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光杆司令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光杆司令是什么意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光杆司令是什么意思
光杆司令的意思是没有手下,只靠自己一个人。
光杆司令解释:
释义:古意是古代帝王的谦称,即自谦为寡德之人。 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出处:曲波《林海雪原》:“谢文东是个光杆司令,除了他的五个儿子一个女婿和七个马弁之外,再没有什么军事力量。”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很孤立
解析:光杆司令在日常生活中常指那些有权势的人因特立独行,刚愎自用而导致众叛亲离,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苦撑局面,因此在过去通常被引申为贬义形容词。 但如今随着新新人类的涌现,光杆司令这个词也被他们注入了新的含义,诸如: 用来戏称没有对象或爱人的单身汉
光杆司令打一成语
单枪匹马
dān qiāng pí mǎ
【注释】
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出处】
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举例】
冯寡妇大骂那些女人是熊包,自己~,趁人们在街上歇晌的当儿,故意在大街上向村西头走。(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三章)
北洋军阀冯国璋是如何失去的军队?为什么后期成为副总统的冯国璋成为了光杆司令
一
这在民国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是由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所决定的。几千年的帝制在传统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没有皇帝的时代让他们感觉非常不适应。
尼采曾经说过:上帝死了,我就是上帝。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那些将军们就认为:既然没有皇帝了,我就是皇帝。就算是在袁世凯执政的年代,他的很多军令和政令根本就没有办法在地方上彻底的执行下去。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但实际权力却掌握在内阁总理段祺瑞的手上。府院之争爆发后,在张勋复辟的冲击下,黎元洪辞去了大总统,由副总统冯国璋继任。
在这之前的冯国璋率领北洋军坐镇在南京,正像当年的黎元洪不愿意到北京担任副总统一样,冯国璋也不愿意到北京去担任副总统。天高皇帝远,他担心控制不住手下的那些将军们,更担心到了北京后被人架空。
二
虽然总统和副总统只有一个字的差别,但对于这些带兵的将军们来说,担任总统就意味着走上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岗位。冯国璋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最终决定到北京来担任总统。
枪杆子里出政权,手底下没有兵,就很有可能像黎元洪那样任人摆布。冯国璋在进京前做了一番部署,任命江西督军李纯为江苏督军,陈光远为江西督军,王占元继续担任湖北督军,把长江领域打造为自己的后方和根据地。
冯国璋进京带了曹琨,这也是他的老乡直隶人,也因为如此冯国璋是直系的最早带头大哥。曹琨小名曹三傻子,但这个人一点也不傻,他被任命为直隶督军。
在这个时候,北京政府就控制在北洋军阀手中。当年的北洋三杰段祺瑞、冯国璋和王士珍就在北京成功会师,他们三个人宣誓要继承袁世凯的遗志,把北洋精神发扬光大,坚决拒绝北洋内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总统和总理天生就是敌人,段祺瑞和冯国璋同样如此。当然这个坑还是孙中山挖下来的,孙中山担任临时大中通的时候,法律中规定是总统制,也就是说,由总统说了算。后来袁世凯担任了临时大总统,又把法律修改成了内阁制,也就是说由总理说了算。
冯国璋并没有失去军队,实际上不算外面支持他的长江三督,在北京周围的第15师和第16师他都能指挥。但是当时听从段祺瑞的人更多,冯国璋斗不过段祺瑞,只能服软,就和光杆司令差不多了。
冯国璋是北洋三杰之一,和段祺瑞齐名。袁世凯时期,冯国璋就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死后,冯国璋虽然被选为副总统,但是他不愿意放弃江苏地盘,因此继续留在南京当他副总统兼江苏督军,也是一个奇观了。此后冯国璋和其旧部江西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还组建了长江三督,成为北洋集团里一个重要的势力——旧直系。
