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房企招聘出现了这4个趋势!千万不要随便跳槽

「和老板谈授权,就像在悬崖边试探老板的心意。」
一位公司管理层对董小姐说,今天的地产雇主市场正在起变化。
老板焦虑,跳槽不易,各有各的心酸。
资本的意志,老板的口味,经理人的不安全感,在平淡如水的市场里,最终发酵,产生化学反应,输出了新的故事与苗头。
最近,与多个人力资源、猎头与高管朋友聊了聊,董小姐发现,地产雇主市场上出现了几个小苗头:
「平民型」经理人开始走红
在寻找总裁、副总裁与区首的人选时,一部分地产老板正在重新回归理性与现实。
「他们什么都不看,只看你能不能解决问题,有没有资源。」
一位猎头朋友,最近操作了几个案例。事后,他的结论是,形势变得有点快,很多老板开始不再迷信市场上的明星职业经理人。
这个心态反应在两个重要的迹象中。
其一,在适配总裁、副总裁与区域总的候选人时,「平民型」经理人开始走红。
这个结论,在另外几个人力与猎头的朋友那里,都得到了证实。
董小姐把各家的共同诉求总结一下,就是,为了判断你的适配程度,老板们更加看重一件事:在过往与最近的职业生涯中,你有没有遇到特别难的工作条件,然后,你用什么样的办法解决了它?
另外,淡化履历与出身,更偏重你的实操,在面谈中检测你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以此作为重要的评估选项。
很显然,这个变化与以往更强调候选人的声望与履历出身不太一样。
这就意味着,在职场生涯里没有克服过多大问题的人,没有在水深火热里力挽狂澜的人,在当下的跳槽中,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那些年龄偏大、稳定性不好、最近两年没有突出业绩的经理人,更可能面临越来越狭窄的就业市场。
不过,对于职级低一点的岗位,笼统来看,TOP30的房企出身,仍然是一个更有优势的门槛。
其二,明星职业经理人仍然受宠,但薪酬提升幅度大幅缩减。
与此同时,有一部分地产老板,仍然坚持要高学历和知名企业出来的人才。
万科、融创、龙湖、保利、碧桂园、华润等等,还是很多地产老板的加分项。
但是,新的变化在于——他们对人选的要求更高了,对薪酬幅度预期却提升的不多。
也就是说,明星职业经理人的就业待遇,和过去相比,正在打折扣。
在市场狂飙突进时期,我们看到,很多跟着平台扩张而快速晋升的明星职业经理人,迅速跳出了一条上升的职业曲线。
但是如今,当市场进入收缩期与胶着期,在不少地产公司雇主的视野里,这群超级明星的光环在收入上开始打折扣。
当然,知名度这个东西是相对的。所谓「平民型」职业经理人,只是相对于活跃在媒体头条中的明星职业经理人而言。
你的老板永远不会嫌弃你有多么光鲜,只要这光鲜是真实的。
城市总出现过剩迹象
越来越多想要跳槽去当城市总的人,可能更能感觉到,当下高端人才市场上温度的骤变。
数位资深的猎头与人力高管告诉董小姐,今年,蠢蠢欲动想跳槽到城市总岗位的候选人,明显比往年更多,已经表现出过剩的迹象。
根据观察,他们的困境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城市总经理内部晋升的通道更畅通了。除非一家公司内部无人可提拔,才会考虑从外部招聘空降。
2,许多地产公司都在强调,要优先录用能平级跳槽的人。这和很多潜在跳槽者的心理预期有很大的差距。
3,城市总的坑在减少。偶尔有城市总因晋升不力,动了跳槽心思的,公司更多是百般挽留,不会轻易接受辞任。
4,市面上活跃的、各就各位的准城市总们,在总部看来,很多人的业绩尚不足以被提拔为城市总。于是,很多人动了跳槽的心思,这进一步恶化了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上述解释,无论是否为偏见,但是,这些因素,无一例外都增加了城市总入职的难度。
