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众叛亲离
【拼音】:zhòng pàn qīn lí
【解释】: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众叛亲离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个集体处境危险、处于极度孤立的成语。它源自《左传·隐公四年》,原文中写道:“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这里的“众叛亲离”指的是,当一个人或团体无法依靠大家的支持时,不仅面临着众人的反对,而且亲近的人也会背离他们。换句话说,他们被完全孤立了。
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春秋时期的卫国。当时卫桓公的弟弟州吁谋图篡夺权位,通过暗杀卫桓公实现了他的目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以攻打郑国为借口来转移民众的视线,并拉拢了陈国、宋国、蔡国等国一起出兵。然而,由于郑国的严密防守,这次进攻以失败告终。鲁隐公得知这些情况后,询问大夫众仲,问州吁的统治能否长久。众仲回答说:“州吁只知道凭借武力,到处兴风作浪,老百姓不会拥护他;他残忍无比,杀害无辜,谁还敢亲近他呢?因此,老百姓会反对他,亲近他的人也会逐渐离开他,他的政权怎么能够长久呢?”众仲接着又说:“兵器就像火一样,如果不知道收敛和节制,只会玩火自焚。我认为,他注定会失败。”果然,不到一年,州吁被卫国的老臣石醋借助陈国的力量杀害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众叛亲离”之所以成为一个形容完全孤立的成语,是因为一个人或团体在面临众人反对的同时,亲近的人也会背离他们。这使得他们处于极度危险和无助的境地,无法得到任何支持或帮助。正如成语中所描述的那样,这种情况下的人或团体就像孤立无援的船只在汹涌的海洋中漂泊,随时可能被吞噬。
除了历史故事中的例子之外,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处于困境、失去支持和信任的人或集体。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在面临众叛亲离的时候,都需要审视自身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通过修复与他人的关系、找到共同利益点或改变自身行为方式,才能够逐渐摆脱这种完全孤立的状态。否则,众叛亲离势必会导致失败和灭亡,就如同历史上许多例子所展示的那样。
总之,“众叛亲离”成语提醒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支持与信任,避免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团队合作中,我们都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只有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