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毛改良毛笔的是谁 兔毛改良毛笔的秦人

众所周知,蒙恬是”中华第一勇士”,在历史上,曾两次击溃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史记·蒙恬列传》记载”是时蒙恬威震匈奴”,”暴师外十余年,居上郡”。

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赞叹蒙恬:”为秦开地益众,北糜匈奴,据河为塞,因山为固,建榆中。”正是有蒙恬在,才帮秦始皇化解了外患,在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收复失地,顺利完成大业。

这是大家对蒙恬的大历史印象,壹个威风凛凛、战功赫赫的大将军。但是,当大家关注历史的细节,会发现另外一些意想差点的经历。比如说,蒙恬发明了毛笔。

这条信息被挖掘出来之后,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在大多数人的一贯印象中,将军更应该舞刀弄剑,如何会钻研书写用的笔,甚至还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发明?

据说,当时蒙恬被派遣到北方修建长城。在修建过程中,他需要定期给秦始皇做汇报,报告修建进度以及边疆军情等。

在当时,人们都是用竹签蘸着墨汁,再写到竹简上。但是,竹签只能够吸附少量的墨汁,书写时就会断断续续很不方便。一次,蒙恬在打猎的过程中发现了受伤的野兔在逃跑的过程中,尾巴在地上拖出了一道血迹。

这一幕向了他很大的灵感,便在野兔的尾巴上剪了一点毛,装在了竹管中,固定之后,蘸着墨汁书写。

但是,因为兔毛过于光滑,并不吸墨,就被他丢到了门前石坑中,此事也就此作罢。一段时间后,蒙恬突然发现被丢弃的笔,上面的毛变得很湿润,而且也更加干净洁白。后来他才明白,因为石坑中含有石灰,兔毛在含有碱性石灰水中浸泡过之后,油脂就会脱落,对墨汁的吸附能力也更好。

古籍中有一些关于蒙恬发明毛笔的说法。如今能见到的最早记载大约是《太平御览》所引晋张华《博物志》的话:”蒙恬造笔。”唐韩愈《毛颖传》中也提到蒙恬伐中山,俘获毛颖,秦始皇宠之,封毛颖为”管城子”。这里的毛颖指的就是毛笔。

现今,仍有一些出产毛笔的地区,将蒙恬奉为制笔的鼻祖,一直对其进行祭拜。

虽然有史料记载蒙恬造笔,但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人们对古代历史知道少,认知有限。从后来考古发现中印证了,造笔者并非蒙恬。在20世纪50年代,长沙的一处战国时期楚国公墓中,出土了一整套书写工具,其中就有长约21厘米、直径约0.4厘米的毛笔实物,该毛笔笔头以优质的兔箭毛制成。

因此,毛笔在早于蒙恬的时期就出现了。蒙恬与蔡伦一样,不是创造者,而是改造者。

清代学者赵翼在《孩馀丛考》卷十九”造笔不始于蒙恬”中一口气列举了蒙恬之前《诗经》《尚书》《尔雅》《说文解字》等古书中出现”笔”字的证据,并且以《庄子》”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舐笔与墨”的话,作为上古之笔不是竹制硬笔而是”以毫染墨”的毛笔的证明。另外,晋朝太傅崔豹在《古今注》一书中曾写道:”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

这段文字,向大家提供了关于”蒙恬造笔”的大量信息。首先,从整个叙述来看,蒙恬造笔的经历和前文中的传说有异,蒙恬所造之笔,并不是兔毫竹管。其次,文中认可了蒙恬造笔的事实,但是,他所提到的蒙恬造笔,只是毛笔中的一种,被称为秦笔。

关于毛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有学者推测,当时的一些文物中,就已经出现了软笔的书写特点。线条圆润流畅,有较为自然的粗细变化。所以,蒙恬非毛笔的创始人,而是改造者。有学者认为,大约是经由蒙恬改造的毛笔,更精致更便于书写,且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对于毛笔的创造源头很模糊,但将蒙恬当作了造笔人。

蒙恬虽然只是毛笔的改造者,但这种改造也是极具创造性的,对中华文明的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