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个人资料简介身高体重(贾玲结婚了吗最新真实消息)

有时候特别羡慕那些有才华的人,

因为他们总能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一点“私心”。

比如周杰伦把自己的专辑神作用母亲叶惠美的名字命名,

让粉丝顶礼膜拜的同时,

也让母亲和自己的才华一起载入史册;

兰晓龙用自己朋友的名字命名几位帅气、英勇,也缺点缠身的抗日英雄,

这办法不仅省事,

最关键的是,当读者崇拜、念叨英雄时,朋友们心里也是美滋滋。

还有今天的主人公贾玲,

用一部《你好,李焕英》,

让全中国人民陪她一起怀念母亲。

很多人因为这部电影认识了贾玲,

也对她产生了褒贬不一的评价。

有人说她的喜剧才华值得肯定,让人笑中带泪;

有人说,她拿去世的母亲做噱头,骗取观众的眼泪和票房。

然而不管怎么评论,

也难掩贾玲成为世界上票房最高女导演的事实,

其实,如果把贾玲的故事翻拍成电影来看,

精彩程度也并不亚于《你好,李焕英》。

接着这个话题,今天,我们聊一聊贾玲的故事。

01

1982年,贾玲出生在湖北襄阳。

幼年的贾玲调皮捣蛋,且笨手笨脚。

她喜欢爬树、上房,

且胆大包天,什么祸都敢闯、什么地方都敢去。

可上房揭瓦的兴趣是有了,

却没有飞檐走壁的技巧,

经常把自己弄得鼻青脸肿。

那时,贾玲的父母忙于工作,

照看贾玲的重任便落在了年长5岁的姐姐贾丹身上。

贾丹根本奈何不了贾玲,

于是,幼年的贾玲彻底放飞自我,整天在外面疯玩。

直到10岁那年,

贾玲通过电视节目《曲苑杂坛》,爱上了表演。

她模仿节目里的演员,唱歌、讲笑话,

还学着洛桑的样子,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表演得惟妙惟肖。

贾丹看出了妹妹的表演天赋,

把这一情况告诉了父母。

全家人十分支持贾玲的爱好,

给她找了一位表演老师,让她学习。

可以说,贾玲从小就设定了以后成为一名优秀演员的目标,

只是,她不知道,成名之路居然走得那么艰难。

当然,此时的贾玲还考虑不到这些。

在全家人的悉心呵护下,

她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直到2000年,18岁的贾玲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这一年,贾玲踏出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也因此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打击。

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失败后,

贾玲不敢回家,无颜面对父母和姐姐。

经历了艺考的她体会到了当演员有多难,

那种压力不是学校元旦会演的舞台可以比拟的。

站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

年轻的贾玲犹豫了,

她不甘心就此放弃,可是又无处可去。

犹豫再三,终于下定了决心:留在北京,勤工俭学,为明年备考。

如果回望过去,你会发现,

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坚持。

贾玲的坚持,让她具备了卷土重来的勇气;

成为优秀演员的决心,让她可以克服种种困难,再次踏上征程。

站在马后炮的角度来说:原来贾玲一开始就是优秀的,否则,她的决定会是“打道回府”,而不是“择日再战”。

一年后,贾玲再次站在了中戏的考官面前。

为了保险起见,

在报考戏剧表演班的时候,

她还同时报考了一个喜剧表演班。

这个喜剧表演班是我们熟知的喜剧演员冯巩老师发起的,

常驻教师还有姜昆等人,在曲艺界名气很大,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这次考试,贾玲顺利通过,而且,是两个班的考试,都通过了。

这对贾玲全家来说,是一个大的惊喜。

贾玲高高兴兴地回家,宣布了这一喜讯,

并且开始憧憬进入戏剧表演班后的生活了。

没错,是戏剧表演班。

此时的贾玲从没想过自己要在喜剧方面发展,也没想过成为一名笑星。

但是,我们熟悉的李焕英阿姨,几乎凭一己之力,把贾玲推到了冯巩老师面前。

如果不是真实发生,

恐怕贾玲自己也不会想到,

原来母亲这样一个普通的女工人,

也能让中国的文艺界诞生一对优秀的师徒,并传为一段佳话。

多年后的今天,贾玲仍然会偶尔想起,

如果那天下午从北京打到襄阳的电话,

没有因为自己在外面逛街而被母亲接到,

是不是人生就会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那天,李焕英接到中戏的电话,

得到贾玲通过考试的通知,

对方询问:“您的女儿是报喜剧班还是戏剧班?”

