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文怎么写,碑文怎么写样板?
#夫妻同姓墓碑碑文该怎么写#
在民间,夫妻去世后是要合葬的,也就是夫妻两个埋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生前同枕,死后同穴”。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关系到他们以后的香火祭祀,由于传统的原因,没有人在这些事上马虎。
夫妻合葬,立碑时碑文怎么写?其实这个格式是多样的。在早些时候,墓碑上是只写父亲名字和母亲姓。比如是这样写的:民国处士牛二公讳林堂配妻王氏之墓。看的人一眼就能明白,这里埋着的人在家里排行老二,姓牛,叫林堂,娶的媳妇姓王。
下面则是谁谁敬立。一般来说,都是父系一枝的名字。比如说儿子、孙子、侄子、堂侄这一类的。女儿的名字则不出现在墓碑上。到了现在,母亲的名字也开始出现,有些地方女儿名字也可以出现在墓碑上。我们不去评价这里面的关系缘由,因为我们今天说的是主碑文怎么写。
有人问了,父亲和母亲是同姓,这样给他们立碑时,碑文该怎么写呢?
也的确是,同姓的合葬墓碑在书写上会让人产生茫然的感觉,有时候还会误会,但是这并不影响书写。严格来说,古代同姓夫妻很少出现,因为古代对于同姓结婚有严厉惩罚,《唐律疏议》中专门立法来确定这件事的重要性。
但是,仍然有很多同姓者结婚,采用的方法是姓和氏分开。但我们今天题不再此处,所以不再深入。既然古代禁止同姓结婚,那么同姓夫妻去世后,墓碑怎么写就成了难题。但架不住人们想别的办法。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有两种方法来处理这种同姓问题,分别是直接写和代指写。我们下面分别来说一下。
Ⅰ:直接写法
所谓的直接写法,就是同姓就同姓,并不影响书写。因为一个名字在上,一个名字或者姓氏在下,任何有过墓碑知识的人一看就会明白。
还拿我们上面的格式来说,它是这样写的:民国处士刘三公讳德生配妻刘氏之墓。
这就是直接点明了,同时也是最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以前非常流行。当然了,年代上是可以换的,我们在这里只是举个例子。这里埋的是一个在家中排行老三,姓刘叫德生的人,他老婆也姓刘,这是他们两个的合葬墓。
格式也是多样的,比如说直接写出女方名字:民国处士刘三公讳德生配妻刘氏桂兰之墓。
这里说不仅指出了男方的名字,也写出了女方的名字。但我们必须要说,这是最简单的书写方式,也是民间用得最多的。
另一种加上敬语的书写法多被以前的读书人家所用。也被用于一些有些钱的生意人家。为了体现家教,会在墓碑上多费些功夫,同时也为了证明自己的孝顺,会在父母名字前面加上敬语。比如:先考刘三公讳德生,先妣刘氏桂兰之墓。
这里的先考和先妣是对亡父亡母的敬指。《礼记·曲礼·下》中说:生曰父、曰母、曰妻。亡曰考、曰妣、曰嫔。后以先考称亡父。
所以,我们常听到有人用如丧考妣来形容一个人气急败坏。这里的意思是急得如同死了爹娘,这是一个极不敬而且带有强烈贬义的成语。不过,当语境不同时,它的立意是可以变化的,我们这里不再深究。
故,这种同姓的合葬墓碑文对于有些人来说并不是问题,直接按实际情况来刻就好了,因为懂的人一看自然就懂,不会发生误会。可是,有些人家是忌讳这个的,不想这样出现在墓碑上,那就有了代指法。
Ⅱ:代指写法
代指写法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而且也不是古代人的专利。直到现在,某些地方的农村仍然还在使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山西某些山村里,黑嫂就见过这样的代指写法。
代指写法是有固定字的,并不是什么字都能代。比如加笔和缺笔法,或者是宗氏代指法,我们分别来说一下。
什么是加笔或缺笔法呢?这来自于古代避讳皇家的缺笔写法。比如说你在考试时,写的东西里面有皇帝名字中的字,这时候不能直接写,要用缺笔法,故意写少一点这样来表示避讳。
后来传向民间,被用在了刻碑上。
仍然还是上面的例子,就可以写成:先考刘三公讳德生,先妣刈氏讳桂兰之墓。这里少了刘字上面的一点一横,也非常容易辨认出来,使看到的人一眼就明白这是个同姓合葬墓。
这里是缺笔,还有加笔的。比如说王变成玉。如果实在没有缺笔和加笔能成的字,则要刻成不是字的字。可能有人觉得不是个字容易让人误解,并不会,这里的不是字是要跟上面的姓相近的,使看到的人也能一眼明白其中的意思。
这种加笔和缺笔在过去被用得非常多,甚至一度取代了宗氏写法。
