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竞赛口号大全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劳模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相伴而生,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演进形成丰富多彩的精神样态,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独特篇章。
建党一百年来,劳模精神经历了从“劳工神圣”“劳动英雄模范精神”“工农兵劳动模范精神”“敢干与实干劳模精神”到“工匠精神”的演进,经历了从实业救国、翻身抗敌、又红又专、敢干实干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到“国之重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发展过程。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以李大钊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率先呼喊出“劳工神圣”的口号,无产阶级革命先行者们自觉用唯物史观批判旧社会和资产阶级错误和腐朽观念,秉持“劳动人民代表着未来,决定人类发展的新方向”的观点,对底层劳动者满怀尊崇,劳模精神的形成与凝塑拉开了序幕。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等根据地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以“服务军事,支援战争,保家卫国”为指导思想,发动了以劳动竞赛为主要形式的大生产运动,在群众中树立“劳动最光荣”的劳动观念,奖励劳动英雄及模范工作者,持续激发边区人民群众劳动生产热情,涌现出“用革命者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新式劳动者”赵占魁、“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炮弹大王”甄荣典等劳动模范,他们以“新的劳动态度对待新的劳动”,全力支援前线斗争,带动群众投身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劳动英雄模范精神”极大调动了军民积极生产、奋进工作及敢于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根据地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巩固政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建立初期,1950年9月首次召开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对在革命与建设事业中作出巨大贡献与牺牲的劳动英模进行全国性选树表彰奖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热爱新生活,投入新中国建设的劳动激情被进一步激发出来,涌现出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等工农兵劳模形象,展现出艰苦卓绝环境下的硬骨头精神,为新中国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大潮激流涌动,“知识与价值”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敢干与实干劳模精神”应运而生。涌现出“蓝领专家”孔祥瑞、“新时期铁人”王启民、“金牌工人”窦铁成、“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带动群众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赋予劳模精神新的使命,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贡献力量。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型劳动者。在这一过程中,历史与现实一脉相承并催生新的变化,“劳动最光荣”的革命精神不断延续,“技术精兵”谱写新曲,涌现出中国水底隧道“开路先锋”肖明清、中国第一“打磨匠”洪家光、“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等一批被誉为大国工匠的劳动模范典型代表,他们有力量、有觉悟、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以实际行动奏响新时代劳动者的最强音。
生发于中华文化传承与工业文明进步的“工匠精神”,其精神实质不仅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更是对劳动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关系的重新定格。工匠个体的“小我”突破“单位社会”思维限制,其对卓越精湛技艺的追求与教育训练的外延,统一于新时代工匠个体的“大我”情怀,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价值旨归,闪耀出广大劳动者政治本色、价值取向和光荣传统,构筑起新时代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马克思曾指出,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劳动模范始终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能够用其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带动全社会,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劳模精神始终承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自始至终展现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品质,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支撑和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