对蓝领团队需求量变大
有一位朋友准备去某地产公司做CEO级高管。
几轮沟通下来,相谈甚欢,已经谈到了最后一步,却在一个环节与老板僵持不下。
原来,老板充分表达了延聘的诚意,但是,对于他的副手之一,一个业务条线的高管,老板却有另外的人选计划。
老板想要帮这位准CEO指定一个副手,除此之外,其他岗位人选,可以由总裁定夺。
但是,这件事让这位朋友感到自己并没有被100%信任,他开始为未来潜伏的管控矛盾感到担忧。
最终,他放弃了这个诱人的位置。
听到这个故事以后,我与几个人资朋友沟通了很久,大家的看法是,这与我们以往的印象非常不一样。
过去,老板们释放大手笔,高薪加持,寄希望于某一个人来力挽狂澜,好上加好。
如今,老板们正在收束自己的授权边界。更倾向于根据你的业务能力结构,给你有限度的拳脚施展空间。
与此同时,他们更关心腰部力量了。
对于自己的高管团队,老板希望招聘的,不是一个超级明星,而是一个互补性很强的班底,有明星,更有蓝领。
在这种心态下,地产雇主招人的预算不再孤注一掷,花在一个高管身上,而是揉成三四份,甚至更多,释放给更具体的蓝领实操团队。如果两个方案冲突了,他们肯定优先选择团队方案。
公司规模越大,管理深度和精细度越要加强,对中层要求也更高。
今年以来,董小姐打听到,融创还成立了自己的「寻访部」。自己发挥猎头的角色,亲自下场找人。
「只有好司令,没有好军官和好士兵,也打不了胜仗。」一位朋友说。
董小姐发现,今年,行业年薪在40—70万之间的招聘需求变得尤其大。
超级明星与蓝领团队一起,成为了雇主们心头一杆秤的两端。
相互需要,缺一不可。
甚至不排除,未来,无法应对行业收缩期的城市总及总监们,需要让位给更多比他们身价更便宜、工作更卖力、更有即时回报的业务骨干。
一位朋友说,「有些经理人以前打年工,现在打月工。」
而试错成本与风险也在上升,连续几次的震荡与跳槽,甚至可能导致你顺坡出溜,淡出江湖。
一位刚入职某闽系房企的总裁级高管,已经萌生了退意。
理由是,入职后,他才发现,面对的情形和入职前承诺的很不一样,他得到的授权空间缩窄了不少。
期望过高,水土不服,是很多职业经理人阵亡的主因。
老臣重返战场C位
不久前,一位地产CEO物色了一个业务条线的大拿。
兴致勃勃推荐给老板,未料却被打枪了。
物色的前提是,这位CEO认为,原先的业务条线大拿业绩完成不佳。
但替换未遂,也并非毫无道理。老板心中自有时间表。
更重要的是,原先的业务条线大拿是公司的老员工。他低估了,老板对老臣的倚赖与看重程度。
老板永远需要老臣,忠诚度是最好的勋章,团队平衡感是不可或缺的良药。
对待老臣和空降职业经理人,他们的耐心值本来就不在一个区间里。
最新的迹象是,一些老臣正在重返C位。很多公司重新重视老臣,不再过度热衷「年轻化」。
从大企业流出的职业经理人,过去帮助中小公司上规模、上速度、上杠杆。
然而,当行业降速,遭遇新周期的考验,这类公司的管理问题也最容易爆发。
这群人里,有一部分乘着东风,平步青云,足够年轻、敢拼,但往往缺乏大格局,细抠小技巧。经验不足,韧性不够,一旦扛不住,撒腿就跑。
每当这样的时刻发生,都是对地产雇主的教育时间。它往往被动导致,一些地产老板亲自出马,清理队伍,带着老员工重整河山。
市场不稳时,老臣更加抗造——也让公司因为没有更多的新鲜血液而变得更加路径依赖。
这四个小苗头,是暂时的风向切换,还是趋势性的迹象,关乎很多人重新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
来源:一勺言(yishaoyan2014),本文已获得授权,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