什么叫宗氏写法呢?这是过去对同姓合葬墓的一种习惯性写法。在过去,姓和氏是分开的,一个家族中,大多男人用氏,女人用姓。比如我们都熟悉的电视剧《芈月传》,她是楚国王族,但楚国王族的人都姓熊,这就会让人产生误解。其实这里的熊是楚国王族的氏,芈是楚国王族的姓。
古代对宗族看得非常重,一旦发生了女子和丈夫同姓而立碑,一般都用宗字来代替。为什么是个宗字呢?古代人讲究非常多,不像我们现在似的,古代人同姓结婚会被耻笑,一个姓刻在合葬墓上也很丢人。这就是为什么同姓刻碑时会有这么多忌讳,并不单纯是怕别人误会字错了,而是怕别人误会是同宗同姓结婚。
于是,在同姓合葬墓的墓碑上,都不约而同用了宗字。当上面有这个字时,说明两者是同姓,比如说:先考刘三公讳德生,先妣宗氏讳桂兰之墓。
这样的话,一些有经验和过去有知识的人一看,就明白两者是同姓,只不过是用了宗字来代替。
当然了,这都是过去的事,现在没有那么多考虑,直接就刻上了。至于谁对谁错,这个就要见仁见智了。
Ⅲ:最后我们说一下关于立碑的一些小习惯。夫妻是一定要合葬的,这关系到名正言顺和后代的祭祀问题,但夫妻二人不可能是一起去世。所以,在立碑上有讲究。女方先去世不立碑,等男方去世后合葬再立碑。男方先去世可以立碑,但配偶的地方不能先刻上女方名字,要等女方去世后再补上。
横死不能入祖坟,光棍不能入祖坟也不能立碑。于是,在这样的习惯下,女方家里人为了让横死的女儿有香火祭祀,会想着给女儿配个阴婚。而男方家里人为了让早逝的儿子能够进祖坟和立碑,也会想办法给儿子配阴婚。
这样就诞生了一个荒诞而滑稽甚至是犯罪的营生,那就是盗女骨,这种事直到现在,在一些落后愚昧的地区仍然还有。
有人说给先人立碑是糟粕,但黑嫂并不这么认为。这是一种传统,立碑不是农村的专利,也不是一个国家的专利,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流行。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纪念亡故的亲人,寄托相思之情,怎么能被粗暴归类为糟粕呢?
但配阴婚则是不折不扣的糟粕,是陋习,是愚昧。对于这些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您认为呢?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碑文怎么写样板图.jpg”/>
网友提问:
碑文怎么写,碑文怎么写样板?
立碑时怎么写祭碑文?
优质回答:
立碑时怎么写祭碑文
给逝者立碑写祭碑文,有很大的意义。一是起一个标记的作用,让后人知道坟在哪里,找到墓碑后,一看碑文就知道是自己家的坟。二写祭碑文是后人对逝者的缅怀,简捷概括逝者的一生。三是用文字记录辈份传承,以方便后人核对。四是给后人一个固定的祭拜先人的地方,一到清明节就知道要到这里来祭祖,起到一个情感寄托的作用。可见立碑写祭碑文意义还是很深远的。
那么怎么写祭碑文?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各个地方的祭碑文写法可能不完全一样,最简捷的写法就是直接写“×××之墓”或“×××千古”,然后把子女的名字和时间写上去,公墓的碑文很多是这样写的,再放一张逝者的相片上去就可以了。
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写法就不是这样的了,我们这边是属于南方桂林地区,现在就把我们本地的写法说明一下。
一、祭碑文必须是竖写,分成五个部分。一是逝者的出生地、谁家的孩子、出生的时间和去世的时间。二是逝者的子女名字。三是逝者的主碑文。四是侄子侄女的名字。五是立碑的地点、坟的坐向和立碑的时间。
二、记住所有的文字一律竖排写,而且是从右到左排例。最右边一排写逝者的出生地,可以写父亲是谁,及在哪里生活后来又迁居到哪里。可用这样的格式“吾父系×××村×××之子后搬迁到×××”。接着写“原命生于××××年×月×日×时,殁于××××年×月×日×时”
三、再接下来写子女的名字,写法是“有几男几女”,再写子女名字“孝男×××,配偶×氏,孙×××,孝女×××婿××x外孙×××。
四、中间一排大字是写逝者的,写法是“清故×寿显考×公讳××老大人之墓”,如果逝者是女性,写法是“清故×寿显妣×门×氏老孺人之墓”。注意这里,过逝者去世时的年龄,如果41-50写艾寿,51-60岁写周寿,61-70岁写稀寿,71-80岁写耋寿,81-90岁是耄寿,90-100岁写期颐,这个要规范写。去世时在哪个朝代,在明朝就写”明故”,在清朝就写”清故”,在现代就写”公元故”。如果是夫妻合葬墓,可参考插图3来写。
五、过来左边就是写侄子侄女的名字了,写法是“侄男×××配遇×××侄孙×××,侄女×××侄女婿×××,侄外孙太远了就可以不写了。
六、再过来左边写葬在这个地方的地名是什么,坟的坐向是什么,立碑的时间是什么。写法是“卜葬地名×××立×山×向,公元××××年×月×日×立。
