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因他做错3件事(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与马超)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网友提问:

为何刘备一生都不重用赵云?

优质回答:

赵云不被重用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在此以刘备集团为例,讲述一下君主用人的三种常见形式。

第一:用名

此类人才在刘备账下典型的人物是许靖与马超,许靖何许人也?汉末大评论家许劭的从兄,他们兄弟两人在汝南开展“月旦评”的自媒体,畅论天下,褒贬人物。谁要被他们赞了,就身价百倍,世俗流传,曹操就是因为许劭的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才挤进了上层名流圈。但谁要是被他们踩了,管你名气再大,官位再高,基本就在自己的圈子里混不下了。甚至可以说,当时的媒体不姓刘,而是姓许。

许靖后来受刘璋邀请来到了巴蜀避难,并担任蜀郡太守。刘备包围成都时,许靖想越城投降,但事情泄露并未成功。那刘备可是从小在道上混过的古惑仔,一路出生入死打到四川,自然看不起许靖这种只会耍皮子的臭公知。等到刘备破了城,他十分鄙夷许靖这种贪生怕死的行为,便把许靖晾到了一边。

这时刘备的得力谋士法正出来献计说:“天下最有名无实的人,就是许靖这号人。但许靖的虚名已传播天,你要是不重用他,天下人会说主公不善待人才。您还不如对他表示崇敬,这是在效法古代燕昭王厚待郭隗的作法呀。”刘备听了法正的建议,厚待许靖。刘备称汉中王时,拜许靖为太傅,在《立汉中王上表汉帝》中,将许靖的位置排到第二。等刘备称帝时,拜许靖为三公之一的司徒,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蜀汉末年杨戏曾作《季汉辅臣赞》,里面的人物排名可以看做蜀汉的官员的综合地位排名,许靖还是排名第二,第一是丞相诸葛亮。

如果说刘备“用名”许靖时还需要法正提醒,那么“用名”马超时,已经将这门绝技驾驭的炉火纯青了。马超在投降刘备时候的官职已经是汉朝的征西将军、并州牧,官爵与刘备都不相上下,这样一个吉祥物来投奔自己,估计刘备做梦都能笑出声。虽然马超投降刘备后基本都退居二线了,但刘备还是将马超高高的供着,封他为平西将军都亭侯。前面我们说过,在《立汉中王上表汉帝》中许靖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正是马超。

看完这两个例子之后,再来看赵云,他没有世家背景,也不是将门之后,更没有名士光环,完全是一介平民的出身,靠自己的努力与战功,一步一步往上爬。即便刘备想用赵云的名,赵云也没有,所以“用名”这条路对赵云来说,显然是走不通了。既然没有名,那就只能靠才了!

第二:用才

此类人才在刘备账下典型的人物是魏延与黄忠。“唯才是举”这是曹操的名言,《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说曹操“知人善察,难弦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在世家垄断官场的东汉末年,曹操能提出这一说法,足以证明他的伟大。刘备虽然没提出这样的政治口号,但他也是这样做的。

魏延同于禁、乐进一样,都是出身行伍。他最早作为刘备的私人武装,跟随刘备入蜀。刘备占领汉中后,准备选派一位名将担任汉中太守,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是张飞,谁知咱们的皇叔却钦定了魏延。一个无名无势的兵油子瞬间变成了军区司令,从中可以看出刘备的用人魄力。难怪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据《三国志》记载:一军尽惊。魏延的确没辜负刘备的期望,他以“实兵错守诸围”的办法守备汉中,使汉中城固若烫金,易守难攻。后来王平抵御曹爽,也是学习魏延的方法。

无独有偶,黄忠同张辽、徐晃一样,也是亡虏出身。黄忠早先跟着刘表、韩玄时一直没发挥出特长,直到投降了刘备,才开始他光辉的一生。据《三国志》记载,黄忠跟着刘备打刘璋的时候“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后来在攻打汉中的时候,更是在乱军之中斩了曹操的西北军区司令夏侯渊,创造了三国时的斩将最高官职的纪录。因为这个战功,刘备拜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与关羽、张飞、马超齐名。但这时候,关羽却因为黄忠没有名望,不愿意与黄忠为伍。多亏刘备派费诗从中调停,才化解了这个小纠纷。看看,这就是老板与员工的差别,关二爷是一名优秀的将领,但不是一个优秀的老板。要是黄老爷子遇到关羽这样的君主,这辈子只有充当大众脸的份了。

