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月,在阔别了井冈山38年之后,72岁的毛主席终于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井冈山。
在毛主席住在井冈山的那段时间,一天,一个老人来到了毛主席的住处,他对警卫员说:“同志,你好,我是来看毛主席的。”
警卫员仔细打量了一番眼前的老人,疑惑地问:“老人家,您是?”
老人赶忙说道:“你就告诉毛主席,说是我谢槐福,我想念他,现在来看他来了。”
老人为了打消警卫员的疑虑,就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但警卫员却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他印象当中也没听毛主席和其他人提起过这个名字,再加上毛主席此时正在屋内工作,他就更不愿意去打扰毛主席了,因此就没有答应老人的要求,先让他回去。
但老人知道毛主席难得回井冈山一趟,无论如何也要见见当年的恩人,可因为警卫员不了解那段历史,无论老人怎么说,警卫员就是不答应。
老人没有办法,只好失望地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听见屋外有动静后,就从后面的屋子里走了出来,问警卫员:“刚才好像有人在说话,是怎么回事?”
警卫员赶紧将刚才有老乡要见毛主席的情况,说了出来,说有一个叫谢槐福的老人来过。
毛主席记性很好,他只略微想了一会儿,立马说道:“谢槐福?当年是有这么一个老乡,那他现在在哪里?”
警卫员摇了摇头说谢槐福已经从这里离开,回去了。
但令警卫员没想到的是,毛主席听说谢槐福已经回去的消息后,脸上立刻露出遗憾的表情,看到主席这么失望,他有些后悔了,早知道这样,他一定会让谢槐福留下来。
不过,谢槐福老人已经回去了,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谢槐福回去了,但毛主席却把这件事搁在心上了,他说:“是应该见见的,这么多年了,我也十分想念他们。”
随后毛主席便吩咐汪东兴去安排和老乡们见面,特意提到了谢槐福。
谢槐福与毛主席的情意,还要从毛主席上井冈山说起。
当年,毛主席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因此,他对井冈山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时常回想起在井冈山战斗和生活时的艰苦岁月。
1927年 毛泽东在井冈山 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1927年,在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等人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秋收起义没有成功。部队于同年10月转战到永新、宁冈两县交界的三湾村,毛泽东发现整个部队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因为吃不了苦,就干脆当了逃兵,也有的吃里扒外背叛革命,为改变这种不良的士气和作风,毛泽东就对部队进行了重新改编,改编后的部队面貌焕然一新,战士们的士气提高了不少,这时候,毛泽东决定带领大家上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江西与湖南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周围五百里全是峭壁山崖,古木参天,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对于一支新生的革命力量,是一个很好的地理位置。
井冈山上当时有两支农民武装,他们也都很欢迎毛泽东上山,加上周围也有很多农民组织起来的运动,因此,毛泽东上井冈山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
到了井冈山以后,那里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大家只能住在破草房里,没有衣服,就穿老乡给的衣服、吃的只有红米饭,条件好的时候才能吃点南瓜汤。
到了夜里,连一张被子都没有,大家只能盖禾草、没钱买鞋,就穿草鞋,有的人甚至连草鞋都没有,只能赤着脚走路。
尽管生活条件如此差,但没有一个人当逃兵,大多数人还是很坚强乐观的,充满了昂扬斗志。