还处于激动状态的李焕英不知是没听清,

还是根本就不知道喜剧班和戏剧班的区别,

她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了个“xi剧班”。

对方核实:“喜剧班?”

“对对对,没错。”

于是,贾玲成了冯巩的学生。

02

背起行囊,出发。

2001年9月的北京神清气爽,

此时的贾玲意气风发。

喜剧班也好,戏剧班也罢,只有一字之差,

心怀大志的贾玲,是不会拘泥这些小节的。

临出门前,她向母亲立下了豪言壮志:

等我挣了钱,给您买件大衣,再给家里买台冰箱……

此时的李焕英欣慰至极。

是啊,所有的孩子都心怀梦想,

当他们的豪言壮志不再是买飞机、买轮船时,

证明他们已经长大成人,可以放心撒手了。

可是,像所有母亲一样,李焕英根本不在乎女儿的回报,

她只是担心女儿在外面闯荡的时候累不累、有没有按时吃饭、有没有被人欺负……

无数个夜晚,

在排练厅打磨一天演技的贾玲托着疲惫的身体,

但充满希冀地和衣而卧时

李焕英在千里之外的襄阳老家,彻夜难眠。

她想念女儿,想把女儿留在身边,

可是也不愿意阻挡女儿勇往直前的脚步……

李焕英不愿打扰女儿,她怕贾玲学习时分心,连电话也很少打,

只是尽自己所能,给贾玲按时汇去生活费,不让孩子受委屈;

李焕英不善于表达母爱,每次贾玲打来电话,她都告诉贾玲要安心学习,家里一切都好,

其实她想说的是,什么时候回来呀?累不累?你吃饭了没?和同学相处得好不好?……

李焕英像天下所有母亲一样,时而热情,时而内敛,

她只身扛下了对女儿的思念,只要女儿开心,自己就感到欣慰。

19年很长,足以让一颗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也足够让一个婴儿长大成人。

可是对一对母女来说,19年的相伴实在太短了。

短到来不及道别、来不及叙旧、来不及享受女儿成功后的喜悦……

2001年10月12日,李焕英和老公照常去地里通稻草,

回程时像往常那样,

贾文田开拖拉机,李焕英坐压在贼高的稻草上,

眼看家就要到了,李焕英却一不小心摔落下地,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48岁。

当噩耗传来,贾玲完全懵了。

她飞奔回家,也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

她握着母亲冰冷的双手,一时间不知所措。

此时的李焕英,撇去了所有的要强、倔强、骄傲和泼辣,

留给女儿的最后一丝慈祥,

就是宛若熟睡般安详的脸庞。

演员梦还没实现,大衣和冰箱还没买,

还没体会到女儿功成名就后的喜悦,

你怎么就狠心离去了呢?

父亲一夜间愁白了头,

贾玲也在一夜间,摒弃了年幼无知,长大成人。

03

重整行囊,再次出发。

安葬完母亲后的贾玲没有丝毫犹豫,再次来到北京,

此时的她少了一分青涩,多了一丝坚毅。

她坚定了实现演员梦想的信念,

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贾丹义无反顾地扛起了责任。

像小时候贾玲闯祸、贾丹收拾残局一样,

为了妹妹的梦想,贾丹早早辍学,四处打工,每个月给贾玲打去生活费。

身在北京的贾玲知道家里日子拮据,总是尽可能省钱。

她总以为,上学时穷点没关系,

等毕业后,找到工作就好了。

只是没想到的是,演员这行太不好混了,

无数俊男靓女趋之若鹜,混出名堂的也没几个。

区区一个只身在外的小丫头,

有什么资本和别人耗?

可以说,刚毕业的贾玲是一无所有,手里也没什么牌。

她租住了一间终日不见阳光的隔断房,每个月400元。

一开始,贾玲没有收入,姐姐每个月打来的500块钱,

抛去房租几乎剩不下什么。

有时候为了填饱肚子,贾玲不得不拖欠房租。

好多个夜晚,

明明没有活儿干的贾玲却在外面闲逛到半夜才轻手轻脚地回去,

灯也不敢开,就怕碰到催租的房东。

贾丹知道妹妹的窘境后,来北京找到贾玲,

劝她放弃不切实际的梦想,回老家找工作,结婚生子。

可是,贾玲不愿意。

她不想让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白费,

更重要的是,如果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去,

也有负母亲生前的期望。

一向拿妹妹没办法的贾丹只好独自回家。

好在,贾玲的处境传到了冯巩的耳朵里。

对自己这个努力勤奋的学生,

冯巩当然不会置之不顾。

冯巩把贾玲叫到跟前,问她有什么打算。

贾玲良久低头不语,

小声说:“我想找点活儿,挣点房租钱。”

