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章工具怎么用不了了(图案图章工具怎么用)
近年来关于公司印章的纠纷也日益增多,而今年以来已经有了几起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当创始人李国庆抢夺公司公章,腾迅公司因人伪造老干妈公章签订广告合同被骗1000多万,南京大学生受雇作为法定代表人办理公司登记后被人取走公章实施诈骗而被刑拘,这些案件无不告诉我们,公司印章对公司、相关人员、交易安全的来说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公司印章在使用中的风险及防范进行讨论。
公司印章的种类:
公司的印章主要代表公司刻制的以图记、文字为主体的专用公章,主要就是公司开展行政活动与民事活动的重要标记,在各项活动的开展中占据着稳固的地位。首先,公司的印章主要就是彰显公司的权利与基本形象身份,盖上印章的文件就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也就代表着公司对文件的内容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其次,在公司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印章属于行使职权的工具,会对公司的运营活动产生较大影响。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印章有以下几类:
(一) 公章:用于公司对外事务处理,工商,税务,银行等外部事务处理事需要加盖。
(二) 财务专用章:用于公司票据的出具,支票等在出具时需要加盖,通常称为银行大印鉴。
(三) 合同专用章:顾名思义,通常在公司签订合同时需要加盖。
(四) 法定代表人章:用于特定的用途,公司出具票据时也要加盖此印章,通常称为银行小印鉴。
(五) 发票专用章:在公司开具发票时需要加盖。
公司印章使用中的风险
公司印章使用中蕴藏着风险,在实践中由公司印章使用引起纠纷的案件数量非常多。公司印章违法使用的形式主要有,伪造、越权使用、盗用、借用等形式。
1、伪造公司印章。伪造印章行为实际包含两项行为,伪造和使用,行为人违背诚实信用的原则伪造公司印章并使用,损害被伪造公司的努力经营的商业信誉。我国对伪造公司印章的行为打击力度较大,已经入刑,符合有罪认定条件的须追究刑事责任,而民事意义上,对于合同的效力处理也相对比较简单,因为伪造的公司印章不能代表被伪造公司的真实意思,其为无效合同。
2、越权使用公司印章。加盖的公司印章是真实的,合同并非一定有效,实践中无权代理人加盖的印章是争议中常见类型。无权代理人加盖的公司印章签订的合同的效力是不稳定的,其法律后果也不尽相同。对于该情况,决定性因素是是否构成表见代理。不构成表见代理的越权加盖公章,如果所签合同不被被代理人追认,那么合同将会无效,而相应的法律责任由越权行为人承担。构成表见代理的越权加盖公章,即便不是公司所有人的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仍然为有效合同,由其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
3、借用公司印章。在实践中,还有一些公司将其印章借给他人使用,借用人使用借来的公司印章的签订的合同并不能代表公司的真实意思,因此一些出借人主张合同无效。为了交易的稳定也有学者主张该合同应认定为有效,因为出借印章应能预知其行为的后果,对借用人的行为已经默认。
4、盗用公司印章。印章被盗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印章所有人在不知情时被人盗用。笔者朋友的公司印章被其家人拿去为他人提供担保,引发纠纷。虽然从理认上公司印章盗用,不能体现公司的意思,该合同应为无效,但是公司印章持有人负有诸多的举证义务,不能举证时就要承担不得的法律后果。
公司印章管理与法律风险防范策略
(1)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岗位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并直观地了解印章管理岗位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在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的同时,使其明确印章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升印章管理的综合技能水平,树立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2) 公司务必要搭建统一的印章使用台账,并制定印章使用申请表。申请使用的印章单位需要根据印章管理的规定,进行审批程序的把控。经过相关部门领导审批之后,印章使用单位需要做好统一的印章使用登记工作。公司的文件管理人员需要严格的审查相关文件,了解申请的内容、次数是否一致,确定无误后才能使用印章。
(3)对于印章的保管人员来说,需要做好印章的保管工作。如果没有经过领导层的批准,就不能私自携带印章外出。如果出现印章丢失的问题,需要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并提出报案证明。
(4)公司要定期对印章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印章管理人员需要遵循印章管理的基本规定,组织监察部门、法律部门等做好单位印章使用情况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各个环节中蕴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
(5)如果公司的所属部门在被撤销或是变更的时候,印章的统一管理就需要获得完整的印章使用记录、收缴印章记录等。如果下属分公司注销,就需要在工商部门完成注销手续之后,进行分公司行政印章、合同章、财务章的收集工作,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公司的印章管理部门会与法律部门进行合作,做好收缴印章的销毁工作,并根据相关规定做好存档处理工作。
(6)如果公司遇到了仿冒单位公章或是项目部印章,公司的印章管理部门就需要整合真实的情况,并汇报给法律管理部门,由法律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提出解决措施,具体的解决方式如下:1、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对仿冒公章的人追究相关责任;2、在报纸上进行各项声明的发布,并且及时告知潜在的客户;3、及时通知仿冒合同的相对人,确保将事实传达清楚,解除相关合同。如果相对人不配合,需要向当地的法院提出申请,借助法律的途径与方式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