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蓬/荔枝道风情


点击关注 | 文学依然神圣
作家专栏栏
1-巴山多雨植被葱茂
编者按:日前,陕西作家王蓬历时三十年寻叩古道, 完成《从长安到罗马》《从长安到拉萨》《从长安到川滇》丝路系列作品,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三部六本力作,共1644页, 182万字。这套丝路系列作品是陕西省委宣传部推出的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一经出版便被新华社、人民网、华夏经纬网、文化艺术网、中国图书网、陕西传媒网、中国甘肃网等多家媒体重头推出,仅新华网浏览量近50万。《中华读书报》也刊发书评,引发读者广泛关注,为让读者感受到三条历史悠久的古道百科全书式的独特景观,欣赏到古道沿途引人入胜的风俗长卷,和“一带一路”新丝路日新月异的壮阔变迁。浅海文苑将以每周一篇刊出,以飨读者。
荔枝道风情
文/王蓬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是唐代有“小杜”之称的杜牧,他为古道留下让人玩味不尽的名句。也使驿卒策马疾驱运输荔枝的的古道有了响亮的称谓:荔枝道。
2-巍峨苍茫的大巴山
唐代是地球的温暖期,杨贵妃所食荔枝四川涪陵便可生产,从涪陵起程,经陕西镇巴、西乡穿越巴山;再沿子午道经石泉、宁陕穿越秦岭,便可将荔枝送往贵妃翘首以盼的临潼华清池了。今日由西安至四川万源的西万公路也大致与古道所经相符。其中穿越秦岭的段落是子午道,其中穿越巴山的部分便是荔枝道。
子午道与镇巴境内的洋巴道相连,构成了从长安穿越秦岭、巴山直达川东的川陕古道。唐代,这条古道统称荔枝道。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爱吃新鲜荔枝,于是诏令置驿传递。从四川涪陵飞马长安,以满足杨贵妃的嗜好。这条古道由长安穿越秦岭,到子午道南口子午镇,经西乡,达镇巴,再越巴山,过万源,抵涪陵。根据《方舆胜览》记载:“由涪陵达长安只用三天,荔枝香色俱未变。”诗圣杜甫也有“奔腾献荔枝,百马死山中”的悲叹。盛唐从因此埋下衰败祸根。
秦岭与巴山都是东西延绵的山脉, 其间被汉水积淀的汉中、安康两个盆地隔开,汉水之北为秦岭,汉水之南为巴山,在地理上统称秦巴山地。巴山与四川为界,故汉中处汉水以南的宁强、南郑、西乡、镇巴几县与川北广元、南江、通江、旺苍几县为邻,其民居、服饰、饮食、语言等均受巴蜀影响,透出浓浓的蜀地风味。在民情风俗上最为接近。比如:
3-巴山民居
悲 嫁
男婚女嫁,历来让人沉浸在欢庆喜悦之中,对生活生出希望与憧憬。只是,喜悦表现不同,古栈道沿线群众常采取“悲中藏喜”的方式。
秦巴山地,环境艰苦。姑娘也需自小放牛,割草,扯猪菜,采野果,爬坡上树,与小伙无异。可谓“嘴有一张,手有一双”,能干泼辣。虽居大山,婚姻却相对显得自由,男男女女日常上坡劳作,下坝赶集,冬日火塘,婚丧聚会,多有互相中意机会。且大山丛林不乏约会沟通去处,竟如某些少数民族谈婚那样富于浪漫情调。
常是两人已经属意,再走过场:请山沟德高望重老人提媒,然后两个人家庭一本正经来往,四时八节送礼,春种秋收帮活。这期间再加深了解,合则成,不合则散,并无约束。真正情投意和,便可择良日,议娶嫁了。
山区寂寞,历来重视红白喜庆。一家有事,方圆十里人家相贺。宰整条肥猪,做大坨豆腐,垒大灶,搭伙棚,一派喜庆。但临嫁前日,却有“哭嫁”之风。
4-山区喜日团聚
“哭嫁”颇讲仪式,需请两三位相好的大嫂姑娘“陪哭”。“哭胞亲”即哭父母兄弟姐妹,边哭边叙说父母养育之恩,兄弟难舍之情;二“哭百客”即对方圆亲友客人陪嫁“添箱”表示谢意;末了是“哭迎亲”即对男方迎亲队伍进行指责,责骂他们不近人情,如此迅速便把姑娘接走。
“哭嫁”亦庄亦谐,悲中带喜,动情处固然真哭,声泪俱下,缠绵感人;假哭时亦装模做样,假戏真做;也有新娘沉不住气,“扑哧”一声笑出声来,贻笑大方。
近年,商品大潮汹涌,“哭嫁”之风渐淡,旧俗倾倒,新风未立,攀比嫁妆,讲求排场,竟有争执彩礼弄得亲戚反目,宾主失欢,真正酿成“哭嫁”。只是,这类事儿哪儿均可能发生,又岂止秦巴山地哉!
