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人间词话经典语录摘抄)

《人间词话》中的三境界?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一境:“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虽然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悲壮,毫无纤柔颓靡。

此一境界,乃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

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但在乱世之中,也只有他能真正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清晰地看到远方,看到天涯海角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一境:词人所忧“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词行至此,可知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

投影至人生,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

解析: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

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一境:寻觅千百次,竟然是在灯火冷落之处发现了那人。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外。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清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于世间的不同境地,更是在诗人心中的不同境地。

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够的积累后,量变成为质变,不经意间已追逐到了。

解析: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人间词话经典语录摘抄?

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2、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3、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

4、自是思量渠不成,人间总被思量误。

5、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6、几度烛花开又落,人间须信思量错。

7、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8、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9、稼轩之词,多见炫目之色、发聩之声,以辅拔峭之言,慷慨之气。

10、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11、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12、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

13、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

14、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纵使盟誓终不复,人间只有相思份。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的三个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怎样评价苏轼

王国维《人间词话》是这样评价苏轼的,“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苏轼的词旷达,辛弃疾的词豪迈。没有他们二人的胸襟而又想学习他们写词的风格,就好像是东施学习西施捧心一般的照搬照抄,效果会适得其反。苏轼和辛弃疾虽同属豪放词派,但二者风格不同,苏轼的词多心胸旷达,乐观积极,故曰“旷”,辛弃疾的词多表达自己的报国壮志却往往有一种壮志难酬的感慨,故曰“豪”。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表达的是什么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归纳为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三境界是什么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即开始学习钻研的阶段,要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努力钻研耗尽心血的阶段,即便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即豁然贯通的境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主要讲什么

《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比较科学地分析了“景”与“情”的关系和产生的各种现象,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与“写境”,“理想”与“写实”的问题。

王国维提出,“理想派”与“写实派”常常互相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创作方法。而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艺术境界,则不能断然定为“理想派”或“写实派”。自然与理想熔于一炉,景与情交融成一体。王国维认为这是上等的艺术境界。

王国维还进一步论说文艺创作必有取舍,有主观理想的注入而虚构或理想,总离不开客观的材料和基本法则。所以,“理想”与“写实”二者的结合有充分的客观根据。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也有其客观可能性。

王国维还指出,词中所写的形象不管是素描式地写出来,还是由作者综合印象创造出来,它们都不是对事物作纯客观的描写,而是贯穿作者的理想,即按照作者的观点,感情来选择安排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