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简介200字(2022十大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简介)

?席淑贤

旭日临窗,清风徐来,当我有缘在网媒上拜读20位科学家的骄人成就和他们的沧桑岁月时,首肯心折,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一批高精尖人才而骄傲、自豪。他们是北斗、是夜幕上的繁星,是我心灵上的一扇窗,通风透光,舒心悦目;窗牖把远山近水次第展开,启开我的愚钝,赋予我以智慧。这里我搜集五位顶尖科学家的资料加以整理,以飨读者。

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钱三强(1931年-1992年),原名钱秉穹,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毕业于清华大学核物理系,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一生献身原子弹核物理研究工作中,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曾获法国科学院享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钱三强出生于名门望族,父亲钱玄同(1988年-1939年),是著名中国现代思想家,著名文学家、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提倡新文化,提倡恋爱自由,打破中国几千年婚姻桎梏,在当时影响很大。钱玄同娶妻徐婠贞女士,为他生三个子女,各有成就,老三钱三强尤为出类拔萃。钱三强少读诗书,一直跟着父亲在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为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毕业后,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严济慈助理。翌年,通过公费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中,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为居里之女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菜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

1948年夏天,他与夫人何泽慧回到祖国;1949年北平解放,他们在兴奋中参加游行队伍,应叶剑英之邀赴苏联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登上天安门城楼。庆祝建国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他追授了由515纯金铸就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了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

钱三强,不仅事业辉煌,同时又有美满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共同的目标和爱好及门当户对,成就了他与才女何泽慧天造地设般的美满婚姻。

何泽慧有令人炫目的显赫出身:何氏家族是标准的名门望族,何家在清朝出了15名进士,29名举人,22名贡生,有“无何不开科”之说。何泽慧的外祖父王颂蔚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恩师,外祖母也是著名教育家,创办振华女校。何泽慧母亲王季山是著名物理翻译家,日本留学生。

何泽慧有令人炫目的才气,考大学获“女状元”。还有令人羡慕的爱情,嫁给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何泽慧姐妹三人,大姐何怡贞,是中国近代金属物理学家;三妹何泽英是著名植物学家;何泽慧成就最多,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何泽慧在读清华时,在班里名列前茅;钱三强文质彬彬,给何泽慧很好的印象;何泽慧文静秀美,钱三强也心存好感。二人成绩出众,家境优越,是众人眼中的“郎才女貌,天生一对”。他们心各有意,但不好表达。

清华四年,转瞬即逝。毕业后,何泽慧赴柏林高等学府工业大学读博士,钱三强被严济慈选拔赴巴黎大学居里夫人实验室攻读博士,两个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从此天各一方。

二战爆发后,钱三强担心在德国的何泽慧,电报嘱何泽慧千万避开战争。这封电报使何泽慧异样温暖,开启了何泽慧的感情世界。

战争使他们中断联系,七年后(1943年),爱情的冲动让何泽慧心怀忐忑地给钱三强发了25个单词的短信:“你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我向家中父母写信报平安。”从此身在法国、德国的两青年开始鸿雁传书。

钱三强写一信:“向你提出求婚。如同意,我将带你一同回国,请回信。”

“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何泽慧言简意深地回信。真无法想象他们彼此见信后大喜过望之心情。

1948年春,在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下,他们带着仅半岁的女儿,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辗转终于回到了祖国。

在特殊时期,他们被下放陕西合阳“五七干校”劳动,仍无怨无悔,相濡以沫,互相鼓励,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最终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荣誉。

钱三强1992年心脏病离世,终年79岁。

何泽慧2011年平静离世,终年97岁。

生活里他们是最美满的夫妻,工作中他们是最完美的合作伙伴。

真正的爱是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是原有岁月可回首,且以真情共白头。感其事以七绝颂之:

七绝·颂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赤胆忠心为国强,怀揣希翼壮行囊。

为寻妙药救华夏,看我神州起栋梁。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汉族,是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梅州市。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至少20年。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经中宣部批准及钱学森同意,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命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11年12月8日,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钱学森出身名门世家,代有博学鸿识之徒。他生于杭州,后随父移上海,又迁北京。六岁进师大随附中,他是独生子,面如冠玉,目若晨星,书香之家,3岁就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并能用心加减乘除法。母亲章兰娟是杭州富商之女,清逸温婉,知书会文,记忆力和计算能力超群,具有数学天资,有人说钱学森惊人的天赋正是源自母亲的遗传基因。

父亲钱均夫,早年就读于杭州求是学院,毕业后留学东洋,研修教育,以施“兴教救国”抱负。曾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

钱学森之妻蒋英,1919年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家有藏书楼的豪门,是蒋百里的女儿,浓眉大眼,高鼻圆脸,优雅大气,是经典古代美人,钱家非常喜欢她,并认作干女儿。