回过头在看赵云,刘备用赵云的才了吗?答案是用了!不知何时兴起的说法,说赵云只是一个保镖,从没有带兵打过仗,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据《三国志》记载,赵云从认识刘备就担任主骑,即骑兵指挥。长坂坡之后,被封为牙门将军。平定荆州后,根据《云别传》记载,赵云封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后来还在汉水以“空营计”吓退曹兵,被刘备夸赞“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如果赵云真是一个纯粹的保镖,怎么能当带兵打仗去当一方太守呢?但我觉得仅仅以一个“才”是突出不了赵云的特点的。赵云能在中国万千名将中脱颖而出,靠的不是他的武勇,而是他的品德。

第三:用德

赵云的武勇与军事虽然都很优秀,但平心而论,要是比武勇,在历史上他没项羽、李存孝出名。要是比军事,在历史上他没韩信、白起出彩。赵云在历代获得较高的评价与人气,靠的正是他公私分明,胸有大局,不争不抢,低调做人的私德。

据《云别传》记载,赵云初见刘备时,就立下了自己的政治誓言——终不背德也。这是赵云一生的政治追求,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后来关于赵云义拒赵范、退还民田、谏主东征的典故,都能看出他具有不谋私,识大局的美德。因此很多史学家都评价赵云不单单是一个名将,而是具备贤德之风的古大臣。现在总有人说,赵云是因为直谏惹恼了刘备,所以不给他升官,不让他领兵打仗。这种说法既不懂历史常识,也不懂官职制度,纯属凭空意淫。

正是因为赵云德行的优秀,据《云别传》记载:“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在赵云没加入刘备之前,负责这个干这个事的人,正是关羽与张飞。据《三国志》记载:“先主与二人(关张)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你能说刘备不信任关羽张飞?后来刘备当上汉中王时,封了四大将军,即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赵云虽然没有名列其中,仅被封杂号的翊军将军。但在刘备去世前,甚至可能更早,赵云就担任了“中护军”一职。根据《三国志》引注《华阳国志》记载:“建兴元年夏五月,后主即位…中护军赵云,江州都督费观,屯骑校尉、丞相长史王连,中部督襄阳向宠,及魏延、吴懿,皆封都亭侯。”这段话里的职位都是已经受封的官职,只是记载模糊,现在确定不了具体年份。

前面我们说过,前右左后将军,分别由关张马黄担任,中军则是由君主自领,而赵云的“中护军”就是君主的首席内军统帅,其地位在前左右后“护军”之上,还拥有中央中下级武官选拔的权力。打个比方,此时赵云的地位就相当于毛泽东的8341,相当于现在北京卫戍区军长。此类重臣,非忠义亲信者而不能担任,怎么能说赵云不受重用呢?不要小看侍卫,侍卫做到顶端就是卫将军,同大将军一样拥有开幕府的权力。吴国的周瑜曾以“中护军”的身份和张昭共掌国事;魏国的司马师也以“中护军”的身份选拔官吏,给自己父亲司马懿保驾护航,此后周瑜与司马师都飞黄腾达。而赵云后来也被封为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达到了一生仕途的光辉顶点。

总结:

如果说刘备用马超是“用名”,用黄忠是“用才”,那么用赵云就是“用德”。前面也提过,赵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品德。关于赵云在蜀汉的地位,陈寿早就给我们定位了,他在《三国志》中,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并为一传,说的不就是这五位将军具备同等的地位与荣耀吗?

陈寿曾把诸葛亮比喻成萧何,把赵云比喻成夏侯婴。萧何与夏侯婴不正是刘邦最亲近的两位大臣吗?萧何主管大后方,让刘邦无忧无虑的前方作战。夏侯婴是刘邦的御用司机,任劳任怨,出生入死,在彭城之战还救了汉惠帝和鲁元公主,正是因为这些功劳与美德,刘邦建国后封夏侯婴为九卿之一的太仆。吕后执政后,清理了不少刘邦的死党,但对夏侯婴还是倍加尊崇。不要以为只有率兵打仗才是重用与信任,看看刘邦册封功臣时,第一名就是大管家萧何,而享受荣耀最久,人生最圆满的正是夏侯婴!

