是为了将来的飞黄腾达。”

32、今年3月,他遭遇第4次失败。5月份,他终于决定放弃考研,开始找工作,至今没有收获。

33、这段时间以来,他真切体会到了靠自己告别“啃老”的艰难。“现在找工作比3年前难多了。我必须调整心态,从最底层做起,还有可能准备一张‘虚假’简历,隐瞒曾4次考研的事实。”

34、这3年,出于兴趣,刘文彪在复习时经常“溜号”。规定的参考书越看越没劲,其他书籍倒看了不少。

35、在看《东周列国志》时,刘文彪学到一个词“依人者危”,意思是说,如果老依靠别人,就会很危险,即使是父母也一样。

36、“只要一找到工作,一拿到工资,就全部交给父母。”刘文彪在结束采访时特别强调。 [编辑本段]“啃老族”现象的调查分析8月11日,“‘啃老族’系列报道之一”在本版刊登后,引起强烈反响。

37、社会科学家认为,在当前就业压力日增,独生子壮大的前提下,“啃老族”有扩大的迹象。当中国进入老年社会的时候,“啃老族”必将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襁褓青年”的独立,除了依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也应为其创造适合的工作机会。与其让父母养活“啃老族”,不如给他们工作岗位,让他们成为有能力养活父母的“养老族”。

38、有一则调查报告总结“啃老族”6类常见人群:第一类是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第二类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第三类属于“创业幻想型”,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又不愿当个打工者;第四类是频频跳槽者;第五类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最后一类人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工作,但因怕苦怕累索性躲在家中。

39、刘文彪属于第七类,与他境遇类似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不少。他们对辛劳的父母,怀着发自内心的愧疚;对远大的理想,又有着不切实际的执着。矛盾交织之下,他们边“啃”书本,边“啃”父母。陶醉在对未来的种种设想之中,他们连心理“断奶期”都还没过。

二、觉得自己啃老,是什么心态

1、一,缺乏独立性,做事情喜欢依赖父母。这类人当中,独生子女占的比例比较大。因为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有的生活住行都是靠父母来张罗,所以自然而然,当他走向社会的时候,他第一个想到需要帮助的还是他的父母。他们不会有更多的独立的习惯去为人处世,所以对于依靠父母,他们还会像小时候一样,觉得习以为常。

2、二,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对生活失去向往和方向。因为从小有父母的照顾和陪伴,他们不会为生活去发愁,去思考太多。于是当他们成年之后走向社会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小的挫折和困难,就会觉得是天大的惩罚。所以对于人生也缺乏了奋斗的动力,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奋斗的动力。也正是因为这种缺乏动力和耐心的表现,让他们越来越不敢去迎接社会上的挑战,更别提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挑战了。

3、三,靠父母是习以为常的生活来源和方式,早已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很多的妈宝男。并不是说他们不够优秀,而是因为在婚姻,爱情工作中,他们更多去依靠于自己的父母。以至于最后自己的发展走入了瓶颈,甚至到了无法挽回的悲剧。而这些根本原因是在于他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父母的辅助。不是说这种父母的陪伴和辅助不好,而是说我们应该让父母适当的给孩子放手。尤其是他已经拥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工作能力之后,父母更应该去放水,而不应该是继续的去纵容孩子。生活中,我们看到了太多因为啃老而造成的悲剧,很多人甚至在离婚之后把自己的房贷是女孩子甩给了父母,而自己却在快乐的生活。试问在这个时候,你应该想一想,究竟是父母的错还是孩子的错呢?其实啃老是不对的,因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能够陪伴我们的父母,在生活中给了我们生命,我们更不应该去啃老,而是尽我们的所能去照顾陪伴父母。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