冯巩说了声“好”,

马上就带着贾玲进行了一波商演。

冯老师的人品在圈内是有口皆碑,

他带着贾玲演出挣钱,即使是无钱可赚的公益演出,也会亲自掏腰包给贾玲补贴。

贾玲后来在接受参访时,依旧难掩兴奋地说:

“师傅带我出去表演,没多久我就赚够了房租,一下子就度过了眼前的难关。”

说这句话时,贾玲始终是笑着的,眼神里充满了希望,

她不忘感谢师傅的提点,也感谢观众的喜爱,

可见那次经历,对于刚出道不久的贾玲来说是多么重要。

只是,这之前的辛酸和无助,她只字未提。

也许从那时起,贾玲就学会了把笑脸留给观众,把苦涩自己吞咽。

04

年轻时能吃苦,挣钱后不作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贾玲身上的一系列优秀特质,让她具备了成功的基础,

但这只是基础,前路漫漫,

即使看得到阳光,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初次参加相声大赛便一举夺魁后,

摆在她面前的路似乎变得越来越窄。

说相声的人不少,可是优秀的相声演员不多,

女相声演员更是凤毛麟角。

顺便说一句,那一场比赛,

后来如日中天的郭德纲和于谦获得了第三名。

可见,贾玲的喜剧天赋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认可。

然而,彼时的贾玲和郭德纲都不知道,

日后自己能在圈子里掀起什么样的浪花,

那时的贾玲才刚刚崭露头角;

天桥的小剧场里,德云社的演员们也终于积攒起相应的观众,开启了制霸相声江湖的第一步。

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两个人没什么交际,

只是在不同的地方,努力创作、卖力表演。

2010年,北漂十年的贾玲终于迎来了人生转折点。

她和白凯南的相声作品《大话捧逗》创下了连演83场的佳绩,

这一成绩被春晚导演组关注到,

邀请他们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层层审核,多次修改,最终确定可以登台后,

贾玲和白凯南几乎相拥而泣,

在北京的小酒馆里,两个年轻人彻夜长谈,

推杯换盏中,聊的是对未来的期许,还有对自己的喝彩。

临上场前的5分钟,贾玲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告诉父亲:“你女儿要上春晚啦。”

电话那头,贾丹扯着嗓子喊:“我就知道你能行。”

那场演出特别成功,全国的观众都知道,有个肉肉的姑娘叫贾玲,笑起来还有个小酒窝,特别招人喜欢。

有了观众缘,演出的机会自然多了。

在“综艺之王”湖南卫视,贾玲登上了《百变大咖秀》的舞台。

节目中,贾玲和瞿颖、沈凌、白凯南、大张伟组成的百变五侠很受观众欢迎。

舞台上,贾玲没有一点顾忌,肆意扮丑、卖力演出,

几乎没次表演都是满堂彩。

可是,师傅冯巩却坐不住了。

他给贾玲打电话,斥责她不顾舞台形象:“你是个姑娘呀,演那些不体面的角色,以后怎么嫁人?”

贾玲苦笑一声:“我也不想扮丑,可是观众爱看呀。”

是呀,哪个女孩子不爱美呢,哪个女孩子愿意在舞台上装疯卖傻呢?

她只是希望自己的节目有观众喜欢,

让自己和家人不要回到之前那种拮据的生活就可以了。

至于“体面”,那是富人的专用词。

那时的贾玲,在舞台上毫不避讳自己的想法,

她对着镜头说,要是能有点商演就更好了。

这种不藏着掖着的感觉,更是让贾玲人气大增,

人们喜欢她,是因为她与生俱来的“邻家”气质,

仿佛一出门,街坊邻里就有个“贾玲”。

之后,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贾玲的创作才华得到展现。

每周一场,人们记住了那个心地善良,

却因说话啰嗦而被误会成杀人魔头的“世外高人”;

也记住了那个爱笑却倒霉至极的职场小白。

在小品《喜剧啊!喜剧》中,贾玲几乎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剧中的她为了表演,连干好几瓶啤酒,

被导演的古怪要求“虐”得体无完肤,

还要承担男友不理解,离她而去的痛楚。

知情人士透露,贾玲讲的是自己的故事。

还用透露吗?谁看不出来?

