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莫高窟在哪里个城市哪个省,莫高窟在哪里哪个省?
优质回答:
为什么莫高窟这样浩大的工程不在中原或者江南而在偏僻的敦煌?
感谢邀请。
众所周知,敦煌曾是丝绸之路上的繁华大都市。从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中原与西域各国的沟通交流日益密切。东来西往的戍卒、商贾、僧侣都会在这里逗留,敦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西域和中原文化交汇处。
莫高窟这样“浩大的工程”之所以诞生在敦煌,有一下几个重要原因。
第一,敦煌是佛教从陆路传入中原的必经之地。
佛教传入中国,分陆路和海路两条线进行。陆路由印度和西域诸国沿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玄奘“偷渡”西去取经之前,汉明帝还专门派遣过使者到印度寻求佛经。敦煌是佛教从陆路传入中原的必经之地,奠定了敦煌的佛教文化基础。
第二,西来东往的商贾,有拜佛祈求平安的习惯。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东侧是瓜沙大戈壁,西侧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东来西往都异常辛苦。在敦煌休整的旅者商贾们,都有拜佛祈求旅途平安的习惯,他们也会捐钱建造佛像石窟,供养神灵佛祖。
第三,特殊的地理,让乐僔和尚开启了千年的“凿窟朝佛”活动。
公元366年,云游到敦煌的乐僔和尚,在鸣沙山看到了“三危佛光”(估计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现象),虔诚的乐僔认为这里就是佛教圣地。他停下了自己匆忙的脚步,开启了千年的“凿窟朝佛”活动,并带动敦煌百姓、世家大吏、各路政客等都参与了进来。
第四,频繁的战争,使人们将希望给予来世。
敦煌虽然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但也是历朝历代的边境地区。历史上在此多有战争发生,使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民众将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寄托在宗教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敦煌朝佛的活动。
结论:
莫高窟这样“浩大的工程”之所以诞生在敦煌,大致有四个原因:第一,敦煌是佛教从陆路传入中原的必经之地。第二,西来东往的商贾,有拜佛祈求平安的习惯。第三,特殊的地理,让乐僔和尚开启了千年的“凿窟朝佛”活动。第四,频繁的战争,使人们将希望给予来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敦煌朝佛的活动。
(原创:苏拉木塔格)
其他网友观点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不能用现代常识来分析,要放在历史、地理、文化等综合维度里来看待。
首先,古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敦煌因地处河西走廊的西端入口,往西联接昆仑山北麓、天山南北干道,往东联接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门户和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成为繁华一时的贸易中转城市。各国商贾在敦煌云集,加之当时佛教盛行,有钱人纷纷出资开凿石窟,而来自西域的佛教要想继续往中原传播,也必须经过敦煌,因此莫高窟选址在西北戈壁敦煌,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其次,尽管敦煌地处荒漠戈壁腹地,但是莫高窟的选址却非常巧妙。莫高窟修建在鸣沙山砂砾岩上,坐西朝东,依山面水,与东边的三危山隔河相望,洞窟的最高处不到四十米。冬天,风沙从洞窟背面的西方吹来,经过窟顶时,呈四十五度角吹下,洞窟刚好处于“死角”,不受风沙影响。夏天,多行东风,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为天然屏障,风沙也无法直接威胁到洞窟。从公元366年开始凿建起,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沧桑,莫高窟仍然很好地保存了十一个朝代的492个洞窟以及里面的壁画和雕塑。可以说,科学的地理选址为莫高窟的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莫高窟的选址与一个传说有关。据传,高僧沙门乐尊云游经过鸣沙山的时候,突然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整个鸣沙山出现了金色佛光,千万尊佛像在金光里若隐若现。他将这种现象视为佛祖的旨意,认为这里就是佛教圣地,于是就带领僧人在这里开凿了第一个洞穴,并在里面放置佛像。后来,随着丝绸之路上来往商人的出钱开凿,莫高窟的石窟和佛像就越来越多。随着各个朝代的不断增加和修缮,最终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壮观模样。
另外,地处荒漠的敦煌,相对中原和江南,更像是一处清净之地,也更契合佛教与世俗保持距离的意蕴。更何况,历朝历代征战杀伐,王朝更迭,偏远的莫高窟也逃过了被焚毁的命运,得以相对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佛教传承一片难得的净土。
由此看来,莫高窟选址敦煌,还是非常有先见之明和科学依据的。
其他网友观点
感谢邀请。问题很好。
为什么莫高窟这样浩大的工程,不是建在江南或中原,而在敦煌?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在古时候的“丝绸之路”是,是联通西域与中原的重要交通渠道,当时的酒泉、敦煌一带并不像现在如题目所说偏僻地方。
记得前几年有在什么地方看到介绍说:
“是有一位僧人路经敦煌,忽然见到有金光闪耀,犹如万佛齐现。后来就找寻工匠在岩壁开凿了当时第一个洞窟。”
在此之后又有禅师等开凿洞窟修禅。历经多朝代建造,而形成现在看上去的庞大规模。
感谢阅读。
我是醉舞经阁一卷书。点击关注。一起探讨文化魅力。
其他网友观点
为啥要说敦煌是偏僻的呢?五百年前上海不是更偏僻吗!我们必须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世界,才能比较容易解答心里的疑问?