纵观赵云一生,没有马超那样的将门名望,没有关张那样的核心地位,更没有像诸葛、司马这样的世家背景,他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与美德,演绎了一场光辉的“小兵传奇”,从一介平民爬到了自己所能爬的最高的位置,完成了乱世中无数人想要的“拜将封侯”的夙愿。在赵云身上能看到平凡人之中的不凡,我想这正是人民推崇喜爱赵云的原因吧。

曰:吾年少之时读《三国》,最爱赵子龙。陈寿赞关羽、张飞为虎臣、国士,赵云虽未得此襃赞,然其才德并不在两人之下也。拒纳赵范之嫂,贤于关羽乞娶秦宜禄之妻,有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之志;空寨退曹之策,胜于张飞断桥阻曹之勇,有孙武子“避实击虚,死地后生”之谋。此“一身之胆”可媲美关张“万人之敌”矣。当阳救嗣,长江夺主,忠烈忘生死,有灌婴、滕公之壮;请辞田宅,谏主东征,卓然识大体,有汲黯、魏征之风。故今日论三国武将人气之高,舍子龙又有谁哉?

?

其他网友观点

要回答题主这个问题,必须从刘备、赵云两方面来看。

赵云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青年,又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老将军。一生本该有更大的成就,可惜毁在了刘备、诸葛亮身上。

首先看一下刘备作为主公的定位。

在另一个问答里,豹眼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刘备就是假仁假义,而非仁德之君。正由于刘备的个性,关羽、张飞、赵云都是有智有谋的万人敌,却没有更大的成就自己。这里不再论述,不服气的可以去看看豹眼的那个问答。

把三国的主公化为三挡,如果把刘备放在刘璋、刘琦、刘琮、袁谭、袁尚这一堆三挡的人物中,刘备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如果把刘备放在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孙坚、孙策这一堆二挡的人物中,刘备可以混混,但并不会有啥大的作为;如果放在曹操、孙权这些顶级枭雄里面,刘备就差的太远啦,几乎毫无称道之处。不管诸葛亮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刘备的境界、格局,与曹操、孙权相比差得不少。刘备之所以三分天下有其一,是因为刘备很幸运。刘表、刘焉不死,就不会有刘备啥事。这个问题在此就不多说啦。

就以此为出发点,看一下赵云的经历吧。

01

初识刘备

初平二年(191年),赵云受常山郡(时为常山国)百姓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

公孙瓒对赵云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你能迷途知返呢?”

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赵云自此跟随公孙瓒四处征讨。

这是一个很精彩的桥段,值得仔细品味。

建安七年(202年)夏,袁绍由于在官渡之战被曹操打败,忧愤中病逝。因为袁绍素有德政,河北的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

既然如此,那当初,赵云的同郡乡亲为何背弃袁绍而投奔公孙瓒呢?

也是在初平二年(191年),袁绍采纳逢纪反客为主的计谋,联合公孙瓒逼迫冀州牧韩馥把冀州让给了袁绍。鸠占鹊巢的行为,自然让冀州的百姓感到袁绍并非仁德之君,因此背弃袁绍而投奔公孙瓒。

赵云的确是个实在人,不知道趁机讨好公孙瓒,却只是说“不知道谁是明主”,大家以为你公孙瓒是个明主,就稀里糊涂地投奔你啦。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哦。

事实上,公孙瓒也非等闲之人。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公孙瓒出身贵族,但因为其母地位卑贱,只当了个小吏。但公孙瓒相貌英俊,而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了涿郡太守赏识,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之后,逐步做到了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经常率领数十“白马义从”作战,威震边疆。

光和七年(184年),韩遂叛乱、黄巾军起义爆发,朝廷征发三千精锐骑兵交给公孙瓒率领,征伐张纯叛乱,立下大功。

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黄巾军攻打渤海,集聚三十多万。公孙瓒以两万步骑在东光南斩杀青州黄巾军三万多人。在黄巾军渡河时,又斩杀数万,俘获七万多人。于是,公孙瓒威名大震。