1935年钱学森去美国读书,研究航空工程和动力学。蒋英随后去德国柏林学声乐,她在万国音乐会上一发声就“声震屋瓦”,被誉为“亚洲第一女高音”。钱学森与蒋英1947年在上海完婚,生育一男一女,甜蜜快乐家庭。儿子钱永刚,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学位。儿女钱永真,随父母回国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

钱学森赴美留学期间在加州理工学院与冯·卡门教授有先师生、后亲密合作者的情谊,并与马林纳合作研究火箭。马林纳还介绍他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1938年,钱学森和冯·卡门合作,给出了马赫数计公式。

1949年中秋节,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大洋彼岸,钱学森夫妻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边赏月,一边倾诉衷肠。在这天上圆月,人间团圆的美好时光,钱学森产生了回国报效祖国的念头。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国内掀起一股疯狂的反共逆流。钱学森涉嫌学院马列主义书记威因鲍姆案,美国政府决定取消他参加机密研究资格,同时指控他为美国共产党员,非法入境。他一边辩驳,一边正式申请回国。仅两天,移民局突然勒令不准他离开美国,海关扣了他的全部行李。

1954年9月6日,钱学森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非法拘留。中国留学生强烈愤慨,他的导师冯·卡门多方奔波终于保释。美国联邦调查局继续迫害、恐吓、威协、探员监控、对家里搜查……

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摆脱特务盯梢,躲进咖啡馆的卫生间,把事先写的纸条夹在寄往比利时亲友的信中寄出(信交时任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方首席代表王炳南,迫切要求通过外交途径回国),在毛主席、周总理指示下,以交换战俘为前提,要求美方:“放钱学森回国”(当时美方也有一批人在中国关押)。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美国“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回国。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钱学森踏上航轮时的发声。多么开心,多么自豪!

惊心动魄回国路!感于斯,以诗颂之!

七绝·航天之父钱学森

身立异邦怀紫宸,愿归华夏献金针。

莫言云路径多蹇,亮剑神工与日新。

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

钱伟长是我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我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特别是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钱伟长(1912年-2010年)江苏无锡人,其父是国学大师钱穆的长兄钱挚。父早逝,由叔父钱穆抚养。因其天资颖慧甚得叔父宠爱。

钱伟长1930年毕业于苏州中学,高分被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五所大学录取,后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

“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他决定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军力,但是这个决定太大胆了,物理系主任坚决不收他,经他软磨硬泡才勉强同意他只能试学一段时间。为了早赶上课程,他起早睡晚、废寝忘食,极度用功。老师吴有训有心栽培,常教他一些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第一学期结束后时,物理及格了。学年结束,数、理、化、外语都达80多分。

从清华大学研究院硕士生毕业后,钱伟长考取了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突发,改派加拿大留学。

1942年,钱伟长获得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博士学位,又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师从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教授。因他发表题为《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的博士论文,成功跻身世界优秀学者行列。

后来由于内战爆发,生活窘迫,本来有机会在美国工作,并享受8万美金的薪金。可是申请书上那道刺眼的题目,彻底打消了他的念头。“假如中国和美国打仗时候,你要忠于中国还是美国”,他未多思考,毫不犹豫的填了“中国”。

科学本无国界,但科学家热爱祖国。他能接受在国外研究,但不能接受放弃自己的祖国!这才是赤子之心。

1946年,钱伟长以探亲为名,毅然回国发展。回国后,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他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国家需要的他都要学。

在清华大学任教,研究所工作,1983年调任工业大学校长,邓小平说:“他的任期不限年龄。”为多个大学当名誉校长。

钱伟长,一生都在创造奇迹。他考入清华时,身高仅1.49米,肺活量严重不足,经他不屈不挠的努力,成为清华大学越野队成员,足球主力左前锋,蓝球的边锋。1937年入选中国国家足球队并参加菲律宾举行的远东运动会。从大学起,坚持体育锻炼,直到古稀,坚持长跑,九十岁后,依然坚持每天步行三千步。超负荷的训练,毕业时身高达到1.65米。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且身体素质倍棒,在全校是出了名的体育健将。他诠释了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

钱伟长奋斗一生,心血用尽,2010年7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钱伟长不仅事业辉煌,荣誉满身,且有幸福的婚姻。

1946年9月与清华大学中文系才女孔祥瑛结为伉俪。孔祥瑛出生山东滕县,是孔子第75代孙女。出身名门闺秀,受过家庭良好教育。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文学院,任清华大学校刊《清华周刊》文艺部编辑。并任清华大学附中校长。

他们婚后相濡以沫,荣辱与共。在清华学习期间,俩人一起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相识相知,志向一致,他们还没来得及表白爱慕之情,就发生“七七事变”,清华被迫南迁昆明。一年后才相遇。他们一起遭受钱伟长被错划“右派”的不公平待遇,一起在文革动乱中受难,一起满怀喜悦迎接“科学的春天”和文革后的伟大时代。