其他网友观点
第一
当时的敦煌并不偏僻
丝绸之路上有足够的信众有足够客流
第二
信仰的力量很超然
能做到跨越种族和国界的包容
也能最大程度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其他网友观点
中原不是没有大工程。像河南的龙门石窟之类。你当然会说,龙门石窟的规模远不如莫高窟。但是,你能证明龙门石窟本来就是这么大、没有遭到人为和自然的破坏吗?
大工程,从来不缺少。不管是皇权强迫、民脂民膏也好,还是老百姓自发自觉、历代积累也好。但是大工程能保留几百年、上千年而不被损毁的,就比较难得了。
敦煌,曾经是辉煌的交通枢纽,有丰富的财富与人口,这决定它能支撑起莫高窟画像与塑像的建造。而后敦煌没落,人迹罕至,使它避免了人为的破坏。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这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又让这些古迹减少了自然的破坏。这才形成今天的文化奇观。
其他网友观点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不能用现代常识来分析,要放在历史、地理、文化等综合维度里来看待。
首先,古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敦煌因地处河西走廊的西端入口,往西联接昆仑山北麓、天山南北干道,往东联接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门户和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成为繁华一时的贸易中转城市。各国商贾在敦煌云集,加之当时佛教盛行,有钱人纷纷出资开凿石窟,而来自西域的佛教要想继续往中原传播,也必须经过敦煌,因此莫高窟选址在西北戈壁敦煌,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其次,尽管敦煌地处荒漠戈壁腹地,但是莫高窟的选址却非常巧妙。莫高窟修建在鸣沙山砂砾岩上,坐西朝东,依山面水,与东边的三危山隔河相望,洞窟的最高处不到四十米。冬天,风沙从洞窟背面的西方吹来,经过窟顶时,呈四十五度角吹下,洞窟刚好处于“死角”,不受风沙影响。夏天,多行东风,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为天然屏障,风沙也无法直接威胁到洞窟。从公元366年开始凿建起,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沧桑,莫高窟仍然很好地保存了十一个朝代的492个洞窟以及里面的壁画和雕塑。可以说,科学的地理选址为莫高窟的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莫高窟的选址与一个传说有关。据传,高僧沙门乐尊云游经过鸣沙山的时候,突然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整个鸣沙山出现了金色佛光,千万尊佛像在金光里若隐若现。他将这种现象视为佛祖的旨意,认为这里就是佛教圣地,于是就带领僧人在这里开凿了第一个洞穴,并在里面放置佛像。后来,随着丝绸之路上来往商人的出钱开凿,莫高窟的石窟和佛像就越来越多。随着各个朝代的不断增加和修缮,最终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壮观模样。
另外,地处荒漠的敦煌,相对中原和江南,更像是一处清净之地,也更契合佛教与世俗保持距离的意蕴。更何况,历朝历代征战杀伐,王朝更迭,偏远的莫高窟也逃过了被焚毁的命运,得以相对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佛教传承一片难得的净土。
由此看来,莫高窟选址敦煌,还是非常有先见之明和科学依据的。
其他网友观点
感谢邀请。问题很好。
为什么莫高窟这样浩大的工程,不是建在江南或中原,而在敦煌?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在古时候的“丝绸之路”是,是联通西域与中原的重要交通渠道,当时的酒泉、敦煌一带并不像现在如题目所说偏僻地方。
记得前几年有在什么地方看到介绍说:
“是有一位僧人路经敦煌,忽然见到有金光闪耀,犹如万佛齐现。后来就找寻工匠在岩壁开凿了当时第一个洞窟。”
在此之后又有禅师等开凿洞窟修禅。历经多朝代建造,而形成现在看上去的庞大规模。
感谢阅读。
我是醉舞经阁一卷书。点击关注。一起探讨文化魅力。
其他网友观点
敦煌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敦煌莫高窟的形成与发展也几经波折,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敦煌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敦煌的地形地貌也是适合岩画创作的,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
其他网友观点
因为佛教在历史中经过多次兴起与打压。而那些在偏僻处的寺庙或窟都打压很轻,有的就幸存下来了。
其他网友观点
当年是绿洲吧,交通枢纽吧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莫高窟在哪里哪个省.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