从这个阶段,公孙瓒与袁绍的作为来看,这或许是常山郡背弃袁绍而投奔公孙瓒的原因。赵云跟随公孙瓒四处征战,但没有史料记载,这一时期赵云有具体的功绩。

就在这个时间节点,刘备也在公孙瓒处,因而与赵云结识,但也没有看到骁勇善战的刘关张三兄弟有任何的表现。

当时,刘备见到赵云,深感惊奇,大力笼络、结纳。

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山东附近地区,袁绍派遣数万大军前来与田楷争夺。公孙瓒上表刘备为别部司马,派遣他前去帮助田楷对抗袁绍。刘备请求让赵云跟随出征,为刘备掌管骑兵。这是在挖公孙瓒的墙角,但他却不知道。

不久,赵云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刘备知道赵云此去将不会再回来。因此,刘备握着赵云的手舍不得分别。赵云对刘备辞别说:“我终究不能做有违德操的事。”

赵云既然说出了这样的话,就说明刘备在挽留他。根据刘备一向的套路,可能也是用共同建功立业来游说赵云。是否像挽留徐庶一样,说过“你走了我也就去隐遁山林”的话,不得而知,但这是刘备一贯的伎俩。

刘备是在需要讲利益的时候,他跟你谈感情;需要论忠义的时候,他跟你谈利益。看似重情谊、讲忠义,骨子里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一人。

年轻的赵云,毕竟江湖历练不足,很容易被刘备这个老江湖给忽悠。

02

赵子龙一身是胆

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前去依附袁绍。赵云来到了邺城求见刘备,二人同床卧眠。刘备密遣赵云招募兵士数百,对外宣称左将军刘备余部,不要让袁绍知道此事。这又是在给袁绍挖坑。

此时,公孙瓒已经被袁绍消灭,赵云想成就自己的事业,无处投靠,也就投奔了刘备。

在徐州时,刘备把老婆孩子安顿在下邳,交给张飞看守,让关羽跟随自己征战。但张飞喝大了,鞭打曹豹。曹豹联络其女婿吕布击败张飞,俘获了刘备的家眷。

刘备再也不敢把家眷交给张飞,而是亲自看护。曹操东征刘备,刘备丢下老婆孩子,跟张飞一起逃走,投靠了袁绍。曹操俘获了刘备妻小,进而攻击关羽驻守的下邳,关羽投降。

关羽护卫甘、糜二夫人亡归刘备后,刘备的家眷就交给了赵云负责。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在刘琮投降曹操后,携十数万百姓南渡,在长坂坡被曹操虎豹骑追上。刘备仅率领张飞、赵云、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

赵云能把年仅二岁的幼主刘禅及甘夫人能够带出来,是经过了力战的。尽管糜夫人失踪,刘备二个女人被曹纯俘获,但赵云已经尽到了全力。刘备自己又跑了,赵云也就这些本事啦。

从史料来看,并没有刘备摔阿斗的记载,也没有对赵云有任何夸赞的言语。所谓的刘备假惺惺的把阿斗摔在地上,并说“几乎损我一员大将”,那都是老罗给刘备擦的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攻汉中,曹操汉中守将夏侯渊被黄忠斩杀,曹操亲率大军前来争夺汉中。

黄忠认为可以抢夺曹操数千万袋军粮,于是赵云分兵黄忠去进攻曹操屯粮的北山。但黄忠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回来,赵云率领数十骑去查看,遭遇曹操先锋部队的攻击。历经苦战,赵云退回张翼把守的营寨,然后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以为有伏兵,随即撤退。赵云下令鸣击战鼓,用弩箭射击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践踏,坠入汉水中淹死者不计其数。

次日,刘备亲自前来查看军营,称赞“子龙一身是胆也。”

这是赵云一身是胆的由来,并不是因为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

史料并没有记载,赵云的武艺究竟有多么厉害,但赵云的谋略、胆识、武力值绝对不可小嘘。

赵云本可以有更大的作为,但却没有更多的机会得到充分地发挥。

03

谨慎稳健的赵云

建安七年(202年),刘备屯兵新野,曹操派遣夏侯惇、于禁进攻刘备,战于博望。刘备设伏兵击破曹军,赵云生擒了夏侯兰。

赵云与夏侯兰是同乡,自幼相知,于是向刘备求情,免其一死。刘备得知夏侯兰明于法律,任其为军正。赵云并没有把夏侯兰为己所用。

此事看出赵云谨慎、明智的处事态度。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赵云对于刘备的防范心理,赵云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刘关张三人核心小团体之中。

