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的读音是什么?
封禅_词语解释【拼音】:fēng chán【解释】:
1.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德,称禅。
2.古代封禅一般在泰山举行,但也有在其他山上举行的。
武则天泰山封禅的意义?
封禅泰山,祭天祀地,这是中国古代国家礼仪中最隆盛的国祀大典。根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共有七位皇帝先后举行过封禅大典,其中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在泰山举行,武则天曾在嵩山举行,王莽等也曾想要举行。为何中国古代的帝王如此热衷于封禅仪式?封禅活动对于他们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01 确立政治文化的范式
所谓“礼盛莫于告天”,中国古代帝王通过封禅这一繁琐而又盛大的仪式中所试图体现出来的正是其政治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仪式的神圣性、崇高性和象征性进一步确定和强化自己的统治权力,构建思想领域的统治。
以西汉武帝的封禅仪式为例,这场典礼俨然是一个西汉政治文化阅兵场,将天子至尊、王道仁政、天下一统、礼义教化等一套相关思想观念展现地淋漓尽致。如针对汉初改德、改制的争论,汉武帝在巡狩时“祠黄帝于桥山”,封禅时“衣上黄而尽用乐”,明确向朝野昭示了汉朝尊黄帝、尚土德。
再如汉光武帝在中元元年举行封禅典礼时全以谶纬儒学为规范,“宣布图谶于天下”,通过仪式进一步明确向天下宣告儒学神学化。
02 赢得权力斗争
“礼者,君之大柄也”,“礼,王之大经也”。礼仪作为中国古代王朝的“立国之本”,其所彰显的不止是“天命”,更是一种不可逾越的等级秩序。封禅作为古代礼仪中的大宗,其所彰示的更是地位与等级。
此种借助封禅来实现政治斗争目的的封禅在唐朝最为常见。唐高宗时,武则天曾指使礼部尚书许敬宗“议封禅仪”,使高宗允准“以高祖、太宗俱配昊天上帝,太穆、文德二皇后俱配皇地祇”,从而为皇后身份奠定封禅祭祀礼中母仪天下的地位。之后又“抗表”压李唐诸公卿,终于在禅皇地祇于社首山时使“皇后武氏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武后堂姨表姊)为终献,率六宫以登,其帷亦巾皆锦绣”,为中国宗法史上开天辟地第一次。
03 威慑周边民族
中国传统的整个格局为“内诸夏而外夷狄”和“圣帝在上,诸侯宾服,威振四夷”,因此,维护王者之政,威慑周边夷狄就是其必须要在政治决策中所考虑的问题,封禅正是传统中原王朝维护“华夷之辨”的手段之一。
如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的封禅,其在封禅中置十二部将军,亲率十八万军骑,旌旗连绵千里,出长城,北巡边陲,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威震匈奴。汉武帝如此兴师动 众大张旗鼓的行动,其实就是借封禅大典炫耀武力,以威慑西北少数民族。就连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封禅的重要动因之一都是宋辽澶渊之盟后,真宗群臣认为“惟有封禅泰山,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
皇帝注定要封禅什么意思
封禅是古代统治者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礼仪,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史记·封禅书》载有春秋时期齐相管仲论封禅一段话,说齐桓公称霸后想行封禅之祀,管仲反对,认为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有七十二代的帝王,著名的有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十二个,都是受命之后才举行封禅仪式的。那时候封禅,有嘉禾生出,凤凰来仪,种种祥瑞不召而至,桓公自知没这么大的福气,只好放弃了封禅的妄想,不过先秦时代如何举行封禅之礼,由于缺乏史料,其具体情况已不得而知,《史记》所载,舜、禹以后举行过封禅的只有两个人,即秦始皇和汉武帝。
泰山封禅是什么意思
泰山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在中国政治制度中,封禅可说是最盛大,但也争议最多的一项典礼。按照《史记·封禅书》张守节《 正义 》解释:“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是山东省政府打造山东旅游精品的重点项目,由泰安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邀请中国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先生的制作团队精心打造的一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
封禅纪念瓷器底部五字是什么意思
- 瓷器底部有五字是什么意思
-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