张勋复辟时,与段祺瑞不和的黎元洪黯然下野。而在张勋复辟失败以后,在段祺瑞需要重新找一个大总统,于是就派人劝冯国璋入京当大总统。冯国璋当时就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自己离开江苏以后以李纯接任江苏督军,
二、任命陈光远接任江西督军,
三、自己率在江苏的第16师进京充当卫队,此外在北京周围由其统帅过的禁卫军改编的第15师也要归自己管辖。
冯国璋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怕自己进京以后被段祺瑞控制,所以需要在北京和地方上保证有自己的力量,从而和段祺瑞抗衡。段祺瑞答应了这3个条件以后,冯国璋带了第16师赴京出任大总统一职。
到北京以后,果然不出冯国璋所料,他和段祺瑞之间很快就因为权力分配问题而爆发了矛盾。段祺瑞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主张武力消灭西南地方实力派,而冯国璋则试图利用西南地方实力派制衡段祺瑞,因此主张和平解决,双方争的不可开交。
冯国璋一面拉拢段祺瑞派去南下的第18师师长王汝贤、第20师师长范国璋,让他们发表主和通电,同时长江三督联名予以支持,一度逼得段祺瑞辞职。
然而出乎冯国璋意料之外的是,段祺瑞成功的拉拢了在直隶实力最强的直隶督军曹锟,让他继续鼓吹对南方用兵。继而又联合了东北的张作霖,奉军大举入关。冯国璋在北京虽然有两个师的兵力,但是无法和段祺瑞掌握的兵力抗衡,所以势单力孤。
随着南北战事重开,1918年1月冯国璋率卫队千人南下,试图返回南京。结果在蚌埠被亲段的倪嗣冲拦截,只能黯然返回北京。此后冯国璋又试图让陆建章联络冯玉祥反对南北战争,可是段祺瑞的智囊徐树铮在天津公然枪杀了陆建章,让冯国璋不得不再次服软。
此后段祺瑞又借选举之机,把冯国璋从总统之位上赶了下来,改选徐世昌为新总统,不过冯国璋还是节制第15、16师两个师,直到冯国璋死去这两个师才归陆军部直辖。
所以冯国璋手里并非没有兵权,只是他的实力不如段祺瑞,又不敢真的撕破脸,所以处处被动,跟着段祺瑞转,和没兵的光杆司令也差不多了。
冯国璋本是手握无数军队的军阀,可是到了后期的时候,身为总统的冯国璋却被人给架空了。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冯国璋被架空的直接原因,是他到北京去担任副总统。这看似是一件好事,但大家要知道,冯国璋还有他的军队一直是坐镇于南京的。
如果他选择只身去北京赴任,他害怕手下那些将领闹事,更害怕他们把自己架空。但因为冯国璋是思想比较传统,他觉得总统的权力更大,所以他还是选择去赴任。这便是他被架空的开始。
在冯国璋坐镇南京的时候,那些将领还是比较听话的,因为当时冯国璋掌握着军政大权,其他人不敢得罪他。可是随着冯国璋的就任,他出让了这些权力。
虽然冯国璋留了很多后手,同时做了不少布置,但人的野心是永远都填不满的,这些将领逐渐把冯国璋的势力给一点点蚕食。天高皇帝远,冯国璋根本管不了他们。
冯国璋在北京的经历也不是很顺遂。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好奇,有谁能给冯国璋这位总统压力。答案显而易见,那就是国家的总理段祺瑞。冯国璋和和段祺瑞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段祺瑞主张战争,而冯国璋则是向往和平,这就意味着在很多政策上他们都没有办法达成统一。
而段祺瑞之所以能给到冯国璋压力,是因为当时总统和总理官职的界限非常的模糊。袁世凯几次更改民国的法律,所以法律已经没有权威性了。对于总理和总统谁应该掌握大权,两个人一直在争吵不休。表面上两个人是势均力敌,但段祺瑞其实更有优势,因为军政部长是由他直接领导的。
换句话说,他掌握着军政方面的权力,可以对冯国璋实行有效的制裁。 想要架空冯国璋的不止是段祺瑞,还有他的小老弟曹锟。冯国璋对曹锟非常的信任,因为曹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曹锟不薄,从来都没有亏待他。
要知道,他可是把副总统的位置留给了曹锟。但是人的野心是无法满足的,在段祺瑞的蛊惑下,曹锟开始对总统这个位置有了想法。他觉得自己的能力要比冯国璋强,所以这个位子应该自己来坐。不得不说,段祺瑞这招离间计真的是非常漂亮,冯国璋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这位小老弟竟然会坑自己。 冯国璋虽然擅长打仗,但是他的政治手腕可着实不怎么样。
无论是他的那些旧部,还是他提拔起来的曹锟,表面对他一直是非常恭敬的,所以冯国璋便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境况。而冯国璋发现自己被架空的时候,他已经没有翻盘的力量了。冯国璋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不了解权力两个字多么诱人,更不明白忠诚两个字到底是多么的脆弱。如果他能警觉一些,早点发现这些人的企图,他也不会落得个被架空的下场。
这个问题首先就是错误的,而且是大错特错。冯国璋从来就没有失去过军队和地盘,后期成了总统的冯国璋也绝对不是什么光杆司令。既然如此,为什么会造成冯国璋失去军队的错觉呢?