赤壁之战后,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太守。就当时的情况看,这可以算作是对赵云的重用。

赵范有个寡嫂樊氏,姿色貌美,就想许配赵云。

但赵云不同意,推辞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我的嫂子一样。”

当时有人劝赵云接受这个美女,赵云却说:“赵范是被迫投降,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不少。”

不久之后,赵范果然借机逃走,而赵云则毫无牵涉。

这是赵云谨慎之处,但每当读到这个故事,就感觉非常压抑。

赵云并非不想娶樊氏,但是有很大的顾虑。赵范的行为与樊氏无关,但赵云还是讳莫如深。由此可以想象,赵云在刘备团队是如何小心谨慎。他压抑、防范的心理应该非常严重。这就说明,刘备表面上是仁德之君,但真正了解他的人,并不认可。赵云清楚刘备究竟是一个啥人,所以行为处事,非常低调。

在这里,豹眼绝不认为赵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而认为,赵云是有情有义,忠诚、正直、有德操的君子。这是以君子之身防范小人之心,可谓大智慧。

04

刘备对赵云的任用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接受刘璋邀请入蜀。赵云留守荆州,被任命为留营司马,管理军事事务。此时孙夫人放纵骄横,多有不法行为。刘备得知后,特别任命赵云掌管内事。

孙夫人想带领刘禅一起回江东,赵云与张飞一起截住东吴船队,夺回了刘禅。

掌管内事,是刘备的信任,但不是好差事,出力不讨好而且还受憋屈。刘备自然无法安排关羽、张飞二兄弟去做这个事,交给赵云负责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赵云是一个阿谀逢迎的人,自然会借机巴结主公,得到宠幸。但赵云不是,正直的秉性难以八面玲珑。赵云出力不小,但得不到应得的尊重。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赐予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等四人黄金各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作为诸将中最高赏赐。

但没有查阅到究竟赏赐了赵云一些啥,自然不会少了赵云那一份,但令人感觉刘备对待赵云太薄。

此时,有人主张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但赵云却反驳道:“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一个,所以还不到安定下来的时候。益州的百姓,刚刚遭受了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他们,先让百姓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这样才能得到益州民心。”

刘备采纳了赵云的建议。

益州百姓是高兴了,刘备为了自己的霸业,没有不听从的道理,但将领们作何感想呢?

从赵云这个建议,就看出了他的情怀与单纯。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等人咋没有这样的建议呢?

诸葛亮一向勤正廉洁,他不会贪恋这些财物,但为何没有这个建议呢?在之后,诸葛亮推荐了所谓的清廉之士刘巴,以大钱换小钱,导致通货膨胀,令益州百姓苦不堪言。

这就是政治家的韬略,赵云与之相比,差的太多。

从刘备进入成都之后,刘备已经不再是那个同床卧眠的刘备,而赵云还是那个一心想匡扶社稷的赵云。

耿直、忠心汉室的赵云,之前没有能够进入核心团队,至此,也就不会再有机会进入这个核心啦。直到刘备病逝,赵云也仅仅以翊军将军身份都督江州。从取得荆州时的偏将军到翊军将军,自始至终就是一个杂牌将军,就是糊弄人的勾当。

至于罗贯中所说的五虎上将,就是他老人家一厢情愿的事。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之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及诸葛亮北伐时的箕谷之战。不说是战功累累,起码是身经百战。

在刘备进入成都之后,对于赵云尽管依然信任,这是赵云的品德所致,但并没有给与赵云足够的重任。赵云已经被边缘化,无法进入核心决策层。

根据赵云的能力,足以有更大的成就,但刘备的格局、境界,致使赵云不可能有更大的作为。赵云一生谨慎,从没有真正的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刘备也不会让赵云去大展手脚。

总体而言,刘备对赵云的使用,还算中规中矩,没有过分的压制,但也没有充分发挥赵云的才能,这恐怕是真的。

其他网友观点

赵云的完美,不光《三国演义》里描述的是,历史上真实的赵云也可说是完美的,当然,在更多的中国人心里,赵云更是完美无缺的。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谥为“顺平侯”,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

刘备临死前托孤于赵云,刘备说:“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这句话意思是,我和你早年便开始一起共患难,直到今天,想不到我们会在这个地方永远分离。你就看在我们是生死之交的份上,帮我照顾好我的儿子刘禅,一定不要辜负了我的嘱托啊。