以上写祭碑文的格式各个地方还有些大同小异,但基本上就是这几个大方面。需要提一下的就是,有一些地方还会在碑的两边柱子写上对联,在碑帽上写上横批,这样看起来就显得更庄严、大气,也会显出特色来。
其他网友观点
墓碑存在的意义其实就是记载了躺在坟中的人的身份象征,而有身份地位的人用的不只是墓碑提示,还有特殊的墓志铭,但是普通百姓的坟墓是没有墓志铭的,只有墓碑来表现死者的基本身份信息,说白了就是墓碑其实就是一个死人的身份证明,让人看到墓碑就知道里面的人大概的信息,其实就是和我们现在活人用的身份证户口本差不多。
就像我们现在的身份证户口本,其实格式也是有严格规定的,每个地方的身份证户口本都是规定格式,不可以随便乱写,墓碑其实也一样,有着严格的格式要求,什么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怎么写这些都是有固定规矩的,不可以随便修改乱来,所以墓碑虽然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有着非常多的学问和讲究。
墓碑的尺寸其实是根据身份地位来决定大小,衡量用的基本上都是鲁班尺来做基础量具,墓碑的尺寸基本上都是这样,身份地位的不同,墓碑尺寸的大小就有变化,身份等级越高,墓碑的尺寸就会越大,反之就是身份越是低,墓碑就会越小,甚至一些人只是立墓碑无字的地步。
墓碑的基本格式内容,首先要讲到“道”,这个又要分为黄道和黑道,黄道一般是在墓碑中间这行字的位置上,其实有口诀的,黄道口诀是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其中刻字最后的一个字为道,远,通,达,遥,还这些就是吉利,其他字为不吉利,纵向顺数第十一个字为这几个字中的一个字就是吉利。
黑道口诀为生老病死苦神灵鬼哭衰,黑道一般都是用在墓碑儿孙这边的,如果最后一个字排到生,老,神,灵,这四个字就为吉,剩下的其它字就为不吉,每个地方风俗存在一些差异,但是比较普遍的就是中间主体符合黄道,旁边次体儿孙要符合黑道,这是绝大多数地方普遍的刻碑习俗。
显考显妣中的显字代表着尊重,而考和妣则代表了父亲和母亲,显考显妣代表着死去的父母,祖考祖妣则代表了已故的祖父祖母,故代表死亡,死是禁忌的字,所以用故来代表,对于性别身份地位的代表会用老大人和老孺人,老大人是代表男性,老孺人代表女性,这两个称呼都是在名字的前面使用。
关于久故,新故,民故,清故,明故等这些的使用,久故是代表死去很久的先人,这些都是很多年后后代重新立碑才会写的,新故是刚刚去世没有多久,民故是民国时期去世的,清故代表清朝时期去世的,明故代表明朝时期去世的先人,打个比方一般都是久故显考×公讳××老大人之墓,这样符合黄道中的远字,是吉。
一般的碑文上不只是刻有正文,还刻有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说安葬的时间,迁葬的时间或者重修的时间等等,还会在两边刻上家族子孙后代的名字和各个身份,一些特殊一点h的还会刻上坟墓棺材摆放的方向方位,正常来说墓碑的内容一般都是书写风水,籍贯,姓名,身份,生卒年月日,子孙,立碑人,安葬或迁葬以及重修日期等。
墓碑的左边称为龙边,是书写风水情况的,因为人口流动性,所以很多死者并不是当地籍贯,所以会在墓碑的左角或者右角显眼的位置写上籍贯,好让扫墓的后代知道原籍在哪里,姓名要写在中心的位置,这个位置叫做中榜,字数的多少其实也是决定了黄道吉利与否的关键,这个跟风水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是夫妻合葬墓,那要遵从男左女右的规矩,生卒年月日要写在中榜名字的两边,还是男左女右,死者是男的写在中榜左边,死者是女的年月日要写在右边,子女也就是右下边要按照辈分来排序,立碑时间也写在右边,墓碑的基本格式和内容。
其他网友观点
说一说老家碑文的内容。
碑分碑座,碑柱(二面两根碑柱,把大理石碑堂夹在中间),碑帽和碑堂五部分。
一、在碑堂最上面,横着刻写坐山与朝向。(如:艮山坤向四个字)
二、在碑堂正中间,竖着往下写碑主的称呼和姓名。如给父亲立碑写:先考张大公讳有福老大人之墓。
三、在碑堂的右边,竖着刻写碑主的出生年月日时和亡故的年月日时,时间以农历。
四、在碑堂的左边,竖着刻写立碑主的后代人姓名。如给父毌立碑写:孝子张德才、媳荷花美、孝孙XⅩX。(有的还刻上旺名,就是还没有出生的下一代)
五、在碑堂最左边竖写立碑时间。如:公元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八日立。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墓碑。
其他网友观点
谢邀!铅华来答,必属精华!