5-山区老人劳作不息
喜 葬
大山深处,老人多长寿。常有这样情形:竹林环绕的茅舍院落见位老人,弯腰驼背,划篾编筐,十分精神。过了足有十年再去,茅屋已被瓦舍取代,世事沧桑,老人却依然健在。只是眼花耳聋,或戏领儿孙,或静晒太阳。笔者曾见几位本世纪初诞生九旬老人放牛拦水,劳作不息。
但人又终有一死。山区老人多为老死病死。此时,早已儿孙绕膝,百事下台。老人本身经朝历代,饱阅世事,自然视死如归。即便隔房侄孙揶揄“啥时抬你上山”,也只“鬼崽娃子”笑骂一句而已。
6一家过事全村相帮
常是夜间或清晨,炊烟起处,“哇”地传出哭声,山沟里人便鼓噪:“蒸饭锅开了!”意思操办丧事,山沟人又可以饱餐一顿!
当事人家中自然忙乱,先设灵堂,接受亲友祭奠。来者照例送纸钱十张、供品一盘(十个馒头)。近年也开始送花圈挽幛。晚间儿孙则需守灵。讲究人家也哭孝歌也做道场。一般首尾不出三天。
隆重当然要推安葬。凌晨便忙碌,备办酒席,接待亲友。待到主持人一声吆喝“升棺”!身穿寿衣的老人被小心翼翼放入备好多年、土漆刷过的棺木之中。伟人讲究盖棺论定,山野老人断无此殊荣,仅换来儿孙一片哭声。末了,便绑定“龙杠”,八抬十六抬不等,一串火炮响起,精壮小伙们便一阵风抬往墓地。
7-祭祀供品
墓坑早已挖好,自然向阳避水,坐北朝南,讲究头枕高山,脚登流水,以便荫福后人。随后下棺、烧纸、垒坟,转瞬之间老人长眠地下。
主人则散烟致谢,再无悲哀。至于酒席宴开,划拳吆喝,男女已尽是喜笑颜开。至多临别,上年岁的人叹息:“死了好,一了百了!”
细想,人生得意失望,起落沉浮实乃宇宙之一瞬。山区群众视死如归,化悲为喜,真有点唯物主义精神呢!
8-老人去世请风水先生选择墓地
离 异
古道沿线,群众多为历代避灾躲难,流落至此。尤其抗战时期难民纷至,至文革“四清三查”,百十户人家的弹丸小镇,竟有18省人氏。真正五方杂居,绝少户族约束,加之创业生存成为第一要素,表现在婚姻上的明显特色便是讲求实际,风气开通,并不把婚姻看成是“终身大事”,不可更改。
早先,山地男人因狩猎、割漆、伐木致残机会较多。一旦丧失劳力,女人便需要招一位男人上门,养活家人,也包括原先的丈夫。谓之“招夫养夫”。此类情况全凭女人聪明,从中周旋,使两个男人都得到好处和温存。于是大家和睦相处,把艰苦日子打发过去。也有天长日久,性情不和,双方生厌,好说好散,并不纠缠。别的男人若不嫌弃,亦可来补其位置,愿打愿挨,并不勉强。
9-红白都当喜事过
还有种露水夫妻,一年一度,割漆匠、山货客光临深山,不久便会与借宿人家女人勾扯起来,带些外界化妆用品、时髦衣衫,添补些零花钱,讨女人欢心,男人则佯装不知。分手时双方满足并不痛苦。青山依然无言地耸立,日头照常从山头升起。
但若说山区没有真挚爱情,也属偏见。山地许多劳动,挖坡点豆、割草盖屋、耕耘收获,皆需男女互帮,相濡以沫。以至许多夫妻爱的粗犷热烈,矢志不渝。真正少是夫妻老为伴。竟有一人先去,另一人也抑郁成疾紧紧相随,其情谊深厚,让人叹为观止。
受环境遗风影响,即便当今青年男女,并不把离异看成危及身家性命般严重。女人遇着负心汉,不哭不闹,愈加顽强地摆摊设点,操持子女,自谋生路;有女人跟人跑了,男人也只叹息:“没那个心,留下也枉然!”大度坦然,绝不反目为仇,更不互相攻讦!
