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诗句 虞美人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虞美人》诗词艺术特色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第一个月明中。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给东流。

3、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曾存词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虽然存量不丰,但是李煜已可以凭这些不朽词作流传于文坛了。李煜的词可分为两个阶段两种风格,初期他的词作极尽绮丽奢华之能事,可以说是柳永等人柔词风格的始祖,但是当他沦为亡国之君被软禁之后,李煜的词风大变,此变并非形式之变而是含义之变。这首《虞美人》便是作于他被囚之时,也是这种变化最显著之作。

4、整首词可分为两段鉴赏,前三句为首,末一句为尾。且看前三句,“春花秋月”,单是这四个字已足可引发多少词人的无限遐思了,但是在此词首句却直言到“何时了”,并用“往事知多少”来表达了对现时美景的不屑。次句先言“小楼”再忆“故国”,即便是报春信的东风,对于身在孤狭小楼身受软禁的作者也不过是掠过心尖的一丝寒意,更是让他有了“不堪回首”之念。既思起故国,自然想起当年“雕栏玉砌”的华美宫室与秀美“朱颜”,故国无恙可叹物是人非,怕是自己终生也无福消受了。前三句中,作者眼观美景思及己身,心中不免油然而生亡国之叹感慨之悲,但是仔细的解析李煜所思所念,却尽是当年避居江南割据一方之时的奢靡享乐,他所惆怅的并不是国破家亡,而是无法再享纸醉金迷的荣华。壹个亡国之君身处桎枯之中感悟的不是失国之痛却是这些东西,李煜确实不是做国君的材料,若不是他在文艺上的天赋,怕是可和刘禅比肩了。

5、且不论他的思绪是否符合为君之道,此词的最末一句可说是千古绝唱,此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给东流”几乎是李煜毕生词作的精华所在。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和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同是以水喻愁的诗句,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动人的力量。李煜于此一句中虽仅仅展示了他无尽忧愁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给东流”,但使读者从中取得了心灵上的呼应,人的愁思固然含义各异,但都可借用此句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谁到忧愁之时不是觉得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来,无可抵挡呢?李煜于词尾的扪心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与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无怪此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6、对于李煜此人,作为政治家他是完全的失败,但是作为文学家他却得到后世景仰,正如后人的评测:“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由李煜,我所想的却是政治和文艺的关系。李煜的词,绝少有忧国忧民的政治理念,他只讲求词的本身的美感,断不会为强言国事而打破词韵平仄(这也是我不喜辛词的原因之一),因此他的词篇篇美仑美奂,都是艺术上的精品。这种思想便是“为艺术而艺术”,这才应该是艺术者的顶尖理念。文为啥子一定要“载道”呢?艺术的历史远比政治要早,人类尚在朦胧时便已了解了用舞蹈表达情感,说艺术出现是为政治服务那完全是狡辩。艺术的作用应该是表达人心中最真切的情感而不是表现代表着人性丑恶的政治,如果要在艺术中强加上沉重的主题,这“艺术”已不是艺术,而已沦为了丑陋的工具。倘若李煜的词里通篇是悲亢亡国之痛或是感慨不能和天下争,那么今世艺术史上的李煜,就不过是壹个三流的爱国词人罢了。

7、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两年后写成的。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就赐酒将他毒死。

二、关于琉璃的诗句有哪些

1、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2、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黄升《酹江月·夜凉》

3、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4、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5、为爱琉璃三万顷,正卧水亭烟榭。辛弃疾《贺新郎·与前韵》

6、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

三、虞美人李煜逐字逐句分析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啥子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究竟做得怎么呢,如何会弄到今日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大家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第一个月明中。”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壹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瑰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4、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和悲情,往昔和当今,景物和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给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与深度。

5、全词以明净、凝练、典雅、清新的语言,使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一览与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四、邵亨贞虞美人天涯绿遍王孙草赏析

1、关于这句诗句“邵亨贞虞美人天涯绿遍王孙草”的赏析,这是元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句描述美人容貌的诗句。这句诗采用了形容贴切、意象鲜明的手法,传达了美人容貌之美。

2、首先,其中的“邵亨贞虞美人”描绘了美人的娇艳动人的容貌,具有仙子般的形象。"邵亨贞虞"是指虞美人,是一种美丽的花卉的名字,和美人相呼应。

3、接着,"天涯绿遍王孙草"是对美人容貌的艺术比喻。"天涯绿遍"形容她的容颜犹如绿草遍布的辽阔广袤天地,意味着她的美貌无所不在,无处不可见。"王孙草"则象征她的美貌高贵出众,令人惊艳不已。

4、整句诗使用了丰富的比喻与意象,巧妙地构建了美人容貌的形象,展示了诗人对美丽的赞美与讴歌之情。这句诗充满了放荡与艺术的情感,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诗歌造诣与感受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