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标一共有五个儿子,即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其中,最大的是朱雄英,出生于1374年,最小的朱允熙出生于1391年,靖难之役时已经10余岁。
皇太子朱标有5个儿子: 长子朱雄英,洪武十五年(1382)8岁时死去。
朱标(1355年—1392年),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元至正十五年 (1355) 生于太平陈迪家。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王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 (1368) 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了他为接班人。
朱标天性仁慈,对兄弟十分友爱,秦王朱樉、周王朱橚及晋王朱棡等曾多次有过,朱标从中调护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颇高。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17日)病逝,八月附葬孝陵东,谥“懿文”。 建文元年追尊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仍称懿文太子,南明弘光元年明安宗朱由崧复上庙号兴宗,谥号和天敬道宪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清朝亦称兴宗孝康皇帝标。
整个中国的历史当中,皇子之间为了一个皇位而引发一系列战争的事情并不是少数,对于皇位,这些皇室家族的孩子们都是非常憧憬和渴望的。清朝的九子夺嫡事件无异于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这些事件的发生全部都非常的残忍,同时也向人们证明了在当时的社会当中,亲人之间的感情并不值钱,只有权力才能给自己安全感。
如果这样说,大家可能会认为康熙皇帝的儿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手足相残的事情,就是因为孩子实在是太多了。如果皇帝的儿子不多,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争斗。
然而下面笔者要给大家说的这位皇帝就完全打破了这种的怀疑和猜想。可以像我们很好的证明并不是皇子多就一定会发生争斗,也有很多皇子颇多但是都相安无事的情况。
朱元璋一辈子有26个儿子,除了皇太子朱标性格异常的仁慈宽厚之外,其他的所有孩子们也全部都是优秀的人才,并且即使有着这么多的兄弟,也没有出现任何一次内斗和夺嫡的事情。那么朱元璋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儿子,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去跟朱标争抢太子之位?连朱棣都没有任何不服?
有一个非常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明朝刚刚开国,甚至还没有开国的时期就已经立下了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对于老大继承皇位这样的事情,大家都是公认没有异议的。
其次,朱元璋毕竟身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一直也都是在重点治国,对于儿子们的教育更加重视。不单单只是严格,甚至还总是会让这些皇子们亲自去体验一下自己前半生过的艰苦生活。
这样的做法和很多的皇帝做法完全不同,对于很多皇帝来说,都是希望儿子可以尽可能地享受,但朱元璋不同,希望的是儿子更能懂得现在这份荣誉的来之不易,也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因为从小就受父亲的严格教育,这些孩子们本性就是非常听话和守规矩的,不会有这些过分的思想。
从一开始就制定了长子继承皇位的规矩,所以朱元璋一直想要把自己所有的经验全部都传授给朱标,对朱标的教育发挥了巨大的精力。可见父子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还是非常深的,这是其他任何一个皇子都没有办法比较的。
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非常的悲痛,直接就立了另外一个孩子朱允炆做继承人,之后更是一反常态变得狂暴无情。在残忍的外表之下,朱元璋其实也有着一颗非常脆弱的心,大儿子朱标在心里的地位谁也没有办法动摇。
朱元璋更希望的是儿子之后有大作为,但是康熙皇帝对于孩子们却太过于溺爱,震慑力不足。在这种纵容之下,孩子们难免会有野心,所以也就有了后来康熙年间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的发生。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虽然才华和本领都不输太子朱标,但是因为从小父亲的教育和灌输的思想,从骨子里面就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想法出现。其他众多的皇子对父亲朱元璋作出的决定,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提出质疑。