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七天的粥好不好喝(一粥七天官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陈景英
冬夜凌晨,你在哪儿?是在温暖的房间香甜酣睡,还是在寒冷的黑夜坚守岗位?黑夜中,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畏酷暑,不惧严寒,为了生计早出晚归,辛苦劳作。他们在寒冬黑夜中亮起一盏灯,照亮自己也温暖了别人。
12月27日凌晨三点半,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穿过黑夜,走近餐饮人。去体验他们在寒冬里的坚守,感受食物从指尖到唇齿间的温暖瞬间,捕捉那些餐饮人让寒冬与热食碰撞出的有味清欢。
觅食——开启寻味之旅
壹点记者要去的是位于无棣县城区的一家早餐店。无棣县属于山东滨州,位于山东省最北部。1963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40多万地道的北方人。
北方的风土人情,孕育北方的饮食特色,单以早餐来讲,主食以包子、馒头、饼为主,搭配各类粥汤,辅以各种小咸菜。壹点记者也将用手做面点、做粥,感受食物的温度。
一出家门,从温暖的房间强行塞进这寒冬里,一阵冷风扑面而来。嘶~一个激灵,睡意瞬间全无,此时温度是零下8度,而今天的最高温也不过3度,又是一个大冷天。
夜黑的很纯粹,安静的不忍惊扰。月华流泻在冷梆梆的地面上,走向停车场的脚步声,回响得异常清脆。
凌晨四点,很多人都还沉浸在梦乡。街道上人车稀少,交通信号灯还缓慢地闪烁着黄灯。无棣县城区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关着门,而在棣丰街道港澳城小区边上,这家早餐店,却是灯火通明。一年四季,无论严寒酷署,每一天都是从黑夜开始再到黑夜结束。
今天,壹点记者将在这里,觅食烟火,感受早餐营业人披星戴月地劳作,记录这寒冬与热食的碰撞。
粥——寒冬清晨,寻一碗热切的烟火
在清冬寒晨来一碗粥香的弥漫,吃一顿热乎的早餐,又何尝不是一种清欢。静候,等米香的绽放,待她弥散出清香;熬煮,从黑夜到清晨,酝酿一场色彩的碰撞。
这家名叫“一粥七天”的早餐店,把粥成了招牌。为了让这碗烟火能准时触及食客的味蕾,做粥人从凌晨三点便开始熬煮。精心挑选原材料,熬煮出八宝粥、皮蛋瘦肉粥等十余种粥品。
穿过餐厅,在厨房里,员工们正忙得热火朝天,与屋外的清冷截然不同,这里烟火正浓。
“来啦,小心锅。”餐馆老板马振金一边搅动着锅里的八宝粥,一边提醒着壹点记者。马振金今年39岁,从事餐饮行业仅两年,却把这家小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您几点开始熬的?”壹点记者靠近大锅时,一阵香甜的气味就钻进了鼻腔,跑进了口腔。
“三点开始熬,已经熬了一个多小时了,得熬够三个半小时,”马振金观察着锅里,不敢有丝毫懈怠,“我熬粥用的材料都是我精心挑选的优质材料,这八宝粥真材实料,越熬越粘稠,香味越浓郁。”
面点——美味随温度膨胀
与此同时,面点小分队也在紧张地忙碌着。不到五点钟,闫阿姨已经把十余种馅料都备好了,韭菜鸡蛋、茴香鸡蛋、茄子辣椒、冬瓜肉、粉条肉,还有土豆、南瓜陷等。
闫阿姨熟练地把面皮放在手里,又盛了满满三大勺的馅料,边摁、边捏、边转,一个皮薄馅多的包子就从她手里变了出来。“包子包好后,再在这包子上摁一个同馅料的标记。这样同一个蒸笼放上不同的包子,也能区分出馅料。”
“阿姨,您也教我包一个吧。”壹点记者跃跃欲试。
跟随着闫阿姨的步骤,壹点记者竟成功地包出了一个韭菜鸡蛋包子来。
“不那么漂亮,能卖出去不?”壹点记者有点忐忑。
“很好啊。”闫阿姨鼓励着。
获得肯定后,壹点记者又尝试了包馅饼,拧花卷。
