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的毒液堪比硫酸(隐翅虫毒液的分泌对眼睛的危害)

近日 引发网友讨论的热搜话题:“我的脸被隐翅虫毁容了”

最近,一个名为“我的脸被隐翅虫毁容了”的热门话题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网友纷纷晒出同款伤疤,并纷纷表示曾经遇到过这种虫子,它就是隐翅虫。这种小虫子分泌出的毒液,一旦沾到皮肤上,就能造成严重的灼伤和皮炎,导致红肿、水泡乃至溃烂。

隐翅虫毒液堪比硫酸

据了解,隐翅虫又被称为“飞蚂蚁”,它的体长一般不超过1厘米,身体上黄黑相间,短翅膀几乎看不见,所以得名为隐翅虫。每年的6月至9月,隐翅虫会大量出现,尤其在夏秋季节雨后,它们会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隐翅虫对光线有强烈的趋向性,所以在夜间它们会被灯光吸引过去。

隐翅虫的身体各个部分都含有毒素,其毒液的pH值在1~2之间,类似于强盐酸的性质。当隐翅虫夜间进入房间并叮咬人体皮肤,或者虫体被压碎后释放出毒液时,2~4小时内就能导致皮炎,这种皮炎被称为隐翅虫皮炎或线性皮炎。

患者接触到毒液数小时至2天后,局部皮肤会出现条状、片状或点簇状的水肿性红斑,上面有密集的丘疹、水疱或脓疱。严重时可能会发生糜烂、结痂和表皮坏死,伴有剧烈的瘙痒、灼痛和灼热感。

遇到隐翅虫该怎么办?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二区主任曹棨提醒说,每年夏天都会有儿童因接触隐翅虫而引发皮炎而就医。他建议,如果发现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千万不要用手拍打或揉搓,而是应该轻轻吹走或者用流水冲走。

如果身体某个部位接触到了隐翅虫的毒液,切忌用接触到毒液的地方去触碰其他部位,应该用清水或碱性肥皂水清洗皮肤后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详细说明情况。

如果发现皮肤出现疑似隐翅虫皮炎的症状,应该尽早就医,不要自行涂抹药膏,也不能用手去抓挠患处,以免引发继发感染。

温馨提醒

当我们前往公园、郊区、乡村等地时,应穿长袖衣裤,同时随身携带防蚊虫用品。

可以采取各种驱蚊虫的措施,比如喷洒杀虫剂或者涂抹驱蚊剂等。

在家中定期清扫,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以防止隐翅虫滋生。

家里应安装纱门和纱窗,晚上尽量不要使用强烈的灯光,避免吸引隐翅虫。

睡觉前检查床上是否有隐翅虫,以免压到。

如果发现隐翅虫出现在家中,可以用胶带粘住或纸巾捉住后丢掉,注意不要接触到毒液。

最有效的预防隐翅虫的方法是关好房间的纱门和纱窗,防止其进入室内。普通的花露水对隐翅虫无效,但驱蚊剂可以起到作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