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和数不清的大小战斗,毛泽东带领的队伍终于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建立起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上井冈山之后,井冈山上的人还并不是很多,就当地的土地还是能保证大家基本的物质生活的,在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倡导下,生活很快有了一个较大的改善。
毛泽东还带领大家建立了被服厂,被服厂由妇女领导组织当地的妇女赶制棉衣和棉被,在到了冬天时,有不少士兵分到了棉衣,毛泽东也发了一件棉衣。
不过,毛泽东的这件棉衣,后来被他送给当地的老乡了。
大雪纷飞 毛委员送棉衣
冬天是井冈山一年四季中最难挨的季节,时常大雪纷飞,寒风入骨,然而,这也正是最考验革命同志的时候。
1927年冬天的一个清晨,毛泽东闲暇时正在大街上走着,此时,正下起纷纷扬扬的雪花,他心想,下这么大的雪,群众家里有不会有什么困难吧,于是他决定去他们家里坐坐。
刚走了没多远,就听到附近的院子里有人劈柴的声音,毛泽东看到是村民谢槐福,他在谢槐福的家中还住过一段时间,自从他们来到井冈山以后,群众就让他们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因此,他们时常惦念着群众的生活。
当毛泽东走近时,才发现谢槐福只穿了一件破破烂烂的单衣,衣服已被大雪濡湿了,尽管他冻得嘴唇都发紫了,仍然站在雪地里吃力地举起斧子,一下又一下地用力劈着柴。
看到毛泽东带着深思的表情走过来,谢槐福说:“家里没有烧的柴火了,我就劈些柴,要不然,连饭都没法做了。”
毛泽东听后,眼睛马上湿润了,他二话没说,就走到谢槐福跟前,从他手中夺过斧子,帮他劈起了柴。
谢槐福看到毛泽东替他劈柴,他赶忙说道:“毛委员,您的手是拿笔杆子的,可不能做这样的粗活。”
毛泽东却说:“我们共产党,不管是拿笔杆子的,还是使用枪的,我们大家都应该互相帮衬。”
毛泽东的这一番话,谢槐福感动的不知该说什么好,他说毛委员不放下斧子,他就坚决不回屋。
毛泽东让他回屋去,但谢槐福却不肯回去,就一直陪着毛泽东站在院子里,后来都冻得发抖了,毛泽东就放下手中的斧子,把自己身上的一件棉衣脱了下来,给谢槐福披在身上,说:“老谢,快把棉衣穿好。”
看着毛泽东的身上除了这件棉衣,也只剩下一件单衣了,谢槐福说什么也不要毛委员的棉衣,他说:“毛委员,天这么冷,您快穿上,莫要冻坏了身子。”
雪越下越大,毛泽东和谢槐福谁也不肯穿这件棉衣,两个人都担心对方的身子会冻坏,实在没办法了,毛泽东就硬是把棉衣穿在谢槐福的身上,对他说:“老谢,我比你年轻,我扛得住冻,这件棉衣就送给你了。”
谢槐福感动的不知该说什么好,他看到穿着十分单薄的毛泽东,就赶紧要把棉衣脱下来还给毛泽东,但毛泽东硬是不让他脱,看到谢槐福终于穿上了棉衣,毛泽东这才放心地离开了。
看着毛泽东离去的背影,谢槐福早已泪流满面,这么好的革命同志,能让他遇上,一定是自己祖上积了大德了。他劈柴时终于不冷了,很快,就劈好了一大堆细柴火。
等他回到屋里时,就仔细地端详着身上的这件棉衣,自己家里穷得叮当响,两个娃儿从来没穿过冬衣,自己是大人,抗冻,若是把这件棉衣裁剪成两件小棉衣,两个娃儿穿上后就不用受冻了。
想归想,可这毕竟是毛委员送给他的棉衣,自己这会儿是不冷了,可万一毛委员冻病了怎么办?
但转念又一想,毛委员是红军中的大领导,应该是不缺棉衣的,毛委员回去后,组织一定会再给他发一件棉衣过冬的。
谢槐福是个闲不住的人,为了一家几口人的温饱,他每天都会出去给别人做一些苦力活。
一天,他外出干活时,正好路过毛泽东住的地方,他想到那天天气那么冷,毛泽东把棉衣送给他后,自己穿一件薄衣回去了,不知道毛委员冻感冒了没有,就想到屋里去看看毛泽东。
他推开门,发现毛泽东身上穿着两件单衣,正伏在桌子上专心地写着什么。谢槐福万万没想到,毛委员身上没有棉衣,他原以为,毛委员一定不缺棉衣的,谁知道竟是这么寒酸,大冬天的只穿两件单衣,还要整日伏在桌子上写东西。
想到这里,谢槐福忍不住哭了起来,毛泽东听到了抽泣声,扭头就看到了站在一旁的谢槐福。
谢槐福一边抽泣,一边在解棉衣上的扣子,毛泽东放下手中的笔,走到谢槐福跟前,告诉他千万不要把棉衣还给他:“老谢同志,你这是做什么?外面天冷,而你又经常要到外面干活,比我更加需要棉衣御寒。”
井冈山红军穿过的棉衣
谢槐福有些愧疚地说:“可您是委员,这大冬天的没有棉衣,您怎么工作?”
而毛泽东无论如何就是不收回这件棉衣,他还说:“这件棉衣已经是你谢槐福的了,以后不许再提还棉衣的事了啊!”
