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翁云骞 钱祎 共享联盟慈溪站 陈利群 崇寿微融站 陈芝颖
一份工作连续干30年是种什么体验?近日获得全国“最美信访干部”提名奖的慈溪市崇寿镇信访干部陆建强的回答是:这是日复一日的习惯,也是日复一日的坚守。
崇寿镇政府里,“老陆工作室”的招牌在阳光下分外醒目。除了出门调解,陆建强几乎每天都坐在这里接访,一身挺括的西服,梳着整齐的背头,手边一杯清茶,笑起来眯着的眼睛里透出一种亲切感。
陆建强是个大忙人。很多人来信访办,就是认准了他。六塘村村民老何现在常常会找陆建强聊聊家事、谈谈工作,亲如兄弟。然而多年前,老何却把陆建强当成“敌人”,一到这间办公室,气氛就变得剑拔弩张。
原因是一笔拆迁补偿款。老何第一次找到陆建强时,满口都是怨气:“我自己有3间房,我妈有2间,为啥不能按照5间补给我们?”老何说,自己和母亲在同一个村,户口落在一起,但已分开居住,村里拆迁,动迁人员只按照3间房进行补偿,让他认为工作人员是有意为难克扣。
面对责问,陆建强没有生气,一边倾听记录,一边梳理对方诉求,“你消消气,这件事交给我来解决。”老何走后,陆建强马上整理资料,换上布鞋出了门。他通过走访相关部门发现,老何反映的问题症结在于对其母亲2间房的确权,因房龄太老,资料难找,核查起来十分麻烦。
起初,老何有误解,责怪陆建强不够重视,“你这还不是拖延战术?”为化解老何的不信任感,陆建强总是“不经意”路过他家,跟他唠唠家常,顺便说说工作进展。
一面见缝插针增进感情,一面想方设法核查。那段时间,陆建强一遍遍跑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档案馆、征迁办等单位翻材料,终于弄清楚了老何母亲房子的权属。他带着查到的资料和老何一起找到相关部门,为其母亲争取到了2间房的拆迁补偿。
这一切,老何看在眼里,也渐渐地对信访干部改变了看法。2019年镇里试点信访代办制,要选聘一批信访代办员,老何第一个报了名,从“上访人”变为了信访工作者。
春风化雨解民忧。扎根基层的30年间,陆建强调解了大量拆迁安置、征地补偿等信访事件,参与处理了数不清的邻里矛盾等“琐事”,累计接访1万余人次,办理信访事项1800余件,案件办结率100%。
“矛盾的来源,往往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陆建强说。为此,他特地订做了两排柜子,排列各部门收集来的资料,还有相关法律条文、政策阐释、事项变动信息等。“资料准备得越充分,突破难题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他的工作策略,也是努力目标。
陆建强日常接访
在处理信访事项时,他也遇到过难啃的“硬骨头”。有人说到气头上拍桌子、摔茶杯,甚至恶语相向,但他报以和气,用心当好“老娘舅”。“没有困难谁会来信访?”老陆时刻告诉自己,要换位思考,不埋怨、不敷衍、不推诿。
因为深受群众肯定,陆建强先后获评慈溪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12次,2019年被评为宁波市信访好干部。他自己总结了几样“法宝”:各地到处跑,一双老布鞋是他的“无敌风火轮”;让信访人先顺顺气,热茶、血压计就派上了用场;详细掌握每件信访事项的起因和进展以及信访人的性情和爱好,离不开一本记录簿。
陆建强实地走访
心态好,思路也活。在他的推动下,镇里的“信访代办制”逐渐推向全市。如今,不仅许多做群众工作能力出色的代办员成了他的好帮手,他还从各村发展了一批民情专员及时发现基层纠纷。这样一来,镇里有什么矛盾隐患,他都一清二楚。近两年,他建了多个信访工作微信群,一有空就把典型案例拿出来,给大家“云讲课”。
“看到群众满意的笑容,我心满意足。我离退休还有几年,只要有人喊一声‘老陆’,我一定竭尽所能。”陆建强对此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