他们独生一子钱元凯,因受钱伟长的牵连未进高校。孔祥瑛说:“不要紧,相信儿子的能力,不上大学照样成材。”后来真的如此。

钱元凯现为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教授,照相权威,是相机厂总工程师,被誉为“问不倒的钱元凯”。

孔祥瑛于2001年先钱伟长而去,随后整整三年,钱伟长未从痛苦中恢复过来,足见他们的情感笃深。

钱伟长奋斗的一生令人震憾,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七绝·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

弃文从理救中华,力学潜能绘彩霞。

园圃培桃红满树,压枝硕果尽奇葩。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出生于芦台镇(今天津市宁河区),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1949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原中国工程院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

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一系列基础问题,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构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巧劲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于敏1982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5年、1987年、1989年一连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获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奖章”。2015年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其改革先锋奖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得“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称号。

2019年11月16日,于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同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

于敏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国际出类拔萃、一流的科学家。

于敏在氢弹研究制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隐名埋姓30年,是真正的国士。

于敏是唯一未出过国的“土专家”、“土博士”。

于敏出生于天津市芦台镇一个普通人家,父母均为普通职员,他们起早贪黑地工作,只为赚得微薄工资养家糊口,对他们的聪明儿子没多管过。于敏自幼爱读书,有过目不忘之能,喜爱英雄人物,希望和其他热血男儿一样,总想有朝一日,学到本领能为国家崛起出力,建功立业。

于敏虽家贫,但他却有超人的聪明,学习成绩出众,1944年他以出色的成绩考取北大,这时父亲突然失业,在亲友帮衬下才勉强入学。

在北大工学院学习过程中他发现新学知识都是前人研究出来的,太简单,不如学物理。大二时,经过周折转入物理系,从此便一发不可收。

北大物理系毕业于敏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物理学院研究生。他的智商、聪慧被导师张宗燧看重,在一次代数考试中,因题刁钻古怪,北大数学系考生均得20分左右,最优秀的学生只是及格60分,唯一一个满分是于敏。

1951年,被钱三强看重,于敏进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于敏工作起来不要命,曾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又幸存下来。

于敏说“国家需要就是自己的志愿,年轻人选择职业方向,首先要选择国家急需的。每人的前途和命运都与国家的兴衰有密切的关系。”

他的夫人孙玉芹是贤妻良母,她认为丈夫所作的事,都是国家需要的,她支持。儿子于辛也是作什么都要服从爸爸的事业。一家人全支持于敏,这是于敏的好家风。我为于敏院士作诗一首点赞!

七绝·颂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

松龄八九尚尘封,抖落黄沙见彩虹。

盛世书成英杰卷,自将热血化精忠。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黄旭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设计师,被誉为“核潜艇之父”。他埋名隐姓30年,默默无闻,却拥无限力量。

黄旭华1985年、1996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14年1月10日,被评为“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对他的颁奖词是:“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身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却有无穷的力量。”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海潜水300米。到这个深度时,核潜艇的艇壳每平方厘米要承受30公斤重的压力,他指挥试验,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第一人。

黄旭华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士。2017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最高成就奖,并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奉献奖。2018年获“世界因你而美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2019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并被授予“最美的奋斗者”荣誉称号。2020年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黄旭华荣誉满身,尽是光环。

黄旭华,生于广东乡医之家,家境还算不错,少年时就有远志,想长大要像父亲那样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但未能如愿。

黄旭华1945年保送交通大学造船系,同年入党并被派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习,后在上海军管会船舶建造处工作。1956年与同事李世英结婚。

1958年,黄旭华调北京,任核潜艇研究室副总工程师。1965年组建研究所,任副总工程师。黄旭华和一批技术人员进驻葫芦岛,主持设计第一艘核潜艇“长征号”。 随着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交付海军使用,中国成为继苏、美、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随着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又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报复力量的国家。

从进京一直到1986年,为了科研、为了保密工作需要,黄旭华没回一次家。

他隐名埋姓30年,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

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他顺道探视老母,95岁的老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30年啊!黄旭华62岁,双鬓染白发。面对亲人,面对事业,30年默默无闻,寂然无名。

黄旭华,艰苦朴素,办公室无空调,分房时,挑了无人要的顶层,直到2005年,才在家装上空调。他没专车,全所只一辆“桑塔纳”,名片上只有分机号码。

黄旭华父母去世后,家有爱人李世英,女儿黄燕妮,儿子黄峻。

黄旭华,满头白发,身板硬朗,说话底气十足,思路清晰。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一群,“黄旭华们”是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的脊梁”。他勉励青年人“立足国内,自立更生,勇于奋斗,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黄旭华事迹感人,为其赞一绝句云:

七绝·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

演算精微犹可炫,卅冬血汗写严肃。

南疆亮剑驱航母,孤岛人生分秒甜。

与十大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简介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