或者说,谁想不到?

当节目最后,贾玲站在跑步机上一路奔跑,

背后的大屏幕上滚动播出一幕幕经典喜剧人的形象时,

有多少心怀梦想的观众在这一刻热泪盈眶?

贾玲不是在骗眼泪,她是在用共鸣触碰人们心底那根最柔弱的心弦,

让远离他乡的人体会到:是的,我理解剧中人的感受,因为我们都这么难。

同样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

小品《你好,李焕英》备受好评,

人们认识了贾玲的母亲,也因此肯定了贾玲的创作、表演能力。

也正是那段时间,人们开始期待贾玲的作品,

因为在她的作品中,总能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信息,那就是“坚持”。

“打工人”都知道,当自己孑然一身来到陌生的城市,

能混成衣食无忧就已经是个不大不小的本事了,

如果能小有成绩,有房有车,就已经超过了大部分人。

如果这这个基础上再混成功成名就,更是难上加难。

贾玲做到了,她把自己的经历编成段子,写成笑点,让观众一边笑,一边体会人生的五味杂陈。

她从最基层的平民走出来,知道老百姓喜欢什么,

也知道老百姓需要通过什么样的作品获取力量。

她不需要像某些艺术家一样去体验生活,

生活给予她的一切,早已变成创作灵感,任她肆意挥洒在喜爱的舞台上。

而经历了沉淀、积累了经验后,不愿原地踏步的贾玲又有了突破。

05

在当今女喜剧人里,贾玲是绝对的一线。

尤其是在创办了大碗娱乐公司之后,

贾玲已经具备了拍电影的条件。

她想给母亲拍一部电影,名字就叫《你好,李焕英》。

一来,剧本的雏形在喜剧人的舞台上试水后大受好评,

另一方面,用电影作品向母亲致敬,是告慰老人家在天之灵的最好办法。

经历了拍摄时期的艰辛和因为疫情延期上映的风波,

《你好,李焕英》电影版一上映,便犹如一匹黑马,迅速登上热搜。

关于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是从头笑到尾,最后哭几回。

尤其是回忆的时候,还会发现初看时的每一个笑点,都会变成泪点。

这不正是对思念最好的诠释吗?

当你回忆和某个人的点点滴滴时,

无论事情发生时多么开心,

回忆之外的你都会感到心里隐隐作痛,

因为你知道,这个人,永远不会回来了……

也许电影打动人的,不是剧情,而是贾玲那一次次和母亲穿越时空的对话。

“妈,我给你买了个冰箱,双开门的。

  妈知道。

  妈,那件绿色的皮衣我也给你买了。

  妈知道。

  妈,你怎么那么爱笑啊

  因为妈生了你啊!

  妈,我现在是喜剧演员,好多好多人喜欢我。

  妈知道。

  妈,我好想你。

  妈知道。”

是啊,你明明什么都知道,可是你为什么不能等我?

原来,人与人之间,始终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缘分,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有些鸽子,一放就是一辈子。

所以,当《你好,李焕英》拿下56亿的票房后,人们觉得实至名归,

因为这不是一部炒冷饭的卖惨之作,而是贾玲的倾情力作。

电影上映后,贾玲的勤奋和努力收效明显,各种邀约不断。

除了喜剧舞台,各大综艺节目也经常有贾玲的身影。

在综艺节目上,贾玲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她会为了节目效果,大包大揽,把所有糗事往自己身上引,

目的是不让那些俊男靓女们难堪。

她玩游戏失败,弄得狼狈至极;

她用自己的身材做调侃,营造节目效果。

如此放得开,几乎让人们忘记这是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导演,是大碗娱乐的老板。

有人说,贾玲纵然吃过一些苦,

但如今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大可不必像现在这样把自己扔出去供人发笑。

可是,贾玲却没有这么做,而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

其实,她在和张小斐一起接受采访时就说了:“小斐那么漂亮,肯定能嫁个好人家,我呢,只能努力靠自己。”

虽然只是句玩笑话,但“靠自己”,

是贾玲多年来始终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行事作风。

十多年风霜雪雨,一朝出世,便惊醒天下人。

贾玲的故事不是单纯的励志那么简单,

而是在教给我们,比一无所有更可怕的是,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而在这之后,你是选择一蹶不振,还是好好得活给她看?

这个问题,贾玲早已给出了答案。

就像电影散场时,人们离开时的心情一样——

李阿姨,您的女儿很优秀,我们都很喜欢她,请放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