倒是些自喻为有现代观念的都市青年,一方生变,顿觉天蹋地陷,痛不欲生。
相比之下,山地人对待离异态度委实让他们脸红一番呢!
10-山区群众赶集
附记:荔枝道古迹遗址
1, 拦马墙、饮马槽、衙门营盘四川平昌县马鞍乡 荔枝古道从平昌县马鞍乡到万源市鹰背乡路一段,有拦马墙、饮马槽、衙门营盘等遗迹存在。还有长长的一段石梯和石板铺成的古道,嶙峋斑驳,布满马蹄。鸡公寨一段从悬崖边经过,在崖边用大石条砌了护栏,称“拦马墙”, 是为防马匹失蹄坠崖而建。关墙也保存较好,左边拦马墙和右边石壁上深深的弯槽,据说是当年闩门杠用的,叫做门杠槽。还有几个饮马槽。是在古道边的巨石上凿长方形的槽,装料喂马,很有古意。
2,午子山道观 在西乡县堰口镇通往镇巴210国道旁边。其山奇峰独立,二水环流,保存着世界珍稀纯白皮松2500余亩,高大的树杆呈现银白色,有“小华山”美誉。山上有始建于宋的上、中、下三处道观,为陕南道教中心。现存多处摩崖石刻、明清碑碣及造像。
汉中市人民政府2000年8月1日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2002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11-西乡午子山
3, 飞凤山摩崖 在西乡县堰口镇午子山崖上。三国时,这里是“西乡候”张飞的封地。城南堰口镇午子山侧,临河石崖刻有“飞凤山”,字大如斗,粗犷豪迈。据说便是张飞用丈八蛇矛所刻,现属午子山省保。
4,铁牛,清,位于西乡县城南河堤西端。西乡县城南临牧马河,水患频仍。清道光十四年(1834),知县胡廷瑞组织百姓筑堤修岸,植柳固堤。并铸就重约2吨的铁牛,置于河堤西端用以镇水。铁牛为卧式,昂首西顾,神态逼真,铸工精细,虽经百余年风雨浸蚀,仍色泽如新,铁牛胸前铸有铭文“金牛镇水”“道光乙未(1835)六月中伏日铸。”原有亭覆其上。
此处自铸铁牛,加之岸柳成荫,成为一处佳境,凡至西乡者,必至观赏。咏物言志,成为文人雅士的一大趣事。昔日,每年清明节都要在岸边举办大型清明会,邻省、县商贾云集,贸易种类繁多、热闹异常。铁牛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乡县政府1985年4月25日公布。
12-西乡铁牛
(文中图片均为作者王蓬老师提供)
经典回顾
王蓬/瞿家大院记
王蓬/傥骆道风景
王蓬/褒斜连云陈仓考
王蓬/黄河古渡越天险
王蓬/丝路重镇兰州
王蓬/高原古城西宁
王蓬/诸葛亮在汉中事考
王蓬/秦蜀古道探访记
王蓬/青木川镇记
王蓬/米仓道新探
作者简介:
(说明:王蓬和他的著作)
王蓬,国家一级作家二级岗位(二级教授)曾任陕西作协副主席、汉中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創作40余年,结集50余部。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全国首届徐霞客游记奖等多项奖励,并有多种著述翻译国外。系国务院享受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投稿说明】
欢迎投稿至邮箱:1004961216@qq.com
如有疑问可在后台留言询问
欢迎关注“浅海文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