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希龄简介(熊希龄的孙子)

熊希龄简介,熊熊希龄简介?

熊希龄,字秉三,他的祖籍是江西丰城石滩,1870年7月出生于湖南美丽的湘西凤凰。他天资聪慧,被称为“湖南神童”,十四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1898年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革职。后为端方援引,充当考察宪政五大臣出洋的参赞,嗣后又调奉天盐运使。

武昌起义时熊希龄到上海,因与立宪派张謇、梁启超等拥护袁世凯有功,出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和热河都统。1913年7月31日,经国会通过,熊希龄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内阁总理,和梁启超、张謇等出面组阁。熊希龄内阁制定了民国第一部宪法,期望中国尽快走上现代法制国家的轨道。但“人才内阁”终难有所作为,次年就去职。此后热心于慈善事业,1928年出任国民政府赈务委员会委员,1932年任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1937年12月25日,熊希龄在香港逝世。

熊希龄的原配夫人是同乡廖氏,两人依父母之命结婚,婚后也非常恩爱,但是廖氏在1895年就由于肺病救治无效去世,她生的孩子也夭折了。

第二任夫人是朱其慧,她是知府朱其懿的妹妹,上海宝山人,朱其懿在湖南当官时办过学堂,也是熊希龄的老师。当他得知熊希龄的原配去世之后,非常爱怜这个得意门生,便有意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许配给他。

熊希龄 朱其慧与长女

一开始,熊希龄是拒绝的,认为自己配不上诗词歌赋天赋异禀的朱其慧,但是朱其慧非常喜欢他,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婚后,熊希龄更加努力学习,与朱其慧的感情也是越来越好了,还考中了清末的进士。正当所有事情都变得越来越好了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朱其慧在为熊希龄生下第三个孩子之后,突发脑溢血去世了。

第三任夫人是毛彦文,小名月仙,英文名海伦。1898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市一个乡绅之家。她7岁入家塾启蒙,辛亥革命后就读于江山西河女校,1913年被保送入杭州女子师范。1916年入浙江吴兴湖郡女校,四年后毕业,又以浙江省第一名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英文系,参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1922年,被推选为女权运动同盟会浙江支会临时主席。同年,转学至南京金陵女子大学。1929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教育行政与社会学,两年后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到欧洲游历。回国后,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育系教授。

毛彦文经历过情感挫折(她追求表哥而不得,表哥的同学吴宓却离了婚追求她),因她与熊希龄的女儿熊芷在金陵大学时同学,一次随熊芷到北京香山慈幼院参观,得以认识熊希龄。而当时,熊希龄已丧妻4年,依然悼痛不已,因之意气消沉,甚至已无心打理慈幼院业务。

熊芷曾代表熊家支持父亲再婚,并向毛彦文代父求婚,毛彦文为了事业同意与熊希龄结婚。1935年2月,他们在上海办婚礼,《申报》这样的报道:“前国务总理熊希龄氏,现年66岁,悼亡四载,昨日下午三时,借慕尔堂与毛彦文女士行婚礼。毛女士为留美女学生,任大学教授,芳龄三十有八,红颜白发,韵事流传,沪上闻人咸往道贺,汽车塞途,极一时之盛。”

婚后两人更是相敬如宾,关系甚好,但未生育。1937年12月25日,由于南京失守,夫妇两人转移到香港,到达香港时熊希龄因脑溢血去世。熊希龄去世后,毛彦文一直未改嫁,而且继承了他的事业,怀着对熊希龄的无比怀念,毛彦文出版了详细介绍熊希龄悲壮一生的书籍《熊秉三先生遗像遗墨事略》。毛彦文于1999年在台去世。

熊希龄与第二任夫人朱其慧生育有一男两女三个子女。儿子名字叫熊泉,儿子才三岁时,因参与戊戌变法熊希龄受到朝廷“奉旨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的处分,熊希龄与夫人朱其慧带着儿子熊泉避居湖南乡下,躲避风声。到了乡下,儿子熊泉忽发高烧,乡间无医可治,至使小孩抽筋、头大、手足变形,落下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后来,熊泉常年在天津小孟庄别墅居住,呆在家里听收音机解闷,要回北京的家或是到香山慈幼院时,总是要由仆人背着才行,熊家仆役背地里称这位熊家大少爷为“大头”。独子熊泉,因生病落下残疾,终身未婚。

全家福——中间坐者是儿子

大女儿熊芷,小名香香。她早年留学美国,学幼稚教育专业,她的丈夫朱霖在美国学航空专业,他们回国后协助熊希龄管理香山慈幼院。熊芷夫妇有才有识,是熊家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她们夫妇和毛彦文的关系相处很融洽。

小女儿熊鼎,小名德德。她的性格比较外向,喜欢交际,常出入于社交娱乐场所,对于慈善事业不甚热衷。她的丈夫冯至海能讲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曾经是一名外交官。后来她定居在美国。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熊希龄的孙子.jpg”/>

网友提问:

熊希龄简介,熊希龄的孙子?

熊希龄的故居在哪?

优质回答:

熊希龄故居在湖南省。

熊希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北文星街的一个小巷里,总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是典型的苗族古代建筑格式,极富苗族情调。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故居环境幽静安谧,建筑古老质朴,四方形布局,中有一天井宽坪。进入宅门,左侧是一个约十平方米宽的前室,又称会客室,天井东侧为专门的柴房,内有石磨、石碓等食用家具装置,充分显示了这家主人当时勤俭持家的良好风范。熊希龄小时最喜欢到这间柴房里走玩,并经常学习推磨和冲碓的技术,从小就培养出了一种悉心体察民间疾苦、关心贫民忧乐的高尚情怀。

过天井便是正室,在正室的木门两边,有一幅笔力雄健、字迹清晰的对联:“一生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半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写出了熊希龄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同时也写出了他披肝沥胆倾注心血办慈善事业为中华民族培养栋梁之才的伟大功绩。 正室三间两层木质结构,陈列着熊希龄生前生活、工作用过的什物,一张张清晰的图片,一段段生动感人的文字,记录了熊希龄人生的脚步,演绎着他人生的轨迹。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在他文晦蹈略之中。

熊希龄简介:

熊希龄,汉族,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祖籍江西丰城石滩。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北洋政府第四任国务总理。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与熊希龄简介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