实际上刘备对赵云说这番话,也就是让赵云能在关键时刻保全刘禅的地位不被篡权,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其他人。

很明显,刘备最信任的人还是赵云,赵云一直跟随刘备左右,任中军护卫,翊军将军,就像曹操身旁的典韦,许褚一样。这个“翊军将军”并不是体制内的名称,基本上是刘备冠于赵云一个人的职称,“翊”解释为飞,或翼,辅佐护卫的意思。

很多人认为赵云不被刘备重用,其实是误解,可能觉得赵云的封赏与地位没有其他的大将高。但担当护卫与后来托孤,不正是被信任被重用的最好诠释吗?

其他网友观点

赵云以英勇善战、一身是胆著称。早期投靠公孙瓒,建安五年(公元200)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前去依附袁绍。赵云至邺城求见刘备,二人同床眠卧,赵云从此跟随刘备。从此赵云跟了刘备30年,不被重用了30年,这与他平时的行为极为不符,刘备这样做,到底意在何为?刘备的心思藏得非常深,一直以来,他从未对任何人说过,他对赵云的安排,就连诸葛亮也不知道刘备有这样的心思。毕竟,诸葛亮为刘备筹划大业,尽心尽力,不敢有一丝懈怠,却被刘备这样提防,换作是谁也会感到伤心的。当然刘备应该感到庆幸,诸葛亮和赵云一样忠义,二人都没有伤害过刘禅。

公元219年5月,曹操将汉中舍弃,撤兵回到许昌。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最后胜利,七月,称王汉中,封赏有功之臣。其中,以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最。他们都为蜀汉的建立,征战一生,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是蜀汉不可或缺的有功之臣。刘备此人还算是明君!他明知儿子不行,要是换成曹操,早把孔明办了,所以,刘备心里是认可孔明这个实际接班人来领导蜀国的!而赵云是个一直被他压着,但又是一个有大韬略的战将,当初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而向东吴用兵,赵云是几番谏议反对的!可见赵云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也就刘关张能压住他!

赵云也是在刘备创业之初就跟随他的人。而刘备去世之前真的说赵云不可重用了吗?刘备到底是怎么想的?赵云这个人在三国时期是出了名的正直,当时刘备进取西川之后,准备瓜分百姓的财产给予自己军中的将士,但是赵云出面劝诫刘备要施以仁政,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因为赵云的仁义,才使得他和刘备互相吸引。

除了这一点,赵云的忠心也是刘备重用他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当年长坂坡之战,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还是刘备迎娶孙权小妹孙尚香的时候,赵云作为刘备身边唯一的贴身战将,他都为刘备这个人付出了很多。而刘备这一辈子最信任的人不过是四个人,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关羽和张飞,因为这是同刘备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其次便是诸葛亮,诸葛亮自从卧龙岗出山跟随刘备之后,一直为刘备尽心尽力。所以他对诸葛亮也是极为信任的。可让人不解的是,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控大权却让赵云备受冷落,这又为何?事后刘备一顿猛夸赵云“浑身是胆”。诸葛亮属于非常谨慎的人,不重视赵云,也是防范于将来有什么变故。而诸葛亮最看重的还是自己荆州那帮子人,像马谡等人就比较受看重。

诸葛亮偏爱马谡,与马良有关,马良和他是好友,他临终之时将马谡托付给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诸葛亮很神,他精通兵法,良策计谋多,但事实上,诸葛亮对此只是略通一二。相反,马谡却精通兵法,对于排兵布阵很有见解。很多人都认为马谡之所以能够得到诸葛亮的重用,是因为他巴结诸葛亮,其实诸葛亮并不是一个听谄媚之言的人,他是欣赏马谡之才,才会重用他。

刘备原本是靠卖草鞋起家的,他最信任的两个弟弟,关羽张飞也都是有勇无谋之辈,他们打仗靠的全是蛮力,硬拼,而马谡则注重兵法。此前刘备打仗的时候,马谡就会说很多兵法之事,刘备还觉得他啰嗦,说的没什么用。刘备的想法太过片面,打仗既需要勇,也需要谋。如果马谡这样的人才能够被他重用,让他多上几次战场,从小做起,假以时日,定是蜀汉的栋梁。诸葛亮数次伐魏战役中,唯有第一次最有希望,然而这一次却因为马谡的大意,致使街亭丢失。诸葛亮为了正军法,只能流着泪将他处斩。其实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刘备早有预料,他曾在临终之时留下过预言,结果诸葛亮没当回事,如今看来是句句应验。

其他网友观点

还要怎么样才算重用?都特么掌握中护军了,连刘备自己的老命都寄托给人家手心了,还不重用?