给逝者立碑,能表达出对逝者的缅怀,与对逝者的尊敬,表明逝者还有人能记得,不至于变成无主荒坟。而有一些人去世后,家中一些亲友会对其一生做个总结,形成碑文,刻于碑上,让更多的人了解逝者。可是对于碑文的写法,往往捉襟见肘。铅华来给几个建议。
是否有必要为逝者写祭碑文。
逝者一生若是光宗耀祖,有功绩,那有碑文肯定有彰显意义的,好让后世子孙学习、瞻仰。而比如逝者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也可以简单写几句,但铅华就觉得没什么必要了。若确实是作恶之人,于亲友不善之人,更没有写的必要了。
内容怎么写为好。
若真要写,铅华建议内容一定要属实,可适当多写积极向上一面的,毕竟我们传统意义的碑文,目的是要褒扬逝者的。但一定注意,不要过多溢美之词,毕竟这碑都是相邻、亲友才得见,太多过誉之词,会让人觉得可笑。虽然会说,这是立碑者对逝者的一种看法,可是这种看法还是要让别人评价的,若只是自娱自乐,那有什么意义。
写碑文需要准备什么?
写碑文,也无什么必要准备的,若是立碑者自己文采飞扬,可以自己执笔。若是自己拿不下,就得请有文笔之人来代笔,自己把想表达的东西,说给执笔者,让执笔者润色。或者自己也可以看看古时候的一些出彩的祭文,那种无以言状的苦,还是很受用的。碑文内容一定要简练、达观,不能啰里啰嗦,喋喋不休,这样会让人味同嚼蜡,适得其反。
写碑文,要符合当地风俗,刻在哪里?如何刻?是否有固定的言辞。符合风俗最好,毕竟移风易俗是首要的,鹤立鸡群,总有些不合适。
碑文内容,得要逝者儿女一致通过,不能站在自己角度去撰写。毕竟立碑者,是全部儿女,并非一人,尽量满足大家的意思。
其他表现形式。
碑文的表现形式很多,可以为一句话,几个词,一首诗。得根据立碑者的喜好来确定,并非得确定为一篇文章。因为各种表达方式,都有各自的语言优势。哪个能达到简练、中肯、直白,哪一种表现方式则为上选。
以上是铅华的一些建议,不足之处,请关注私信铅华,我们一起讨论。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问题算是问到人了,这儿不讨论碑怎么立或该不该立,也不讨论那种写逝者生平的文章。咱直奔主题祭碑文怎么写?这才是许多人困惑的地方。先上一个图,看一看样式。这是碑的格式。右边为逝者生卒年月,中间是写谁的碑,左边是什么人立碑与年月。难点在中间,根据传统,这有个落道公式,也叫黄道公式,有大小两个黄道。大黄道为儒家用的“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最后一个字落在“辶”字旁为吉,其它为凶。小黄道为佛教所用,即“生老病死苦”,最后千字落在“生老”二字上为吉,其它凶。内行人一看这个,便知。图上的为七个字,最后的“墓”落在“路”字上,不吉,但合乎小黄道。既合乎大黄道又合乎小黄道,为十一个字。给个规范“祖考(妣)某公某某老大人(老大君)之墓”。这种格式许多人不懂,求我写还得封个红包,今天无偿给大家。为表示感谢,各位可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