谢槐福被毛泽东说得热泪盈眶,他最后只得把棉衣留了下来,哭着走了出去。
谢槐福感恩毛泽东送给他的棉衣,但他哪舍得自己穿呢,两个娃儿还在大冬天穿着单衣单裤,他就让人把那件棉衣改成两件小棉衣,让几个孩子们穿了。
毛主席在井冈山期间,虽说整个部队的日子十分艰苦,但也为当地群众办了不少实事,为了支持红军革命军,当地群众付出的也不少,可以说,毛主席与井冈山的群众是从同甘共苦中走过来的,这份鱼水情,他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在井冈山期间,原本只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一支是袁文才和王佐领导的农民地方武装(后改编为三十二团),到后来,这支部队就逐渐扩大了起来。1928年,先是朱德和陈毅带领的队伍来到井冈山会师后、后来,彭德怀和滕代远率领的红五军,也到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部队进行了会合,四支部队在井冈山上建立起了革命根据地。
毛主席 朱德
1929年1月,红军主力部队开始离开井冈山,到赣南和闽西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后来又扩大到江西瑞金县,就这样,中国大地上有了一大块革命根据地,革命的形势进入一个轰轰烈烈的发展阶段。
可以说,毛主席的革命生涯是在井冈山真正开始的,他在江西战斗和生活了整整七年,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红色革命,点燃了燎原之火,因此毛主席对井冈山有着特殊的感情。
离开井冈山以后,毛主席一直想回井冈山看看,但因为他日理万机、忙于处理国家大事,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更是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就更难抽出时间去井冈山了。
多少次,毛主席做梦都想回到井冈山去,尤其到了晚年,就更加思念井冈山,他还经常对身边的人说:“我老了,经常梦见井冈山,很想回去看看……”
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随着毛主席年龄的增长,他对井冈山的思念也越来越重,终于,决定了要去井冈山看看。
1965年的5月,72岁的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8年的井冈山。
在江西省几位同志的陪同下,毛主席又重温了一遍当年的革命之路,回想着过去他在井冈山革命生涯的点点滴滴,不时发出感慨。
看到井冈山的变化很大,比38年前他们带着部队上山时,有了明显的改善。毛主席深有感触地说:“没有井冈山人民的支持,战斗的胜利就没有保障。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胜利是用生命换来的啊!”
走在公路上,毛主席感慨地说:“井冈山的变化很大。修了公路,通了汽车,解决了上山难的问题。”他还再三叮嘱身边的人,他回井冈山不要惊动群众和干部,因此,知道毛主席要上井冈山的人是很少的。
毛主席回想起了38年前,他们刚上井冈山时的艰苦日子。过去,因为没钱,他们常吃一种红米,于是,毛主席就问工作人员:“井冈山现在还种不种红米?”工作人员说:“种的。”毛主席就交待以后每天给做一顿红米饭。
毛主席的生活一直非常简朴,他这次回到井冈山,睡的仍然是木板床,吃的是一天只有2.5元的伙食标准,每餐四个小碟的清淡菜肴,临走前,他还让身边的人带着钱和粮票去找会计结算伙食费。
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消息传开后,乡亲们知道后都想去见见毛主席,但都被警卫一一挡了回去,其中就有谢槐福,因此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38年过去了,谢槐福从一个年轻气盛的青年人,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但他永远不会忘记,毛主席给他送棉衣时的情景,正是有了毛主席的那件棉衣,他的两个孩子在冬天才不至于受冻。
这么多年,毛主席送给他的那件棉衣,一直温暖着他的心,他想着有朝一日见到毛主席时,还要再说声谢谢。
可是,人人都知道毛主席很忙,他又不敢随便去北京打扰毛主席,深怕影响他的工作。一天,他听老乡说毛主席回井冈山了,谢槐福激动的一夜都没睡着,第二天上午就去上井冈山去找毛主席了。
可是,由于警卫不认识他,所以他就没见到毛主席。
毛主席接见谢槐福和乡亲们
毛主席知道谢槐福来找他后,就对汪东兴说:“过去井冈山的许多人民群众为了红军的生存,受尽苦难,流了不少血和汗,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和帮助,我和他们同甘共苦过。你们和我一起参加会见井冈山的主人们。这件事由你安排进行。”
汪东兴就把这件事告诉袁林:“明天毛主席要接见井冈山的群众。” 当天晚上,井冈山管理局党委向中层以上干部发出通知:第二天上午8点在管理局会议室开“紧急会议”。山下的干部连夜赶上了茨坪。袁林在会议上宣布了毛主席要接见干部群众的消息。
谢槐福收到了毛主席要接见他的消息,感动的流出了眼泪,没想到身为国家领袖的毛主席,竟然还惦记着他们这些穷老乡,说明主席心里还是有他们的。
7月29日上午,毛主席接见了谢槐福。
1927年10月至1928年间,毛主席曾多次在谢槐福家中住过,并给他讲过革命故事。
在1927年冬天,毛主席看到冻得瑟瑟发抖的谢槐福,便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身上的棉衣脱给他,自己身上只穿一件单衣。
毛主席见到谢槐福,深情地望着眼前白发苍苍的谢槐福,同他握了手,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老谢,要保重好身体。”
久别重逢,谢槐福见到毛主席后,激动地说:“主席,您把革命传统又带回井冈山了。”他本来还有很多话要对主席说,但因为太过激动,其余的话都忘了。
毛主席在接见完其他乡亲后,在大家的一片欢呼声中登上了汽车,离开了井冈山。
这位伟人终于圆了他重上井冈山的梦,在井冈山期间,毛主席还对周围的人说:“现在的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没有过去在井冈山的艰苦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
作者@枫叶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