怎么样才算重用?像刘封一样,打发到上庸去独当一面算重用?

像马超一样,骠骑将军,犛乡侯,问问马超手下有几苗苗人马?能不能真的“督临沮”?

看看历史上曾经掌管中护军的那些人:

汉高祖时的陈平,汉武帝时的韩安国,东汉时的班固。

汉末曹操属下的韩浩、蒋济;魏国的夏侯玄、司马师、司马昭;东吴的周瑜;蜀汉的李严、费祎。

晋朝的王肃(司马昭的岳父)、司马望(司马昭的堂兄)、羊祜(司马师的妻弟)。

说说,上述哪位先生算是不受重用?

挺奇怪的,现在的人怎么了?想给“重用”一词定个什么标准?

以为中护军的战斗力不厉害吗?你以为张飞、关羽和魏延手下的部队能干翻刘备的中护军?

也有人说,刘备没有给赵云封侯,军衔也不够高。

你还想怎么高?难道你不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成就不了刘备的功业吗?如果你是刘备,你是不是打算这么干――让赵云掌管中护军,再封为卫将军,赐爵县侯。像历史上的杨坚、李渊、赵匡胤一样重用?

位高、权重、还掌管着护军。我的天哪,还打算让你那几个托孤重臣活吗?还打算让刘禅活吗?

就这智商,到三国时代能撑到片头曲结束不?长坂坡一战,在曹军精锐部队虎豹骑的围攻下,带着刘备一家老小突出重围,这部队战斗力不强?

汉中一战,烧敌粮,凭空营,拒汉水,这支部队战斗力不强?

萁谷一战,其余蜀汉各部溃退,在曹真主力的进攻下,赵云所部且战且退,是伤亡最少的,这支部队战斗力不强?

要懂政治啊,把自家的安全都托附了,还要再升高位,再给重权,这是要激起人的异心吗?就算赵云忠诚,按这个惯例沿续下去,总要遇到一个心里有想法的。

事实上,赵云一直就受到重用,但以他所执掌的职位,实在不适合在军衔和爵位上再给予过份特殊的提高。

其他网友观点

重用有很多种,刘备对赵云,是最高级别的重用。

刘备有知人之明,不同人才,放到不同的岗位上。只要人尽其才,都算是重用。并不是只有领兵打仗才算是重用,也并不是非要封侯拜相才算是重用。

赵云因为武艺高强,忠诚厚道。刘备主要让他掌管自己的亲兵卫队。这支部队,是刘备军中最精锐的骑兵部队。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当时刘备只有一千来人,按照当时步兵与骑兵的比例,刘备军中骑兵不会超过50人,非常珍贵!

长坂坡的时候,要不是张飞带着20来个骑兵断后,刘备就挂了。可见刘备军的骑兵非常非常少,非常非常珍贵。

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

这些骑兵,最主要的任务其实是保卫刘备,交给赵云来掌管,难道不是最大的信任和重用。

刘备还把家里的事情交给赵云来管,把一家老小都托付给赵云。

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云别传》

赵云救过两次阿斗,两次都是和张飞配合。张飞是什么地位,赵云就是什么地位。还不是重用吗?

赵云对于刘备,相当于许褚对于曹操。侍卫队长,这是最高级别的信任。

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封许褚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

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甚亲近焉。

刘备去世以后,没几年赵云也去世了。赵云有两个儿子,老大赵统,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专门负责保卫皇宫,保卫刘禅。这就老刘家对赵云一家的信任啊。

赵云的二儿子,赵广,勇武刚强,就像当年的赵云一样,他也当了牙门将,最后随姜维在沓中作战,战死沙场。

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赵云一家满门忠烈,也算对得起刘备了。

一袭战袍鲜血染,当阳常志此心丹。

子龙子龙世无双,五虎上将威名传!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20因他做错3件事.jpg” />

与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与马超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