笔者刚刚写完直皖大战系列,对此还是比较了解的,今天就详细说说这个错觉的来龙去脉。
这事儿得从张勋复辟结束说起。张勋赶走了黎元洪总统,段祺瑞击败张勋,再造共和以后,总统人选成了一个大难题。首先,段祺瑞自己不愿意出任总统,而是宁可当个实权总理,隐身幕后。原来的大总统黎元洪被张勋赶走,加上之前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弄得里外不是人,也不太适合继续当总统。国不可一日无君,谁来当这个总统?愁死了段总理。最后,段选择了他的老朋友,北洋三杰之一的“北洋狗”冯国璋。段总理本身也是北洋三杰之一的“北洋虎”,虎狗合作,北洋二杰联手,貌似确实可以令当时混乱的时局得到控制。
冯国璋绝对不是什么光杆司令,而是要钱财有钱财,要地盘有地盘,要军队有军队。他身为江苏督军,手握富庶的江苏地盘和几万精兵,而且还有长江三省的支持(除了江苏,还有江西和湖北),和曾经的空头总统黎元洪相比,冯国璋的底气要足了很多。所以,当段祺瑞邀请他当总统的时候,冯国璋兴高采烈答应了,非常愿意去北京当总统。在老冯看来,他和段祺瑞是多年的老兄弟,老战友,关系莫逆,而且自己背后有长江三督的支持,兵精粮足,段祺瑞不敢轻易和自己翻脸,像对待前总统黎元洪一样对待自己。此外,冯国璋还有一个杀手锏,他曾出任清末的禁卫军都统,这些满清的禁卫军对冯国璋无比忠诚,现在禁卫军拆分成第15师和第16师,都驻扎在北京。换句话说,老冯觉得自己到了北京,也绝对不是空头司令。就是凭借这些底气,冯国璋雄赳赳气昂昂到北京当总统。
他一到北京,就让第15师和第16师轮流派兵给自己当卫队,取得了一定的兵权。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他和段总理也确实相处得比较融洽,互相都有让步,大家都觉得虎狗相处甚好,大有一副北洋一家亲,一致对外的新气象。
可好景不长,随着对南方诸侯的不同看法,冯国璋和段祺瑞之间开始矛盾重重。段祺瑞对南方很不满,主张武力一统,冯国璋担心北方军队南下,经过自己的地盘,假道灭虢。老冯更想在南北之间达成和议,提高自己的地位,压制段祺瑞。从此以后,冯段之间开始勾心斗角,矛盾重重。
虽然冯国璋在北京也拥有一些军队(第15师和第16师),但北京始终是段祺瑞的地盘。老段凭借多年的经营,压得冯国璋气喘不过气来。冯国璋这才明白,尽管自己并不是光杆司令和空头总统,但在北京想要斗赢段祺瑞,基本是痴心妄想。所以,他想出了一招,借南下讨伐南方的名义,逃回南京大本营,继续和段祺瑞对抗。冯总统带着卫队乘坐火车连夜逃出北京,结果还是段祺瑞棋高一着,在安徽蚌埠(到南京前的最后一站),让亲信、安徽督军倪嗣冲,挡了冯国璋的驾,把他逼回北京。自此以后,冯国璋一蹶不振。
不久,段祺瑞使出最后一招,逼冯国璋一起辞职,段祺瑞辞去总理,冯国璋辞去总统。老段为什么干这种损人损己的事情呢?表面上确实两败俱伤,但却只伤了冯国璋,没怎么伤到自己。段祺瑞尽管没了总理的名义,却还有“参战督办”的名分继续指挥大局(几乎什么都可以插手),而冯国璋没了总统,就什么都没了。最后,冯国璋退隐下野,于1919年12月底在北京郁郁而终。
冯国璋是直系的首领,势力范围在江苏、江西、湖北、河北一带,手底下大将有曹锟、吴佩孚等。1917年二次护法战争时,冯国璋任总统,主张“和平统一”,而任总理的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
北洋军阀各自寻找列强支持后,大肆扩充军队,1914年北洋军阀仅45万部队,1919年已达到180万。
起初冯国璋勾结南方军阀,挤走段祺瑞的皖系势力,又通电全国,主张与护法军政府和平解决,段祺瑞辞职。但没过多久,日本政府决定全力支持段祺瑞夺回北京政权,进行反直系冯国璋活动,于是1918年3月段祺瑞复职。
1917年爆发的护法战争是由南方军阀联合西南军阀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组成护法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这里说一句,段祺瑞是责任内阁下的实权总理,居于主导地位,陆军总长的军事指挥大权一直在皖系手中。再次上台的段祺瑞以副总统和湖南湖北两省地盘为诱饵,引诱直系曹锟出兵湖南;又以日本借款为军费支持吴佩孚,攻占的城市作为犒赏费划拨给吴佩孚,于是吴佩孚直捣两广,支持段祺瑞武力统一。
段祺瑞在北洋时期接受日本人支持,黑了几个亿,但918后日本公开侵略中国,段祺瑞拒不做汉奸。
段祺瑞又给奉系军阀张作霖一批军火为条件,要张作霖派兵入关威胁冯国璋,而此时段祺瑞亲信徐树铮在北京用日本借款大肆收买喽罗,操纵选举,400多名议员,段系占了380多名,在国会选举上以冯国璋代理总统期满为理由,将其逐出北京中央政府,此时的曹锟、吴佩孚羽翼已经丰满,而且获得英美的支持,成为直系新首领,下野的冯国璋回到了老家河间县。
冯国璋身前在苏北有70万亩的盐垦公司,在南京等地有多个钱庄,在河北境内有三处金矿,死后由王世珍主持分给了子女。
光杆司令是什么意思
好你好,“光杆司令”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一般指导的是,一个人没有配偶,没有朋友,或者在某个环境,某个时间段是独自一人的,在现实生活中符合这几种情况的都可称为“光杆司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光杆司令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光杆司令是什么意思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