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2000字(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000字)
这个暑假我精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把里面很多内容都分门别类地摘抄了出来,如第56号教室的书,第56号教室的电影和第56号教室的艺术等。一直很欣赏许纪霖教授的一句话:“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我能够改变我的课堂。”雷夫·艾斯奎斯。他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这间教室被称之为56号教室。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
一直以为,中美两国教育差异巨大,许多西方教师的做法,并不适用于中国,但阅读此书后,发现作者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教学中和与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以及作者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在我们今天这里的教学中都可以进行一番验证。
在书中,雷夫老师确立的一些准则,对身为教师的我而言相当有启发。
例如:雷夫老师提出“以信任取代恐惧”。书中,雷夫老师举了这样的例子:我在开学的第一天和学生们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多数人都有玩信任练习的经验:有人向后倒,由一名同学接住。这种接人游戏就算连续玩过100遍,只要有一次朋友开玩笑故意不接住你,你们之间的信任就永远破裂了。不管他怎么道歉,承诺再也不让你摔倒,你就是无法不带一丝怀疑地向后倒了。我的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学到了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雷夫老师认为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一旦建立信任,如果发生所承诺的活动有必须推迟的特殊情况,孩子们反而特别能谅解。
雷夫老师提出的另一个准则是:“纪律必须合乎逻辑”。雷夫老师认为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惩罚必须和罪行相称,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只要孩子们看见你赏罚不公,你就失去人心了。他说,这些年来,我从孩子们那儿听到最不公平、最不合逻辑的处罚通常是这样的:因为某个孩子在教室里捣蛋,所以老师就决定下午全班都不准打棒球。孩子们默默接受了处罚,但私底下却恨死了。大家心想:肯尼抢了银行,为什么蹲监狱的是我?再举另一个经典的例子:约翰没写数学作业,给他的惩罚是下午不准上美术课,或是下课时间不准离开座位。请问这两者有什么关联? 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雷夫老师的做法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如果有个孩子在做实验时出现不当行为,我会告诉他:“杰森,因为你使用实验器材的方式不恰当,请你站到旁边去。你可以看大家做实验,但不准参加。你明天还有做实验的机会。”如果某个孩子打棒球的时候很没运动精神,我会罚他坐冷板凳。这样的惩罚是合乎逻辑的,当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打球时,我一定会让他重返球场。
在书中,雷夫老师还总结了学生发展的六阶段。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六阶段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如何从接受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的过程。而要达到最高境界——第六阶段,在现实工作中真的很难,但雷夫老师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热请:“我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并且尽力而为。正因为孩子们无法无天,所以我们更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标准。”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雷夫老师在书中给出了一些他运用过的方法。例如:
第一、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雷夫老师说,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因为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
雷夫老师还提出了一些指导阅读的方法:
1、和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各科老师都可以带领孩子开办读书会,因为孩子们需要大人经常陪他们一起读书、讨论,引导他们学会在书籍中的角色、情景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这也是让孩子能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的一个途径。
2、善用图书馆。他觉得做父母的绝对有必要带小孩去图书馆,因为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们的价值观;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对孩子们是很有益处的。
3、把阅读和电影欣赏结合起来。每一年都有伟大的文学作品拍成电影。家长和老师应该特别留意这样的改编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最适合孩子在阅读原著后欣赏。我们如果能引导学生去欣赏由他们读过的原著所改编成的电影或演出,就可以带着他们讨论原著和改编后的作品对他们来说有何不同。而且当孩子们知道读完原著就可以观赏改编的电影或舞台剧,以及比较上述两种经验,他们的阅读热情和积极程度,远远超过了以通过考试为目标的情况。
第二、开办周末电影俱乐部。
好的电影能建立孩子的品格,了解正确或错误决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并且启发他们,让他们就算是身处困境也能为信念挺身而出。 但是雷夫老师认为,务必和孩子一起看电影,启发他们,以身作则,让他们学会安静观影、仔细思考。看电影还是学习的延伸。就历史学习而言,电影是一项帮助学生喜爱、了解历史的有力工具,但是放映电影就像其他所有的事情一样,家长和老师负有定调和引导之责。雷夫老师的做法是:在放映电影之前,会提早在教室的“近期上映栏”公布片名,让孩子们开始期待;也会事先讲解他们可能看不懂的片段,帮他们做好准备。所以在电影还没开始放映之前,孩子们都已经准备好要乐在其中了。
第三、排演莎士比亚戏剧。
第56号教室的学生之所以被称为“霍伯特的小小莎士比亚们”是因为这个班的学生除了继续各项学习,还会制作演出一出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真是无法想象小学生竟然能够完成如此深度的戏剧表演。雷夫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呢?
书中介绍到:首先,确立目标。雷夫老师在做任何事之前,会先向孩子们说明希望他们从中学到什么。我们的目的是学习语言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乐趣。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博得他人的好评,付出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奖赏,过程就是一切。
然后是选戏。雷夫老师总是在实际演出的一两年前选定剧本,以便预留大量时间仔细研究剧本和规划彩排。他认为这是个庞大的工程,没时间慢慢摸索。因此如果想带领学生飞的更高更远,就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然后启动排演。参加排练的同学以自愿为原则,老师把书中的摘要复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该年度将演出的故事与剧中的角色,同时也了解这出戏的主题,指导未来一年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为了帮助学生清楚自己应该如何诠释该剧的各个角色,老师还会事先给孩子们观看相关的莎剧电影,至于戏剧中的配乐舞蹈,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甚至演出中的中场休息时间,雷夫老师也把它作为孩子学习的一部分,由演员们招待前来观看的客人,与观众交谈,倾听观众的意见,当演出结束时,演员们打扫卫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舞台上的自己和舞台下的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同,两者都说明了他们是怎样的人。
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认识了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或许便有了答案。
在教育过程中,雷夫老师表现出来的那种爱与执着,让我深深地感动,他让我明白,当你潜心要在教育上为孩子们做出点什么时,不仅要有用心良苦的创意,更要有百折不挠勇气和激情四溢的践行。
他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
此外,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教育中的许多成果是无法用考试达到的。象交流、沟通、品格、策略等许多家长、老师、社会更关注的目标是很难用考试测量出来的。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透过以上的做法,可以看出雷夫·艾斯奎斯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而这也正是我们的教育所注重的目标。雷夫老师用他自身的探索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但是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最后,让我们用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老师最爱的一首诗,也是马丁?路德?金在他那激动人心的演讲中反复引述的一首无名诗结束我的体会::
假如你命该扫街,
就扫得有模有样,
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
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
一如贝多芬在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