从指尖做出的面点,经过蒸、烙、炸,美味随温度不断上升,不断膨胀,那一锅锅,一笼笼面点就到达了食客的唇齿间。
食事——寒冬里的暖事
不到七点,餐厅里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上人了!”马姐大喊一声。员工们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马姐是马振金的姐姐,她干起活来不但手脚麻利,而且卖起餐点来反应也足够敏捷。前台与后厨,她干起来都得心应手。
“我要一个茄子辣椒馅饼,一个鸡蛋,一碗豆浆,一个地瓜丸。”
顾客的话刚落地,马姐也就都把餐点都放在了一起:“一共6块。”
餐厅顾客越来越多,拉起了长队,其中大部分是学生。
“小朋友,你要吃点什么呀?”壹点记者询问道。
“我要一个包子,一个烤肠。”这名小学生是自己来就餐的,取好餐,安静地找了一个位子坐了下来。
“小朋友,你怎么自己来吃饭啊?一会你妈妈来接你吗?”壹点记者问道。
“我妈妈要送姐姐,我一会自己做校车去上学。”
壹点记者端来一碗豆浆,“真乖,看你没有喝的,阿姨送你一碗豆浆吧。”
餐厅里越来越热络,窗户内凝结了一层水汽。窗外的慢慢亮了起来,温度却没有一点上升。
七点半,学生们渐渐少了,上班族多了起来。
在餐馆里,两位清洁工阿姨穿着橙色的衣服格外亮眼,“我们经常到这里吃饭,因为上班时间紧,所以我们每天早上在这里吃两个包子,这里提供免费的热水,我们就再喝点热水。”
“哎?张大爷有几天不来了,平时这个点他该来了啊……”员工小陈自己嘟囔着。
“张大爷是我们的老顾客,70来岁了,几乎天天来。他就住在这附近,平时自己一个住,不大做饭,不知道为啥最近几天都没来。”说到这里,员工小陈有点担心。
“来一份皮蛋瘦肉粥!”顾客喊道。
“来了!”员工小陈回应道,又自己嘟囔着,“希望张大爷平平安安的吧。”
这寒冬与热食,交替着冷暖,更演绎着暖心的食事。
奔走——带餐点穿过寒冬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机器里不停地提示着。
“天越冷,我们的外卖订单就越多,现在应该算是我们的旺季了。”马振金告诉壹点记者,食客除了堂食,外卖也是餐馆的一个营业内容。
上午八点,很多人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而餐饮人的这一天已经开始了5个小时。
“一般一天外卖有一百多单,这个月到现在有3000多单了。从早上到晚上九点左右,一直都有单。所以,懒惰的人做不了餐饮,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马振金告诉记者。
“我们做餐饮就是一早一晚,起早贪黑,一年365天都是3点开始熬粥,一直到晚上11点才睡觉。越是冬天越难守,当然我们可以雇人熬粥,不这么累,但为了节省成本,我们就只能自己干。”
为了多赚点,马振金也会送外卖。
“这份外卖我来做吧,我来送吧。”壹点记者再次请缨。
红糖、红枣、枸杞等材料放入锅里精心熬煮,香甜的气味弥散开来,浸润在温热的空气里,充斥在空间的每个角落;把土豆丝小心翼翼卷进饼里,再次烙制,色泽金黄。
将所有的餐点小心打包,从温暖的餐馆冲进寒冷的冬日里。
“骑上我心爱的小电车,永远也不会堵车……”路上,壹点记者用歌声对抗着寒风。
“您好,您的外卖到了……祝您用餐愉快。”准时准点安全送达。收到顾客的好评,壹点记者感觉心里暖暖的。
有家的味道的餐点,不仅带给食客以唇齿的温暖,更是离家奔波在路途的心灵慰藉;那发生在餐馆的温暖食事,更是寒冬里,热切的惦念;食客对餐点的满意,是对餐饮人披星戴月辛苦付出的认可。
四方食烟火,有味是清欢。餐饮人还在寒冬里坚守,温暖的食事也还在继续上演,这个寒冬似乎越来越热切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